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

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

安東尼既然等到了本廷克伯爵主動來找,在給那些人定性爲暴民之後,主動權其實就掌握在攝政派這邊了。

因爲,安東尼可以隨便說那些人是暴民。

反正,即便攝政派再上臺,真正在臺前的人,也不會是安東尼。

щщщ● tt kan● CO

但是,本廷克伯爵現在只能找安東尼,因爲他很清楚安東尼纔是攝政派真正的大佬。

所以,安東尼根本不用在乎在本廷克伯爵面前,把這件事定性爲暴亂。

如果奧蘭治派要害他、坑他,借這句話搞事,那麼就是他的個人意思,和攝政派無關。

他個人,是必須要說這句話的。

因爲,選他的接班人的範思林格蘭特,也認爲荷蘭應該集權。

他這個繼承者,從私人的角度,維護老師,有什麼錯嗎?

就算荷蘭沒有天地君親師的順位,沒有親親相隱的原則,但維護老師、維護選自己接班的人,也是個道德,可不是黑點。理論上,耶穌也是猶大的老師啊。

然而,在私人身份之外,他還有個攝政派幕後大佬的身份。

這句話由他嘴裡說出來,也可以說是代表了攝政派中的保守派的態度。

也就是說:如果奧蘭治派認可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攝政派中保守派的統一意見。

如果奧蘭治派只是想要借這句話來坑攝政派的話,這句話就是他安東尼的個人想法。

現在荷蘭的亂局,他當然是在背後使了很大的勁兒。

對於今後荷蘭的未來,以及怎麼處置奧蘭治派,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從現在的局面來看,很容易就可以促成類似於英國“光榮革命”的場景——既然你奧蘭治家族在英國做得,荷蘭人自然在荷蘭也做得。

但是,安東尼是絕對不會接受英國政體的。

他的底線,就是威廉四世或者流亡英國、或者滾回北方農業省份的莊園裡蟄伏。

至於說效仿英國制度,讓奧蘭治派繼續做終身執政,只是限制執政官的權力等,他根本不會接受。

因爲英國當年,英格蘭基本都是新教徒。

詹姆士黨大多在蘇格蘭,現在小僭越王要登陸蘇格蘭的謠言之所以能把坎伯蘭伯爵嚇回去防守,就在於當初的事現在還沒解決乾淨。

威廉二世作爲外來者,在英國需要一個漫長的掌權過程,英國議會的力量非常強大。

但是,荷蘭不同。

奧蘭治派,是荷蘭相當強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這麼強的政治力量,還搞英國模式,威廉四世真能安安心心地當無大權的執政官?

只怕風頭一過,就會奪權。

而且,英國雖說是君主立憲了,但君主的力量很小嗎?

別人不知,安東尼還是明白的。

能左右議會的力量,能把持首相人選,能親自帶兵出戰,老喬治能不會說英語依舊把控朝政,這樣的君主可不是所謂的吉祥物。

威廉二世當初在英國是外來者。

可威廉四世在荷蘭,卻不是外來者。

奧蘭治派勢力大不說,就算去掉執政官這個頭銜,威廉四世依舊是尼德蘭首富、尼德蘭最大的地主。

即便再排除首富和最大的地主這些,仍舊是弗里斯蘭、格羅寧根、海爾德蘭等鐵桿奧蘭治派的執政官。

現在事情鬧大了,不趁機把威廉四世趕走,要是想着搞英國模式,那就着實是大錯特錯了。

那就純粹是沒事找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但如果徹底推翻了執政官這個頭銜,推翻奧蘭治家族在尼德蘭的一切基礎,行不行呢?

那也不行。

且不說這樣做,內戰必然爆發。

只說,那樣的話,七省聯合統一、國族構建的大業,就真的很難完成了。

在非母文化和自生文化的國家,有時候,還真就的靠君主的封建法理,來構建國家。

真要是奧蘭治的勢力徹底肅清、或者執政官這個頭銜都被廢了,攝政派想要集權,就不好看了。

廢掉“國王”、“集權”一言、控制議會、甚至將來可能要直接監管各省、造艦……是不是,看着眼熟?

