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奇襲

第420章 奇襲

大順軍攻城的時候,小濱藩藩主酒井忠存正在被貴族易得的腳氣病折磨着。

腳氣病不是腳氣,心律不齊、胸悶氣短、下肢水腫,還有伴發的心臟病。所以炮聲轟擊了不到半個時辰,毛纔將長齊的酒井忠存在驚嚇之下,臉色發紫,氣喘不勻,就這麼死了。

家臣們中的忠心之輩,擔心傳出去名聲不好,容易被有心人傳成“被嚇死”。

所以頂着大順軍的炮擊,在城中僞造了一個切腹的假象,介錯人把頭砍了下來。

然後,小濱藩就放棄了抵抗。

酒井家是譜代大名,一般都會擔任諸如監視西國諸侯的大阪城代、監視倭王公卿的京都所司代。

石高一般都不高,封地一般也不大,但是權大。幕府計劃依靠譜代大名組建自己的官僚體系,用來維繫幕府的穩定,權出自幕府而非自己的封地,所以封地的石高不會太高。

小濱藩一共也就十萬石的石高,養不了多少武士,武家制度下又禁止藩主自己私蓄門客、浪人,真要是自己增加兵力,可能直接就被擼了。有的是眼睛盯着呢,狼多肉少,想當藩主的多了去了。

城也不是難攻的山城,而是在河口三角洲建立的平城;炮臺也從沒有修過,因爲沒錢也因爲幕府不給批,私自修是大忌。

眼看打不贏,藩主還因爲腳氣病導致的心悸而死,也知道進兵的是唐國人,據說是爲了懲罰島津氏侵佔琉球、幕府縱容而導致的膺懲。

就算將來割地,也是割九州島的那幾處,不可能割小濱藩的。

衆人一合計,也別打了,先撤到敦賀,將消息傳遞給彥根藩的藩主,彥根藩是周邊除了小濱之外最大的藩了,兵力也有一些。

城主因失城而切腹,臨死之前下令後退,以待將來。這個理由就很不錯。

放棄了小濱城的高階武士溜之大吉,大順這邊即將登陸的時候,吳芳瑞猶豫許久,終於把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說了出來。

“殿下,如今小濱已在我軍手中。隱歧島的陸軍登陸、集結,還要兩日時間。軍隊若集結完畢,橫行倭國,自無問題。小濱一下,可謂大功已成。”

“然,大功之上,還有不世之功。”

“殿下試想,以倭國政治,倭國幕府將軍居於江戶開府,而王城卻在這裡。相隔千里之遙。鷹娑伯言,大阪城代,監管西國諸侯;京都所司代,監管倭王公卿。”

“若我大軍攻到倭人王城,京都所司代……只怕得到消息之後,會盡可能先把倭王轉移到別處。這便是我說的大功,與不世之功的區別。”

倭王與幕府將軍,更像是一種合作關係,甚至可能倭王也需要幕府來提供社會的穩定、壓制其餘的大名。

只是在大順這些人看來,所能想到的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政由葛氏、祭由寡人”也有幾分相似,可無論如何不會有人把幕府將軍想象成諸葛武侯那樣的人傑。

李欗站在這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角度去看,還是很容易想到那個所謂的京都所司代的職責。

哪怕是他這個年紀的人,也能想到要把倭王轉移走。

這京都所司代不可能連這點腦子都沒有。

攻下倭人王城,誠如吳芳瑞所說,大功告成。

倭王逃走與否,並不重要。

但自隋唐時,倭人自稱日出之國天子。及至蒙元,亦不能攻破倭國……朝廷若是能夠抓到倭王,不管是後續談判,還是之後的朝貢稱臣,都大有文章可做,而且主動權會始終握在天朝這邊。

不世之功這四個字的誘惑,實在有些大。

沉吟片刻,李欗問道:“你是何意?”

“殿下,若是大軍集結,至少還要兩三天時間。倭人王城並無京城那樣的城牆,所謂,兵貴神速,何不由我帶領精銳數百,星夜疾馳,直插倭人王城?”

吳芳瑞心道如今這野戰對陣之仗,真的是把自己換條狗都能打贏,不如賭一把大的,帶兵拿下這不世之功。

間李欗還在遲疑,吳芳瑞繼續道:“殿下且想。”

“若一切順利,我帶兵直插倭人王宮,倭人王城久不經戰陣,又無城牆,必無防禦。出其不意,趕在小濱陷落的消息之前攻到即可。”

“若有不順之處,倭人提前將倭王轉移,亦可造成倭人王城混亂。殿下大軍在後趕來,亦無任何阻擋。”

“況且,實在來看,倭人此時的軍械,和前朝萬曆年間侵朝鮮的時候,並無區別;兵卒武備,更是遠遜當年的百戰之兵。”

“其最關鍵者,倭人農兵分離,藩主各自爲政,並無主帥、參謀。譬如小濱被攻陷的消息,到底是傳遞給誰,這可能都弄不清楚。指揮混亂,無有協調,三四百人,足以縱橫深入。”

整個計劃,就突出一個快字。而小濱城到倭人王城的距離,也使得這種快速突襲有了可能。

軍官們年紀都不大,蓬勃之氣充斥,哪一個不想着冠軍侯那樣的功勞?

