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

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

要建重工業,搞大基建、挖運河、修鐵路等等這些,就得有錢。

如果說,金銀就是錢。

那麼大順整體上倒是真不缺錢。

可錢怎麼才能往重工業上跑、往基建上跑,這是個難題。

就算是,解決了國內土地交易的問題。

還要考慮,大順對外擴張,拿下來殖民地和市場,錢爲什麼不往殖民地跑呢?爲什麼不往輕工業上跑呢?或者說,爲什麼不往外面跑呢?

歷史上,這種情況,多了去了。

荷蘭人的錢,使勁兒往英國跑。英國的錢,使勁兒往北美南方州跑。法國的錢,更是四處亂跑到處放貸。等到美國發現金子後,歐洲的錢又蹭蹭地往北美跑。等到澳洲和美洲的金子開挖,東印度公司被迫放棄金銀複本位只准銀本位後,白銀又蹭蹭地往印度跑。

資本逐利,這是本性。亦或者說,這就是無形之手的內核。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印度某地產棉花,但是在內陸,需要一條運河才能把這些棉花運到港口。

而大順的黑龍江畔,其實是片上等的處子地,只靠開墾起來,價值倍兒高。

那麼,假設完全的無形之手。

鬆蘇的錢,現在是會跑印度修運河呢?還是會去跑鬆遼分水嶺修鐵路?

再比如。

之前劉鈺的黃河河道遷民政策,所需的大量的資金。

而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用那個“泡沫公司”的名字,就足以解釋了。純粹就是用高回報率的“欺騙”,來騙的一大堆本金。只不過,因爲北美西海岸真有黃金,所以這麼泡沫最後沒炸而已。

那要是沒有黃金呢?

約翰·勞的密西西比公司騙局、託利黨的南海公司大忽悠,最後結局是什麼?而他們能吸納那麼多的資金,靠的是“偉大的開拓和冒險精神”?還是靠約翰·勞承諾的18%的超高回報率?

所以,李欗肯定是想過這個問題,並且劉鈺的扶桑移民政策做了一個“好”榜樣。

於是,李欗琢磨的重工業的啓動本金,就得靠“強制”的“贖買費”。

說白了,其實就是靠“地租”來啓動。

無非是,這筆錢,理論上是地主的。

而現在搞贖買。

這筆錢,朝廷代收。收了之後,也不把本金給地主,而是一年給個5%的利息,愛要不要,本金二十年以後再說。

但其實,這筆錢,到底是誰出的呢?

農民。

其實,這個改革的思路,和亞歷山大的農奴制改革、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甚至於拿破崙三世的消滅貧困的構想、英國的圈地運動等等,往內裡看,其實差不多。

都是,通過一些手段,讓資本,集中起來,集中給到一些人或者一些羣體,讓這些資本在特定的產業上發揮效果。

區別就是。

俄國的農業是真的次、農業生產水平是真的差。亞歷山大和斯托雷平的那一套,是讓地主富農迅速拿到錢,讓他們搞農業生產,提升農業。怎麼讓地主迅速拿到資本?農奴贖買、農奴退社、低價賣地、國家貸款。

農奴贖買的錢,資本集中給地主富農,搞農業大發展,資本流向農業。

而大順這邊,農業真的強、農業生產水平是真的不差——至少,現在是真的天下無雙——所以,李欗不想讓錢往農業上跑。

而是讓佃農贖買的錢,集中給一個特殊的存在,往基建和工業上跑。

簡言之,產業發展,需要資本。

不管這產業是農業、棉花、羊毛、礦產、冶煉、基建,都可以籠統地稱之爲產業。

那麼,你想種棉花。你想發展棉花產業,就得讓資本,往農業資本家手裡跑。

你想開礦,那麼伱就得想辦法,讓資本,往礦主的手裡跑。

總之,你得出個政策,讓資本集中起來,往某個產業上跑。

這裡的資本,既包括說現金、錢、金子、銀子,當然也包括土地等生產資料。

比如說圈地運動,土地到底是誰的,其實說不太清楚。你說是鄉紳貴族的?但實際上,農民又有類似“永佃權”的玩意兒;還有一些公地,大家都能在這割草放羊喂牛,你憑啥說這是你的?圈地運動,就是把公地確定成私人的、把類似“永佃權”的玩意兒扔掉,把資本,集中起來。

資本集中起來,才能迅速發展。

那麼,李欗覺得,要解決大順的問題,得把注,壓在基建、壓在重工業上。

所以,就得出政策,讓資本,想方設法往重工業上集中。

資本又未必是錢,錢不過是一般等價物。農民出糧食贖買土地,糧食亦可算是資本,畢竟修路工人、挖運河,也得吃飯不是?

這倒不是說輕工業、貿易什麼的,就不發展了。

不是的。

而是,大順在實際上已經拿到了殖民地、海外市場、南洋印度原材料的情況下。

這個,靠“無形之手”就行了,

你壓根就不用管,大量的資本肯定會自發地往紡織業、茶葉、海運、印度棉花圈地等方向上跑。

怎麼說呢,就跟大順之前,如果說,你的目標是“土地兼併”。那麼,你壓根不需要出任何的政策,土地就會“自發”地兼併。

相反,你想要“抑兼併”,你纔要出政策。

簡言之,輕工、貿易、商業劫奪,這些東西,在已有的條件下,不需要政策扶植,資本就會往那跑。

而重工、基建、運河、礦業、冶煉、機械這些東西,投資大、見效慢、週期長、回報率低,這才需要想辦法,讓資本往這上面跑。

政策也得看實際情況。

比如說,你想讓資本往重工上跑,也不是不能學劉鈺搞黃河河道的政策——許諾百分之十幾的年息回報、政府背書。

你看,劉鈺的泡沫公司,很快弄到了許多的白銀。

問題在於,你鼓吹百分之十幾的年息回報、政府背書什麼的,挖金子行,且真的有金子,當然可以鼓吹。

劉鈺敢學約翰·勞,敢學南海公司,最終泡沫居然沒炸,不是因爲他比約翰·勞更懂金融或者詐騙、亦或者劉鈺手段高超。

而是因爲,北美西海岸真的有大金礦。

就這麼簡單。

但搞重工業、挖運河、修鐵路什麼的……你鼓吹百分之十幾的年息回報,這不是肯定要炸嗎?

