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權謀

第430章 權謀

寫完了死諫的絕筆,籤封之後,將親信家臣都叫到了身前。

將殘餘的武士交給了他們,井伊家沒有絕後,他還有叔叔留下的孩子可以接任。

殘餘的武士退回彥根城,或是駐守在小濱的敦賀町等地。如果大順攻打彥根城,直接放棄彥根城即可。

反正守不住,大順也不可能在這裡長久逗留,不要做無謂的傷亡。

安排好了彥根藩的一切,他帶着這封絕筆,帶着兩名親信家臣,星夜疾馳,往向江戶。

江戶城中,肉眼可見的恐慌和混亂,一種說不出的蕭條,連平日裡最紅火的皮肉生意,都停頓了。

雖然幕府試圖封鎖一些不好的消息,但一些消息還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傳到了外面。

大順軍攻入京都的消息,怎麼也瞞不住。

百姓恐慌,江戶城本丸之內,也瀰漫着一種失敗的情緒。

前幾日荷蘭商館館長來到了江戶,轉達了荷蘭對這件事態度:荷蘭國將在這場標準的東方式的、因爲朝貢國歸屬而引發的衝突中,保持絕對的中立。

德川吉宗這一次給足了荷蘭館長面子,再度掀開了遮擋他在面前的竹簾,和荷蘭館長面對面對交談,甚至提出了要斷絕貿易作爲要挾。

上一次掀開竹簾,還是他當個將軍之後,第一次對蘭學產生了興趣的時候,之後便又恢復了之前隔門簾的制度。

但荷蘭館長的態度也很強硬,認爲這件事與貿易無關,他們拒絕任何形式的出兵,並且再三重申中立。

斷絕貿易的要挾不成,德川吉宗又按照大岡忠相提出的利誘之法,提出若是荷蘭出兵支持,將擴大荷蘭的貿易額度,取締中國的貿易信牌,增發一倍交給荷蘭。

荷蘭人仍舊還是拒絕。

正如劉鈺當初和大岡忠相說的那樣,荷蘭人知道只靠自己手裡的貨物,是沒有辦法在日本打開銷路的。

英法瑞葡丹西等國,都在廣東福建松江虎視眈眈,都在盼着分掉荷蘭人對華貿易的份額。

荷蘭自己能在日本售賣的,除了蔗糖就是香料,而這些東西的銷量,並不足以彌補轉賣中國生絲的利潤。就像朝鮮的釜山貿易,朝鮮人以爲自己在賣人蔘,實際上在賣中國的生絲。

能否在海上擊潰大順的艦隊,並不是荷蘭考慮的原因。擊潰了艦隊,又能如何?歐洲多少家東印度公司,在大順海關口岸盯着荷蘭?

英國這個可疑的盟友,也一定會報前明天啓三年被徹底逐出東南亞之仇。

大順也不可能放任荷蘭獨佔日本的貿易,這一點荷蘭心知肚明,在巴達維亞自顧不暇的時候,還插一腳東亞的紛爭,是不明智的。

不過,荷蘭人也沒有把事做絕,而是暗戳戳地示意:如果中日戰爭結束,荷蘭願意爲日本提供一定的幫助,比如教官、造艦工程師等,並且樂於幫助日本打造一支艦隊。

荷蘭人終究當過百餘年的世界老大,靠自己全滅過英法聯合艦隊、燒過倫敦港口、爆錘過世界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這點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他擔心自己在東南亞的利益受損,所以希望扶持一個對抗大順的力量,但絕不會自己下場。

