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

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

沒有政策,能讓所有人都受益。

劉鈺覺得他們能夠想到這些,已經頗爲難得了,遂笑道:“這話說的對。真這麼想,確實麻煩。站在不同的角度,下南洋的意義也就不一樣。說起來,要是朝廷不出兵,真就讓你們自己奪了爪哇、佔了巴達維亞,你們準備怎麼辦?”

“若是朝廷不出兵,只靠我們歸義軍奪了爪哇、佔了巴達維亞?”牛二一怔,這個問題他之前倒是想過,但要說具體的政策,便有些模糊。

“若是這樣,紅毛鬼自然是要趕走的,城周圍的紅毛鬼的土地也要充公。但爲了穩定人心,有仇報仇、有冤報冤,那些承包蔗部甘蔗園的、那些包稅的、給紅毛鬼當雷珍蘭甲必丹的唐人,估計也要殺上一遍,將他們的家產分給百姓,取消苛捐雜稅……”

劉鈺聞言大笑道:“扯淡。你們真要是成了事,我看最多三五年,你們這些頭領就先把糖廠佔了。都不用說別人,單說我家。放在前朝,祖輩貧苦。等聖朝得了天下,還不是佔了不少土地爲賞賜?我家的宅子,前朝姓徐,如今姓劉,換個人而已嘛。”

“蔗部甘蔗園、糖廠、香料丘,這些嘛,基本就是新人換舊人。若是你們真的憑自己趕走了荷蘭人,新人就是你們;只是朝廷既然出兵了,新人便難是你們了而已。”

“要搞這些東西,沒資本怎麼搞?不過,你們的思路要開闊一點。”

“朝廷既要下南洋,江南有錢的有的是。蔗部原本就是屬於VOC的,那些人只是承包。如今趕走了荷蘭人,真要承包出去,只要賺錢,江南的有錢人不都是拼着擠着往這裡鑽?”

劉鈺重點不是揶揄牛二等人的“壯志”會變質。

而是稍微點了一下牛二。只是,這基本的態度,模糊了到底是朝廷的意思、皇帝的意思、還是他的意思。

但總之,香料丘、甘蔗園之類的種植園,是不可能分掉的,而是要繼續沿用舊的制度,由人來專門承包。

論生產效率,大規模的種植園,出產的上品肯定是比分成小塊種水稻、種咖啡要強的多。

這一點,實際上也就是變相認可了將南洋作爲殖民地、而不是作爲本土的治理思路。

巴達維亞糖廠僱工起義事件,很容易觸動朝廷脆弱的神經。

雖然劉鈺在朝中極力淡化這件事的本質,可實際上朝廷的一些有識之士還是看出來問題所在。

數萬人從事生產某種商品的行業,一旦這種商品驚險的一跳沒跳好、賣不出去,那麼這數萬人怎麼辦?

小農的話,自給自足,沒有將自己的所有產品商品化。他們種的是糧食,可以賣,也可以不賣自己吃。

但糖廠、香料丘這些,一來大大小小加起來數萬人規模的僱工;二來一旦賣不出去就會爆發之前已經發生過的奴工起義,朝廷的“有識之士”對此相當擔憂。

畢竟,事兒已經真真實實發生過一次了。

朝廷最怕的是亂。

小農經濟,無非兩件事。

天災、貪官污吏。

天災免不了,貪官污吏朝廷還是稍微治一治。

再加上整體政策的抑兼併,雖然都知道早晚要死,但一般情況搞好了,也能混個二三百年的國祚。

可這種種植園經濟、或者說工廠制萌芽,還要考慮經濟規律,這是朝廷那些有識之士們的弱點。

就此時問問當朝大員,這巴達維亞的糖,爲何前幾年會不好賣呢?爲何之前好賣呢?也不是劉鈺小瞧他們,十個有九個,根本答不上來。

既然我不懂,那就乾脆禁掉,不就沒有危險了嗎?

在巴達維亞已經出過這麼一次事的情況下,劉鈺說對於蔗部和香料丘,還是原來的政策,只是新人換舊人。

那便是說,南洋暫時不會當做本土,真要是出了事也不用擔心烽火連天,只要海軍在,最多也就糜爛一島而已。

他這麼稍微一提點,牛二內心立刻先把昨日商量時候就覺得不太“對”的想法給否了,比如分掉種植園和甘蔗園的土地。

於是便將昨夜討論的最多、也覺得最爲合適的制度,試探着說了一下。

無非就是延續荷蘭人當初在勃良安萬隆地區的政策,稍微加了一些變動。

“若朝廷將南洋做本土,一切依着國朝的理想制度,按說應該將土地分成小塊於個人。去掉中間商,朝廷官員直接收租。”

“但此事雖好,可就如同古儒一派設想的三十年租佃歸己制度一樣,聽起來好,但做起來難。”

“而且,這麼做,既得罪了村社的村長、又得罪了酋邦的貴族。”

“我們便想着,要是既討好村社社長、又討好酋邦貴族,那這豈不就是羈縻?毫無意義,這也不叫下南洋。”

