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

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

宴會散後,琉球王又使人悄悄來到天使館,奉上金銀。

劉鈺依舊沒收,又將之前爲了麻痹薩摩藩而每天收取的白銀退還,叮囑使者日後不要再來這一套了。

趙百泉看在眼中,心中百味陳雜。京城都傳言劉鈺好財貨,如今看來這些話未必是真。

想着這一次來琉球的大大小小官員,一個個回去定要罵娘,趙百泉倒不在意。他這一次也算是立下了大功,幫着藩屬國平定了外部的入侵,如果琉球王真的能夠跟隨他們回京城,那也算是一大盛事。

“鷹娑伯實乃高潔之人。看來京城的一些傳聞,倒是虛言。可見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笑呵呵地恭維了劉鈺一句,又道:“卻不知咱們何時何時歸朝?”

“歸朝需等些時日,一來需要中山王將琉球國政處置一番,清洗一下親倭家族。二來嘛……”劉鈺笑了笑,引着趙百泉道:“趙大人覺得,琉球國抵的住倭人的攻打嗎?”

宴會上,趙百泉也拿着官面文章規勸了琉球王一番,示意讓他整飭武備,修德政,不能只靠天朝。

可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話是廢話。

就算再怎麼整飭武備,哪怕琉球真的練出一支青州軍;哪怕琉球王真的是文武轉世,德政無雙,怕也難以抵擋倭國的報復。

國力差距太大。

說一些屁話沒什麼,怕的是自己把屁話當真,好在趙百泉並未當真。

見劉鈺如此問,他沉吟半晌,開口一笑,一切盡在那一聲輕笑中。

“趙大人,這裡無人,有些話我便直說了。若是倭人真的再打琉球,你覺得我朝是否要如當年萬曆援朝一般,出兵來助琉球?”

“呃……”

這問題在趙百泉看來是無解的。

他是禮政府的郎中,藩屬關係到天朝威嚴,按說是要打的。

可他又是反對窮兵黷武一黨的,私下裡認爲天朝爲了個窮的叮噹響的琉球打仗,實在不值。

花的是百姓的汗,流的是天朝的血,爲了這尺寸之地,和當年能湊出二十萬大軍的倭國開戰?

朝中很多人,其實連攻打西域也是反對的,認爲勞民傷財,只要保持朝貢就好。打下來,每年還得投錢,很多人覺得這圖什麼呢?就圖一個開疆拓土的虛名?

現在劉鈺主動問了趙百泉,他也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好道:“想來經此一事,倭人知我天朝威嚴,日後必不敢再犯。”

“我朝可使一扁舟,遣一使者往倭國,訓斥倭人琉球事。倭人當知我天朝之強,日後定不敢亂來。”

劉鈺哼了一聲,反問道:“若是倭人再犯,禮政府的人是準備自殺謝罪嗎?趙大人,有些話,你捫心自問,你自己信嗎?蠻夷畏威而不懷德,要不我派一葉扁舟,送趙大人去江戶城,去和倭人將軍談談?”

趙百泉被噎了一句,無奈道:“便是去倭國,也是需奉天子之命。若天子有詔,令我使倭,赴湯蹈火,亦有何懼?只是如今倭人已服,禍首已誅……”

“趙大人,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禍首已誅?你確定禍首已誅?趙大人這話,可是有違聖人之言啊。”

用殺人者兵也的比喻,趙百泉更沒法說這話扯淡,訥訥不語,劉鈺乘勝追擊。

“再者,倭人侵我藩屬,我卻只派人去訓斥,趙大人這難道不是助長蠻夷侵我藩屬?反正也沒事,只不過挨幾句罵而已,趙大人倒真是合格的禮政府屬員呀,禮數全用在別人身上了。”

刷的一下,趙百泉的臉一下子羞紅了,心道這能怎麼辦?

以義論,定是要伐倭人的;可以利論,伐倭又是勞民傷財。

內心琢磨着如今這世道,禮政府的人卻要談利、不讀書的武德宮子弟卻要談義……這天下,真是亂了套了。

見趙百泉臉紅無語,劉鈺的語氣漸漸轉爲了幾分溫暖,不再那麼咄咄逼人。

“還有琉球,欺瞞天朝這麼久,日後誰能保證再無此事?自萬曆三十七年,一百三十年間,次次欺騙,竟無人知曉,亦或者有人知曉而故意不報。這豈非掩耳盜鈴?琉球的事,朝廷應該解決,不應該再這樣了。”

趙百泉想了半天說辭,只好道:“宴會上,中山王提及當年事。自萬曆三十七年被倭人侵佔後,其心一直心向天朝。萬曆四十四年,倭人侵臺灣,琉球國亦悄悄向天朝報警。可見琉球人心向天朝,只是有心無力……”

劉鈺大笑不止。

“趙大人啊趙大人,你真是讀書讀傻了。琉球王說萬曆四十四年,德川家康遣村山秋安侵臺灣,琉球預警。你好好想想,是出於對天朝的忠心?還是因爲若是倭人佔據了臺灣,琉球的中轉港貿易就完蛋了賺不到錢才報知的天朝?”

