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

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

不過這種衝擊,也未必是壞事。

金子能換的白銀多了,而大順延續着張居正的改革,基本上可以算是白銀做基準貨幣,幕府這幾年的財政可能還真有可能大有好轉。

說不定幕府還覺得,開關挺好的,你看手裡的黃金越來越值錢的,原來一兩金能買的絲綢,現在只要八錢就能買到了。

德川吉宗考慮了一下劉鈺提出的秘密要求,除了繪製地圖這件事外,別的其實都很容易答應。

本就存在先當幾年買辦攢錢的想法,他也怕劉鈺真的因爲節儉令等再來打他,本就想要這麼做,還能換回大順對幕府延續的承諾,可謂很值。

唯獨就是繪製地圖這件事。

既是日後安危皆在大順之手,也是徹底臣服的一個標誌。即便大順還沒有壓迫到讓日本上交版籍,留了幾分顏面,但只怕日後再繪製大順全圖的時候,一定會像朝鮮的情況一樣,把日本也繪製在版圖之內。

但這時候實在沒法反抗,負責談判的鬆平輝貞已經說過這個密約的事了。不答應這一點,大順是不可能賣槍炮和軍艦給幕府的。

二百萬兩白銀對幕府而言不是筆小數目;被大順站在國土上繪製地圖,也不是件小事。

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況且如今各藩各有心思,恨不得爭着搶着當魚肉,德川吉宗亦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能答應下來。

對劉鈺的承諾和保證,他還是信得過的。如果真不是這樣的心思,那也實在沒必要賣給幕府槍炮,只是劉鈺挖的坑到底在哪,他至今還沒看出來。

坑,肯定有。這一點德川吉宗很確信。只是到底是十年後才陷人?還是百年後才陷人,那就實在不得而知了。

明知是坑,可跳下去的誘惑還是極大的。

“這些條件,不需要簽訂條約。一則傳出去不好聽,天朝也恐日本的一些愚昧百姓以趙構暗諷;二則古人云信不由衷、質無益也。”

“不論如何,既是將軍答應了,咱們亦算是同朝爲臣了。將軍封個郡王,到時候我若見了將軍,還要行禮哩。”

“既都是勳貴一族,正該與國同休。天朝不亡,則幕府難滅,這一點將軍大可放心。”

德川吉宗也只好點點頭,確實,這玩意兒要是明明白白地寫在條約上,確實不太好。

好在大順的保證對德川氏而言,誠意很大。尤其是在冊封世子的問題上,可比朝鮮那邊寬容多了,朝鮮那邊換個世子,還得和禮政府打幾年嘴炮,完後還得送禮。德川氏這邊,只是走個形式而已,和德川氏之前“奏請”天皇延續將軍之位差不多,區別不大,換個人奏請就是。

兩個人又討論了一下武器交割的時間,確定了在第一批賠款到位的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大順這邊可以先租借給德川氏一批水手和軍官,作爲教官,教授德川氏屬下的人怎麼開船、開炮。

可謂是誠意滿滿。

這種誠意滿滿的背後,更加劇了德川吉宗的絕望,看得出劉鈺真的是一點都不擔心日本將來反噬。

以之前的經驗來看,德川吉宗認定劉鈺看事很準,如今如此誠意賣槍賣炮,原本想着只是表現一下絕望,會面之後是真絕望了。

兩人商定了後續的一些重要問題後,會面就此結束。不過劉鈺暫時也不能立刻離開,大阪開埠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這件事要交給在德川吉宗看來有能力且忠心的阿部正福來做。

後續的一些細節,還需要阿部正福和劉鈺進行一下溝通,儘可能做到雙方都滿意。

會面結束後,德川吉宗召見了阿部正福。

在正式任命他爲大阪城代、總攝開埠海關諸事之前,德川吉宗很深入地和阿部正福進行了關於開埠後法令的交流。

阿部正福認爲開埠之初,沒有經驗,也缺乏時間,暫時不能夠組織起專營制度。

應該先允許商人自發貿易,待熟悉了開埠貿易之後,再由幕府挑選出合適的大商人,組織株仲間。

所謂株仲間,就類似於股份制壟斷,一家稱之爲一株,仲間爲夥伴之意。也就是幾家合夥,買斷某種貿易品的專賣權,這樣便於幕府收取利益。

阿部正福的思路便是先讓商人廣泛競爭,勝者通吃,由幕府授予勝利者特權,強化專營。

前期在競爭階段,也容易總結出市場的規律,幕府亦可親自下場,看看什麼賺錢投入其中,賺上一筆。

鑑於金銀價的問題,阿部正福則建議這一次賠款大順儘可能賠給白銀,幕府準備囤積黃金。等到金價上漲的時候再拋出,從而套利。

之前的海商也不止一次用金銀差價套利,日本有這方面的經驗。原先可以管制,但現在既然徹底管不住了,這錢還不如幕府直接下場,自己去賺。

既然幕府鐵了心要拿關稅填補財政虧空,而且也確實找不出更好的填補財政的方法,阿部正福也只能貫徹幕府將軍的意志。

一方面阿部正福站在公事的角度去看,開埠對日本未必是一件壞事,他有自己在福山藩改革的經驗,也有自己對經濟的理解。

另一方面,站在家族和私心的角度去看,自己這個大阪城代肯定只能是暫攝開埠事宜。若是自己能夠做的好、做的完美、做到了讓幕府有錢花,日後阿部一族肯定是要增加封地,距離幕府中樞也就更近了一步。

