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推諉

第663章 推諉

這個時代,通信極爲不易。

有些事,只能提前說好,靠着國與國之間那可憐的互信、或是政策的傾向,來達成這種跨越大半個地球的合作。

劉鈺一直謀劃的,正是此事。路易十五真要廢除丞相,對大順是好事。自己可是已經在可以吹枕頭風的女人身上,做了不少感情投資。把丞相一廢,那還不是枕頭風說的算?

如今莫爾帕伯爵也主動提及合作戰略的事,他也沒有再做什麼欲擒故縱之類的手段。

“參戰不是問題。關鍵是戰後對荷蘭的處置,我更希望在這一點上,我們兩國達成一致。”

這算是認可了莫爾帕伯爵的問題,顯然,大順肯定是要下南洋的,而且肯定會與法國進行一場默契的配合,從而徹底擊垮荷蘭。

莫爾帕伯爵內心暗喜,大順和法國之間的密約,他並沒有告知弗勒裡主教,而是以此討好了國王,從而提升了國王對自己的信賴。

對於如何處置荷蘭,這個看似是個問題,但實際上莫爾帕伯爵認爲,在這件事上和大順達成一致再容易不過了。

因爲大順不可能把手伸到歐洲來,東南亞雖然香料誘人法國也沒法伸手。到時候歐洲的事歸法國決定、亞洲的事歸大順決定就是了。

劉鈺絲毫沒有遲疑合作反荷的事,這纔是讓莫爾帕伯爵最爲欣喜的地方。

“侯爵大人,我認爲,我們兩國之間,在處置荷蘭的問題上,是很容易達成一致的。”

“但願如此。”

兩人的私下密談就此結束,莫爾帕伯爵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答案,劉鈺也提前給法國這邊打了打預防針——開戰,沒問題。戰後處置,大順也要有資格說話。

下南洋的關鍵不是南洋,而是怎麼把貨賣到歐洲。

劉鈺真的不希望大順在馬六甲弄個一口通商,皇帝壟斷香料貿易,那下南洋的意義真的不算太大,至少和他預想的結果相差太遠。

與莫爾帕伯爵的會面一結束,劉鈺又見了一臉不高興的杜普萊克斯。對於這一次凡爾賽宮把他從印度召回一事,他是心懷不滿的。

此人有能力,也有野心,一眼看出來了印度值錢的地方在於征服,收人頭稅、土地稅。靠印度土兵和少量法國軍隊,就能獲得極高的收益。

“要麼征服、要麼退出,沒有中間道路可言”。

這是他對法國印度問題的看法,因爲他知道法國人做生意的水平,東印度公司都破產重組過了,中間道路無非就是佔據幾個港口進行貿易,那根本就是賠錢貨。

故而他希望劉鈺能夠在面見路易十五的時候,多提一提印度的事。如果大順這邊能夠給予一些支持,尤其是海軍和軍械的支持,法國完全有能力在印度擊敗英國。

大順造了這麼多年的海軍了,再從零開始,估麼着也該有個七八艘戰列艦了。若能有個七八艘戰列艦,配合法國海軍,完全可以在印度壓制英國。

只是杜普萊克斯也不傻,知道大順雖然和法國是盟友,但前期是爲了反俄,那是有共同利益的。大順若沒利益,怎麼可能千里援法,去印度打仗?

然而,杜普萊克斯這邊並不能想出一個能讓大順心動的條件。

他能想到的條件,就是中法配合,先下印度。到時候,將英國的一部分殖民地,轉交給大順。

但考慮到劉鈺也是外交界的老油條,這個想法肯定不會讓劉鈺心動:如果不打荷蘭,大順沒拿下南洋,那麼印度和大順之間始終隔着一個南洋。

到時候,可就真是“爲他人作嫁衣裳”了。

除非,大順同時對荷蘭、英國宣戰。既下南洋,又攻印度,這就對杜普萊克斯的印度計劃,非常有利。

他私下裡和劉鈺見面,也正是爲了說服劉鈺,讓大順同時對荷、英宣戰的。

“侯爵大人,您應該知道印度的富庶。我們彼此之間,在印度可以進行長久的合作。”

