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

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就快開打的這一年,法國使節團訪華和大順收復西域前對俄開戰的連鎖反應,以及對華貿易穩賺不賠的各家東印度公司的存在,都讓京城成爲了今年外交的焦點。

沒有一個國家是衝着天朝來的,都是衝着中國來的。

天朝的旗號、影響力、意識形態和儒家道德,遠不及江西的磁窯、松江的織工、福建的茶農。

只是想來皇帝和官僚們,心裡是沒數的,估計也分不清。說不定真要是西洋人帆船齊至的那一刻,還真會有不少人以爲這算是萬國來朝。

此時,這個即將成爲外交焦點的城市的中心,紫禁城。

朝堂上,卻還在進行着一場“外交無用論”的爭辯。

劉鈺站在勳貴那一排裡,好幾次捏緊了拳頭準備出來開罵,可最終還是忍住了。

家裡人也好、齊國公也罷,都勸過他。

皇帝,或許不再需要一個銳氣無雙的冠軍侯了。

朝堂上慷慨激昂的陳奏聲,居然讓放下了開噴心思的劉鈺有些昏昏欲睡。

“江山之固,在德而不在險……”

“本朝自比漢唐,然漢唐之舊弊,不可不察。”

“昔,漢時。士大夫而欲有爲,唯擁兵以戮力於邊徼;其次則驅芟盜賊於中原。欲有功名,必好開戰。”

“於是天下都知道,想要升官,最好是開邊,其次是對內鎮壓民變。然而直到這樣可能會導致禍患的人,卻少。”

“於是,漢朝兵鋒強大,士大夫喜歡,民衆也競相尚武。以成乎袁、曹、孫、劉之世。”

“或曰,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難道是讚賞嗎?這不是讚賞,而是痛斥漢時尚武,以致以軍功爲上,這正是漢朝滅亡的原因啊。”

“如今本朝定西域、撫蒙古、流西南。已達極盛。誠以爲,當偃兵息武,專注修德於內,而不可再起戰端。”

“外交者,必多牽扯列國事。涉入既深,難免紛爭。”

“若無外交,則英法荷等國,遠在數萬裡之外,則可不管。”

“何休注《春秋》,曰:王者不治夷狄。錄戎來者不拒,去者不追也。”

“夫天下之至嚴,而用法之至詳者,莫過於《春秋》。”

“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則焉用外交歟?”

又是老一套的關於“把頭插進褲襠裡,則外面的事就不存在”的老一套說辭,劉鈺已經是連出來對噴的氣性都沒了。

這人說罷,有人挺身而出道:“臣附議。”

“外交者,無非搖脣鼓舌的縱橫之輩。若如蘇秦、張儀之輩,皆小人也。不行正道,不修德行,嘴無實言。以誆騙爲榮,以欺詐爲譽。挑唆爭端,鼓吹開戰,以求功名利祿加諸於身。”

“此所謂害天下而利己身之輩。”

“及至前漢,又有張騫之輩。若張騫不通西域,不訪西域,何至有武帝徵大宛至戶口減半事?”

“至後漢,又有班超。本朝大儒王夫之曾言: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禽則禽,或曰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發穴而攻螻蛄,入沼而捕鰍鯈——有識者笑之久矣。”

“像班超這樣欺侮弱小凌辱寡少,撓亂這裡的人民和動物,以此騙取奇功,班超也不再有人的良心。”

“而古往今來人們還都盛讚他的所作所爲,這不是更加鼓動的狂妄的人更加狂妄嗎?班超這樣的人,簡直讓有識之士恥笑。”

“按照如今的說法,此大約即爲外交?”

“以班超的作爲可知,若設立外交官,駐紮西夷,則必以班超爲榜樣,效仿班超故事,騙取奇功。尤其西夷相距數萬裡,外交官必多矇蔽上聽,鼓吹開戰之事。”

“這都是爲了學班超謀取自己的私利功名,怎麼能是爲了國家呢?”

“朝中一些人,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或曰欲效張博望、班定遠。”

“殊不知,張騫,乃漢武徵大宛戶口減半之首罪;班超,助後漢爭啓邊釁而以強亡之禍首!”

