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

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

其實他已經被太宰春臺說服了。

確實,劉鈺說的很直白,日本多金銀,故而懷璧其罪,早晚要開埠的。

也的確如太宰春臺所言,幸好是大順要求開埠的。

若是換了南蠻夷狄呢?

只怕日本儒生必然不滿,攘夷之論定然四起。必要想辦法要求閉關、驅逐蠻夷、繼續鎖國。

這幾乎是必然的。

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到文化體系、千餘年來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自豪的問題。

如果不以中華的衍生文化爲自豪的話,新井白石等諸人也不會在朝鮮通信使面前文化自卑,認爲朝鮮處處羞辱。

相反,若是大順這邊強迫日本開埠貿易,至少在學習實學技術等方面,阻力會小得多。

山鹿素行那一套日本文化自生論,此時本就不是主流。而因爲被大順逼迫着開關、世界天子還不是昂撒人,這種妄圖脫離體系的思潮也必然煙消雲散。

換了南蠻入侵強迫開關的話,是繼續閉關攘夷還是開關學習的爭論的烈度,即便比天朝遇到這種情況要低、比朝鮮要低,但肯定也會持續個十年二十年不止。

“春臺兄果有遠見,確實如此。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此事確實未必是壞事。只是兄言,效遣唐使制度,又要不同,何解?”

太宰春臺笑道:“十三經,本國又不缺。唐人可解,我國亦可解。既有聖道於其中,最終殊途同歸。唐國郡縣、本國封建,一些制度又不好照抄。是以此次遣唐,當不學經、而學器。”

“你我都是古學一派,本來就該屏蔽後世胡亂解讀的干擾,方能讀出孔孟本義。若是去唐國學經,反倒亂了學問。”

“器則不同,各色實學學問,又不能靠十三經參悟出來。這纔是要學的東西。”

荻生徂徠一派,自開創之初,便是重才輕德。何以謂之才,這便是所謂的器了。

太宰春臺覺得反正古學派要研讀先秦經典,那麼在儒學上,其實完全沒必要和大順進行過多的交流。

大家都是人,都研究先秦經典,大順那邊的人,也未必一定強過自己。倒是實學,經此一戰,可以明顯看到巨大的差距。

而且這東西也的確不是從十三經裡就能悟出來的,還是得要進行交流才行。

山縣周南心裡同意,便道:“其實此事已有找落。幕府的宗武殿下,即將赴唐修好。幕府也在召集儒生,要求舉薦一些有學問的儒者,跟隨前往唐國。”

“你我的門人弟子,也有不少,正可推薦他們前往。期間可叫他們多學多看便是。”

德川宗武要前往大順修好的消息,並非秘密。前往大順也有些不少的人跟着,除了應有的儀仗之外,醫學學生、儒學學者,這都是要去的。

這個年代,古學一派力壓朱子學,雖然朱子學是日本的官方學問,但在民間的影響力,還是各色古學派佔優。

尤其是伴隨着木下順庵,以及其最後一個弟子雨森芳洲的死,朱子學現在沒有能扛起大旗的人物。反倒是古學派這一邊,人才鼎盛。

雖然古學派無限可分,山鹿素行、荻生徂徠、伊藤仁齋、太宰春臺、服部南郭等人的思想各異,但都是打着古學派的名頭。

朱子學是一套定型的學問,是不是異端一眼就能看出來。

古學派則是重新研究先秦古籍,自然會有諸多不同的解釋,本就是託古言志的東西,流派紛呈。

故而這一次德川宗武要去往大順,終究還是要從名望日高的古學派中挑選一些人才。加之也聽說大順那邊並不興朱子學,所以多派朱子學的儒生前去,可能會吵架,而且實學一項也確實是朱子學儒生所不太擅長的。

山縣周南這一輩人都老了,加之即便是允許古學派的儒生跟隨前往,可官方代表肯定是朱子學一派的。只論輩分的名望,此時朱子學一派裡和山縣周南這羣老頭,在學術延續上都差了一輩,所以他們是不能去的,只能挑選弟子前往。

論及弟子,古學一派亂七八糟什麼都學,農學兵學都有人才,也確實更合適一些。

然而太宰春臺卻道:“此番前去修好,不過一時之舉。欲要真正學習唐國學問,還是得像我說的,復遣唐使之策。”

山縣周南苦笑道:“這需得上書將軍。然而如何上書?”

