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章 分歧(四)

第1438章 分歧(四)

和皇帝的一切交流,都要以現在的現狀、大順的能力、皇帝的目的等爲基礎。

道理有很多。

到但要說拿着爲人民而服務這樣的話,和皇帝說,那簡直連對牛彈琴都算不上。

於是,劉鈺大談了一些人吃人的東西。

“陛下,臣請以扶桑遷民事,試言之。”

“扶桑遷民,究其本源,是工商業在那裡需要人,而一個人能給僱主賺的錢,高於遠渡大洋的船資。是以,移民事,可成。”

“初爲黃金、白銀之礦業。”

“後漸次爲伐木、造船、曬鹽。”

“以至於到紡織、冶鐵等。”

“若非如此,以朝廷之力,恐難完成。”

“至今來說,臣以爲,此事於國有利,手段亦可行。”

皇帝點點頭,承認這一點。

“愛卿所言極是。扶桑遷民事,可謂一舉兩得。”

“一來開採金銀,國庫充裕,亦爲貨幣改制提供了基礎。”

“二來使得黃河河道事,佔地之後,不至於使數十萬百姓無業而成流民。”

“確如卿所言,真利國利民之事。”

劉鈺又道:“陛下,究其本源,便是一個人能給僱主賺的錢,高於遠渡大洋的船資、也高於支付的工資。於是,遷民事可成。”

這話,其實若在後世,用兩個字或者四個字,就能表達其含義。

剝削。

剩餘價值。

只不過,劉鈺和皇帝說的很淺,也避開了這兩個詞。當然,說了,皇帝也不懂。

即便說,考慮剝削、考慮剩餘價值,大順面臨的真正問題,也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老馬說:【剩餘價值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它不是從流通中產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實現。】

剩餘價值要看生產。

但實現,需要流通,也必須要在流通中實現。

這就是大順在北美移民的真正內涵:創造流通,讓剩餘價值得以實現,使得資本不得不遷移勞動力。

流通,就不得不考慮運輸、成本、市場等等問題。

否則,也就無法流通。

而不流通,也就無法實現剩餘價值。

這種流通,劉鈺引導的是符合老馬這番話的。

扶桑移民,跨越大洋,成本極高。

前期可以流通的,有也只有金銀,於是扶桑遷民,必須以金銀礦起步。

而金銀礦起步之後,人口增多,才使得糧食、木材、棉布、食鹽等,可以流通。

他們可以流通,才促成了更多的剩餘價值的實現。

更多的剩餘價值的實現,促成了勞動力向東轉移。

這,纔是劉鈺想和皇帝說的東西:

即,勞動力,向東轉移。

扶桑移民,只是大順更大範疇內的“勞動力向東轉移”的前奏,和總預演。

之所以說是總預演,因爲扶桑遷民的諸多產業,也是以“外部市場”爲方向的。

不管是新益州的酒類、羊毛;還是金山地區的棉花、棉布。

主要還是面向國外市場。

新益州的酒類,是賣給法國人和原住民的。

金山地區的棉布,是賣給中美洲和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的。

所以,這幾乎可以視作大順國內的“勞動力向東轉移”的總預演。

也即,大順要靠海外市場,靠一戰的“分贓”、靠從北歐到日本的廣闊世界貿易,來完成工業化的起步,和工商業的繼續發展。

的確,此時,考慮“人均”糧食,南洋的大米是沒辦法與河南人均的,因爲運輸原因,這種人均是無意義的。

但是,沿海地區既然“人均”糧食是有意義的,是可以通過海運運輸的。

那麼,糧食不能過去就人,人不能不去就糧食呢?

糧食沒長腿。

可人是長了腿的。

當然,現實操作起來,肯定比較麻煩。

而且,也會留下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但是,至少,這個思路,可以自圓其說地解決那個“工商業容納足夠人口”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劉鈺來說,或者對後世的人來說,不是問題。

但對現在的大順而言,是個問題。

甚至於,這個問題,還處在一個“理論研究”的階段,甚至連“技術驗證”階段還沒達成——要先從理論上,證明有這麼一種可能,工商業能容納這麼多的人口。

如果,連理論計算,都無法自圓其說,那麼這個“未來”,在此時,根本就沒人會相信。

所有人都會疑惑,怎麼可能呢?工商業怎麼可能容得下這麼多人口?

包括那些有思想的大儒,他們在考慮均田問題的時候,直接在這個問題上卡住了,從而使得他們的均田思路成爲空想。

比如李塨就沒解開這個問題,但又發現了這個問題,卻又不敢相信工商業能容納這麼多的人口。

於是最後,他的均田設想,就只能建立在“虛空”之上——對了對應人口增加,又認爲工商業無法容納這麼多人口,於是他虛空地設想出了【上等田分五十畝、下等田分一百五十畝,勞作之後,下等田就可以升級爲上等田,於是一份又能分三份】這樣的完全虛空的空想上。

到了大順這個時候,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劉鈺的變革,其後輩徒孫們,又延續並發展了這個理論——全面的反動,復全民宗法制,長子繼承土地,次子去海外分田。

這個既是治標不治本,也實際上是壓根不相信工商業能容納這麼多人口的路線之爭。

說是路線之爭,並不是說他們與時俱進的想法沒有可行性,也不是說未必就不能用。

而是在於,對實學一派來說,即便能用,這也只是手段,而不能作爲最終的目的。

哪怕說實學派中的激進派,要先均田再集中力量移民的激進派,那也只是把移民作爲手段,最終目的是爲“新時代從舊時代的母體中的誕生”減輕難產的痛苦。

而不是說,要全面反動,復全民宗法制、禮法、長子繼承、次子重分殖民,最終復古井田。

而現在,劉鈺拿出的這套理論,之所以會有擁躉,就源於在理論計算上,可以自圓其說。

超脫了舊有的聖人之言。

這套理論,若歸納起來,就兩個關鍵點。

這兩個關鍵點說不出來,那麼在理論上也是不能說通的。

第一個:人均糧食。

人不愛糧食,只是用糧食,沒有人有怪癖非要收集糧食玩;也沒有因爲是貴族就能一頓飯吃一萬斤、十萬斤糧食。

愛和用的區別,先秦大賢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於是,在保證大順糧食總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實質上很多農人的勞作,屬於宏觀上的“無效勞動”,並沒有讓大順的糧食總產量提升——這和精耕細作並不衝突,兩年三熟之類確實比粗獷農業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但也不至於多到華北一些地區“一畝地平均要半個人伺候”的水平。

一畝地纔多大?畫個圈,站在圓心撇標準鉛球,人類都能砸圈外面去。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把更多的人投入到工商業當中。

而這些的基礎,又是“國富”理論,即到底什麼纔是國民財富的總和問題。

(本章完)

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222章 開戰(一)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934章 覺醒(六)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204章 投名狀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164章 備戰(三)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850章 誤解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487章 開眼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323章 假公正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054章 站臺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712章 反擊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935章 綁定(上)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262章 紙老虎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53章 鎖國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45章 畫餅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936章 綁定(下)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34章 買賣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30章 暴論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994章 鹹餌第1439章 分歧(五)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441章 瘋了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251章 壓力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028章 割裂(六)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