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

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

當七省共和國爲了稍微集權開了一年會什麼結果也沒開出來的時候,威廉毫無作爲,也不行動;當七省共和國爲了不降低累進稅和遺產稅,在聯省議會吵了三個月架的時候,威廉依舊無作爲,也不行動;當七省共和國最後一支野戰常備軍被裁撤,只剩下南邊尼德蘭地區的堡壘守備隊的時候,威廉還是無作爲,更不行動。

如今,他卻喊出了豪言,要向阿姆斯特丹進軍。

因爲,他主動做事,要給出承諾。

而現在,他什麼承諾都沒給,是被荷蘭的民衆請去的,不是他許諾了政策和改革後,自己去的。

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他沒有什麼雄心。

他老婆的雄心也就是親英,反法。

奧蘭治派唯一一個有雄心的本廷克伯爵,設想着效仿大明內閣制度,暢想未來,只覺得今日是個完美的開始。

只要能夠在如此優勢的外交局面上,擊潰法國,甚至讓法國賠款、羞辱法國,那麼奧蘭治家族將再度擁有軍中的無限威望。

有了威望,有了槍桿子,才能改革、集權、改稅、逐步進化爲大明內閣秘書制。

第一步的進軍阿姆斯特丹,很簡單。

從弗里斯蘭到阿姆斯特丹,很近很近,比從天津衛到京城九門都近。

威廉四世靠着旁支絕嗣的繼承,靠着神羅內繼承遠房親戚的地產和莊園,早就是荷蘭的首富了。在荷蘭,有錢就好辦事。

本身弗里斯蘭又是奧蘭治派的大本營,他在三個省都是終身的省執政官,手裡有錢也有兵,有一支兩千人左右的部隊。

阿姆斯特丹沒有部隊,聯省議會手裡也一個野戰軍團都沒有,爲數不多的部隊全都蹲在南部邊境守堡壘。

與其說是向阿姆斯特丹進軍,不如說是向阿姆斯特丹武裝遊行。

民衆是支持的,但民衆呼喊的口號、發泄的怨氣,有些嚇人。

擔憂荷蘭最有權勢的那些人驚詫莫名,本廷克伯爵建議道:“在進軍之前,我們應該迅速前往阿姆斯特丹等地活動。”

“告訴那些大商人,我們會延續過去的政策,既不會增加遺產稅,也不會增高累進稅。軍費可以靠貸款來解決,靠民衆的熱情來購買國債。請他們一定放心,民衆呼喊的那些、渴望的那些,我們絕對不會順從那些刁民。”

“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最應該高調宣告的,是對法宣戰,而不是內部改革。即便要改革,也要在獲勝之後,有了軍隊的支持和足夠的威望才行。”

“至於說和大順那邊的貿易,這只是個引子,我們可以低調處理,延續已經簽訂的條約。反正劉鈺要前往凡爾賽宮,他很快就要返回中國,我們可以告訴民衆,我們會派人去中國和他們談,但實際上……只是假裝讓民衆知道我們在爭取就好。”

這幾句話可謂高屋建瓴,直指本質。

誰敢對荷蘭的商人階層動手,誰就當不了執政官。就像誰敢對天朝的地主動手,誰就當不了皇帝一樣。

威廉三世、威廉二世,這些打了一輩子仗、威望爆炸,乃至於還兼任英國國王的人,不也是一旦準備集權,就坐不穩嗎?威廉四世如今的條件比家族的前幾代差的遠了,明知道想要集權,最終還是要和商人、寡頭們作對,但至少現在不是時候。

威廉很同意本廷克的想法,事實上他其實也知道自己這兩把刷子,也知道本廷克伯爵對奧蘭治一系的忠誠。直到他死後,他的英國老婆才最終逼的本廷克伯爵告別政治,從此隱居,眼睜睜看着荷蘭被攝政女執政官的孃家英國一點點吃掉。