德川吉宗要挾不成、利誘無效,早在意料之中,考慮到將來臥薪嚐膽之事,也沒有對荷蘭人大發雷霆,仍舊允許荷蘭人繼續在長崎商館裡居住。

與其說是意料之中,不如說是當日大岡忠相去見劉鈺之後,面對借兵荷蘭這件事,劉鈺給出的不屑。

這讓德川吉宗更加擔憂,大順這邊似乎把一切都算到了,連荷蘭人這個可能的意外也考慮進去了,可以說已經是千百之慮,萬無一失。

一方是從十年前就開始算計、佈局;一方是開戰的時候,尚不知大順的軍備到底如何。

可怕的是十年前開始佈局的那一方,人口十倍、財富百倍。

荷蘭人的反應,和當初劉鈺告誡大岡忠相不要妄想時估計的反應完全一致。由是幕府內部知道當初江戶談判一事的重臣們,都被一種濃濃的失敗情緒籠罩。

荷蘭人剛走,京都那邊就傳來消息。

大順軍突襲了京都、攻入了御所。四千餘大順軍在小濱登陸,調動了大阪城代手裡的那支野戰部隊,京都周邊,已無任何一支可以抵抗的力量了。

昭仁天皇給德川吉宗的信,也被土岐賴稔派人星夜送來。

如此重磅的消息在江戶城炸開,重臣們惶惶,德川吉宗卻暗自鬆了口氣。

大順軍攻下了京都,在他看來,是件好事。

亦算是喪事喜辦,德川吉宗終於確信,大順想要的可能真的就如劉鈺信上所說的那些東西:貿易、朝貢、開國、賠款。

否則,攻下京都,抓住天皇,毫無意義。

德川吉宗確信,劉鈺不可能不知道天皇就是個傀儡。甚至連傀儡都不如,傀儡還需要人在背後操控自己做出動作,天皇充其量也就是個不會動的神龕。

昭仁給他的信,讓德川吉宗確信,幕府在這場對外戰爭的一敗塗地;但對內的統治還可以繼續維繫,甚至有了轉機。

大順軍攻入京都,最慌的不該是他德川吉宗,而是九州島上的西南諸藩。

如果大順要割地,不會捨近求遠,跑到江戶附近的德川直轄領來割地,肯定會割就近的九州島諸藩的。

大順軍攻入京都,如入無人之境,這會讓九州島諸藩明白,他們那點兵根本打不過。

不談野戰,只談後勤和渡海運輸能力,九州島諸藩只要還有腦子,就該明白沒戲。

現在這種情況,對西軍餘孽九州島諸藩、對幕府,可謂是一場雙贏。

此時九州島諸藩的兵力,還未損失,這時候和談,對九州島諸藩保存實力最爲有利。

所以,得到大順軍攻入京都、長途奔襲的消息後,九州島諸藩一定會主動要求和談。

否則,真要繼續打下去,大順軍真的登陸九州島,把西南諸藩的兵力都掃一遍怎麼辦?

而且他們現在主動要求求和,就會迫使幕府不能割九州島的地:和談可以,大義還在幕府那,大家都支持和談;割地不行,割地那就是幕府賣國,權威盡失。

這就等於把幕府架在火上烤。

大順如果要割地,當然會割九州島的地;諸藩主動支持和談,可不是爲了幕府割他們西南諸藩的肉的。

這相當於他們認可幕府的權威、保障幕府的威嚴不失,諸藩爲和談背鍋,不會借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再去用大義,來削弱幕府的權威;幕府用不割九州島的地,作爲回報。

而這,就需要德川吉宗在此亂局中,抓住機會,掌握主動。

辦法也很簡單:號稱要死戰不退、號稱要再立新天皇、號稱要決戰至最後一人。

口號喊得越響,停戰的阻礙也就越小,幕府的權威保留的也就越多。

現在這種局面,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此時的日本,有影響力的,實際上有三支力量。

