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試試看

第685章 試試看

此時尚不好說針對法國的謀劃,不過對荷蘭的戰略基本就算是定下來了。

整體來說,就是關門打狗。戰術上,圍城打援,抓住東印度公司的海軍主力。只要抓到其海軍主力,一切就好說了。

在講解完大略之後,樞密院這邊給皇帝拿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包括調動的軍隊、軍艦、後勤補給、徵調的貿易公司船隻等等。

樞密院只能制定作戰計劃、後勤計劃,但調兵權樞密院是一點都沒有。

即便是鑑於一些戰術理論被淘汰的老將無法指揮,也只能是從軍團參謀長掙得主將同意後,由參謀長實際指揮,但指令必須由主將下達。

沒有皇帝的許可,樞密院半個兵也調不出來。

皇帝看了看詳盡的計劃,甚至包括後勤補給,以及就近籌糧的花費都有個估算的數字,內心已然是應允了這份計劃。

然而皇帝又問道:“若是荷蘭人集結海軍於井裡汶呢?”

“回陛下,這也是有預案的。如果荷蘭人沒有將艦隊集中在井裡汶海面,則依舊還是關門打狗的計劃。先下巴達維亞,然後轉攻馬六甲。艦隊就在馬六甲與巽他之間的海面巡邏,荷蘭人是不敢在爪哇島再留兵的,只能選擇將兵力集中在安汶等地,以待後援。只要確保荷蘭人無法攻佔錫蘭和馬六甲,他們投降也是早晚的事。不過,這種預案屬於是明知沒用也不得不做的,荷蘭人肯定會集中艦隊於井裡汶的——天朝不能丟京城,那麼東印度公司會放棄巴達維亞嗎?巴達維亞,不只是一座城市,更是荷蘭人在南洋統治的標誌。巴達維亞一丟,政治意義太大,會鼓勵南洋大規模反抗的。”

第二處主事有個原因沒說,三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軍,被印度土邦特拉凡哥爾擊敗,打破了荷蘭人在東南亞以及南亞不可戰勝的神話。

這種情況下,巴達維亞不容有失,有時候統治和權力,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這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樞密院擬定的計劃可以說完全抓住了荷蘭的弱點,不過這也彰顯不出樞密院太大的本事。這沒有以少勝多之類的天才計劃,有的就是以勢壓人。

劉鈺離開之前,大順就開始了造艦計劃。如今大順已經擁有13艘戰列艦,應該說在整個好望角以東,單看噸位,已經最強了。

雖然實戰經驗差一些,但噸位在這擺着,訓練也很嚴格,贏荷蘭那八艘連巡航艦都算不上的武裝商船級別的軍艦,還是沒有問題的。

百年海軍的說法,正是源於風帆艦時代。然而這不單單是說海軍傳統和海軍技巧的,而是說,一棵可以作爲戰列艦材料的橡樹,需要一百年才能長成。

英國一開始是種樹,甚至有專門的官員管理種樹。法國也是種樹,西班牙也是種樹。直到英國人徹底控制了北美,那還種個屁?到處都是數千萬數萬年沒人砍伐的大樹,百年海軍的說法也就此打住。

大順這邊沒有北美,但卻有東北、有南洋。東北地廣人稀,溫度合適的地方,還是有相當多的沒人砍伐的橡樹的;東南亞的柚木,更是作爲龍骨和桅杆的最上等材料;臺灣的檜木雖然差一些,不過肯定也比松樹強。

大順的造艦速度算不上驚人,因爲劉鈺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積攢了大量的木料。木料不是直接可以用的,得陰乾,三五年最好,唯有這樣的木料造出的戰艦才能堅持五六十年服役期。

這波造艦之後,大順這邊造戰列艦的計劃基本就要停止了。

再造個五六艘,就能保證好望角以東地區的絕對優勢;而要過好望角,只怕要再造一百艘,才能超越那個閾值。好望角以西的事,只能依靠縱橫術了,那不是大順軍力所能企及之處。

饒是劉鈺心裡對所謂百年海軍的說法一清二楚,可內心終究還是稍微有那麼一點慌張的,所以纔要用井裡汶圍城打援之法,抓住荷蘭艦隊主力。

他是挺怕荷蘭人的海軍傳統,要是沒抓到艦隊主力,哪天忽然來一波偷家堵港,這種事荷蘭人實在擅長:打鄭芝龍、英法聯軍、偷襲西班牙,都是這麼打的。

所以要拿着獅子搏兔的心態,前往巴達維亞、井裡汶地區的第一艦隊,將配屬8艘戰列艦,24艘巡航艦,徵調20艘貿易公司的商船,和幾乎全部的快速海岸護衛艦。

而前往本地治裡,準備打錫蘭的第二艦隊,只配屬5艘戰列艦,7艘巡航艦,以及一批運兵船。

至於陸戰,這倒不用太多人。

攻取巴達維亞、馬六甲的第一艦隊,只需要配備2000人的陸戰隊即可;攻取錫蘭方向的第二艦隊,配屬3000人陸戰隊。

加起來的用兵規模,也不是很大。而且絕大部分的後勤,都能當地籌措。印度的糧食可以買,法國東印度公司拿了錢,買大米可以輕鬆買到;爪哇地區的歸義軍搞了土改,籌措糧食更是易如反掌。

