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對罵

第355章 對罵

“野呂元丈,尚不如我。”

德川吉宗以下諸人的心情,就像是享保十七年的那個夏日,方纔晴,片刻便雨,隨後就雪,從二虎競食到陽謀恐嚇,一個又一個的希望生出,又一下下破滅,心情實在難以明說。

一片絕望中,青木昆陽又想到了一件事,出了一個“餿”主意。

“將軍殿下,長崎之西善三郎曾於荷蘭人處借閱了一本書,名爲《kunstwoordenboek》,大意是學術詞典。其中詞彙,晦澀難懂,都是一些南蠻學問的專業詞彙。”

“此書詞彙難懂,料劉鈺也未必懂荷蘭文。何不從這本書上抄寫一些文字?有些文字冗長,便是荷蘭人也不認得,尤其是學術詞彙,非這些經商的荷蘭人所能懂。”

“便將此書中,摘抄一些冗長詞彙,胡亂編出一封信。”

“我雖不才,卻也知其中的分類,有法令、國際法、海戰條目。雖不知那些詞彙意思,但從這些條目中挑選一些,亦可以假亂真。”

“劉鈺若得此信,必不認得。心中生疑,多半會回唐國,找荷蘭人翻譯。然而,荷蘭通商者,必不認得這些冗長的學術詞彙。自難翻譯。”

“偶爾有一兩個能認出的,也和國際法、海洋、法令、海戰有關。若此,劉鈺便可能更加疑心。”

“荷蘭風說書,亦多有言與唐國不慕,想來唐國亦難有懂荷蘭語的。況且唐國方纔禁教不久,其國所會的,多半都是南蠻切支丹教的教語,不與荷蘭相通。劉鈺就算有學問,也多半懂的是切支丹教教語,若西班牙、葡萄牙語。”

“我亦知此辦法不好,可如今也實在沒有其餘的辦法了。是否實行,還請殿下定奪。”

這主意簡直是餿到不能再餿,的確,西洋文字若是不認得的去看,定會一頭霧水。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專業詞彙,更可能是完全看不懂。

但要是能找對辭典的分類,專挑一些海戰、海洋、貿易有關的內容,就算能找人翻譯出來一兩個,反倒更容易叫人起疑。

一時間也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大岡忠相道:“此荷蘭書信,只可叫劉鈺一撇,不可叫其所得。他縱技藝超羣,也只能記住幾行字,一閃而過。日後臨摹,找人翻譯,只要故意讓他看的那幾行文字是關於貿易、海戰的專業詞彙便可。”

將這個漏洞補上,德川吉宗猶豫了一陣,終於做出了決定。

一邊迅速派人前往長崎,急招荷蘭商館的人來江戶,儘快將借荷蘭水軍的意圖傳達出去。

一邊就要派人去和劉鈺接洽,儘可能完成大岡忠相的構想。

兩日後,兩天兩夜沒睡的青木昆陽,僞造了一封他自己都不懂的荷蘭人書信,又仿造了一份荷蘭風說書。

快馬派出小船,告訴劉鈺,並沒有會戰於浦賀的想法。

若劉鈺有心談判,則在三浦會談,幕府將軍號稱相信劉鈺的仁義,所以不會派出軍隊,如果劉鈺還不相信,談判地點可以在劉鈺的軍艦上。

談判的人選,這是不用提的,自有制度。

既是和唐國人談,免不得又要爭仁義之類的詞彙,這正使,再無第二人。

必須是聖堂大學頭、類似於天朝的國子監祭酒、日本的儒學精神領袖、頗類衍聖公一族的林家人,林信充。

江戶是有聖堂的,還掛有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人的畫像,執筆的是繪過《長恨歌圖》的狩野山雪,當年劉鈺去江戶的時候還去聖堂看過堯舜禹湯的畫像——他當時好奇,想去看看是不是如滿清那般有想象力把孔夫子剃了月代頭,結果看到了崇禎九年,朝鮮使者的畫贊詩,用的是漢語,寫的還不錯,就是這個時間點朝鮮人往江戶跑的挺勤就挺讓劉鈺驚奇的。

正使沒有第二人選,則副使也無第二人選,必是此時的江戶町奉行大岡忠相。

其餘如青木昆陽等儒生,亦隨行前往。

劉鈺自覺這時候陸戰隊全都不在船上,水手們下了船也搞不出好看的儀仗。

軍官生全下船倒是好看,卻又怕鬼子搞什麼陰謀詭計,把他苦心培養的這點軍官生全報銷在了岸上,索性擺了個架子,叫人乘船迎接,就把談判地點放在船上。

林信充既是聖堂大學頭,苦讀儒學經典,對這等堅船利炮的事並無太多感嘆。

大岡忠相、青木昆陽等人,遠遠看到劉鈺的戰艦,又聽聞禮炮聲響,一個個只能喟然長嘆。

迎接他們的小艇就在岸邊,大岡忠相遠眺着海面上漂浮的戰艦,心想如何能敵?