但此時威廉還沒死,自是從諫如流,連忙派人去通知各個城市的一些重要人物,一些基本的政策不會改變的。

這邊要悄悄給大商人們承諾,這邊還要藉助荷蘭百姓的憤怒情緒。

本廷克伯爵的意思很明確:對人、不對事。

政策的大方向,是沒錯的。

錯的,是大議長這個人,那些攝政派。

改革現在是不可能改革的,但要讓百姓的怒火都朝着現在掌權的大議長身上發泄。

莊園外,高舉着奧蘭治派旗幟的民衆越來越多。

威廉等人走出了莊園,面對着洶洶民意,本廷克伯爵“滿含熱情”地感激着民衆的支持,並把“對人、不對事”的態度推向了極致。

“尼德蘭的公民們!七十年前,類似的故事上演,法國人即將攻破阿姆斯特丹。”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尼德蘭英勇的人民,衝進了聯省議會,打死了大議長約翰·德·維特。”

“阿姆斯特丹的人們痛恨他,用小刀將他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以十個銅子一塊的價格,賣給了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市民們紛紛吃了他的肉,宣泄心中的恨意。”

七十年前,發生在荷蘭的吃肉泄憤的故事,更早三十多年,在大明也一樣上演過。幾乎是一樣的劇本,敵軍攻到了京城之前,活剮吃肉。

荷蘭人當年選擇挖開河堤,選擇推舉了威廉三世,終於擋住了英法聯軍,甚至最終逆襲讓威廉三世當了英國國王,英國第一次嘗試挑戰法國的霸權。

如今這一幕和當年並不一樣,但又有諸多相似之處。

本廷克伯爵要喚起的,就是民衆對過去的虛幻記憶。

“七十年前,尼德蘭的人民選擇了奧蘭治家族,將共和國從毀滅的邊緣拯救了回來。”

“六十年前,奧蘭治家族登陸英國,神風庇護,拯救了英國的新教徒,被稱作‘新教神風’。”

“現在,六十年過去了。再一次,舊教的法蘭西佔據了奧屬尼德蘭,距離阿姆斯特丹近在咫尺……”

天主教總喜歡說什麼君權神授,新教倒也差不多,會編造一些神奇的神話。

可能但凡靠近大陸的島國,都會出現“神風”這個詞。

而新教國家的“神風”,特指兩次,神奇的是這兩場神風,恰恰巧巧相距百年。

1588年,西班牙艦隊進攻英國,遭遇了神風,最終失敗。

百年之後,1688年,英國人請荷蘭入關,前往英國當國王,以保護新教利益。

也是一場神風,英國艦隊根本無法觸動,威廉三世毫無損失地越過了歐洲最堅固的城牆——英國海軍。

世上本沒有什麼神,但巧合加上迷信,也就成了神。

就如同若是天命不絕炎漢,丞相北伐成功還於舊都,再興漢室,只怕那天下真就沒有不姓劉的敢覬覦大位了。

奧蘭治家族也是這樣。

八十年戰爭的時候,奧蘭治家族的莫里斯親王,軍改成功,讓荷蘭一舉成爲歐洲軍事強國。

百餘年前,荷蘭人趕走了奧蘭治家族,結果遭到了瑞典、英國、法國的三國反荷同盟的攻擊。

關鍵時刻,又是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三世站了出來,憤怒的民衆活剮了大議長。

人們開始懷念奧蘭治家族的時候,神奇的一幕幕就接連出現。

倫敦大火;英國鼠疫;意外漲潮荷蘭艦隊突入倫敦突襲軍港成功;特賽爾海戰荷蘭75艘戰列艦以少勝多戰勝了130條戰艦、92艘戰列艦的英法聯合艦隊;海戰結束半個月,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加入荷蘭,組織反法同盟。

