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

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

如維倫德里這樣的,便是大順要重點“照顧”的龍虎將軍人選。

有法國敕封的軍銜,他爹還拿了個聖路易斯勳章,拿這個勳章不算是正經貴族,但是國王直屬的騎士團。不是法蘭西貴族,但是國王直屬的騎士團榮譽騎士。

歷史上,英國人也知道這些人對法國將來可能重返北美的重要性,所以辦了一件和之前大順在印度差毬不多的事:戰後把121名法屬北美的探險家、外交官、邊軍、印第安部落聯絡人,裝載船上遣送法國,結果船隻“意外沉沒”,一波直接把法國最懂北美的人全都送走,這裡面就包括這個維倫德里。

對大順來說,歷史上被英國“送走”的這百十號人,就是大順在北美的最佳潛在盟友。

因爲完全不必擔心他們和大順這邊發生衝突,兩邊的利益完全不同,這就是一羣挖人蔘、搓毛皮、採東珠的。

只要他們活着,整合了法國在北美的力量,那麼他們外可以阻擋十三州西擴、內可以阻礙法國向這邊以墾殖爲目的的移民。

當然此時大順這邊的探險家並不知道上面的戰略,不過他們還是很高興眼前的局面。

局做到這種程度,有些事其實聰明人就很容易想到了。

靠挖人蔘、狩獵、取皮的印第安人,和法國人,戰鬥力是有的,尤其是在森林裡的戰鬥力。

對法國來說,想要維繫他們在北方和森林地帶的優勢,主要的問題是啥?

糧食。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法國在森林地區的優勢就會繼續擴大。

但法國的農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跑到這裡來種糧食。

而大順這邊,當然,大順這邊靠種糧食,也是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的。

且不說太平洋太寬,以此時的運輸能力,從太平洋對岸運糧食去大順,那真的要賠死。哪怕不去南洋買大米,去印度買大米運回來,都比從北美西海岸運回來更合適。

只說橫在草原區和港口之間的落基山,那就是個根本過不去的坎兒。要是大順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那麼鬆遼分水嶺以北的大片平原,現在就能作爲商品糧基地了,顯然這個問題這時候解決不了。

但是,大順卻可以生產糧食,形成一個人參——大順鬆蘇地區白銀——白銀迴流到毛皮產區——再用白銀從大順移民區買糧食烈酒沿着河流而下的完美商業循環。

說其完美,關鍵就在於,白銀是世界貨幣,可以通過東西方貿易直接走賬;糧食沉重,順流而下,最省人力。

即便說,大順的目的也不是生產糧食、對於北美西海岸的經濟價值只認黃金白銀。

但是,大順極爲尖銳的人地矛盾,使得移民本身就是大順的迫切需求。

而移民的人種糧食……這屬於額外的事。而大順這邊的移民,不種糧食是不可能的。而且,只要能賣,不多種糧食也是不可能的。

探險隊的年輕人對於北美西海岸移民一事,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很清楚“金礦搭臺、移民唱戲”的道理。

於是,很容易地,他們就舉一反三地推出來了一種可能。

是不是,落基山以西的平原區,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呢?

只不過,搭臺的,不是金銀礦挖出來的金銀,但卻是人蔘貂皮等貿易品變成的金銀呢?

如果,大順朝廷集舉國之力,不計成本、不考慮利潤回報、不以經濟爲導向,那麼的確可以不擇手段地完成移民。

但顯然,現在看起來朝廷並沒有這個意思。實學系裡的激進派,都是些沒啥影響力的年輕人,人微言輕,因爲實學派裡的老一輩爬上去了人不微言不輕的,已經成爲了大順這一波擴張潮的受益者,他們當然不怎麼激進,反而被評價爲和劉鈺一樣混成了保守派。

激進派年輕人居多,又沒啥權,至少在朝廷內部影響力不夠大。

考慮到現實,那麼退而求其次,去考慮經濟利益來推動移民,也未嘗不是一個可選項。

想到這,大順探險隊的年輕人便試着旁敲側擊地詢問了一下維倫德里。

“前朝時候,東虜也是搞人蔘貂皮東珠貿易的。他們總是缺糧食。要交易糧食、烈酒、鹽巴、鐵器、絲綢、布匹等。”

“你們如今也是搞這個貿易來賺錢的。天朝有句話,自古大河向東流,這裡倒也如此,我看這些人交易多用小舟,想來從東海岸運糧食等物到這裡,很是麻煩吧?”

這一下子便說到了維倫德里的癢處。

因爲不只是這邊弄糧食麻煩,就是和英國開戰的時候,連路易斯堡那等海岸地方,弄糧食都費勁。

他在這一處堡壘,基本上算得上是“鎮守一方”的羈縻衛指揮使,管轄範圍往大了說,百十萬平方公里是有的。雖然他手底下的衛所兵加起來也就幾十個人。

他的前任科恩騎士,之前被調去了東部,組織阿卡迪亞民兵和新教徒作戰。

兩人是繼任關係,交流很密切,故而他很清楚法國在這邊缺糧食的窘境。種地的人太少不說,而且法國本土願意來的人更少,當初路易十四想法設法弄人,也沒弄來幾個。

而來的人,則基本又都從事運輸、私掠、毛皮、挖人蔘等,這玩意兒可比種地掙錢容易。

誰也不想在苦寒之地過一輩子,何不如賺點錢,衣錦回鄉,回法國定居,豈不美哉?

