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

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

約翰·漢考克穿過那些醉醺醺的人羣,來到了正在那宣講的約瑟夫·沃倫的身邊。

要了一杯馬德拉葡萄酒,濃郁的彷彿糖漿一樣混合了橙皮和蜂蜜香味的葡萄牙酒,是他最喜歡的酒。沒有之一。

歷史上,他因爲走私馬德拉葡萄酒,被海關抓住,塞繆爾·亞當斯的堂弟、後來的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作爲他的律師,贏的了這場官司,由此被視作革命之始。而後馬都拉葡萄酒也充滿了歷史味道,被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時,約翰·漢考克只是單純地喜歡這種葡萄酒的濃郁香氣,是那種不加任何政治正確意義和歷史加成的純粹的對一種酒的喜歡。

和周圍的熟人打了個招呼,約翰·漢考克打量了一下正在那演說的約瑟夫·沃倫,在換氣的間隙和他微微點頭致意。

約瑟夫·沃倫穿着一件很尋常的夾克,脖子上圍着一條白色的天鵝絨絲巾,這都是很尋常的穿着。

唯獨不同的,是他的手指上,帶着一個戒指。

一個充滿神秘學色彩、但在這裡並不需要過於隱瞞的戒指。

戒指上,浮雕着一個骷髏的印記,骷髏的上面雕刻着一支叉開腳的圓規,圓規的開角處是一隻奇怪的眼睛。

和往常一樣,約瑟夫·沃倫每次說話的時候,都會奇怪地把重音放在介詞上,聽起來略微有些古怪,但很激昂。

和往常不同的,是約瑟夫·沃倫正在宣講一本古希臘的書籍。

“理想國想要建成是不容易的,妥協之下,票主政治纔是最適合新英格蘭的。”

“柏拉圖認爲,這種完美的票主政體,最佳人數,是5040人。”

“能確保在前面宣講的人,說的每句話,下面的5039人都能聽到。”

“這5040個公民,每個人都很熟悉彼此,在日常中知道每個人的道德、舉止、是否值得尊重、信任……”

“共同體的領土應當足以維持一定數量的最有節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體的人口應當能夠足以保護自己,反對侵略。”

“5040人,是個完美的數量……”

約翰·漢考克上過哈佛,雖然最開始哈佛教的是神學,但終究他是聽說過柏拉圖的《法篇》大名的。

柏拉圖的學說,在這裡被重新演繹,經過約瑟夫·沃倫的重新註釋之後,讓約翰·漢考克聽的頻頻點頭。

但只不過,若是這裡駐足靜聽的是大順新學派的那羣人,不免對這些東西不甚感冒。

這倒不是因爲什麼民族性、什麼傳統之類的東西。

而是因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人的意識,是依託物質現實而存在的。

在都是熟人的、萬把人口的、有頭有臉的人都互相認識、熟人社會的波士頓,講這個東西,當然是符合此時物質現實基礎的。

讓一羣自小的認知是幾億人口的社會、依靠科舉選拔人才、維繫統治的大順的人聽來,難免覺得,桃花源美則美矣,卻不現實。

老馬說過:【經濟學原則上,很多人把極其相異的兩種私有制混爲一談了。】

【一種,是生產者以自己的勞動爲基礎,自己擁有生產資料的勞動的私有制。】

【另一種,是以對他人勞動的榨取爲基礎。】

【後者,不單要與前者正相反對,並且完全要在前者的墳墓上發育】。

在此時的北美這片土地上,以及從此時一直到1830年完成轉型之前,實際上這兩種私有制,一直是以一種混爲一談的形式存在的。

北美的特殊環境、清教徒的墾耕勞作、廣袤的土地、對原住民的屠戮侵佔,使得大部分殖民者,都“恰好只有夠自己親手使用的資本”。

自耕農、小生產者、小資產者爲主體的這羣人,依託着此時北美的現實狀況和階級基礎,無疑非常容易接受約瑟夫·沃倫所宣講的,柏拉圖基於城邦和熟人社會以及家庭奴隸制所構想的5040人票主政治。

正如俄國曾經“既痛苦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痛苦於資本主義不夠發展”一樣。

北美也經歷過本質一樣的事,只是表現出的形式不同。

老馬說:【對民衆土地的剝奪,構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基礎。】

【而墾耕殖民(這裡的殖民指的是類似北美這種,而非印度這種),卻是土地的大部分,屬於民衆所有。每個殖民者,都可以把那種土地的一部分,轉化爲自己的私有,轉化爲個人的生產手段,而仍無害於後來者和他們一樣的活動。】

