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瘋了

第441章 瘋了

山上,偵查用的熱氣球已經升起,密切關注着周邊的動向。

不是吳芳瑞過分小心,而是實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以爲,倭人至少也得糾結各藩的兵力,照着一萬五六千人的數量來。

可他大概點了一下,倭人只有七八千兵。

仔細揉了揉眼睛,問身邊的傳令兵道:“你仔細看看,倭人就6門炮?我不會落下了什麼吧?”

傳令兵很小心地查看了一下,回道:“一點沒錯,大人,就6門炮。”

他回頭與那幾個參謀對視了一下,驚奇道:“倭人果然有勇氣。七八千的兵力,最多兩千火繩槍,6門炮,也敢對壘?這是……瘋了?”

當年他跟着劉鈺西征,後勤補給困難,萬里遠征,加之當時用的又是法國式的野戰炮,太過沉重,是故即便那一戰,也沒有這麼懸殊的炮兵對比。

這一次海運,也不深入內陸,他早就料想到了炮兵會佔優勢,可是真沒想到會優勢到這種程度。

兩千條二百年前的古董火繩槍、四門漏氣嚴重的佛郎機,兩門兩百年前的西歐艦炮還沒有移動炮架,就敢對壘?

吳芳瑞擡頭看了看天,確定天氣晴好,也不像是會下雨的模樣,搖頭嘀咕道:“瘋了……瘋了!”

要麼是長州藩的藩主瘋了,要麼是倭人可能從別的小路試圖偷襲?

叫副官取來了一盆冷水,猛地潑在了臉上,確保清醒之後,下令道:“讓熱氣球仔細觀察,斥候盡出,向南查看,看看是不是倭人有什麼伏兵。”

傳令兵迅速將命令傳遞下去,吳芳瑞走到李欗身邊,問道:“殿下,若不是我多疑,那就是倭人瘋了。我看再等一等。我怕半個時辰倭人就會崩潰,穿插到後面堵截的部隊恐怕難以抵達。”

李欗也有些看不懂了,心說這裝備,簡直比軍改前的大順還要差的多。

軍改前,最起碼大順的中亞血統重火繩槍,裝備率也在一半以上,而且每戰必有重炮優勢。

甚至,好像連大順開國時候,東虜的炮兵和火器裝備率,也比這些倭人高出不少。否則大順和東虜在荊襄之前的幾仗,也不會輸的那麼慘,不得不說那些漢奸確確實實讓東虜有了當時亞洲最強的炮兵。

現在整個戰場處處透露着一種詭異,按照他所想,倭人發現自己的兵力之後,應該選擇退兵跑路纔是,怎麼居然還想野戰?

準部的火槍兵,也有四成到六成,甚至還有瑞典人組建的炮兵。加之完全不知道刺刀和空心陣戰術,當年這纔敢主動進攻孤軍深入的劉鈺,結果一戰潰敗。

之前不是攻城就是守城,李欗實在沒想到倭人的野戰武備是這般模樣,無奈笑道:“吳將軍勉爲其難,就打一打吧。”

面對倭人的陣型,吳芳瑞除了留下了戰鬥工兵做預備隊之外,再沒有留其餘的預備隊。

刨除預備隊和炮兵、以及在城下町威脅萩城的那部分兵力,他手裡能用來一線作戰的兵力還有4500。

狹窄的地形,讓他實在想不出包抄的方法,所以他才命令那支包抄的部隊然後堵截。

倭人的本陣在東側的山上,有兩條路可以通往後方。一條是沿着阿武川河河岸的路,比較好走;另一條就在山的倭人列陣的南側,也就是倭人騎兵部署的位置。

吳芳瑞琢磨了一下,覺得要是主攻南側的那條山路方向,擊潰倭人的騎兵,堵住南路,這也不難。

問題是很可能導致倭人見南路被堵,瘋狂向北逃竄。不怕他們逃到萩城裡,因爲城下町附近有騎兵。怕就怕他們沿着小路跑到林子裡,大順軍人生地不熟,抓都不好抓。

Wшw⊙ttκā n⊙c o

現在的局勢,吳芳瑞很擔心,一旦開始進攻就要打成趕羊。關鍵是這羊,往哪裡趕?