“以琉球論,最好的情況是什麼?是天朝鎖國,臺灣在天朝手裡。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天朝開關,臺灣在倭人手裡。如果倭人當年佔據了臺灣,日後與天朝貿易,琉球人賺什麼?吃什麼?喝什麼?花什麼?”

“本朝既已開關,如今琉球又清理了倭人,日後琉球貿易必不復存在。琉球人的忠誠,是演給禮部、禮政府看的,爲的卻是貿易。”

“我今天就把話放在這,就現在這個局勢,朝廷若不控制,今天我們走了,明日琉球就會派人去倭國示好,以求保證貿易通暢。又會藉着天朝威嚴,嚇唬倭人,保持自己獨立。趙大人敢不敢跟我打個賭?”

趙百泉是讀聖賢書的,哪裡懂得這裡面的事?

可聽劉鈺說的,又實在難以反駁。劉鈺說琉球萬曆四十四年的那次預警,也是怕喪失了中轉港的地位,甚至可能是故意的造成中日之間的矛盾,從而獲利。聽起來似乎像是一種從人性之惡做出的推斷,可趙百泉內心實在是被劉鈺說服,已然信了。

劉鈺又道:“別說琉球了。當年朝鮮被倭人打成什麼樣了?不轉身就和倭國貿易?有些事,趙大人坐在家中讀書,是讀不出來的。”

趙百泉苦笑道:“罷了,這等事我不如鷹娑伯,這賭我也不敢打。可大人想怎麼辦?總不能復漢時郡國並行的制度吧?難道要天朝派人來琉球,做相邦、三司?”

苦笑之後,笑的更苦。

“鷹娑伯其實心裡也明白,本朝朝貢國,實實在在的,這幾年都快被你們折騰沒了。西邊的一些小國,混雜不清,很多都已經早已滅國,卻依舊打着朝貢的旗號前來,平定西域後,朝廷嚴查,處置了好多官員。蒙古各部也都成了內附,不再是朝貢國;準部已滅,回部也是天朝鎮守……其實現在,也就只剩下朝鮮、琉球這幾個了。”

“天朝天朝,豈能沒有朝貢國?鷹娑伯開了先河,把羅剎搞成外交,承認了羅剎帝位。西洋諸國紛紛外交而不朝貢,這天下不成樣子。總要保留幾分天朝體面啊。”

“真要是郡國並行,控制藩屬朝政,於禮不合。無禮,則天朝何以謂之天朝?”

劉鈺不想爭辯這個,反問道:“不談這個,只說教化藩屬,天朝是否有義務?琉球這些年多用和學而少用漢學,此非禮政府之責乎?”

“我只盼趙大人經此一行,知道藩屬到底是什麼情況,免得坐在家裡猜測臆想。琉球教化,教化到現在,和學大興,漢學日衰,這等教化,放在英圭黎國,禮政府尚書是要引咎辭職的!”

之所以和趙百泉說這些話,因爲趙百泉也要寫一份出使琉球的情況交給朝廷。有些話劉鈺說的,那是自帶政敵的光環,很多人可能會爲了反對而反對。

劉鈺的身份有些特殊,有些話,還是趙百泉說更好一些。

加之劉鈺暫時不準備直接返回朝廷,他要考察一下琉球的中城港,順帶還要帶着艦隊去日本浪一圈,直奔江戶,給幕府帶來恐慌,讓幕府將來與大順在九州島作戰的時候,必須在江戶預留大量的部隊。

劉鈺要讓幕府提前知道一件事:大順的海軍有能力在江戶登陸,以讓幕府不敢出動太多兵力去九州島。

而且還要知道,大順的海軍可以在日本任意一處登陸,不想被人偷家,那就老老實實地每一藩國準備一隊應急的兵力,九州島那邊就少去點人,趁早把條約簽了,你好我也好。

至於直接登陸江戶,這樣的想法劉鈺暫時沒有考慮,他想給幕府多留一些面子,多保留一些幕府的權威,以便讓幕府做守土官長。

大順如果不想在日本賣軍火,而是準備賣絲綢瓷器,那就最好讓日本幕府還存在,維繫現在這種看似統一的市場。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日本資源太缺乏,真要是幕府的權威喪失殆盡,又重回戰國時代,各個大名肯定是敲骨吸髓地搞錢、擴軍、買軍火。那就沒錢去買劉鈺想賣的東西。

