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

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

無論是回大順買地耕讀科舉當官,還是在巴達維亞辦產業興工廠當甲必丹,於個人而言區別其實不大。

都是個人的最佳選擇。

最多也就是轉型的時候需要付出點代價就是了。

但只要有錢,事都好辦。

可對於國家而言,這區別就大了。

如果買地、耕讀、科舉、當官、收租子、成爲鐵打的鄉紳,依舊是大順個人的最佳選擇,那大順可能會很穩定,但中華指定是要完犢子了。

連富光等人不會知道這裡面的區別,但卻知道如果回去當鄉紳、買地、科舉,即便有錢,也頗麻煩,至少也得三五代人才能取得如今這樣的地位,混成一方一縣鐵打的老爺。

他們當然還是希望大順不要插手太多南洋的事。

因爲如果大順搞不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市場,也就沒辦法吃肉。

沒辦法吃肉,就只能琢磨着喝湯,朝廷花錢下南洋總不能連口湯都不喝吧?

而連富光等人原本在這個體系內就是喝湯的。

朝廷沒法吃肉,只能搶湯喝,那原本喝湯的就要去舔勺子了。

雖然大順的戰列艦已經開到了巴達維亞,距離巴達維亞只有三五海里的距離了。

可是,距離波斯市場、非洲市場、西歐市場、美洲市場,還有幾萬裡呢。

就像是巴達維亞的糖。荷蘭東印度公司總歸還是荷蘭的金疙瘩,就算價格比西印度的稍微高點,在關稅上調一調還是能賣出去的。自己家的,還是要照顧照顧的。

而如果巴達維亞的糖,歸大順了呢?是西印度加勒比的糖不好吃?還是說大順的糖有魔力,吃起來就是比加勒比的糖更香甜?

南洋和大順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競爭的,並不完全是互補關係。仍舊是糖來說,如果東印度公司沒有關稅保護,福建廣西臺灣的糖,早在三十年前就能讓巴達維亞糖廠倒閉、遍地都是烏衫黨和無褲漢,哪裡輪得到現在?

又何止是糖?

巴達維亞還是東印度公司的“首都”,任何首都的人民,都不希望遷都,這是鐵律。

種種不安和惴惴,都要在這一次欽差大人宣慰南洋一事上,得出個最終的結果,也好安心。

這種不安隨着大順的軍艦距離港口越近,也就越發惴惴。

等到軍艦終於靠港,看到艦隊鳴炮的是禮炮而不是實彈時,這種惴惴不安的第一層擔心終於散去。

欽差的儀仗打起來,聖旨讀起來,劉鈺也終於踏上了巴達維亞的地面,在瓦爾克尼爾的引領下檢閱了一下巴達維亞的守軍部隊,在場的所有巴達維亞方面的人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終於,沒有開戰。

冗長的歡迎儀式結束後,依舊是由連富光引着欽差大人,前往他的莊園暫住,那裡是巴達維亞最好的中式莊園,經過了些微修繕後也更適合接待欽差。

進了莊園後,連富光等人齊齊跪下,劉鈺免了他們的禮,在態度上還是表達了一下友善。

“我聽聞在巴達維亞之公堂,凡有矛盾,皆求諸於甲必丹、雷珍蘭。當堂斷案,民只長揖,素來不跪,口稱晚生即可。爾等還能記得天朝儀禮,足見不忘天朝,足可嘉獎。”

這話聽起來比較友善,連富光小心翼翼地擡頭瞟了一眼,看看這個傳聞中指揮過萬人規模作戰的將軍到底怎番模樣。

看過之後,也覺得親切和藹,臉上始終笑嘻嘻的,並沒有戲文裡傳說中的不怒自威之類的莊嚴。

他以爲這是劉鈺平易近人,實則卻不知道這笑嘻嘻純粹是一種看天下如戲的玩樂心態。最簡單的路走完了,最差也不會再有持續百年的屈辱了,後面的路茫然無措不知能否走得通,可南洋這邊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小步於大局無補。身處南洋,自是心態輕鬆。