“而若是能討好村社社長、壓制酋邦貴族,似乎便簡單了許多。”

“由村社社長,或者有錢人,承包土地。只要繳上稅,其餘的總督不管。他們承包的土地,再租佃給村社的村民。他們收多少稅,咱們也不管,只要交足了總督規定的,剩下的由他們折騰。”

“這樣的好處,有三點。”

“一來,賺錢,保證利潤。”

“二來,村社村民若是不滿,反對的也就是本地的承包土地者,他們頭頂上的老爺。總督府可以適當地殺幾個,以平民怨,還能被百姓交口稱讚。”

“三來,如此一來,村社村長、本地有錢人,就和咱們站在一邊了。而原本他們頭頂上的酋邦貴族,說話就不好使了,要履行的封建義務也不用履行了,因爲有咱們撐腰。也就是說,咱們讓村社村長、土地承包者、本地有錢人,來對抗那些酋邦貴族,瓦解他們。”

“流水的總督、鐵打的老爺。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就能管理。”

“對村民來說,村社村長,是溝通他們和總督之間的中間人;對咱們來說,他們也是替咱們收稅的中間人。缺了這些中間人,朝廷很難統治這麼大、大部分都是夷人的南洋。”

“甚至,可以給他們完全支配村民的權力。”

“不過,我們也能感覺到這樣做會有很大的問題,將來說不定要出大事。”

說到這,牛二悄悄看了看劉鈺的臉色,希望從劉鈺的表情上看出點什麼。這不是正式的考教,只是試探着說說自己的想法。

他沒有全然肯定自己的想法一定可行,而是說考慮到會有問題、將來會出大事。

然而劉鈺只是靜靜地聽着,並沒有立刻表態。

不從道德上去做批判,某種程度講,可以說是帆船把世界市場聯繫起來後的某種必然趨勢。

如同巴西和美國內戰前的南方種植園經濟。

生產資料所有者推行最最最野蠻的奴隸制,目的卻是向當時最先的生產方式提供原材料。

之前巴達維亞的一些蔗部糖廠,所使用的華人奴工,已經基本類似於變種的奴隸制了。爲的,也是向最發達的商業資本主義的西歐商人提供商品。

又或者,類似於三十年戰爭後的中歐的再版農奴制。

看上去是倒退,但從整個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的角度看,再版農奴制,不過是一種“商業資本主義的一種變態”。

之前的農奴制,是爲了維繫自給自足的莊園。

而再版的農奴制,是村社村長、大地主,充分參與到世界市場中來,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各種原材料。

中歐的糧食、牲畜、葡萄、木材,不是爲了莊園自己用,而是爲了投入到西歐的資本主義市場中賺錢的。

整體上,他們還是爲阿姆斯特丹或者倫敦的資本家們服務。

牛二設想的這種在爪哇實行的政策,就本質上講,是在爲松江等地聚集的大順資本家們服務的。

因爲大順的商業資本,需要靛草、香料、棉花,咖啡。

將那些村社的村長,強行扭曲爲農奴主,將村社的村民扭曲爲農奴,固定在土地上。利用他們,來生產世界市場、大順的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嗜好品。

既然世界市場被帆船聯繫在了一起,那麼這種“商業資本主義的一種變態”,出現也就是某種必然。

若不拆開來看,這只是東方這邊以大順爲基礎的資本主義體系內的一個零件,雖然即便大順也還只是處在一個非自發萌芽的狀態。

只是,中歐地區的再度農奴化,外因是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城市化等,對糧食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內因是市民階層和商人階層的實力不足,使得封建主慣性於過去的簡單粗暴的統治方式,又因爲距離西歐太近不得不充分參與到資本主義體系之中。

爪哇這邊,則純粹是外力強勢干涉導致的。可能要用暴風驟雨般的速度,完成這種村社村長自己無意識的轉化。

劉鈺對於爲什麼下南洋,與皇帝所想的並不一致。但站在他的角度上來看,牛二的想法,倒也不失爲一種可行的手段。

雖然他並不是很支持,但他不支持的原因,也不是出於良心。

而是因爲這麼搞,會讓南洋的市場狹小,適宜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卻對已經搞出來了蒸汽機的大順的工業將來的發展不利。

大順內部的市場過於狹小,而且對小農經濟的衝擊,可能會導致大順朝廷被嚇到,迅速開倒車。

不管是下南洋、求印度、還是想着與荷蘭人合作,劉鈺一直在找的東西,是市場。

但牛二設想的政策,對擴大市場,並無什麼益處。

劉鈺並不站在商業資本的一邊。

(本章完)

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228章 開戰(七)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168章 備戰(七)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246章 探險隊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51章 壓力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40章 野心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939章 自覺(一)第737章 機遇(下)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166章 備戰(五)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164章 備戰(三)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393章 泡沫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536章 爲什麼是錫蘭(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337章 見過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85章 試試看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849章 威望(下)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987章 止步(下)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423章 勸說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349章 死國矣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215章 海軍部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453章 “帝”(五)第184章 備戰第1050章 坐莊(中)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443章 誘降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38章 笑話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487章 開眼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