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恩不能久

第739章 恩不能久

堅定了要爲個人命運把握時代浪潮的瓦爾克尼爾,很爽快地達成了與劉鈺的合作。

劉鈺希望瓦爾克尼爾儘快完成這次約稿,因爲他要在巴達維亞,準備請柬的名單。

而瓦爾克尼爾也表示,自己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他對東南亞各國情況的瞭解,彙總成書,以超高的質量,獲得更高額的知識的回報。

作爲前總督,他當然理解劉鈺的需求,不會寫一堆無意義的東西,而是會選取劉鈺感必然感興趣的東西。

比如馬打藍、柔佛、廖內等國的貴族、政治、王室、內鬥這些情況。

瓦爾克尼爾確信荷蘭不可能再打回來了,他也不會再留一手。

要麼不投降,要投降就要不留後路。

對比了兩國的力量之後,瓦爾克尼爾做了非常聰明的選擇。

隨後,劉鈺叫來了一名懂荷蘭語的副官,叫他這幾日全程陪着瓦爾克尼爾。

對方有什麼需求,都要儘量滿足,讓瓦爾克尼爾儘快將東南亞各國的概況寫出來,以便於他在巴達維亞琢磨一下邀請觀看“馬六甲之戰”的名單。

以及,還要考慮到各國的貴族內鬥、王室內鬥,準備爲大順在南洋的統治,尋找傀儡和代理人。

讓大順這邊爲將來的干涉印度各節度使內鬥先積累點經驗。

…………

兩日後,軍隊來到了距離巴達維亞不遠的勿加泗,並在這裡暫時駐紮下來,爲進入巴達維亞城做最後的準備。

當年糖廠奴工起事覺得攻打困難的勿加泗,幾年之後這些人回來的時候,已然是不堪一擊。

荷蘭人放棄了勿加泗,退回了巴達維亞的幾座城堡,試圖負隅頑抗。

從邦加那邊過來的陸戰隊,也在勿加泗登陸,海軍正在海上炮擊還在做無爲抵抗的荷蘭人。

城中傳來消息,城內的華人社區和總督府,都已經控制住了。大順海軍的艦隊出現在巴達維亞海面的時候,荷蘭人就放棄了進攻,全都縮回了幾個棱堡。

眼看就要進城,劉鈺現在勿加泗對這些歸義軍進行了基本的整訓。

艦隊帶來了大量的軍裝,全部配發下去,替換了歸義軍在勃良安地區活動時候的舊衣服。

煥然一新的歸義軍穿着藍色軍裝,頂着紅纓氈帽,算是真真正正成爲了一支朝廷的軍隊。

這個月的餉銀,以及之前多年堅持抗爭的獎賞,也在入城之前發了下來。

真銀白銀髮下去後,卻並不準備讓歸義軍進入巴達維亞,而是暫時在勿加泗這裡駐紮,整訓。

入城的,則是朝廷這邊正規的陸戰隊。

對這個政策,李欗並不是很理解。

“鯨侯,我覺得,最好讓歸義軍入城。昔年他們在巴達維亞起事,如今霸氣歸來,亦算是榮耀無限。他們在萬隆地區打了這麼久,現在終於可以進入巴達維亞了,這榮光,還是該歸於他們吧?”

“至今爪哇一戰,陸戰隊其實並沒有出太多的力。”

“《霸王本紀》裡說得好啊,富貴不歸鄉,若錦衣夜行。歸義軍裡很多都是原本城中的赤貧,現在歸來,誰敢再如當年那般小覷他們?只怕,歸義軍中也有許多人持有此等想法。”

從船上下來的李欗用一種非常樸素的情緒,對劉鈺的策略表達了一下反對。

然而劉鈺卻堅持自己的想法。

“殿下,這裡面的事,不是那麼簡單。”

“當年他們在蔗部做奴工,恨不恨那些欺壓他們的承包商、恨不恨那些監工?”

“當年能起事的,哪一個不是血性漢子?一些人已經成了小軍官,手底下幾十號人。”

“入了城,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算約束軍紀,萬一有人帶着弟兄們把當年恨的人暴打一頓,殿下怎麼處置?”