江戶的那些小船,便是三五百艘,又有何用?除非劉鈺昏了頭,把船開到海況不明的灘塗,或者是進入了一些河道,否則只在海上激戰,縱然智計百出、武士效死,那也無用。

當年番薯救荒和貨幣改革留下的那點“好印象”,此時全都變成了狡猾的預謀,不管是青木昆陽還是大岡忠相,對劉鈺都是恨的牙根癢癢。

等上了船,劉鈺早換上了他的正式官服,拱拱手和對面算是打了聲招呼,這時候談判他就算能用日語溝通也不可能自降身份去說日語,肯定是要通譯的。

兩邊也沒太多客套,就在甲板上擺了個橫桌,各佔一方。

開頭第一炮,先是林信充來的。

“吾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和人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和人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順天子爲中華之主,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裡,猶有不足之心。”

“豈不聞,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漢武開邊,遂有輪臺之詔;唐皇拓土,故有安史之禍。蒙元廣闊,終爲塵土,宗廟隳頹……此誠應天道也。”

“和人知天損餘補足之道,豈有吞琉球之心?況徵夷大將軍居於江戶,琉球萬里之外,豈能得知?”

“以劉將軍之謬論,唐末藩鎮之亂,生靈塗炭,此皆唐皇之罪?明徵安南之役,兵卒屠戮,此皆永樂授意?”

“況且,順且無賊?官皆清吏?以劉將軍的謬論,豈非是劉將軍誹謗中華天子?”

林信充抓着劉鈺之前說的話裡的漏洞,來了個先聲奪人。

劉鈺說刺人而殺之,非兵之罪,乃人之罪。林信充便反問,手底下的人屠殺,難道不知情的皇帝要擔責任?

死咬着幕府這邊根本不知情,又說幕府知道“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的道理,絕對不會生出吞琉球的心思。這事,是真是假尚不清楚,而且就算是真的,幕府也並不知情。

可惜此時趙百泉已經先回了京城覆命,劉鈺身邊這羣人,在嘴炮方面沒有一個能打的。

他也不是來打嘴炮的,就是給幕府施壓的,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現在要試探一下幕府的態度,以確定談判的時候到底能咬下來多大的一塊肉。

此時吃了文化水平的虧,心道你要是真有種,就去和紫禁城中的諫議大夫們嘮一嘮,在這裡跟我打嘴炮算什麼本事?

“你說你家將軍不知情?那琉球參江戶,難不成琉球人見的是鬼?”

他知道講這種天道大義之類的嘴炮,實在是本事不足,索性拿出潑婦吵架的態勢,陰陽怪氣,開口便罵。

和劉鈺一邊的史世用等人哈哈大笑,心道也不知鷹娑伯是怎麼回事,稱倭人的時候時常順嘴便叫鬼子,如今卻諷那倭人是鬼,看來是說慣了嘴。

不想林信充倒是沉得住氣,冷笑一聲反問道:“劉將軍,按你所說,琉球一直在欺瞞天朝。那麼,琉球既然一直在欺瞞天朝,爲什麼他們的話就可以相信呢?之前可以欺瞞,劉將軍去了他們便不欺瞞了嗎?”

“吾嘗聞,獬豸神羊,能別曲直,難不成劉將軍竟是獬、豸?”

獬豸,林信充直接用漢音讀出,而且故意停頓了一下。

待通譯將最後一句話說完,劉鈺身邊的軍官全都破口大罵起來。

最後一句話,在大順之前,絕對是一句夸人的話。說人是神獸獬豸,這怎麼也算不上罵人。

可是……就像是從宋朝之後,很少有人給孩子起名叫秦檜一樣,大順開國之初的一件事,使得原本這能辨真假、分曲直的神獸,成了罵人的話。

大體相當於從小姐到小姐、從同志到同志,詞彙總有歷史變遷的沉澱。

大順開國最難的時候,可是有個人叫孫之獬!大順開國的意識形態從均田免糧轉爲了保天下,也就註定了這個人在大順的小本本上,與洪承疇、吳三桂等人並列。

從那之後,無辜的神獸獬豸,就和無辜的檜字一樣,在大順絕跡了。

獬豸獬豸,如今不再是被人尊敬的公檢法神獸,而是被拆成了兩個字,頓時全都變成了罵人的話。

獬不必提,蟲豸也不是什麼好話。

林信充可不是隨口說的,肯定是有備而來,明末的時候可有不少人東渡日本,即便日本鎖國,這事兒他們也不可能不知道。

劉鈺身邊的軍官不是沒文化,也不是丘八,可在大順的政治環境下長大,獬這個字在大順幾乎可登上文人咒罵的頂尖。

平日最是尊重劉鈺,這時候自是一個個口吐芬芳,恨不能直接掀了桌子。倭人罵人的話,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句,通譯犯了難,腦筋一轉,也不口譯,直接將字寫下來。

劉鈺聽着身邊人一個個罵人的話都沒什麼文化,心道媽了個巴子的老子今日方知,禮政府的意義是多麼重大。也不用郎中侍郎,孃的但凡有個禮政府的員外郎,今兒自己這邊也不至於吵的如此沒水平。

(本章完)

第1223章 開戰(二)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84章 備戰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348章 怕疼第713章 活路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193章 皇帝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77章 爭功(二)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974章 照舊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53章 選擇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565章 制禮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079章 爭功(四)第56章 埋伏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247章 海參崴第56章 埋伏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994章 鹹餌第1028章 割裂(六)第930章 覺醒(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455章 賣舊貨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026章 割裂(四)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251章 壓力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