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

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

“朝廷終究不是商人,有些事,朝廷出面官辦,未必辦得好。”

“反過來也一樣。君子求義、小人求利,有人求名、有人求財。你們站在商人的角度去看,覺得這麼賺錢朝廷按理一定會官辦。可朝廷考慮問題,又怎麼能只考慮錢呢?”

這樣一說,富商們也覺得好像有些道理。

朝廷畢竟不是商人,不能總琢磨着賺錢。本朝也多少有點天下之財理天下的意味,雖然只有那麼一點點,怎麼也沒有封建藩王以天下財使勁兒養活自己子嗣。

對朝廷而言,有些地方少花一文錢,將來就得多賠十萬百萬。比如賑災、修河堤。

有些地方,則是就算賺不到的錢,甚至賠錢,實際上長遠來看倒也是轉了。比如移民、實邊。

而且官辦的手段,前朝的景德鎮磁窯就鬧出過大亂子。再者大順也沒有了匠戶籍,使得朝廷手裡並沒有一支官辦的工商業力量。加上這個時代的官辦,很容易出問題。

之前朝廷缺鑄錢的銅,雲南的銅礦沒有大開發、運銅的道路沒有修好之前,也組織過“朝廷出錢、商人出力”的模式,由朝廷拿一部分錢給商人,讓商人去長崎貿易,畢竟日本那邊一直拒絕和大順官方的貿易接觸,朝廷琢磨着把錢給商人去辦,還能省點商人要賺的利潤。

結果可想而知。

自那之後,朝廷也明白了,有些事想的挺好、看起來很好,但真正做起來,結果卻和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大順做不到、也沒能力重複宋時的官營經濟管控程度。

想到這一點,這些商人們心裡更多信了一分。注意力也就再度集中到了卷軸上的種種開發計劃和收益回報中去了。

劉鈺知道英國那邊南海泡沫炸了之後,百餘年時間都不準再搞類似的股份制公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大順這邊更是要小心一些,本來就是新玩意,朝廷上下還有不少人持謹慎、懷疑的態度。這要是萬一出了事,鬧出大規模的金融事件或者羣體事件,英國都能封禁股份制百年,大順這邊怕是會直接把根都挖了。

故而這裡面的“大餅”,大部分還是真的。

全盤把“PPT”展示完畢後,商人們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

“要我說,鯨侯說的沒錯。這裡面的利,着實不小。前期也不會賠錢,只靠那些魚蝦水產,賣到倭國,三五年也就回本了。日後便都是利了。”

“是啊,前些日子,我看了本介紹倭國的書。據說倭王信佛,還下過什麼活物憐憫令,不準吃肉。這就跟和尚似的,肉不準吃,這豆腐吃的便多。俵物鹹魚之類,倭人是要買不少的。倭國金銀又多,確實前期也能賺到。”

有的商人是平日裡閒着沒事,讀了讀關於倭國的書冊。有的則是聽到要開發蝦夷的消息後,臨時抱佛腳讀的。

不管是什麼時候讀的,讀了就比沒讀要強。

討論了一陣,也都覺得應該沒啥問題,便又商量起來具體的細節來。

整個計劃是個類似於倍數增長的移民開發計劃,因爲之前就在那賴着不走了幾百人,也算是有了一些基礎。加之這一次出兵的,杜鋒訛詐、搶劫仙台船得來的大批糧食,也都堆積在了蝦夷,糧食也不缺。

折價賣給商人,也不用怕商人再倒手賣掉,畢竟日本這邊的糧食貿易沒有劉鈺牽線做不成,而運回京城售賣只怕要賠死。

靠之前打下的基礎,第一批暫定計劃移民三千人,其中包括五百多的漁民。

這些人要在第一年把房子蓋出來,墾殖一部分土地保證足夠的衣食。只要爲公司幹滿十五年,就可以分到20畝熟田,以及80畝的荒田,再加上一些農具種子之類,基本就算是契約奴工了,一次性把自己今後十五年的勞動力售賣出去,賭一個在原籍想都不敢想的百畝地一頭牛的未來。

日後就按照十取三的地租繳納,比大順官田的畝稅要高,但比地主收租的佃租要低。

從第二年開始,就要逐步增加人手,在三五年後保證每年大約七八千到一萬的移民數量。

確保二十年內,在蝦夷擁有十萬以上的中原移民。

整體來看,也算是和日本那邊的“商人出錢墾田承認商人的租佃合理”出於同門。

只是大順這邊,可能從秦漢開始,就已經允許出租土地了。類似的做法,在日本會引發一些議論,認爲這是禮崩樂壞的開始;但在大順這邊,就不會有太多的麻煩。

商人們也都看完了弗吉尼亞公司的經驗,加上大順這邊的習俗,基本都認可這種“契約奴工勞作後分地收租”的模式。

劉鈺又補充道:“此事,朝廷日後還是要監管的。你們也知道朝廷的手段,商人的地位。正所謂,先明後不爭,朝廷會把該說的話都說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既說到責任有限,公司擬人,那麼個人犯了錯,個人的責任;如果整個公司擬人,也違背了法度,朝廷就要出手了。”