“欽差大人一路辛苦,寒舍自入不得大人的眼,但我等也是費了些心思。還請大人不要見怪。”

說着這些場面話的時候,連富光內心狂跳,猶豫了幾次,看着劉鈺笑嘻嘻的神情,終於把真正想說的話說了出來。

“大人此番前來宣慰,我等自是感念朝廷恩情。只是,我等聽聞,朝廷亦是認可出洋謀生之行。如今天朝又取消丁稅,人多流動而官員不禁,畢竟人走地不走。這日後下南洋的依舊不少……此番宣慰,是爲今日昨日?是爲今日明日?”

“有何區別?”

“回大人的話。若爲今日昨日,只消管今日昨日之唐人。若爲今日明日,便要管明日之唐人。巴達維亞今日不允唐人來,明日說不準又求唐人多來。”

劉鈺心道最多三五年,巴達維亞都要改爲漢名椰林城了,哪還有什麼今日明日?

他也不知道連富光等人有自己的小算盤,只當是瓦爾克尼爾派他們來試探自己的。

於是問了一句廢話。

“本官前來宣慰,就是要多問荷蘭人對唐人可有不公之處?若有,自是要與本地總督商談,日後立爲約法便是。”

這句話本身不是廢話,但問題是各種苛捐雜稅是包稅制的,眼前這幾個就是包稅的。

問包稅人苛捐雜稅好不好,何異於問地主收地租好不好?

果然,連富光忙道:“荷蘭人自有法度,制度與中原多有不同。但也算秉公而行,並無太多不公之處。我等祭祖,亦無阻礙。唐人自治,亦以《大順律》爲準,荷蘭人少有干涉。”

“唯有一件事,似有不公之處。”

劉鈺大吃一驚,心道你們居然也能感覺到有不公之處?

人頭稅不是你在包嗎?到底啥玩意能讓你們感到不公?

好奇心起,心說能讓包稅人都感到不公的,那得是什麼樣的惡政?連忙問道:“說說看!本官定會據理力爭。”

連富光忙作揖致謝,說道:“五十年前,甲必丹郭君冠,設置【weeskamer】。此荷蘭語孤兒鰥寡之意。一如天朝之慈幼堂、撫育院、育嬰社。可曰濟貧院。”

“若有人死,而無遺囑,則清查資產,變賣爲銀,存入其中。其子嗣領取利息年金,待成年後,則返還本金。濟貧院之資產,平日有專人管理,使錢生錢。”

“平日或置義學、或救濟癲癇、或撫育孤兒。”

劉鈺點頭道:“這是好事啊。有什麼問題?郭君冠此人,若在天朝,亦可立祀矣。”

連富光道:“如今濟貧院資金不足,荷蘭人便強制要求,待死後,清查家產,必要捐獻千分之五爲慈善之用。”

“捐贈是好事、濟貧也是好事,救助鰥寡亦是善舉。我等若是捐贈,自是心情舒暢,亦算行善積德。可是,哪有強逼着捐錢的?況且,哪有收死人錢的?”

“三十年前,閩人邱祖觀任這個濟貧院資產管理委員,他見資產日少,便出臺了政策:凡是家裡有奴婢的,奴隸的,奴婢奴隸死後,不得私自埋葬,必須要去濟貧院買票,交25文錢才能埋葬。”

“他死後,舉城皆恨,無一人去擡棺。”

“慈善之舉,捐錢,可以。但死後捐錢,實在惹人惱怒。但凡家裡有奴婢、奴隸的,缺這25文錢嗎?不過是咽不下這口氣而已。”

“大人能否與總督商談,免了死後按照資產百分比捐贈之政?”

劉鈺呵了一聲,心道他媽的巴達維亞城外,五六萬華人被人頭稅和失業逼得差點大起義,幾萬人要渡海去錫蘭求活,至少三分之一的死亡率。

我他媽問你荷蘭這邊對華人是否不公,我好和巴達維亞的荷蘭人談,你就說這個?

