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政策親近

第553章 政策親近

化名王五的軍官,遵照着劉鈺的意思,也是開門見山直接說明自己要買軍械。

果然,法扎克萊並沒有在“賣不賣”這件事上多問,而是直接問想要買多少。

英國東印度公司有槍、有炮,這時候印度還算壯大,看着挺嚇人的。

英法兩國在印度纏鬥不休,法國人率先武裝了土兵,英國人也有學有樣。

印度的土邦王公也整天打仗,都在買軍火,東印度公司存了不少槍械火炮,這屬於高利潤貨物,倉庫存着很多。

“你們準備要多少呢?”

“一千兩百條褐貝斯,以及配套的刺刀。三百到五百支印度的彎刀供騎兵使用。六門三磅炮、四門十二磅炮。以及一些火藥和鉛塊。錢,不是問題,我們之前也是在巴達維亞做買賣的、也開過糖廠、幹過香料種植園。”

數量不是太多,英法給印度土邦的王公送禮,也送過三五十門大炮的重禮。不管是槍械還是大炮,都有現貨。

對面既然有錢,那就最好。

有錢好辦事,沒錢的話,就算他有心想要資助這裡的人,也得需要公司總部那邊的許可。

贈送和買賣不是一回事,如果是買的話,他就可以直接和本地的負責人商議。

“這些器械不是問題。但是你們會用嗎?”

“這一點你放心。我們的隊伍裡有布吉斯人,他們會玩騎兵。開槍我們也會。至於大炮,我們也有人會操作。有弟兄曾經在馬打藍素丹國當過炮兵,也有人在天朝的部隊裡幹過。”

出海去南洋的華人裡面,臥虎藏龍,不管說是什麼身份,只要不是官宦人家,那都可信。

法扎克萊算了算價格,報了一個三萬三千兩白銀的價格。這個價格還算是比較良心,如果算上後續的火藥,價格更多,但那都是可以商量的。

“價錢大約是這些。可以賣給你們,但是荷蘭人在東南亞巡查的很嚴格,恐怕我們也很難將貨物送到岸上。畢竟,你們用我國的槍械大炮,這沒有問題,當年法國人與荷蘭人打仗,法國人也有不少用荷蘭槍的。但是,如果我們直接運貨被扣押,荷蘭人會提出抗議的。”

“我們自己取貨。交易地點就在你們明古魯的萬寶路堡。一旦離岸,就算交割完畢,和你們就沒有關係了。我們會在裝貨的船上裝大量的火藥,如果被荷蘭人巡查到,就點燃火藥。不會牽連你們,畢竟只要荷蘭人不知道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交易,下一次還會有機會的。”

王五知道劉鈺那邊安排的配合時間,算是比較寬裕。

從明古魯過巽他海峽,風向好的話,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抵達火山南岸的海岸。

法扎克萊也對此很滿意,送到明古魯,不是難事。

王五又催促了一下,說道:“在印度洋風暴來臨之前,最好就能在明古魯拿到貨。如果風暴季來臨,恐怕你們的運輸會有困難,這樣我們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到貨了。”

“這一點你們放心,只要交易達成,我立刻就可以聯繫人送貨。我們當然也要考慮風暴季的運輸困難。但是在交易達成之前,有件事我必須要問清楚。”

“請講?”

“實際上,我想你們應該也清楚,憑藉你們的力量,是不可能趕走荷蘭人的。荷蘭會源源不斷地派來士兵,也可以直接武裝爪哇的土兵。而一千條槍,並不足以攻佔巴達維亞。”

法扎克萊並沒有選擇委婉的說法,而是直來直去。

他心裡雖然相信自己的推斷:即這些人一旦成功,既不會選擇和天朝站在一起、也不會與荷蘭人和平、更不可能和當地的爪哇蘇丹合作。

這裡面有經濟原因、也有宗教因素。總歸,這些人的主力還是華人,華人的圈子相對來說比較封閉,這裡面又牽扯到一個只要是華人就有機會奪取天命的緣故,所以荷蘭和天朝都不可能容得下巴達維亞被華人佔據獨立建國、蘇丹更不可能或者沒有能力讓這些“異教徒”臣服。

但是,法扎克萊希望從對方嘴裡得到一個確切的回答,以印證自己的判斷。

只要這些人不攻佔巴達維亞,英國方面就可以出面斡旋,從而確保他們可以獨立成一個割據政權。

但如果這些人心存幻想,甚至想要攻下巴達維亞,那就與荷蘭之間絕無妥協的可能。

這樣的話,這些人也就值得賣一賣軍火,不值得後續的深度合作。

王五聞言點頭道:“本來我們是準備向北發展的。那裡華人更多一些。但是,朝廷出面給了荷蘭人人頭稅,將多數的華人安置到了錫蘭。我們確實無力奪取整個爪哇,所以我們準備佔據南部。只要確保荷蘭人進攻花的錢,比他們得到的利潤更多,我想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不會把錢投入到這個無底洞中。”

“我們的綱領和訴求不會改變,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廢除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廢除強制勞役、廢除人頭稅政策、均田。”

法扎克萊讚許地點點頭,再度拿起那份書面的訴求企劃和綱領文件仔細讀了一遍,盤算了如果對方在南部割據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這份書面的企劃和綱領文件,也算是比較符合英國的殖民地政策。