而且軍火這東西,賣起來一時爽,後患實無窮。

瓷器絲綢棉布則不然,賣起來時特別爽,後續把其本土的制瓷業和紡織業全打垮後,賣起來更爽。

此外,他還要給幕府那邊送一封信,教會幕府一件事:如果大順真的要逼日本開國,那就去京都,找所謂的“天皇”來背這個鍋,這樣比較容易給幕府臺階。

免得到時候日本那邊沒人想到這個找人背鍋的辦法,以至於幕府死要威望硬撐下去,那就不妙了。

反正就現在這局勢,一旦日本開關,誰和幕府過不去,那就是和他過不去。誰敢挑起日本內亂,尊王復政,那就是和整個東南沿海入股對日貿易的股東過不去。

這些問題都和琉球息息相關,日後琉球必要喪失貿易機會,要今年確保琉球不會轉爲海盜、還要想辦法讓琉球稍微變革一下,將來這裡作爲海軍基地,最起碼能買到糧食,而不是讓他的水手和琉球百姓一樣,啃芭蕉葉、吃蘇鐵種。

這些考慮不必與趙百泉談,可要達成目的,還需要趙百泉去“引導”一下琉球王。

對琉球而言,這也是一次極好的變革機會。

大量的親日派被清洗,都是琉球上層的貴族。對外政策親日,對內也是極端反對清查田畝、均田令實行,琉球是可以趁着這個機會搞一下變革的。

以及日後的教化、同化、控制等等問題,皇帝有些話是抹不開天子的面子的。尤其是看上去像是欺負一下琉球這樣人畜無害的小國。

趙百泉剛纔起了一個很好的話頭,那就是漢初的郡國並行體制。藩屬到本土之間的過渡,漢朝的這個郡國並行體制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模板。可在劉鈺看來並不太適合琉球。

這就像是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中央空降到地方的人,地方上必然會抱團對抗,這反倒給了琉球王一個團結琉球本土大族的機會。

因爲天朝指派的人,根基太深,琉球王不得不尋求與本地大族合作。

反之,既然還有閩人三十六姓的殘存,這些年因爲親日派的打壓,在琉球政局上一直沒有機會執政。

這倒是一個機會,琉球王應該選擇一位閩人三十六姓出身的本地人,出任執政,趁着這一次大清洗的機會,徹底清除本地大族的勢力。以強化王權爲導向,徹底清除親日派,扶植根基較淺,但讓天朝高興的三十六姓,這應該也是琉球王樂於見到的。

國相、執政、三司官這樣的職位,可以留給本地人。但朝廷還是要派人來,做一些教化……也就是同化工作。

或許在天朝,禮政府是六政府中最沒牌面的。但在琉球,掌管教化禮儀的天朝專員,地位就大不一樣。

一方面可以執行同化工作,扭轉和學勝於漢學的局面,另一方面又可以監視一下琉球的舉動。

這一次大清洗之後,一直被打壓的三十六姓就可以嶄露頭角,填補空位了。

歷史上的蔡溫鑑於琉球當時的局勢,採取文化親中打擊政敵、政治親日維持琉球吃兩面的政策,可以理解,聰明人的選擇。不能因爲他的祖上是“米、蘇、蔡、黃”這種史上留名的書法宋四家的嫡系子孫,就覺得他一定親近天朝,那是在臆想的世界才存在的。

聰明人會隨着局勢的變化採取新的政策,想來經此一事,政治親日的選項完全可以被聰明人排除了。

至於蔡溫到底能不能脫穎而出,還是要看他有沒有真本事。之前琉球是一切爲了朝貢、朝貢就是一切。

現在朝貢貿易中轉中日沒戲了,這時候還能做出政績,最起碼讓琉球百姓都吃上地瓜,這纔是真本事。否則只要種種樹、造造船,能維持朝貢就算人傑,那也未免太簡單。

(本章完)

第46章 哈士奇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398章 主心骨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7章 入吾彀中第974章 照舊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499章 洗頭第1041章 國運(上)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167章 備戰(六)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934章 覺醒(六)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55章 對罵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168章 備戰(七)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587章 不平等第1012章 圈地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965章 扣帽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597章 下西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3章 邊軍第250章 欺瞞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076章 爭功(一)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986章 止步(上)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862章 好事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681章 隱喻(下)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702章 備戰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076章 爭功(一)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436章 分歧(二)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