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

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

艦隊南下之前,劉鈺的幕僚們也將今年給日本幕府的“唐風說書”寫好了。

貿易公司的委員會可以決定裝什麼貨、走什麼路線,但一些政治性的事務還是嚴格受到控制的。

就像是給幕府的“唐風說書”,想要貿易,就必須得上交給長崎。

風說書上怎麼寫,這就成爲了重點審查的方向,貿易公司是做不得主的。

幕僚們按照劉鈺的意思,將這一次艦隊南下的事也寫了。

理由也足夠忽悠:朝廷有改漕運爲海運的意向,爲了防止出現海盜搶劫,便出動了水師護送,日後可能會成爲常態。

幕府就靠長崎這一個窗口瞭解外部的世界,如果只是華人海商倒是好說,那些單獨拿到貿易信牌的船主敢亂說話、出面海防機密等,抓起來就是,劉鈺這個官也不是白當的。

奈何還有可惡的荷蘭人,荷蘭每年還要參江戶,上風說書,也會訴說大順的情況,這件事瞞不住。

既瞞不住,那就不妨直接大大方方寫出來,反正日本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多半會以爲真的是要改漕運爲海運而已。

…………

江蘇,淮安。

提議蘇、鬆漕米海運試行的江蘇節度使譚甄,正在淮安府尹和幾名治河官員的陪同下,查看今年的黃河河段。

自宋黃河改道之後,這些年黃河一直從江蘇奪淮入海。

數百年了,曾經的富庶之地,曾經的魚米之鄉,如今成了各個王朝腰腹間的一處癌症,趙宋遺澤。

就像是一塊長大帝國傷口上的爛肉,永遠好不了,也永遠治不了。

譚甄提出試行松江府和蘇州府的漕米沿海運輸,現在還不是運送漕米的時候,今年黃河的水患可能就要先來了。

治河的技術官僚嘆息道:“節度使大人,有運河在,治河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切以保漕運爲上,其次纔是治河。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我等也不是蠢笨,而是在先保漕運的前提下,很多治河的手段無法使用。”

“如今泥沙淤積,黃河淮河自不必提,便是揚州因爲運河溝通,也可能會有水患。”

“淤積愈發嚴重,若是現在再不加大治理,十餘年後亦或是幾十年後,一旦黃河決口改走北道,則江淮富庶地危矣。”

“淮河入海之處,淤泥日多,若是將來黃河改道,淮河難以入海,很可能就要奪運河、大湖入長江。一旦大澇,那便不只是江淮,而是大江下游財稅重地也很危險。”

“水若不多、沖刷不足,淮河入不了海,就只能南下長江了。長江若是再多一個淮河的水……”

這些年新的測量技術出現,治河水工的數學水平和測量水平也提升了不少,已經看出來了日後的危險。

固然有人想着細水長流,巴不得年年決堤、年年有災,這樣朝廷就要出一大筆錢來疏通運河、治理河道,每年稍微過一過手,也能分個幾萬兩銀子。

可堯之都、舜之壤,總有那麼幾個秉持着爲生民立命的念頭。

天下,總有這樣的“傻子”,而且中華大地也向來不缺這樣的“傻子”。

這些人盼着,徹底治好黃淮,治好這塊隔絕南北、處在腹心之處的爛瘡。

譚甄上任之後,就有人抱着“新官上任試一試”的想法,說出了黃河淮河和運河的事。

上書的人都是歷任官員眼中的刺頭,奈何真有本事,又不得不用。

譚甄試行漕米走海,未必是出於解決“先保漕運、後保洪澇,以至治河不能治本”的想法。

但凡事,論跡不論心。

是真的想要爲生民立命也好,亦或是爲了做出政績升遷也罷,總歸是邁出了這麼一步。

他和劉鈺沒見過面,但卻相信這一次海上運米,劉鈺那邊一定會派出船南下,護送第一批走海運的漕米。

這種默契,源於他知道劉鈺是支持廢漕改海一派的。

今年的第一波漕米就要起運了,可是江淮今年的雨水極大,很可能又會出現水患。在漕米運轉之前,他跟着這個治河的官員來到了黃河邊上看看,聽着治河官員的介紹,問道:“若是將來廢漕改海,你們就一定能治好黃河?”

幾個治河的技術官僚都笑了。

“節度使大人說笑了,黃河,非是大禹復生,否則誰敢說能治得了黃河?我等可沒這個本事。”

“只是,若是能廢漕改海,那麼治河的第一考慮,就是水旱之患,而不是確保運河通暢。這樣,許多現在不能用的手段,便可以用。”

“不說能治本吧,就算治標,也比現在的手段好用的多。”

這幾個治河的官員不去考慮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也不去考慮漕運海運的風險,他們與其說是官,不如說是吏。

他們不考慮政治,也沒有太大的大局觀和宏觀敘事的視角,只考慮自己專業範圍內的事。

他們也不是謙虛,一些人甚至想,就算大禹復生,只怕也沒這樣的本事治好黃河。

那時候人少,現在人多,只要改道就會數十萬災民。

保誰?棄誰?