這話一說,一些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劉鈺。都知道那個“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欲效張博望、班定遠”的人是誰。

大順雖然鼓動一些漢唐言論,可能入朝的,哪一個都不是毛頭小夥子,不可能會被這幾句口號所“蠱惑”。

有些言論,真要是這麼有效,明末的事就不可能發生。李過當年或許有雄心大志,努力扭轉輿論風氣,可惜死的太早,根本無從在根本上改變太多。

很多事,都源於利益之爭。

本來大順就搞出了一個分科舉獨木橋的武德宮,如今又行軍改,使得科舉學的那些東西去當將軍,根本玩不轉。

照着漢唐這一套走下去,軍功爲首,只怕科舉出身的文官們勢力越發微弱。

除了朝堂上的權勢之爭,還有許多文官考慮到將來。

明末留下了很多教訓,其中最大的教訓沒有人學會,但旁支的教訓卻記得清楚。

文官們都清楚,他們可以收租、可以欺壓的根源,是國家的穩定。

不說戰亂時候,武將殺文官就像殺狗一樣,就算是當年的江南奴變,如果沒有政府兜底,他們都要死在奴變之中。

這個政府,誰都行,包括滿清,只要能鎮壓奴變、提供穩定即可。

不管是爲了權勢之爭,還是爲了國家穩定,此時士紳出身的科舉文官們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

大順的擴張,到此爲止了。

不能再琢磨着開戰了。

如果沒有外交,那麼周邊也就沒有值得開戰的方向了,安安心心關上門,做天朝,延續着舊有的道路即可。

一旦有了外交,那麼外面的世界就可能對內產生影響,大順就可能繼續開戰——尤其是大順建海軍這件事,讓很多人心裡不安。

Www¸ Tтka n¸ ¢ ○

他們也不都是蠅營狗苟之輩,而是考慮到要開戰,得花錢。

花錢,得收稅。收稅……那文登的白雲航,在文登搞得攤丁入畝、清查田畝之類的變革,就可能發生。

因爲今年大計外察,這白雲航在文登搞得簡直有聲有色,取消丁稅之後,稅收居然比原來還高出了幾成。

就算不變革,這收上來的稅用去打仗,也是浪費,還不如用於民生。比如修修黃河、蠲免錢糧等等。

西域倒是打下來了,可是有什麼用?每年還要往裡面貼不少錢,還得駐軍。

是,給甘肅、西京等地的農夫帶來了好處,不再是前線,真過不下去還可以走西域、墾河套。

可好處都是甘肅、西京的人得了,稅卻要從江南人手裡收,憑什麼?有能耐別在江南收一分錢的稅,靠西京甘肅的稅去平西域啊。

當初羅剎人入京的時候,皇帝就說過,到平西域爲止。

現在又要搞外交部,這不是出爾反爾嗎?

只要不外交,和外部就沒有聯繫,也就沒有再打仗的可能。

多數人是這麼想的,劉鈺已經習慣了這個時代士大夫們的思維方式,見慣不驚。

後世的中國,和此時的中國,在三觀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王安石在九十年前,還是奸賊,只是大順搞了變形的三舍法,儒生們也不好噴的太過,那是打朝廷的臉;張騫的評價,也不都是正面的;班超斬殺匈奴使節的事,更有許多人詬病,認爲這是無德仗勢欺人的體現。

其實,比這更嚴重的想法,也有。

比如有人認爲,四方邊境都是累贅,不如捨棄,純粹浪費錢。

王者不治四夷。當然,遼東不算,那裡已經不算四夷了,都是一羣移民。

此時朝堂上安靜的可怕,這番言論,等同於是在指着劉鈺的鼻子罵奸賊了。不少人都知道,今天的事,沒這麼簡單。

朝堂之爭,也和打仗差不多。有前鋒,有主力,有後衛,有出來和稀泥調停的。

在這個節度使入京陳事的節骨眼,前鋒試探火力的,肯定是要派諫議大夫這種有資格說話,但敗了己方也無太大傷亡的人。

都知道劉鈺在朝堂上就是個孩子,吃不得一點虧。

一些在外的節度使心想,今天又有熱鬧看了。

連皇帝都沒吱聲,等着劉鈺站出來開罵。

然而被指責爲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的劉鈺,卻安靜的像個羞澀的少女,唾面自乾,往那一杵,跟睡着了似的。