兩側包抄,兩條路都切斷,倒是可以把倭人逼到山上去。

倭人的補給攜帶的不多,山上最多三天就要投降。

可關鍵是這需要兩側的進攻保持一致,北邊快了、南邊慢了,可能導致倭人見勢不妙直接開溜;反之亦然。

這些倭人都是本地人,往山裡一鑽,抓都沒處抓。

但要是成了,不需要堵截的部隊出力,就可以全殲這支倭人主力。

潰亂之下,往他們控制的山上跑,而且主將還在山上,那幾乎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他將這個想法和李欗說了一下,李欗笑道:“將軍自便。我雖名爲主將,實則學徒。一切號令,皆由我發,將軍只管部署就是。”

在得到了李欗背書首肯後,吳芳瑞將陣型布成了一個標準的兩側多而中間少的陣型。

爲了以防萬一,判斷了一下出擊後路的部隊行進時間,他決定把進攻時間放在正午十二點。

調集了兩個連隊的散兵,和六門輕炮,渡河在城下町向東運動,阿武川河的北岸攻擊倭人的北側退路。

兩千線列兵排開抗線。

炮兵全部集中,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轟擊北側、一部分轟擊南側,所有的重炮對準南側。

騎兵擺出一副和倭人旗本騎兵對衝的架勢,也擺在了南側,後面是精銳的擲彈兵連隊,以及一個營隊的步兵。

給騎兵的命令是一旦沖垮了倭人的南側,倭人南側的騎兵要是沿路潰逃,槍騎兵什麼也不用管,就是猛追這批倭人就是。

堵側翼的事,不用槍騎兵管,要靠後面的擲彈兵和步兵。

剩餘的部隊都呈營縱隊,集結在了阿武川河一線。

上午十一點,重炮的炮兵開始有一搭、無一搭地朝着倭人的炮兵陣地射擊,並不急於立刻將他們摧毀,而是在試射判斷角度和距離。

十一點半,各個營隊的指揮官在吳芳瑞那領取了最後的命令,各就各位。

十一點四十五分,渡河在城下町集結的兩個連隊的散兵,六門輕炮,已經在可以威脅到倭人側翼的位置展開部署。

掏出懷錶,當分針終於轉到了十二點的時候,早已經計算好位置的炮兵在第一時間擊毀了倭人僅有的六門大炮。

隨後,集結在兩側的炮兵開始按照既定的目標,朝着兩側猛轟。

開花彈不斷地越過前面的鐵炮手,在南側的倭人騎兵頭頂爆炸,1200名列陣的倭人騎兵,在三輪炮擊之後,就損失了四百餘人,這才反應過來,向後退了一大段距離,避開了有些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炮擊。

北側列陣的草履取和竹槍兵,在炮擊下,陣型已經開始動搖。

渡河的散兵,在阿武川和北側,不斷地朝着他們的側後行軍,隔着河,倭人的弓手並不能還擊,鐵炮手也根本打不到。

與此同時,在海上集結的艦炮,也開始對萩城發動了炮擊,使得萩城裡的武士根本無法集結,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遠處的戰鬥。

偶爾有幾個跑出來的武士,也被附近部署的監視他們的騎兵和火槍手擊斃。軍艦的炮擊比之之前,有更加明確的目的,就是堵住萩城的出口,讓萩城的武士出不了城。

哪怕艦隊的火炮只能用一半,另一半始終歇着,可算上這些天卸到岸上的炮兵,加在一起仍有200餘門。

這種程度的炮擊,是毛利宗廣所不能見到的。哪怕是他的祖輩在戰國亂世,也從沒有人集中過200門的正規大炮。

轟轟的爆炸聲不斷傳來,煙花一樣的開花彈每一次閃爍,就有十幾人被擊中。列陣的竹槍兵不能過於鬆散,列陣的鐵炮手也保持所謂的三段擊,這麼密集的陣型,又沒有炮兵的反制,也沒有騎兵的反擊,大順的炮兵們轟了個爽。