人不是樹,被淹死了不能再長出來。

只是,黃河決口幾乎是必然的,三年就要來一波小的,幾十年就會來一波大的。

不下決心自己改道治理,就只能等着天災降臨的時候死更多。

現在就這麼爲了漕運而拖下去,將來一旦黃河向北決口改回宋前河道,不只是黃河新道要遭殃,日後淮河沒有黃河的水,衝不進大海,從淮安到揚州都會危險。

“節度使大人,本朝治理黃河,是有極大優勢的。”

“前朝朱明的皇陵在鳳陽,除了要護漕,還要考慮到護陵。這樣一來,難免束手束腳,很多手段不能用,只能在小範圍內閃轉騰挪。”

“本朝祖陵在天保府,這就不需要考慮這些事。護陵、護漕,二者就只剩下了護漕一事。”

“若能解決漕米北運,我等不敢說根絕黃河水患,至少不會有大的禍患。”

技術上的難點,有兩千餘年的治水經驗,可謂此時世界最豐富的。

然而好解決的總是技術問題,難解決的是政治問題,大順沒有保護皇陵不被大水淹沒的壓力,事實上大順的祖陵也完全沒有被水淹沒的風險,若是大順的祖陵都被大水淹了……

譚甄心想此事倒也的確如此,遂道:“此事,若想解決,不在你我,而在東海。”

“今年試運松江、蘇州的漕米,若是今年走的順利,日後纔有治理黃淮的可能。若是今年走的不順利,只怕是難咯。”

“我也沒怎麼碰過船,之前要麼是在京城,要麼是在西南平叛改土歸流。若論海上的事,還得問鷹娑伯。”

“他既一直想要廢漕改海,能不能走出這第一步,就看他的本事了。”

雖未謀面,對劉鈺的本事,譚甄還是相信的,信心滿滿。

松江這兩年添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衙門,增加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稅賦,可是松江反而越來越繁華,也沒人叫着與民爭利,亦算是一件奇事了。

這些他所想不到卻有效的古怪手段,就是他對劉鈺信心的來源。

“治水之事,本是河道總督的職責。本節度使也不宜越俎代庖。不過,便是河道總督,只要漕運的事不解決,也等於是戴着鐐銬做事,想來也難。”

“這廢漕改海的事,未必能成,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們便先寫出一些章程了。”

“今年若是運米順利,趕着冬日節度使入京奏事的時候,我也一併遞交陛下。”

官場裡的事,很多潛規則。

他這個江蘇節度使,雖然管着黃河和淮河,也隨時有水患的風險,但繞開河道總督總是不好。

二者不是從屬關係,這就顯的好像是在打河道總督的臉。

治水的事,最難的反而是官場里人際關係。

譚甄能任江蘇節度使,足見皇帝的信任,可論官階還在河道總督之下。

現如今的河道總督是支持運河派的,不管是因爲真的支持,還是利益關係,亦或是考慮到其中的利益羣體,總歸是和支持海運的譚甄不對付。

河道總督的衙門就在淮安,江蘇節度使跑到淮安來,視察水患,這本身已經算是個忌諱了,這視河道總督爲何物?

想到這些煩心事,譚甄只能嘆息。

“難!難!難啊!”

面着濤濤黃河發出這樣的感慨,譚甄心想,終究這件事自己是要做的,也不求留名後世,但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想着大順現如今的局面,他是在西南改土歸流出身的,對當今的局勢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現在西域平定、蒙古臣服,西北又移民墾殖河套、西域,西北的禍亂暫時安穩了。

南方經濟發達、西南改土歸流、東北更是被前人犁庭掃穴了一番瘋狂移民山東河南的人口……在譚甄看來,日後大順的內部大患,只可能出在淮地。

這裡是溝通南北的通道,一旦水患出現,這裡必然潰爛。本身這裡就不是什麼安穩地方,南下可以直接威脅到大順的經濟重心、潰爛更可能連卷數省。

如果不考慮外部西洋諸國的影響,大順如果出現前朝末年的情況,淮地只怕要成爲前明的陝西河南。

似乎,這是一個可以讓皇帝下定決心的理由:趁着皇帝真正壯年、威望正隆、四方平定,儘可能把這個天下最可能潰爛的傷疤治好。

想着在西南改土歸流的經驗,譚甄狠了狠心,心道真要是因爲廢漕改海,出現許多無以爲生的流民,那就……鎮壓。

軍改,軍改,花了這麼多錢軍改,四周外患已平,總不能白白養着。他心狠,做出了最壞的打算,就是不知道皇帝敢不敢下這個決心了。

(本章完)

第1439章 分歧(五)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章 落後第1449章 “帝”(一)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967章 轉正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932章 覺醒(四)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849章 威望(下)第34章 買賣第184章 備戰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203章 奇襲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685章 試試看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251章 壓力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939章 自覺(一)第152章 入倭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782章 身份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167章 備戰(六)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381章 臚音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204章 投名狀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940章 自覺(二)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