不得不說,英國人搞殖民,確實研究的深。

荷蘭人在爪哇統治了二百年,竟無人撰寫過爪哇的相識的考察報告,十七人委員會和巴達維亞總督往往是拍腦袋做出許多決策。

而歷史上第四次英荷戰爭後,英國短暫統治了爪哇,第二年就成立了麥肯錫調查委員會,並派人深入爪哇農村,寫了詳盡的調查報告、階級考察、以及土地制度。

總的來說,18世紀大英如日中天時候的“理藩院”,比起天朝的正牌理藩院,業務水平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用英國的人的話來講,【土地是爪哇全部的財富源泉,而英國並沒有多少從事農業耕作的。唯有充分了解爪哇的土地制度和村社結構,才能對爪哇社會的特性、習俗、經濟、制度,制定科學的發展方向】。

只不過,屁股決定腦袋,考察報告做的再精細、考察的再清楚,方向錯了,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反動。

就像是屠龍術,學好了,可以逆操作,做最強的惡龍。

簡單來說,英國想在爪哇搞土改,再明確點,就是“破井田、開阡陌、免役法、青苗法”。

【我們的目標,是激發爪哇人的勤勞。讓他們分享勞動成果,而不是將勞動成果和個人利益分割開。要讓他們將勞動和個人財富聯繫起來】。

做法就是:

改革村社土地所有制,將土地劃分給個人,給予小農,由殖民政府徵收土地稅。

取消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度,取消封建徭役制。

廢除村社土地所有制,土地收歸殖民政府,在政府和農民之間,推行租賃合同,明確租地年限,根據土地肥力制定地租數額的具體數目。

廢除各種強制性勞役、義務,減輕農民負擔。

由殖民政策向小農發放貸款,以確保小農擁有生產的資本,利息較低,待收穫後償付。

這基本上就是巴達維亞華人起義者,關於土地政策的綱領。其實也就是理想化的“貨幣實物地租取代勞役地租之理想井田”、“免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

問題是,英國人嘴上這麼說,但屁股坐在哪是有數的,打敗荷蘭來統治爪哇,不是來爲爪哇人民和華人來服務的。

所以,一月份宣佈試點勞役制度改革、六月份改革失敗。

公司直接給主持土改的總督去了信,告訴他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你廢除了封建勞役制、廢除了強制性勞役和義務,幹活得花錢僱人,錢誰出?公司和荷蘭人血戰,是來這爲爪哇人民服務來了?

這個改革,算是從“封建勞役”,改到了“免役法”。

問題是從宋的免役法、到明的張居正改革、再到大順這邊的完成了張居正改革,收稅僱人幹活減輕徭役,這一切能夠推行下去的原因,在於朝廷不是一家公司。

朝廷沒有股東,不需要看利潤報表。

但東印度公司不行,一月份宣佈改革、六月份就發現僱人幹活還花錢,遠不如封建勞役制省錢,於是出了個補丁:“之前關於免除徭役之政策,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但凡政策,只要有“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補丁,那就等於沒有。

六月份出完補丁,十月份又宣佈改革不包括萬隆和巴達維亞地區。

因爲英國接了荷蘭的盤,真正能管到的地方,也就只有萬隆和巴達維亞。

剩下的地方還有大量的封建王公,他們也根本管不到,整個改革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隨後,英國人也延續了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只是“變了個模樣”。

由原來的村社種植,改爲個人強迫種植,規定每個分到土地的農民的地租是240磅咖啡。

恢復了強迫勞役制,每個農民每年應該爲公司勞作28天。

英國理藩院做了考察報告後,認爲在爪哇的土地政策,應該是政府—農民,兩層結構,這樣利潤更大。

而不應該採取政府——地主——農民的三層結構,這種三層結構不利於公司的長久利益。

這就是典型的方向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因爲這麼搞,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確實比荷蘭的包稅人中間商高效。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當年就利潤翻番,大量的爪哇特色農產品作爲地租,成爲公司的盈利報表。

公司不向爪哇人民負責,只向股東負責。

但現在,英國並未打第四次英荷戰爭,也並未真正統治爪哇。於是對於這麼一份明確的綱領性文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讚賞。

當然,這不是出於理想和信念,而是因爲這麼搞的話,這些農作物、熱帶經濟作物,就可以賣給倫敦東印度公司了。

荷蘭人敵對、大順那邊不缺,那麼明顯可以知道如此改革之後生產力提升、此等生產關係調整很適應牛耕鐵器時代的生產力,多出的產品總得賣出去。

賣給誰?

周邊的買家,也就剩下個倫敦東印度公司了,這不就等於打破了荷蘭對東南亞商品的壟斷了嗎?

(本章完)

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042章 國運(下)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1411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二)第1116章 脈絡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87章 開眼第205章 入營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704章 海戰(二)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663章 推諉第993章 直鉤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542章 惡毒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681章 隱喻(下)第1229章 開戰(八)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204章 投名狀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270章 先驅者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12章 絕纓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051章 坐莊(下)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414章 找出路第1162章 備戰(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95章 任俠士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617章 許願第994章 鹹餌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358章 實封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95章 任俠士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87章 開戰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972章 割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