“處置士兵?寒了弟兄們的心。這和當年的吳橋兵變,是何區別?既然朝廷看重那些有錢有權有勢的,卻只當弟兄們是丘八,誰給你賣命?”

“不處置?巴達維亞人心不穩,城中人雖說此時盼着朝廷大軍入城,那也不過是因爲擔心荷蘭人屠殺報復。若是任由士兵報仇,城中那些人惴惴不安,只怕城裡亂起來。”

“既難處理,不若就不准他們進城。在勿加泗整訓之後,直接去馬六甲。再從馬六甲去錫蘭,調離爪哇。”

“我之所以要歸義軍去錫蘭,除了他們是上好兵員外,也着實不想處置當年的舊事。”

“治民之道,或以威、或以恩。既然現在城中因着擔心荷蘭人的反撲,第一次如此期待朝廷大軍入城,便沿着‘恩’的路子繼續往下走吧。”

“都說,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城中一些人可能不是蔗部的承包商,不是監工,不是去向荷蘭人舉報沒居留證的。但城中的小百姓,還是覺得同是城中的人,是他們自己人,朝廷的大軍畢竟更疏遠一些。屆時見到朝廷的軍隊打人,打砸,心裡肯定是向着他們‘自己人’。”

李欗恍然大悟,點頭道:“果然如此。還是鯨侯想的周到。只是,常聽鯨侯說什麼‘我是誰’、‘我不是誰’、‘自己人’、‘外人’的說法,如今看來,這東西沒這麼簡單。”

“同一個宗族的、同一個村落的、同一個城市的,真要是細細劃分‘我是誰’、‘我不是誰’,着實沒有‘我們都是華夏子民’這麼簡單。”

劉鈺笑道:“是也不是。殿下且看,如今巴達維亞城中,不就是稱朝廷大軍爲‘咱們的人’嗎?”

“巴達維亞要過幾年苦日子了,大量的小百姓,今後幾年肯定會覺得日子還不如荷蘭人統治的時候。”

“靠着這份對朝廷的期待,我希望能撐過這幾年。若是爪哇都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幾年之後巴城漸漸好轉,那就好了。”

“朝廷既下了南洋,就要承擔很多事了。可朝廷也不可能爲了巴達維亞這些百姓,非要脫褲子放屁,繼續維持巴達維亞的特殊地位。”

“打仗,容易。打完仗的事,才難呢。”

說罷,搖了搖頭。李欗心有所感,心想確實,這仗打的,確實沒什麼難度。怨不得古人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卻難,這南洋的事,只是個開始呢。

巴達維亞肯定要過幾年苦日子,這是顯而易見的。與荷蘭人的貿易暫時中斷,至少明年之前不會重啓;荷蘭人的中轉貿易取消,巴達維亞城中的繁榮和巴達維亞中轉港地位息息相關。

蔗糖業的危機,暫時來看也很難說。大順的市場,已經飽和,因爲如果沒飽和的話,廣西福建廣東臺灣等地種甘蔗的,有利可圖,當然會擴大種植。

日本市場雖然被打開了,但是在下南洋之前。日本市場的增量,基本被廣東糖、臺灣糖佔據了。

這些東西,李欗已經有所瞭解,也能夠清晰地理順其中的邏輯。

自知此事甚難,朝廷若是選擇把南洋都護府建在巴達維亞,或可解決這個問題。但憑軍隊的消費,就能造就一個如同此時的威海那樣的畸形的繁榮。

不過,李欗從總督海軍戎政的角度,也不認爲南洋都督府該建在巴達維亞。他受劉鈺影響頗深,也認爲該繼續往外打,那麼馬六甲當然是最佳選擇。

想着一個入城就這麼麻煩,李欗心想,南洋的事,真的不簡單。之前覺得下南洋很簡單,現在看來,倒是當時自己想的簡單了。

劉鈺琢磨了一會,又將牛二叫到身邊。李欗示意他可以坐下,待坐下後,劉鈺道:“歸義軍表現極好,這巴城被破,歸義軍算是頭功。殿下與我都準備奏明天子,表你爲爪哇都督。”