這在那些共和派裡的激進派和分權派看來,這特麼不就是尼德蘭版本的克倫威爾嗎?

而安東尼給現在的亂局下了定義,定義就是“絕對的自由,下一步就是出個克倫威爾”。

這些政治正確的東西,他可不敢動,更不敢叫人看着“眼熟”。

荷蘭的精英們,討厭和喜歡法國的分水嶺,就是巴黎斷頭臺事件。在此之前,法國是君主制的燈塔;在那之後,法國是自由平等博愛的燈塔。

荷蘭這個以“歐洲的自由的堡壘”爲國族構建的國家,對君主制的燈塔當然深惡痛絕;對克倫威爾那種“比君主制更加專斷”的護國公政體,也是厭惡到極點。

如果驅趕走了奧蘭治派、藉機清除了奧蘭治派勢力,繼續搞聯省扯淡那一套。那荷蘭就完了。

可要是不搞那一套,那就會被人說像克倫威爾。

英國的君主立憲那一套,也不能學,至少現在不行。奧蘭治家族的勢力這麼大,這麼搞一旦風頭過去就是反攻倒算。

所以,從一開始,康不怠找到他,並且將海牙慘案的細節交到他手裡的時候,他就認爲康不怠給的思路他都沒法用,尼德蘭自有國情在此。

也故而,他纔會用最下三濫的手段,對人不對事,搞小報來整人身攻擊。

目的就是一個:

我,安東尼,以及我們攝政派中的保守派,堅決支持尼德蘭的傳統。

堅決支持尼德蘭的立國之本《烏得勒支憲章》,對憲章中規定的、法理性的內容和文件,不會做任何修改。包括聯省議會,也無權修改憲章規定的一些東西,可以改革,但不能否定基石。聯省議會的權力來源於烏得勒支,在法理邏輯上,兒子不能否定爹,因爲沒有爹就沒有兒子。

攝政派中的保守派,認可前任大議長範思林格蘭特的政治構想,並且將堅定不移地推行尼德蘭的集權。

攝政派中的保守派,會保衛尼德蘭的傳統與立國之本,堅定支持執政官這個位置的存在,並且堅定認爲非奧蘭治族者不得稱執政官。

但是,威廉四世有間歇性精神病,且娶了一個對尼德蘭利益有嚴重危害的英國長公主。

所以,要麼,威廉四世離婚。

要麼,我們攝政派中的保守派,將堅決捍衛執政官制度,但是,鑑於執政官威廉四世殿下嚴重的精神問題,我們不得不選擇空位期。我們不反對執政官制度,只是恰好此時沒有合適的執政官而已。

如果威廉四世殿下的兒子,在成年,十八歲之後,經過聯省議會的認定,且宣示堅決捍衛尼德蘭之利益,可以考慮支持他做執政官。

然而……

首先,威廉四世至今沒有男丁。

他老婆至今爲止生了三,兩個死的,一個活的。前倆都是死胎,後一個活着但是個女娃。

其次,就威廉四世這身體、就他老婆連生兩胎都是死胎的情況,還能不能生,這也是個問題。孩子夭折沒長大,這個時代很正常;但連續兩胎死胎,多半就是爹孃的問題了。

再次,威廉四世敢離婚嗎?

英國是威廉最大的依仗和後援,一開始他相當執政官的路線,都是準備從軍,走羅馬執政官那一套軍功路線,就是準備指揮英軍刷威望的。

沒有英國的支持,奧蘭治派在荷蘭就沒有外援,威廉四世已經名望掃地,會在這時候再離婚徹底惹惱英國嗎?