【這,正是墾殖殖民地的繁榮與痼疾——對於資本殖民的反抗——的秘密。】

歷史也正是遵循着這樣的道路,一路向前狂奔。

伴隨着土地逐漸被佔滿、移民越來越多、後來者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資,以及更多的沒有自己生產資料而只能受僱於人的移民者逐漸增加。

到1830年代,以雅各布·阿斯特,從搞對華貿易積累爲美國首富擁有2000萬美元開始投資紐約地產爲標誌。

那兩種被混淆了的私有制,終於分開了勝負,也終於破滅了北美這些元勳們依託於熟人社會和小資產者自耕農私有制而構想的政治架構。

一場浩浩蕩蕩的資本主義大發展,就此拉開帷幕。

那種以對他人勞動的榨取爲基礎的私有制,用更高的生產力和更符合生產力水平的生產關係,逐漸取代了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爲基礎的私有制。

這便是老馬說的: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必須要把以自身勞動爲基礎的私有財產破壞,必須要把勞動者剝奪,並且以此爲條件。

而這個條件,在各國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在北美,是以後續的大量移民、資本佔地、逐漸無法容納完美的小資產者自耕農社會的膨脹人口,在1830年左右達到閾值,最終引爆了南北戰爭。

這也是後世紅脖子和北方之間的歷史淵源。

一個是本質上還是保守的小資產者的、以自我勞動爲基礎的私有制所衍生的意識。

一個是以剝奪他人勞動成果的爲基礎的私有制所衍生的意識。

只不過誠如老馬所言,這兩種私有制,常被人混爲一談。

甚至於,其實此時,這兩種私有制之間的差異已經初現端倪了。因爲,此時南方鄉村的人均資產,是392英鎊;而北方鄉村的人均資產,只有200多。

包括後來的翻越阿拉巴契亞山、闖西部、宅地法等等,都是試圖延續建國基石。

距離城市越遠、距離種植園越遠、人越少地越多,這種最開始的傳統也就越深。

應該說,在北美建國伊始時候,由此時的墾殖小生產者私有制爲基礎的意識形態,伴隨着時代的發展,需要打越來越多的補丁。

熟人社會的社區、基層的小生產者意識形態衍生出的自組織;與帝國本身、大資產者的利益之間所產生的矛盾和裂痕。

本質上就是扭曲了這兩種私有制、統歸於“私有制”這個概念所產生的扭曲。

寫“經書”的時候,是小生產者、自耕農、每個勞動者都能獲得自己土地和生產資料的時代。

這種經書到了新時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這是必然的。

一個需要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勞動力、更密集的資本;一個需要適當的人口,都可以把那種土地的一部分,轉化爲自己的私有,轉化爲個人的生產手段,但又需要加一個仍無害於後來者的前提。

某種意義上講,大順這一次非要瓜分北美,也算是一種促進歷史的進程。

西部的土地被佔、南部的土地被佔、北部的土地被佔,十三州所能容納的“可以把那種土地的一部分,轉化爲自己的私有,轉化爲個人的生產手段”的人口基數閾值就越少。

換言之,用不到1830年代,被剝離了生產資料而足以發展真正的資本主義生產人口,就會出現。北美的工業化和打破小生產者所有制的工業大發展,也會極大提前。

百十畝地十頭牛,誰去工廠打工?

大順絕不會允許東海岸人,翻越阿巴拉契亞山,去尋找新的墾殖地,以確保更多的人擁有自己的土地。

因爲大順也正在用類似的方式,試圖讓西海岸的大順人,擁有自己的墾殖地。

這種【墾殖殖民地的繁榮與痼疾——對於資本殖民的反抗——的本質】,就是此時約瑟夫·沃倫宣講的這一切東西的經濟基礎。

因爲這些東西,真的很符合此時北美東海岸的經濟基礎,以至於是那樣的誘人、那樣的符合此時人們對於理想國的設想。

它不是錯的,甚至不是不合時宜的。

但它的問題,也偏偏在於過於合時宜。

因爲大順的出現,和劉鈺試圖以金礦引誘跨太平洋移民的想法,使得這種“時宜期”,大大縮短了。

不管怎麼說,此時約瑟夫·沃倫講的這些,是好事。也是一個基於此時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的正確選擇。

當然,這也有利於大順這邊賣貨。小生產者、自耕農的消費能力,還是很高的。

(本章完)

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239章 教改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30章 暴論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633章 斡旋家第5章 落後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633章 斡旋家第236章 中介第780章 抓與放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239章 教改第97章 風波起第941章 自覺(三)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99章 酒醉多言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282章 放鬆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487章 開眼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934章 覺醒(六)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39章 考察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572章 藍狗子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45章 冰牆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4章 衝突第238章 敲定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704章 海戰(二)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168章 備戰(七)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349章 死國矣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548章 配合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33章 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