“龐大的印度,上億的人口、廣袤的土地,容得下法國和中國。現在正是一個完美的時機,我們若是可以合作、並肩戰鬥,足以將葡萄牙、英國、荷蘭的勢力,徹底趕出東南亞和南亞。”

“中法之間有着長久的友誼,也應該有彼此的互信。面對富庶的印度,我們也有共同的利益。”

“即便將來可能會發生一些衝突,但只要雙方都能保持互信,這都是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

劉鈺又是教法國人蔘貂皮貿易、又是琢磨着與荷蘭大商人戰後合作,是爲了獨霸印度的。

和英國開戰,現在還不是時候。英國元氣未傷,這時候開戰純粹就是幫法國人的忙。

法國在印度經營多少年了?大順連印度的貿易許可還沒拿到,沒得到錫蘭之前,琢磨攻取印度,劉鈺可不會這麼傻。

將來就是要坑法國的,讓法國讓渡印度的利益,換取大順反英。在必要的時候,這可以是一場交易;而現在出手,那就是無意義的幫忙。

國與國之間,無意義的幫忙就是無意義。

但劉鈺也不好說就是爲了將來坑你,便用了一個聽起來不是外交辭令、似乎很有道理的理由,推辭了杜普萊克斯的建議。

“杜普萊克斯先生,關於中法之間的合作與友誼,我是珍重的。但是,合作的前提,是對雙方都有利。”

“大順是要做生意的。貴國的對華貿易量……請恕我直言,實在是太小。”

“北歐有瑞典、中歐有丹麥。西歐和北美,在於英國與荷蘭。短時間內,其餘國家不可能取代英國與荷蘭的貿易量。”

“如果我國開戰,只能在英國與荷蘭之間選一個。”

“如同一個人,不能同時將兩條腿都砍斷。總要留一條。”

“如果兩條腿都砍斷,那麼這將是我國出口業的災難,短時間內會造成巨大的震盪。我希望你能夠理解。”

“當然,我會履行當初的承諾,在您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軍艦和水手。不過,我們不會公開開戰,也不會給予規模過大的支持。至少,在東南亞問題解決之前,不會如此。”

“事實上,我對您平分印度的計劃,相當熱衷。但前提,是我們先解決了南洋問題。”

“我們之間的合作,日後肯定有機會。但我現在以個人身份,給您一些建議。在印度方面,還是儘可能與英國保持和平。”

“英國此時尚未對法宣戰,只是以維繫國事詔書的名義,在歐洲和法國進行戰鬥。如果您在印度主動挑起戰爭,我不看好您在印度的攻勢。”

“低地尼德蘭、北美、加勒比、印度。法國無力在四個方向都取得優勢,總要有所取捨。”

“伴隨着人蔘和貂皮貿易的開展,我想印度的權重會更加下降。”

這個理由,以及最後的建議,讓杜普萊克斯不再對劉鈺心存幻想。他知道,擺事實、講道理,怕是難以說服劉鈺。因爲劉鈺說的,句句都在關鍵。

杜普萊克斯是一直在印度,深知印度的情況,所以認爲征服印度、靠收土地稅和人頭稅,獲得超額的利潤,是絕對沒問題的。

但法國宮廷裡的人,並沒有真正瞭解印度的,不免覺得杜普萊克斯的想法純屬扯淡。哪有這麼容易?

要投入多少兵力、多少戰艦、多少精力?有這個精力,去搞搞加勒比、去搞搞北美,去搞搞尼德蘭低地地區,不好嗎?

法國現在哪有在四個戰略方向同時開戰的能力?

劉鈺給出的底線,就是大順在下南洋之前,不會往印度方向使勁兒。或許可以給予一些支持,但恐怕不會太多。

然而這讓杜普萊克斯相當爲難。

印度的事,不是他說不打,就能和平的。

就算他不想打,英國人幹嗎?