連富光見劉鈺陰陽怪氣地呵了一聲,有些不太理解劉鈺的這聲陰陽怪氣源於何處。

三觀不同導致的巨大差異,使得一些在連富光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在劉鈺看來就不那麼理所當然。

比如奴婢、奴隸死了去買票埋葬,這不是賺死人錢嗎?

賺死人錢,天理不容。

歷朝歷代,有賺死人錢的嗎?哪怕王莽隋煬,也沒賺過死人錢吧?

連富光等人覺得這當然要憤怒,故而實在難以理解劉鈺那聲陰陽怪氣的呵。

可是雖不解其呵在何處,卻還是小心翼翼地說了他真正想說的話。

“我等非是沒有爲善惻隱之心,而是以爲此等以家產百分比徵稅的稅法,乃惡政。”

“大人有所不知,荷蘭這邊還要徵收遺產稅。亦是按照家產百分比徵收。這遺產稅並不入濟貧院,而是直接交予總督。而那千分之五,是在遺產稅之外,另行增加的捐款。”

“凡有死者,第一件事不是前來弔唁,而是去清查家產,按照比例徵收遺產稅。”

“死者爲大。哪有人死了還是收稅的?”

“非只是我等不滿,巴達維亞城中華人,皆有不滿。”

“其一,死者爲大,人死而去收稅,此真喪盡天良。”

“其二,若濟貧院接濟鰥寡,則至宗族族堂何處?宗族族堂,本就是做此等事的,若此事官營,宗族鬆散,人心豈能敬重祖宗?”

“其三,這濟貧院,救得是有病的、癲癇、麻風、寡婦、孤兒等等。凡城中之人,豈用接濟?壯漢享受不到此等福利,反倒動輒被強迫捐錢,去救治病人寡婦孤兒。爲何要用我等的錢,去救治他們?”

“城中之人等老後,自有人養老送終,濟貧院之福利與我無關;城中之人病了,自出錢看病,亦有奴婢家人服侍;城中之人死了,妻女皆有遺產,何須濟貧院來接濟寡婦?”

“錢我等城中之人出,福利我等一點無法享受,誰人甘心?自古以來,做善事沒有強制交錢的。遺產便是暴虐如隋煬,亦不曾收甚麼遺產稅。”

“城外多少窮漢,他們才需救濟,可他們哪有錢捐給濟貧院?況且,城外窮漢極多,這濟貧院什麼時候是個頭?今日無錢,要我們出財產的千分之五;明日無錢,又出千分之五……無窮無盡。”

“也虧得朝廷出錢,將城外窮漢移民錫蘭。若不然,只怕這濟貧院要用我等的錢,去養城外那些人了。”

聽到這,劉鈺終於笑了,心道你想多了,荷蘭人哪有這心思,直接殺光多省事。

“大人,能在城中住的,都交得起人頭稅,不需要救濟。需要救濟的,連人頭稅都交不起,自是沒有遺產稅,也不能指望他們捐錢。”

“我們交的錢,一分都用不到我們身上,誰人心裡能不抱怨?”

劉鈺聞言,緩緩地伸出了一個大拇指,讚道:“果然有理有據!”

心裡卻想,人頭稅、米稅、魚稅……凡此種種21種苛捐雜稅,又有多少用在了你們身上?你們抱怨嗎?”

(本章完)

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252章 特許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435章 分歧(一)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641章 前科第735章 咱們(下)第969章 舊怨第328章 問罪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239章 教改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809章 閹黨(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346章 埋雷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642章 逃避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793章 憧憬(上)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36章 綁定(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78章 以商控蒙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117章 傳承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26章 割裂(四)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30章 權謀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78章 以商控蒙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965章 扣帽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585章 要忍讓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436章 分歧(二)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936章 綁定(下)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509章 回報率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026章 割裂(四)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713章 活路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28章 初來乍到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781章 談定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128章 志向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759章 憂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