皇帝本來想着,讓李欗親來前線,軍官們會有所顧及,沒有七八成的把握不敢賭。

哪曾想這些軍官們一個個腦子裡都想着不世之功、封侯封爵之類的衝動,真正見過倭人軍備之後又不屑一顧,自信滿滿以致漾出。

至於李欗自己,更是覺得之前海軍的種種戰術戰略,都是既定好的。到現在爲止,都是海軍的勝利,而不是他李欗的勝利。

吳芳瑞那句“不世之功”,已經打動了他,他希望這一戰能夠變成“李欗的勝利”。

“依你所見,三四百人足以?”

“回殿下,足以。昔日青州軍時,我就跟隨鷹娑伯。海軍陸戰練兵之法,與青州軍如出一轍。而且鷹娑伯掌軍,給養充足,訓練嚴苛,選其精銳,我帶着也很順手。”

吳芳瑞心道,這海軍的精銳陸戰隊,和當年的青州軍都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大順軍改之後,拆散了青州軍,整體的戰鬥力提升的,但實際上任何一支都比不上當日的青州軍,這一點吳芳瑞參與其中,感觸頗深。

主要還是錢的問題。青州軍在威海的時候,軍餉固然是朝中發,但一些特殊的吃食、保證訓練量的魚、豆,這都是軍改後的大順軍不具備的。

操練口令幾乎一致,兵員素質也強於軍改後的普通軍隊,吳芳瑞自是相信這支青州軍真正傳承的戰鬥力。

陸戰隊的一些士兵,揹着的是昂貴的膛線槍,戰術體系也更傾向於膛線槍散兵在前騷擾、後面滑膛槍列陣迎敵的新戰術,並不那麼死板。

戰略調動之下,倭人王城附近絕對空虛,三四百人縱橫,當如入無人之境。

李欗亦覺得倭人兵力都被海軍利用機動性調動走了,自己雖然沒帶過兵,但軍中除了吳芳瑞之外還有其餘參謀,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不管吳芳瑞能不能立下不世之功,抓住倭王,都會使得倭人王城混亂不堪,自己要做的就是帶兵行軍到倭人王城即可。

“既如此,便依此而行吧。吳將軍自選兵馬,星夜疾馳。我於後面集結大軍,等待騎兵運抵,即可跟進。”

“子午谷之謀,武侯所憂者,長安大城高牆;鄧艾偷渡陰平,所能成者,成都城高兵足不戰而降。如今倭人一無城牆,二無大軍,此戰必可勝。”

點頭許可,允許了此事。

吳芳瑞心裡早已經有了部隊人選,便叫一些精銳的擲彈兵和膛線槍散兵先登陸,從第一批登陸部隊中數量不多的馬匹中挑走了三十餘匹。

登陸之後,攜帶數日干糧、兩個基數的紙包火藥鉛彈,外加幾名通曉倭語的通譯。

也不停歇,後續登陸的部隊還在清剿殘敵、出榜安民的時候,這支奇襲的部隊已經踏上了征程。

既是豪賭一場,吳芳瑞也沒有按照操典命令機械地行軍,而是將部隊分成兩個部分。

前鋒部隊以五十餘名散兵爲主,後續部隊呈四路縱隊行軍,不派斥候、不派警戒。

餓了就吃乾糧袋裡的乾糧炒米炒麪,夜裡宿營直接找倭人的村莊。把村莊封鎖就地休息,然後找一個當地百姓帶第二日的路,給出足夠銀兩,到地放還。

三日後,這支部隊已經抵達了三千院附近。從這裡到倭人王宮,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距離,吳芳瑞知道決定自己是否能立下不世之功的時候到了。

夜裡休息的時候,吳芳瑞並沒有興奮地睡不着,而是美美地睡了一覺。

天一亮,他就跳上了馬,帶了三十二名可以騎馬的擲彈兵,換上了一身倭人足輕的服飾,只在胳膊上做了記號。

將部隊扔給副官,叫他指揮按照正常的速度前進即可。連同他自己在內的三十三騎,要直接衝入倭人王城。

不求攻破倭人王宮,而是要在倭人王城內造成混亂,讓幕府在這邊的京都所司代沒有機會把倭王轉移走。

實在不行,還可以在城中各處放火,造成混亂。

三十三騎絕塵而去,有來三千院附近參拜上香的倭人,奇怪地看着這一支打扮有些古怪的騎兵,一路飄過煙塵,片刻不停,朝着京都直衝而去。

(本章完)

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734章 咱們(上)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430章 權謀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049章 坐莊(上)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783章 作死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808章 閹黨(中)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12章 絕纓第600章 捧殺第1166章 備戰(五)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29章 雪盲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82章 賣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987章 止步(下)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025章 割裂(三)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215章 海軍部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4章 江湖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73章 法理問題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708章 海戰(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90章 清華園第717章 臀與腦第1116章 脈絡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