真正要從朝廷調集的,除了白銀,就是火藥。

對此,劉鈺也親自出面,向皇帝闡述了一下爲什麼將進攻兵力控制在5000人的原因。

再多的人,怕非戰鬥減員。

閩粵沿海地區訓練的陸戰隊,加在一起也就這些。

駐朝鮮、天津、琉球、庫頁島和日本的陸戰隊,也不調集。北方氣候去南方尚且承受不住,去炎熱的熱帶,多半打仗沒死多少,疾病和水土不服先死個七八成。

在說清楚這種可能的非戰鬥減員後,劉鈺又道:“是以,臣以爲,還要派遣一些軍官隨後登島。在錫蘭、邦加、馬六甲等地,就地訓練一部分士兵,作爲日後防守、鎮壓反抗之用。”

“海軍一旦結束戰鬥,陸戰隊還是要回歸大營,保證日後的野戰能力,不可使之守備軍化。”

“這也需要陛下撥一筆錢。其中編練的數量、前期所需的軍費、以及所需的各級軍官數量,都已經暫定好了,還請聖天子認可。”

將這份計劃書交給皇帝,皇帝看了看,發現是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是在馬六甲、錫蘭等地,一共操練大約5000名華人士兵,用以守衛和鎮壓,以及加強對周邊小國的控制。

另一個版本,數量就大大提升了。

除了正常的守備部隊外,還要再訓練一支以南洋華人爲兵員的野戰部隊,人數在5000人左右。

很顯然,第二個版本是爲了將來打印度用的。

這時候就要開口要錢,也是因爲確實時間不多。打下錫蘭,就要抓緊時間訓練,若有機會,就可以隨時干涉印度各地土邦王公之間的內鬥,從而獲得立足點。

錢倒多花不了多少,一個士兵一個月二兩半銀子養家,一年30兩銀子。南洋一共再增一萬兵,軍餉、火藥、補給、軍裝,加在一起,除了第一年支出多一點外,日後每年也就是保證在80萬兩左右,折算上均攤下來的槍炮火藥,一年100萬兩就是了。

換言之,只要南洋加印度,每年能讓皇帝或者朝廷多收入100萬兩,就算是回本,鬧個平;若是一年300萬兩,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棄的了。

當然,這指的是皇帝看得見、摸得着的錢。至於商貿流動、人口遷徙、緩解人地矛盾這些潛在的利益,那都不算在內。

皇帝明白,劉鈺這是在等他的表態。

是打印?還是不打?

因爲要打的話,戰機轉瞬即逝,需要一個如同漢唐西域都督的人選,擁有見機行事、在邊疆開戰的權力。

不可能事事都請示朝廷。

計劃中,將要駐紮在錫蘭的這支野戰兵團,就是爲了隨時介入印度局勢的。

如果同意,那麼,在選擇南洋都督的時候,就要選一個激進一點的、支持打印政策的、在認同上和劉鈺保持一致的人。

選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縮頭王八,就算印度王公打出了腦漿子,請求借兵助剿,怕這南洋都督也不會動彈,還是慢悠悠地請朝廷決斷,那可真是黃瓜菜都涼了。

選個沒事找事、橫行無忌的螃蟹,也不行。滿腦子想的都是刷軍功,根本沒有大局觀,只怕會閒着沒事專門挑南洋小國來敲打,把好端端的野戰部隊全都弄成治安軍了。

唯獨得選一個明確知道大順的戰略目的,知道輕重緩急,知道外部局勢的人。

明確點,劉鈺那邊的人。

只要同意,就只能這麼選。

如果不同意,那麼,連這支野戰部隊的存在,都沒有必要。

只要海軍在,5000人的守備部隊,足夠保持南洋的控制了。

不打印度的話,也不需要在南洋擁有一支野戰部隊。

皇帝略略猶豫了一下,關於將來南洋都督的人選,心中已有了計較。

劉鈺這一戰後,定是不可能再掌兵了。

於是,南洋都督的人選,也就有了更容易的選擇:選一個和劉鈺關係最近的人,以在京城的劉鈺做人質,保證其聽朝廷的話。

越親近越好,既可以讓劉鈺壓着對方,也能讓對方顧慮劉鈺。

因爲南洋都督和劉鈺的關係密切,劉鈺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出了事,劉鈺要擔干係,所以按皇帝想,劉鈺自己也會盡可能壓制那人的舉動。

既任都督,掌管一方,總會犯錯,彈劾便多。和劉鈺關係越密切,劉鈺也就越脫不了干係。

到時候,不處置劉鈺,便是君恩。

若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了,那就先找他的錯,然後不處置,那就又能封賞了。

當然,在細節上,還要更多操控。

比如海軍不可能歸南洋都督管,要確保駐紮南洋的海軍大將,是皇帝的人。

況且,多徵募5000人,多花個幾十萬兩銀子,搏一搏印度。萬一賭贏了,一本萬利;賭輸了,退回錫蘭,也損失不了什麼。

想清楚了這幾處關節,皇帝隨即大笑道:“天朝,不可能允許有一個擁有治理權、外交權、行政權,甚至自行收稅的南洋公司。”

“但,朕卻信得過鯨侯的拳拳忠君愛國之心。就依第二個辦法吧,這點錢,朕還是給得起的。”

“樞密院所呈諸計劃,朕皆準之!至於主將人選,朕已有人選。”

(本章完)

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128章 志向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612章 搶人才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795章 南巡意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48章 鎖鏈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394章 軍費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054章 站臺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239章 教改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986章 止步(上)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1230章 開戰(九)第455章 賣舊貨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394章 優勢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642章 逃避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247章 海參崴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31章 關稅問題第737章 機遇(下)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426章 錯覺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030章 氛圍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809章 閹黨(下)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38章 良家子第470章 試錯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371章 反將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