因爲你根本不可能給出這麼高的回報率,你今年把本金吸來了,明年咋辦?後年咋辦?

那就得想辦法,用強迫的方式了。

而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老馬說:天子啊、皇帝啊,萬民之父,總想扮演一切階級的恩人、家長。甭管說地主,還是小農,還是商人,還是士人,似乎天子皇帝,都要“一視同仁”。都是“兒子”,天子皇帝都是爹,理論上不得一視同仁嘛。

但是,【但是,他要是不從一個階級取得些什麼,就不能給另一個階級一些什麼】。

所以,問題不在於李欗琢磨着發展重工業。

問題的關鍵是,李欗居然想的,是從【地主】身上弄肉,而不是琢磨着去從先發地區的商人、資本家的身上,弄肉。

這,就非常非常有意思了。

首先,是屁股的問題。

老馬諷刺皇帝、天子這一套,說的是就算嘴上說要當所有人的家長,但實際上還是有階級性的。你不從一個階級拿東西,怎麼給另一個階級?

是以,文彥博的屁股,就坐的非常正: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而到了幹小四,這裡不提那些令人作嘔的滿漢之分的問題,嘴上說士農工商皆朕之民。等着有人真上書說限田的時候,他就只能說再議、再議。顯然,他也知道,屁股應該坐在哪。

而李欗,則是考慮“錢從哪來”的時候,下意識地就琢磨着,從地主身上弄。

雖然說,這錢本質上是農民出的,但動的是地主鄉紳的利益。

這是一點。

第二點嘛,那就更加有趣了。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不知真假的故事。

說是忠君愛國的洪承疇被俘之後,嘴上嗷嗷叫着要當文天祥。完后皇太極就讓范文程去看看,范文程扯了幾句淡,發現房樑上的灰落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趕緊把灰給撣開了。范文程回去就說,這逼肯定不想死,真要想死,衣服上落灰還趕緊擦擦?果然,不久,剃髮而降。

放在李欗在,剛纔的這番回答,其實也是暗含了一下東西。

劉鈺肯定不能問李欗有沒有野心,李欗肯定也不能說自己到底有沒有野心。

但是,在詢問對未來看法的時候,李欗脫口而出的辦法,就是要從地主身上割肉。

那,這仔細品品,不免滋味無窮。

地主鄉紳,他們有地產、有土地、是先行制度的絕對受益者。

所以,他們是支持穩定的。

絕對意義上的保守派。和實學派裡分的保守激進兩派的分法,不是一個保守的意思。

太子正常接班,他們肯定是支持的。

李欗要是想搞點什麼事,他們肯定不會支持:人家太子有大義、有名分、而且還意味着穩定,憑啥要支持一個缺大義、少名分、甚至很可能政策過於激進的人?

換句話說。

如果李欗想要搞點事,靠誰?

地主士紳,肯定是靠不住的。

不管怎麼樣,都靠不住。你給出的政策,難道能比太子給出的更讓地主滿意?顯然不能。太子就是地主鄉紳這羣帝國體制的保守派,他們支持秩序、支持穩定。

穩定的秩序,本身就是一切。

那皇家都玩上不講尊卑有序、不講等級制度、不講規矩了。那這秩序一破壞,低下的農民也跟你玩什麼“天地翻覆”咋整?

是以說,哪怕說,對地主的政策無甚變化。

出於“規矩”本身的考慮,規矩的絕對受益者們,也即這些地主鄉紳們,也不會支持這種破壞“規矩本身”的行爲。

已有的“規矩”,其本身,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換句話說,假如李欗有野心,那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爲:

反正,地主鄉紳也不可能待見我。那我朝他們臉上吐口唾沫,和扇一巴掌,這也沒啥區別嘛。

那我要是能從他們身上割點肉,給別人,是不是別人還能念我的好、支持我?

或者說。

不管李欗到底有沒有野心。

但他的自身條件在這擺着,琢磨着要扇地主一巴掌、揩地主點油,這是假設有野心的基礎。

反過來,他要是連這個都不敢想,那麼可以證明他絕無野心。

而現在,固然說,他這麼想,就未必有野心。

但至少。

莫須有。

(本章完)

第215章 海軍部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252章 特許第282章 放鬆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702章 備戰第1168章 備戰(七)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340章 宿命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78章 以商控蒙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081章 爭功(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239章 教改第886章 恐嚇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44章 三百年後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782章 身份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34章 覺醒(六)第1166章 備戰(五)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733章 朋友第14章 江湖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88章 對策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56章 新思維第478章 看破第971章 割袍(上)第641章 前科第547章 惡龍第282章 放鬆第114章 科學院的設想第1046章 破綻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30章 暴論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565章 制禮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950章 夢魘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