然後就是英國光榮革命,神風吹起,威廉三世有如神助,沒有任何阻礙的越過了英國的海上長城,英荷共主,荷蘭自此少了一個大敵。

奧蘭治家族是“上帝神蹟”、“新教神風”、“新教救星”,乃至於隔着八丈遠的腓特烈大帝的爹,還琢磨着給自己刷個奧蘭治血統,要搶新教救星這個頭銜。

一方,是宛如神蹟。

一方,是第一次趕走奧蘭治家族,被英法聯軍差點滅國;第二次趕走奧蘭治家族,持續至今四十年,荷蘭持續衰落,肉眼可見,阿姆斯特丹四十年無戰爭人口不增反減。

內核原因,是導師說的“商業資本從屬於工業資本”。

可這年月,沒有一個荷蘭人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感性而愚昧的認知下,那就是奧蘭治家族,是荷蘭的救星。只要奧蘭治派上臺,一切就會好起來的。

本廷克伯爵的演說,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對人、不對事”。

那麼就是要空對空,給一些血統,增加一些神聖性。人與人之間不平等,所以神聖才說得通,所以只要換個血統神聖的人,一切就都好了。

要是對事的話,那就麻煩了。

政治承諾,就得談一些現實的東西。稅制怎麼改?集權怎麼弄?軍費誰來出?稅率變不變?工商業資本怎麼控制?

這些東西,若要許諾給百姓,那奧蘭治家族就坐不穩執政官的位子。

這種“對人不對事”的虛空演說,說到最後,本廷克伯爵更是開始猛打雞血,說的全是毫無意義的廢話。

“奧蘭治家族,從不謀求執政官的寶座。”

“但當祖國面臨威脅、當我們的新教信仰面臨天主教的反撲、當祖國的尊嚴受到了踐踏、當祖國的人民受到威脅的時候,奧蘭治家族總會挺身而出。”

“如果只有坐上執政官那個座位,才能爲祖國更好地謀求利益、更好地服務於祖國的人民,奧蘭治家族也不會怯弱而虛僞地推辭。”

“二百年來,每一次聯省共和國遭到危險的時候,人們總是把奧蘭治家族推上去;每次危險解除後,又會讓奧蘭治家族離開。”

“但奧蘭治家族從未有過絲毫的怨言,並尊重人民的選擇!”

“如同新教救星、我們的護國英雄、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三世殿下說的那樣:”

【我的祖國很危險,但是我不會眼睜睜的看着他失敗,因爲我會戰死在聯合省的最後一條壕溝裡】

“今天,奧蘭治家族將再一次站出來,依舊是那句話!奧蘭治家族不會看着祖國失敗,因爲奧蘭治家族的人,將會戰死在聯合省的最後一條壕溝裡!”

“讓我們,向阿姆斯特丹進軍;讓我們,一起拯救我們的祖國;讓我們,一起捍衛我們的新教信仰;讓我們,重回聯省共和國的黃金時代!”

全都是廢話的演說,既不提怎麼改革、也不提軍費從哪來、更不提政治改革和如何集權,全都是空對空的屁話。

但這些空對空的屁話,正是圍繞在莊園附近的小生產者、行會師傅、富裕農民、小資產者市民,最喜歡聽的。

“hoera!”

“Heil Oranje!”

備受感動的市民們熱淚盈眶,高聲呼喊着古羅馬時代的打招呼用語,歡呼奧蘭治家族萬歲。

兩千名士兵開始集結,更多的市民跟在了隊伍的兩側,沿着大路,朝着阿姆斯特丹進軍。

一路上,沒有任何的抵抗,只要靠近城鎮,教堂的鐘樓上就會掛出奧蘭治家族的旗幟。

沒有流血,空了四十年的執政官寶座,終於迎來了它的主人。

荷蘭,最終還是選擇了荷蘭應有的顏色——橙色,Oranje,並或許將一直懷念橙色,視爲國色。那是荷蘭黃金時代的顏色,也是荷蘭落日的餘暉。

(本章完)

第63章 軍歌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251章 壓力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39章 心思不純第525章 不敢殺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796章 工商局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1440章 分歧(六)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793章 憧憬(上)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437章 分歧(三)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078章 爭功(三)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933章 覺醒(五)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339章 取義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282章 放鬆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230章 開戰(九)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97章 風波起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255章 兩制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438章 分歧(四)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636章 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