等了半天,皇帝見氣氛過於尷尬,只好先說話了。

“那西洋諸國,亦非小國。你們難道沒看鷹娑伯所著的西洋諸國略考嗎?那英圭黎國,歲入兩千萬,戰艦六七十萬料;齊國公出法國,法蘭西國兵也不弱。外交之事,互通有無,知己知彼。”

“漢時尚且稱讚羅馬,稱之大秦。西洋諸國,非是小國。鷹娑比素知西洋事,當可信之。”

有人出來道:“世人皆知,鷹娑伯《論語》、《孟子》背不熟練、經典少有研讀,這西洋諸國事,倒是如數家珍。他對西洋人的瞭解,我們自是信的。”

夾槍帶棒地羞辱了劉鈺一番後,又道:“那英圭黎國,土地不過一廣西、人口尚不及山東。如此卻收稅兩千萬兩白銀、戰艦六十萬料,足可見橫徵暴斂、窮兵黷武。”

“以吾觀之,必不可久,定會亡國。地不及廣西、人不足山東,歲入兩千萬,陛下難道以爲這是好事嗎?”

“此等必亡之國,交往何用?”

“就算交往,已有禮政府、鴻臚寺。如今又立外交部。”

“臣試問,這叫朝鮮、琉球如何看待?朝鮮,孝子也,五服之內;西夷,外人也,夷狄之屬。”

“招待羅剎,規格高於朝鮮。此重夷狄而輕五服之親,只恐藩屬離心寒心。”

“西夷諸國,縱然兵強,又打不到我們,相距又遠,何苦交往而寒藩屬之心?”

關於外交部的討論,劉鈺不出聲,齊國公本爲了避嫌不該出聲,此時卻忍不住道:“諸公難道忘了前明英荷葡等國寇海之事?舟山、澎湖、臺灣事,殷鑑不遠。”

然而反對者也早已想到,笑道:“齊國公之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前明閉關,英荷欲求通商而已。如今我朝既已通商,天朝貨物,通於西洋,人人追捧。他們豈敢開戰,自斷財路?”

“另外西洋人多用大黃、茶葉,又食牛羊肉奶,若無茶葉大黃,必腹脹而死。他們豈敢開戰,自尋死路?”

“本朝只要繼續開關,必無戰端。西洋人無非求之貿易,貿易事,海關即可辦理,何必又要再立外交部?”

“還有派人前往瑞典國一事,遠交近攻,看似妙極,實則大禍。羅剎人與本朝已定邊境,派訪瑞典,羅剎人必以爲本朝將對羅剎開戰,邊境增兵,我朝是否增兵?增兵便要花錢。”

“亦或者,一些人慾學漢唐事,軍功爲上,自是願意打仗的。與羅剎戰,有何益處?苦寒之地,那松花江都無人肯去,便是奪了羅剎土地,又有何用?”

“軍改一事,更使得漢兵可以以一敵五,更是助長了一些邊將立功之心。”

“臣以爲,外敵已無,當修德政,萬萬不可學漢唐,走上窮兵黷武之窮途。”

“臣亦不是那種不知天下事的人,也曾看過西洋人的地球儀。上古便有大九州之說,赤縣神州爲大九州之一,更是富庶無雙之地,只要勤修德政,自是萬國來朝,何必用蘇秦張儀張騫班固之舉?”

“欲使西夷不覬覦本朝,唯有教化。教化二字,唯在經典。若求教化,當建番學。招收番人教授經典,實勝外交百倍。”

“是以,外交無用,反取禍患。”

(本章完)

第426章 錯覺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411章 出奇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64章 笑與悲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000章 扶植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343章 絕戶計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65章 報捷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89章 條約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863章 妄想第420章 奇襲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934章 覺醒(六)第328章 問罪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9章 翻譯問題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203章 奇襲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885章 縣令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0章 找茬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545章 難題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550章 澳門的蝴蝶(中)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228章 開戰(七)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168章 備戰(七)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246章 探險隊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455章 賣舊貨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885章 縣令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29章 雪盲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