“有些事,你們心裡也清楚。怎麼才能榨更多的錢,這是每個商人都要琢磨的。”

“比如西洋一些國家,爲了出口糧食,土地兼併。兼併之後,百姓只能做僱工,每個人只分一小塊地是私田。私田種點土豆,剩下的就是在大田裡勞作賺僱工佣金維繫生活。”

“這種情況,放在西洋可以理解。畢竟他們的法度不同。但若在本朝,你們也知道,當年王荊公變法有人上流民圖,這種事真要是在本朝鬧出來,一樣會有人上書取締的。”

“朝廷重農抑商,一方面是農爲國本,另一方面也是歷朝歷代看來,商人着實沒有仁義可言,唯求利潤。”

“別的還好,田地之事,着實要小心謹慎。是故這蝦夷開發,日後還是以租佃收租的模式,只是私人不得買賣,不得再行轉租。”

他舉了一個此時還未發生的愛爾蘭的大饑荒的例子,反正也無人能說此時這個還沒有的事,反倒是事情本身是通暢的,很容易理解。

好在蝦夷和愛爾蘭、英國也不同。英國那邊是人已經生活上千年了,地主收回土地經營,用不到那麼多的人手,就往城市裡趕。

按照人口比例來說,英國此時也就800萬人口。圈地最高峰的時候,每年要驅趕大約四萬人左右,一部分人出海謀生去美洲,一部分去作坊工廠忍受每天16小時的工作,無比懷念當農民的日子。

四萬對800萬,大約二百分之一。放到大順這邊,按照精華地帶兩億人口來算,每年要驅趕一百萬的人去做流民。

別的地方劉鈺不敢保證,但在大順,誰要是敢出臺政策能搞出一年一百萬人口的流民……不要說大順,就是此時全世界的工商業加在一起,也不可能容納每年一百萬的新增就業。

有些政策是沒法照抄的,蝦夷好就好在那裡的土著基本不用考慮,可以搞大型糧食種植園模式,也可以搞承包份地繳納租稅的模式。

前者很容易鬧出大亂子,商人不是慈善家,不會給那些一無所有的農業僱工很好的待遇。真要是鬧出了亂子,只怕大順這邊的保守派又會藉機說事。

後者其實就利潤上,也差不多。劉鈺在海參崴那搞得就是後者的模式,但問題是他把控着糧食定價權和出口渠道,可以把糧價壓到極低,看似收的是三成的租子,但算上銷售渠道壟斷、消費品專賣等,實際上和五成甚至七成租子差不多。

既然利潤上差不多,在大順內部的保守派看來,後者也更“仁義”一些,那就最好先用後者的模式,搞家庭農場,而不是大型農場種植園。

面對這些商人,劉鈺講的很透徹,連兩種不同模式的優缺點也都藉着那本小冊子講出來了。

伴隨手工業的發展,這些見過大場面的商人當然見過那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模式。紡織業換成農業,還不是換湯不換藥,自然也就理解什麼叫大農場糧食種植園模式,也明白此時所有做“機工出力”的人最大的夢想,就是自己有一臺織機,然後紡織得利,買更多的織機,做那個“機戶出資”者。

後世小說裡的駱駝祥子,就是很標準的那種人,沒車的時候夢想有車,有車的時候夢想自己開車行。此時大部分的佃戶也是一樣,琢磨着多收三五斗,置上幾畝地,將來地多了租給別人,自己做地主。

這個時代,沒有人夢想着當工人,而是底層全都夢想着過男耕女織的生活,做一個農民纔是底層最廣泛的夢想。

想要招人,招到足夠多願意去的人,也就只能採取這種模式。

見劉鈺連“壟斷渠道,壓低糧價”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商人們會心一笑,心想如今朝廷裡竟然真有敢這麼直接說實話的人。

這種說實話的人,可比那種嘴上都是仁義、肚子裡全是生意的人好打交道。

原本還在觀望的一些人,在這幾句話說出口之後,徹底收了心,決定幹一場了。

待靜靜聽完劉鈺講述了一些關於開發蝦夷的制度、以及公司擬人之後的權益和責任分配之後,衆人再無疑心。

有人便道:“鯨侯既準備周全,此地又是鯨海,鯨侯何不做這公司的……呃,叫什麼來着,剛纔鯨侯所言的……哦,對,法人的代表?”

(本章完)

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章 翻譯問題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972章 割袍(下)第849章 威望(下)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323章 假公正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426章 錯覺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252章 特許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171章 備戰(十)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46章 哈士奇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995章 嫺熟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681章 隱喻(下)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970章 給錢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027章 割裂(五)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078章 爭功(三)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2章 參謀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674章 歸國第349章 死國矣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50章 坐莊(中)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1453章 “帝”(五)第1163章 備戰(二)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970章 給錢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88章 對策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808章 閹黨(中)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663章 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