雖然牛二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但這時候是當着李欗的面說的,可見算是基本穩了。

先是行了大禮謝過了李欗和劉鈺,劉鈺便說起來入城的事,以及日後的問題。

“殿下與我在巴達維亞都不會逗留太久。一旦南洋各邦的酋長蘇丹等到齊了,我們便要去馬六甲。在此期間,你就先爲假爪哇都督。處置巴達維亞周邊各事項。”

“我們一走,你要在這裡常駐。一些安撫人心的法令,還是由你來頒佈,更加合適。”

李欗也點點頭,認可劉鈺的說法。既然劉鈺說要以“恩”,熬過最艱難的這幾年,那麼施恩者最好還是日後的巴達維亞都督。

縣官不如現管,這等人情,還是牛二這人來做最好。

這都是兩人之前商量好的事,劉鈺也沒說,而是讓給了李欗,讓李欗來說。

李欗道:“昔日漢高入秦,約法三章,以寬治秦之嚴暴;後武侯入蜀,以嚴治蜀絕劉璋之寬;姜太公封齊,因地制宜,簡其禮、從其俗。”

“是以說,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鯨侯與我商量了一下,入城之後,有些約法,當你來說與城中百姓,以獲人心。”

“其一,之前舊事,一筆勾銷。所有檔案,全部毀掉。與荷蘭人密切者、或任夷官者,皆一筆勾銷,既往不咎。”

“其二,取消人頭稅、取消包稅制。爪哇之財富,非在這幾個人頭稅,況且包稅制亦非朝廷所喜,朝廷深知包稅之惡政,城中唐人亦對此頗有微詞,暫且取消也好。至於日後,稅制如何,再行定奪。”

“其三,取締武直迷濟貧制度,強行助捐之法,全部取消,鳳冠霞帔,乃朝廷開恩,允許百姓一生逾制一次之事,到了這裡,卻不捐錢便不得用,不得乘轎娶親,這是什麼道理?更有甚者,死後墓地,亦是武直迷管轄,必要‘捐慈善’方可入葬,皆爲惡政,全部取消。”

“唯此三點,是城中唐人關注的。其餘皆可不提。別人要橘子,你卻給他個西瓜,入不得心裡去。”

“不過,這些都是小恩小惠。鯨侯說,此等恩惠,可支取三五年。三五年後,若巴達維亞日子每況愈下,則恐百姓心念荷蘭。”

“我的意思,鯨侯的意思,便是表你爲爪哇都督,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困難重重。這三五年,你需得做好。”

說完,看了劉鈺一眼。怎麼做,他心裡也沒數,只是大概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些小恩小惠,確實只能讓人記着三五年的好。這三五年,非常關鍵。

劉鈺衝着神情緊張的牛二笑道:“你也不必緊張。巴達維亞之前的繁榮,靠的是中轉地位。日後的繁榮,自要另尋他路。”

“若能依着萬隆地區的模式,改變土地政策,爪哇土地本就肥沃,若使得巴達維亞成爲爪哇貨物的出口地,亦可再現繁榮。”

他伸出五根手指道:“最多五年時間。銷路問題,不需要你管。靛草、咖啡、稻米這些東西,只要你能讓百姓積極種植,自有辦法賣出去。你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思路,記住一句話:叫百姓的勞作,和自己的財富息息相關。這是巴達維亞繁榮的根基。換言之,要有實業,農業也是實業,實業不興,巴達維亞就會持續衰落。”

“城中的人少種地,看似和他們無關,但巴達維亞成爲貨物出口港,城中市民纔會受益。”

“城中的問題,不能在城中解決,也沒法在城中解決,只能在城外的農村解決。”

“爪哇問題的核心,還是土地問題。城外的事,不是要得爪哇百姓的心,是要得城中唐人的心。如今朝廷新下南洋,聲威正盛,在接管的荷蘭人統治區,當以雷霆手段,對新土地政策不服者,盡屠之。”

“你想往上爬,你在五年之內,把事做好。”

(本章完)

第1164章 備戰(三)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35章 府兵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995章 嫺熟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320章 榮譽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03章 海戰(一)第215章 海軍部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680章 隱喻(上)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251章 壓力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002章 獻禮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48章 魚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617章 許願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264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53章 鎖國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8章 罵人揭短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525章 不敢殺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74章 僭越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27章 必拿下第1117章 傳承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