公家,也就是天皇、公卿等輩,雖然就是個神龕,但影響力還是有的,而且很容易被人把這神龕搶走。

幕府。

以及,外樣大名、實封大藩。

大順可能想要的三樣東西,也和這三支勢力對應。

朝貢。

貿易。

割地。

現在,德川吉宗認爲,自己只要喊出堅持抗戰到底、堅持打到最後一人的口號,就可以把損失縮減到最小。

昭仁被炸,還有其餘皇族,怎麼都能找出來一個有血統的。

德川吉宗只要詢問諸大名,提出要效明之土木堡,立新君,繼續作戰。

態度做足。

先慌的,就是九州諸藩大名,以及陸奧的伊達氏等實力強悍的大名。

再打下去,幕府固然完蛋,但先遭殃的也必然是九州島和陸奧國。

反正大順最多也就只能一次性登陸四五千人,想要直接登陸打到江戶是不現實的。

那就要先拿下九州島、四國島、或者從蝦夷往南先把伊達氏的仙台拿下。步步推進。

到時候,看誰先受不了。反正不會是縮在江戶的德川幕府。

只要口號喊出,告知天下,幕府就會贏得那些主戰派的支持,認爲幕府是“非不爲也、實不能也,非戰之罪”。

而口號只要喊出,九州島諸藩、伊達氏等,就要蹦着高來江戶,請求幕府和談:不要另立新君、不要再打下去了。

當然,到時候肯定不會說是怕自己的實力受到打擊,而是會扯出許多大義凜然的理由。

比如天皇是主動去和談的,不是投降,不能因此廢立。

而且以臣立君,不是不可。

然,太甲晦暗不明,故而伊尹逐之於桐宮;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故而霍光廢其帝位。

昭仁並無大錯,亦沒有違背《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廢立也要遵守基本的法,不可廢而立新。

又比如,扯出當年項羽若過江東,未必不能再起;勾踐大敗,嘗糞而求復仇;漢高亦有白登之辱、唐宗也有渭水之盟。

當應停戰,臥薪嚐膽。

到時候,內心最想和談的幕府,反而成爲了主戰派的標杆。

不是幕府要喪權辱國,實在是公家主動要談、諸藩一定要和談,幕府將軍無可奈何接受了和談和種種屈辱,實如嘗糞之勾踐、食子肉羹之文王。

朝貢一事,自不必提,這定然是大順提出的第一個要求。

到時候,德川吉宗就可以假裝用割地來換取不做朝貢國的地位——九州島諸藩一定會舉出古時故事,不求虛名,用朝貢換取不割地。

至於貿易和賠錢,那也不用考慮了。

錢肯定是要賠的,大不了日後取消參覲交代,將參覲交代的花費,折算成賠款。

這樣一舉兩得,既賠了大順錢,又可以繼續削弱外樣大名的實力。

甚至,可以把各藩參覲交代的錢折算之後,抵押給大順。

只要各藩不給錢,大順就去武裝討債,幕府絕對支持。

貿易的話,九州島有長崎,足夠了。大順想要九州島之外的口岸,那也儘量爭取到自己的直轄地內,亦或是將來轉封,保證貿易在自己的控制下。

如此一來,那些腦子不太靈光的、狂熱的、七生報國的“傻子”,會認爲幕府纔是主戰派的,是諸藩誤國。

而這些腦子不太靈光的、七生報國的“傻子”,是容易搞出大事的,到時候就不是要求倒幕,而是要求削藩、公武合體了。

那些“傻子”之外的人,都會追求切身利益,自然明白什麼時候該進退。

缺乏理想主義的聖徒參與,以力假仁,比誰的拳頭大,幕府還是佔優勢的,也不會動搖幕府的統治根基。

借勢,興削藩之義;以削藩之羣情倒逼,反讓諸藩依靠幕府,忠貞不二。

只要操作得當,《禁中並公家諸法度》也可能被吹成《出師表》裡的規勸……

(本章完)

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439章 回援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27章 割裂(五)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12章 反擊第935章 綁定(上)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733章 朋友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26章 鍍金第993章 直鉤第1167章 備戰(六)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477章 四凶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328章 問罪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782章 身份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421章 混亂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252章 特許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077章 爭功(二)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379章 四宗罪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548章 配合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5章 居高臨下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1450章 “帝”(二)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437章 分歧(三)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230章 開戰(九)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88章 對策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