如今正適合和劉鈺勾兌一下,做到幕府滿意、大順也滿意,這就是他這個大阪城代能否繼續幹下去的第一道考驗。

德川吉宗也沒有把和大順之間的密約內容告訴阿部正福,只是說了說日後財政收入的思路,他這個大阪城代只要能儘快把錢收上來就好。

事物都是正反面的。

進口關稅收錢越多,同樣也意味着日本金銀外流的越多。

但日本的金銀外流,那是政治家要考慮的事,比如已經故去的新井白石。而現在,已經定下來要靠關稅和專營來充實財政的幕府,已經不可能再去找一位政治家來制定決策了。

幾日後,劉鈺即將乘船離開,前往下關換約的前一天,阿部正福特來見他,對開埠後的關稅、經營、司法權等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討論。

大方向上,要和德川吉宗先談定。

小細節上,要專門的刀筆吏來商榷。

不大不小的這些問題,作爲將來開埠的指導方向,兩邊的身份都算是比較合適。

兩邊見面之後,阿部正福先介紹了一下自己。

劉鈺則是習慣性地問了問阿部正福,在做藩主的時候,對本藩的財政問題是如何改革的。

從一個人的施政政策,大約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經濟學趨勢。日本封建制下,諸多藩都在不斷試錯,各種奇葩的政策層出不窮,這種細節正可以爲談判交流做到心裡有譜。

阿部正福便將自己主持改革的思路大致說了所。

控制人口數量、限制結婚年紀、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弟弟給哥哥當傭人等,從而確保土地不要徹底碎片化,使得百姓擁有一定的抵抗災荒的能力。

同時對於已經零碎化的農民土地,不具備長子繼承確保土地不拆的太碎的條件的,則默許豪商、豪農兼併。

雖然鑑於德川吉宗和德川宗春的路線之爭,阿部正福之前口頭上是支持德川吉宗的節儉令、反對德川宗春的‘鼓勵食祿階層消費才能促進經濟’的說法。但其實阿部正福內心是支持德川宗春的路線的。

阿部一族一直致力於進入幕府中樞,出過不少人物。島原之亂阿部正次敢先斬後奏,主動承擔責任要求各藩準備武力鎮壓;黑船事件後,簽訂日美條約的也是阿部家阿部正弘。

既想要進入中樞,也免不了需要鑽營、關係、送禮,財政狀況一直困難。農民身上已經榨不出什麼油水了,只能琢磨着從豪商豪農那搞一些,故而經濟政策也傾向於扶植工商、在保證嫡長子繼承製和晚婚制的前提下默許豪農兼併經營、依靠武士這種食祿階層的消費能力活躍經濟。

阿部正福大致介紹了一下,劉鈺內心也就給阿部正福定了性。

大順這邊,因爲儒家傳承的文化基因,天然親近西蒙斯第爲代表的小資社空想,後世也繼續延續,在文化上天然親近小資社,多數人不喜歡冷冰冰的、理性的科社,當然也討厭資本主義。

這個時代,從何心隱到黃宗羲再到顏元李塨等,都試圖復古,把現有的生產力強行塞回舊有的生產關係裡,復歸完美的農業宗法制田園牧歌、仁政下的井田制、手工作坊行會宗法化用溫情掩蓋。

而日本這邊,則可能很親近馬爾薩斯那一套。

日本土地狹小,嫡長子繼承,如《楢山節考》裡那般人老了就扔到山裡去。

可能若是沒有外部勢力侵入,自行發展下去,多半在封建與資本的交替期內,馬爾薩斯主義會大行其道。

阿部正福的人口政策是一個方面的體現。

再一個就是馬爾薩斯著名的“第三者必要論”,在日本這個食祿武士佔據統治性力量的國度,絕對會被宣揚光大。

所謂第三者必要論,就是說:開工廠的,賣的所有的貨物的錢,肯定比發給工人的工資和設備損耗原材料費用等要高,畢竟要賺錢嘛。

這就會導致生產過剩,因爲總的貨物價格肯定高於工資,賣不出去怎麼辦?這就需要一個第三階層。

這個階層不生產、只消費。比如,武士、貴族、武士的僕從……他們的存在,就能避免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

所以要保證封建貴族的存在、保證封建食利階層的存在,才能發展工業……

這簡直像是爲日本量身定製的。

如果沒有西洋勢力的入侵,各自衍化,再加上日本被大順鎖死在這,無法外擴,也無法廢棄武士,多半會衍化成這般模樣,衍生出這等理論。

單就此時阿部正福提到的他在福山藩改革的情況,這苗頭已經很嚴重了,只是缺乏系統理論。

劉鈺心道,這倒是個完美的可以忽悠日本的理論。商人喜歡、武士喜歡,至於農民,就從下關到這邊一路的考察,已經自發生一兩個就不生了。

當然,大順也喜歡。日本的“第三者階層”對此時的大順,可真是太重要了,就指着他們買貨呢。確實,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只不過促進的是大順的工商業,未必是日本的。

(本章完)

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56章 埋伏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270章 先驅者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44章 三百年後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39章 心思不純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343章 絕戶計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231章 開戰(十)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138章 良家子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972章 割袍(下)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80章 開個小洞第423章 勸說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246章 探險隊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847章 雙贏(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52章 入倭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734章 咱們(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077章 爭功(二)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932章 覺醒(四)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5章 落後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12章 圈地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4章 衝突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587章 不平等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