這和十三州那羣人不一樣,十三州那羣人當初是被迫害的新教徒,英國內部是有國教會的。而且正是因爲新教徒認爲國教會這羣人“修”了,難以容忍諸如國教會還有教會這種“一點不符合原教旨聖經的東西、哪本聖經上說存在教會這種玩意兒”,而選擇分離跑路、以及“出埃及記”來這片應許之地的。

法國人若是能來這裡的,肯定是天主教徒,因爲新教徒、胡格諾教徒,法國政府不信任他們,壓根不讓他們來法屬美洲殖民地。是以,法國這邊的移民並沒有宗教上的歧視問題,賺錢、衣錦還鄉,依舊是主流。除非是實在賺不到錢的,那就只能老老實實在這裡種地了。

是以,法國在這邊的軍事行動,始終面臨一個難堪的“缺糧”問題。

除了缺糧之外,還嚴重缺乏和印第安人進行交易的商品,尤其是酒類。

印第安人嗜酒。酒能換很多毛皮。

而法國又面臨一個“保國內葡萄種植產業鏈”、還是“擴大朗姆酒和人蔘貂皮貿易”的兩難問題。

結果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法國人選擇了保國內的葡萄酒產業。

其實也是個加減法的選擇,的確,人蔘貂皮和朗姆酒產業很掙錢,但是,國內上百萬人從事葡萄種植、摘果、釀造、箍桶、運輸等,以及法國這幾年正猛發勞役修公路,公路也靠着國內的葡萄酒產業而繁榮。

法國人還是決定保所謂的“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不保也不是不行,像大順一樣,靠着東南沿海的資本力量組織軍隊,鎮壓住就行。但法國顯然沒這能力,因爲法國過於充分地參與了世界貿易,而缺乏大順這邊的一個穩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羣體,這些人穩得住,因爲參與貿易和貿易改變導致的起義,就壓得住,人口比例在那擺着呢。

這就導致法國在北美的貿易,非常彆扭。

有些東西,不是靠仇恨、軍隊、巡邏就能防住的。

就比如所,那些愛爾蘭羊倌,拿着自己釀的威士忌,也即糧食酒,去換毛皮人蔘。那是什麼價?

法國靠着嚴格的貿易管制,拿着國內的白蘭地,再沿河運到這一處湖泊,去換毛皮人蔘。那又是什麼價?

靠人防、靠巡邏,怎麼可能防得住走私。

在訴說了一下他們遇到的這些困難後,大順探險隊的年輕人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一個想法。

“如果,我們在上游種植糧食、釀酒,提供給你們呢?”

“由朝廷出面,組織糧食種植園和釀酒作坊,依靠天朝的人力,提供商品糧食和酒類。你們支付白銀。”

“或者,由天朝的寶船直接運回去。”

“或者,直接走賬,在鬆蘇的銀行兌付匯票,在交易人蔘貂皮東珠的時候直接結算。”

“朝廷在鬆蘇拿到匯票結算白銀後,作爲移民的基金和經費,將人口遷徙到這邊。形成一個貿易循環,彌補一下伱們在這邊缺乏糧食和酒類的問題。”

“這是不是可行的呢?”

“你應該想到,如果真有夕陽海、日落灣、或者一條適合通航的通向太平洋的河道,那麼我想你應該在十年前就會見到我們的人來這裡探索尋找毛皮了。”

最後的道理很簡單,也很實在,點透了之後就是那麼回事。真要是有什麼夕陽海、一條適合通航的大河由東向西流,確實十年前只怕在這裡就會常見到大順的探險隊了。

而這背後更多的道理,還在於兩邊的毛皮貿易結構。

對大順而言,牛皮鹿皮什麼的,利潤率不足,基本賺不到什麼錢。但草原上的毛皮,在歐洲是有銷路和市場的。

維倫德里簡單地思考了一下,便覺得這貌似確實是個好辦法。

種地哪家強?歐洲正在經歷農業革命,從耬車到曲轅犁,一堆東方傳過來的農業工具,你說哪家強?

要說畜牧業,大順肯定是比不過此時的法國的,這無需諱言。但要說單純的種地,法國人很清楚中國人種地的本事,至少此時在沒經歷二百年的正確記憶塑造,農業革命是不是“東學西漸”,此時的人還是很清楚的。

大順的畝產,此時就是世界第一。制約大順農業的,就此時而言,不是技術,就是簡單地生產資料不足,使得每個農業人口理論上使勁兒幹能一個人養活三個非農業人口,但沒地方可使勁兒而已。

那麼,大順會釀酒嗎?

這顯然也不是個有意義的問題。

那麼,大順的酒沿着河順流而下,在貿易站交易,會不會比愛爾蘭羊倌翻山越嶺走私過來的威士忌更便宜呢?

(本章完)

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28章 初來乍到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728章 好騙與不好騙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04章 海戰(二)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57章 老婆本第349章 死國矣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177章 機遇期第76章 恍然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53章 選擇第1168章 備戰(七)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612章 搶人才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712章 反擊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252章 特許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939章 自覺(一)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68章 決心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77章 機遇期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56章 埋伏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71章 萌芽第194章 卸力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946章 旗手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394章 軍費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967章 轉正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079章 爭功(四)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