毛利宗廣沒和大順真正交過手,道聽途說的,也只是大順火器犀利,卻怎麼也想不到犀利到這種程度。

知道再這麼轟擊半個時辰,大順的部隊甚至不需要進攻,自己的陣線就要垮了。

炮兵轟擊的同時,他可以看到在大順軍前面列成陣線的步兵開始向前推進。站在山坡上,看的極爲清楚,伴隨着咚咚的鼓點,就像是一堵牆在整齊地向前靠近,又像是一片移動的森林。

這種程度的整齊和陣列,是毛利宗廣所未曾見過的。

前面的散兵分散開,在接近到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時候,就用手中的火槍不斷射殺着在前面列陣的鐵炮手。

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鐵炮手,幾乎是下意識地對射還擊,但這麼遠的距離根本無法打中那些分散的散兵。

成列的大順軍在前進到距離八十步的時候,整齊地停在那裡,任憑偶爾高拋飛落的羽箭落在陣中,或是任憑鐵炮手的轟擊巋然不動。有人被集中,後面的人就像是木頭一樣補到前面。

然後,毛利宗廣見識到了真正的火槍齊射。

幾乎是在一瞬間,整條陣線上同時冒出了白色的硝煙,噼啪的響聲連成一片。

還在那裝填的鐵炮手幾乎瞬間倒下了大半,而大順軍的步兵停留在原地,既不進攻也不衝鋒,而是在那裡裝填火藥。

北邊一線,兩個營的步兵,展開營縱隊的攻擊陣型,沿着阿武川河向前突擊;南線,大順的騎兵也已經動起來了。

毛利宗廣一下子想明白了大順的目的,這是要切斷南北兩條退路,將他的全部兵力包圍。

之前還在幻想着唐人不過是依着火器犀利,善於防守,未必善於野戰。

大炮轟擊,還可理解,總還沒有將最後的信心擊垮。

可當他看到像是一堵人肉長城一樣平直推進的步兵後,就明白過來,這些唐人,很擅長野戰。

自己就算再多一萬人,野戰也不能勝。

跟在毛利宗廣身邊的家臣阪時存也看出來了這仗打不下去了,連聲道:“藩主,撤退吧!”

毛利宗廣看着山下的足輕、鐵炮手,咬牙道:“已經退不了了。”

“藩主,現在還有將騎兵和旗本撤走的機會,若是再遲疑,一旦唐人的騎兵突擊,堵住了南撤的路,想退也沒機會了。”

事情已經再明顯不過了,大順軍根本不是攻不下萩城,也不是因爲萩城的防禦比小濱、米子要強,這明顯是一個誘騙長州藩回援而圍殲的計策。

可是,兵不是兵,而是武士,是毛利氏統治的基礎。

就算撤了,沒有了武士,沒有了萩城,他毛利宗廣算個什麼?

這不是大順的募兵,打沒了再招一批就行。

這些武士,對他而言,相當於大順的全部良家子,加全部的進士、舉人,再加全部的秀才,以及全部的勳貴,換言之,自上而下的全部統治階層,一戰死絕。

若是大順的這批人全都死了,至少大順是不可能存在了。而這些武士全完了,長州這個地名還存在,長州藩肯定是沒了。

(本章完)

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954章 釣魚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012章 圈地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002章 獻禮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97章 風波起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279章 特色第636章 雞肋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91章 預想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041章 國運(上)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30章 立信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395章 樞密院第1435章 分歧(一)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349章 死國矣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32章 佈置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