他不打英國人,英國人不打他嗎?

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的東西,那就是從北美到中國的法國貨船,是要在印度泊靠補給的。

原本也就算了,但現在,一艘裝滿了西洋參和貂皮的貨船,一艘就價值幾十萬銀幣。

英國人海盜成性,會不劫嗎?

劫了之後,還不開戰,那不是軟弱嗎?再說這也是公司的巨大損失啊。

“侯爵大人,既然您珍視貿易問題。那麼,如果歐洲爆發了戰爭,敵國搶劫了前往貴國貿易的貨船,貴國是什麼態度呢?”

這其實就是希望下一個“條約約束”的套。

一方面,是希望藉助大順,來嚇唬一下英國,不要劫船。

另一方面,杜普萊克斯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打了半輩子交到,如何不知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秉性?

若大順這邊能出臺法令,敢劫前往大順貿易的船,就以禁運爲威脅的話,或是有可能將大順拖入戰爭。

對此,劉鈺心裡也有數,心道你真是高看我們了。雖說這幾年造了些戰列艦,也就有在南洋說話的能力,就算現在全軍南下,過了馬六甲說話都不好使。

而且,劫商船這種事,已經算是“周公制禮”級別的大事了。開戰之後,是否可以搶劫敵國商船?歐洲公認的,完全可以。大順的本事得多大,才能讓搶劫商船不合法?

沒那本事,還要問鼎之輕重,那是不智的。真有人違反了禮法,卻無力制裁,會叫人笑掉大牙的。

正要拒絕,沒想到杜普萊克斯還有後手。

“或者,侯爵大人是否可以授權,本公司使用貴國的船隻?當然,爲了確保旗幟不會亂用,貴國可以派人監督,我方保證將只會用於商業目的。”

劉鈺心道,扯淡,你別當我不懂你們歐洲這一套。荷蘭人掛着普魯士的旗,英國人照樣劫,英國人那德行,除非天朝做好了全面開戰的準備,要不然這事就是個麻煩。

真要被劫了,管還是不管?

裝死不管,自己出面弄得這個事,被人稍微炒作,那就是有辱國體,自己不好下臺。

管,英國人多半還是會劫船,但可能會把人和旗幟都安全送回來。管的話,此時可沒做好準備。

可要拒絕,又顯得不好,大順是一直希望提升影響力、甚至參與制定國際法的。真要是在亞洲說話都不好使,實在傷大國體面。

略微頭疼間,劉鈺忽然想開了。心道你的爵位級別不夠,我知你的本事,是個狠人,可如今你就是個印度那邊的負責人。真在凡爾賽宮談事的時候,你是沒機會參與的。

於是真誠地點點頭,甚至面露喜色。

“杜普萊克斯先生,你提供了一個思路。此事,請您寫成報告,我會在凡爾賽宮,與貴國國王殿下探討此事的。或者,可以由我們雙方提出一個不得劫持對華貿易商船的條約,並且在我們的艦炮射程之內,保證其執行。”

心裡卻想,條約是要籤的,但這一次就算了,肯定沒機會在這幾年用上。你們和英國的事,老子暫時可是一點不想管,兩國如今有荷蘭這個合作的基礎,完全沒必要節外生枝,就能很順利地達成合作。

再說就現在杜普萊克斯這個狀態,一旦回到印度,就算英國人不打,他也會找機會獨走。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反倒可以獲得名譽和財富,只要勝利。現在和他有過於緊密的聯繫,指不定會怎麼狐假虎威把大順坑進去。

(本章完)

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264章 金刀計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116章 脈絡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024章 割裂(二)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77章 機遇期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525章 不敢殺第86章 外交訛詐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454章 最終的鬧劇(一)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929章 覺醒(一)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206章 狠話第1165章 備戰(四)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674章 歸國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674章 歸國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328章 問罪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78章 夷丁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262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八)第64章 笑與悲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206章 狠話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08章 海戰(六)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572章 藍狗子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