他在長州藩是有能量的,弟子很多都是長州藩的支柱,他自己又是明倫堂的學頭,如果只是走官方渠道,他是最合適的。

問題是長州藩這一戰表現的太差不說,幕府對長州藩向來忌憚,讓長州藩藩主在這麼個節骨眼上,請求將軍重啓遣唐使制度,只怕不行。

就算是個好想法,若是長州藩請求,幕府多半也要仔細思量,懷疑長州藩是不是藉助關西古學派人數衆多的優勢,想要搞事情。

思索一陣,山縣周南猛然想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他們老師的弟弟荻生北溪,如今正在江戶,是將軍的幕僚。

當初將軍上位之後,擔心舊人的勢力過大,罷黜了新井白石,但終究身邊還需要一些儒生作爲參謀幕僚,加之荻生加本是醫生,就選用了新井白石推薦的室鳩巢和荻生北溪。現在室鳩巢已死,荻生北溪已然是將軍身邊最有影響力的儒生了。

雖說哥倆一個是古學派的創始人,一個是朱子學的忠誠信徒,互爲異端,之前也少交流,但這種事似乎還是找他代說最是合適。

只是將想法說出口,太宰春臺立刻否決了山縣周南的想法,壓低聲音道:“今日事,正是我古學派壓倒諸異端的時機。”

“漢有公車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被徵召者,皆由其轉達。得其善者,闢爲郎官,採納其言。”

“我古學一派,向遭攻訐,非是官方正統學問。如何不效漢書公車上書之舉,聯絡門人、友朋、日本有識之士,上書幕府,請求復遣唐使之政?”

“此非爲私,乃爲公。”

“復遣唐使之政,是爲公。”

“正儒學真義、去宋儒僞學,亦是爲公。”

“況且三山五嶽,有識之士,才俊之人,又非只在一藩,將軍亦不會以爲此諸藩之異心。”

大膽的想法一經提出,山縣周南頓時吸了一口涼氣。

這……這可不是小事,而是可能堪比赤穗事件、大君國王號事件影響更大的大事。

若說能量,肯定是有。

古學派弟子衆多,交遊也廣,各藩都有熟人。江戶那邊的熟人也有不少,單單是山縣周南認識的,就有不少名醫。

這時候五臟六腑的理論依舊主流,雖有懷疑者,但距離歷史上解剖屍體證明五臟六腑不對、開啓蘭學醫學傳入事件還差十幾年。這時候所有的名醫,都是漢醫,他們肯定是希望幕府這邊允許他們去求學的。

儒生、醫生,在日本幾乎也算是近親職業。儒生的弟子多、醫生的弟子也多,病人也多,聯絡一下,確實是可以浩浩蕩蕩的。

這麼做固然有風險,但若是做成了,回報也大。

他們這個年紀了,也不盼着能當官或是怎樣了,反正也沒幾年活頭了。而且荻生徂徠的名聲不好,不可能做幕府的幕僚官;山縣周南則是長州藩的人,就沒聽說長州藩的人能做幕府幕僚的。

但若做成了,一則可以復遣唐使制度,二來也可以極大的擴大古學派的影響。

這幾年古學派頗受攻訐,林家人和朱子學弟子,抓着古學派“重才輕德”的思想,尤其是抓着荻生徂徠政談一書中關於唯纔是舉、道德和才能分離的說辭,大加攻訐。

這幾年幕府的財政又有好轉,之前許多拍腦袋的政策被廢棄、力圖維繫小農經濟和反動的諸多改革也幾乎全部失敗,商品經濟不斷髮展,這就又出現了通病。

即文藝復興時候意大利城邦的道德敗壞、明末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市井道德“敗壞”,現在也輪到日本了。

朱子學把這個大帽子扣到了古學派的頭上,認爲正是因爲古學派的興起,才導致了民間道德敗壞。

歷史上幾十年後的“寬政異端學說禁令”,其實也是用的這個大帽子,在官方上廢止了古學派。

除此之外,古學派這幫人,也確實做的“過分”了。

有辱罵幕府的、有斥責幕府的、甚至太宰春臺的弟子就有早早搞出過“尊王倒幕”學說而掉腦袋的、還有他們這幫子老頭的下一輩裡呼籲經濟改革的、呼籲開國的,呼籲遷都的、呼籲一統的……總之幕府禁掉他們也不冤。

但凡走到“復先秦儒學之真義”這一步,必然思想混亂。朱子學是不是異端一眼能看出來,古學派各自都說自己纔是真儒,思想可謂百花齊放,不亂就怪了。各種打着儒家名號,搞法、墨、道、名、農,但僞裝的再好,總會露出尾巴,這一點幕府此時已經覺察到了,官方的朱子學這邊的人也已經借勢反擊了。

如此風氣之下,連長州藩的明倫堂,那也是打着朱子學的名號,其實偷偷摸摸地教古學派的學問。

太宰春臺要搞公車上書,也正是試圖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反擊,把開國之後正統思想的主導權,捏在手裡,從而徹底幹掉朱子學。

歷史上,古學派差一點就成功了,以至於幕府內部都有了“拆了聖堂”的討論,但結果就是朱子學的全面反撲,搞了寬政禁學。

既然異端之間就要互相搞,如何只能等別人來搞死自己,自己不先去搞死別人?

看着太宰春臺熱切的目光,山縣周南回憶着萩城一戰的心驚,以及之後被俘所見的震撼,一咬牙道:“此事,可行!此爲公也,非爲私也!”

(本章完)

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164章 備戰(三)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705章 海戰(三)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783章 作死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48章 不可抗力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857章 決心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394章 軍費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94章 卸力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340章 宿命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781章 談定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735章 咱們(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781章 談定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1167章 備戰(六)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451章 “帝”(三)第256章 優劣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52章 定性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922章 歸來第191章 預想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168章 備戰(七)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421章 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