最後的最後,就算是威廉四世大發神威,或者找別人幫忙,生了個男孩。就現在天花的傳染率,就算神佑奧蘭治,孩子活到18,到時候已經完成改革的議會派,回不回來的也無所謂了。

反正都是反正了,賭國運嘛。

就算今晚上便找人幫忙,還一發命中,還恰好是男孩,還沒夭折,還沒得天花百日咳之類,還不弱智,還不畸形,那也是十九年後了。

賭國運,哪裡用得着十九年?

賭贏了,奧蘭治派威望不值一提,徹底淪爲吉祥物。

賭輸了,奧蘭治派就來接手將來賭輸了的爛攤子唄——爛攤子,都是安東尼可以預想的悲慘,英國控制荷蘭、掌握英國最眼饞的金融業、廢掉荷蘭的商業和運輸業,這個爛攤子,必要革命了,到時候奧蘭治派願意接手就接唄。

在解決到奧蘭治家族和執政官這個法理問題後,安東尼設想的政體,類似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執政官空着,但執政官位置保留。

在沒有執政官的這段時間裡,執政官將權力,轉讓給一個新的名爲“攝政委員會”的組織。

攝政委員會不是執政官,但擁有執政官的授權,掌握陸軍海軍,並且有直接干涉各省政治的權力。

爲了拉到奧蘭治派中的一些人的支持,這個攝政委員會人數不宜多,但要拉入幾個奧蘭治派的顧問,尤其是支持集權、但又反對過度親英的那些人。

從而迅速地,達成一個共和派中的保守派,與君主制奧蘭治派中的改革派的聯盟。

攝政委員會是否違反烏得勒支憲章?不違反,只是執政官因爲一些因素無法履行執政的責任,故而授權給攝政委員會。

攝政委員會和聯省議會是什麼關係?聯省議會大議長,必然是攝政委員會成員,實際上也就是荷蘭省的實權派掌控攝政委員會。而且,執政官和聯省議會是什麼關係,攝政委員會和聯省議會就是什麼關係。

一旦達成,下一步怎麼辦?

這個以共和派中的保守派,和奧蘭治派中的改革派達成的政治同盟。

將利用法國退兵的機會,刷百姓的威望:是攝政委員會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尼德蘭,免受汪達爾主義的法國人的洗劫和侵略,捍衛了新教,新教救星這個稱號到手。

利用中荷合作的機會,刷商人的威望:是攝政委員會解決了中荷之間的巨大矛盾,且利用高超的談判技巧和外交手段,從中國那裡拿到了東印度貨物的售賣權,避免全部落入法國人或者英國人手中。

利用大順提出的合作和貸款可能,刷金融家的威望:是攝政委員會,解決了尼德蘭一直以來面臨的“利息過低、本土投資機會較少”的問題。

市民普遍情緒、商人、金融家,這三樣,在短時間內拉住他們,便以極高的威望和支持度,完成第一項集權改革,改變各省稅制和稅額,加強中央集權。

利用與大順合作的巨大利潤和回報率信譽,構建尼德蘭中央銀行,實現國債借貸的正規化。

然後。

中立。

貿易。

走私。

造艦。

等下一次歐洲大戰爆發。

準備可能的、或者說走私導致的必然的第四次英荷戰爭。

最後依靠第四次英荷戰爭的勝利……既是賭國運,那就假設打贏了……以極高的威望和愛國熱情,完成尼德蘭的國族構建和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統一。

當然,民族統一和國族構建缺不了奧蘭治家族,奧蘭治的橘色確實是尼德蘭最好的共同體構建的圖騰。如果都到那一步了,再搞虛君共和,也就不是不行了。

(本章完)

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939章 自覺(一)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965章 扣帽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52章 有福了第1224章 開戰(三)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1166章 備戰(五)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680章 隱喻(上)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026章 割裂(四)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1227章 開戰(六)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226章 開戰(五)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470章 試錯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861章 哄一鬨第938章 笑話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26章 鍍金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777章 艱難的第一步(上)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168章 備戰(七)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249章 暫借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