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妄想

第863章 妄想

他們當然知道“聚義廳”和“忠義堂”的區別。

“呵呵呵呵……”

林允文等人尷尬地陪笑了幾聲後,劉鈺又道:“所以還是王荊公青苗法的例子。有些事,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都沒什麼。但有些事,要是朝廷自己做了,那就不好了。”

“這下南洋,怎麼下?你們都是豪商,或許不知道底層的日子。這底層百姓就算想下南洋,能不能湊夠從府城走到海邊的錢這都難說。走了之後父母在家餓死,女兒賣給老鴇子湊錢?”

“與其這樣,倒不如鼓勵募民募工。”

“既要鼓勵,那就總得讓你們有些賺頭。商人嘛,眼裡只有錢。只要有錢,就會去做。”

“所以你們不要懷疑這、懷疑那。這對你們來說就是件好事、對朝廷也是好事、甚至對飽受三百年漕運之苦的百姓也是好事。唯獨吃虧的,是漕運沿途的蛀蟲。你們放心就是。”

“怎麼給你們送錢,你們竟還疑惑起來?”

將這些商人數落了一番,幾十個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尬笑之外,一時間也沒話可說。

劉鈺又道:“其實算起來,黃淮地區的人力,比之閩粵還要便宜。只是,閩粵當地下南洋方便,而在中原地區要自己下南洋就不可能。”

“是以這裡面就需要一箇中轉,一個契機。那就是你們。”

“這種事,其實我也不必說具體怎麼做,你們自己心裡都清楚。只要開出價碼,自有掮客人販子幫你們搞定,付一筆中介費就是了,按人頭數錢。”

“但要是少了你們招攬,他們地處腹心,你說能去哪吧?東北、西域、墾蒙,他們都去不成、太遠;下南洋,難不成順着黃河游到大海,再游到南洋?”

“他們不走,要麼餓死、要麼起事被剿殺、被屠戮。”

“下南洋,方便閩粵的百姓自發下南洋,可解決不了黃淮的百姓求活難。這就得你們出面了。”

“捨不得花錢,移民就是災難,很容易催出起義。”

“捨得花錢……就算沒有上下過手、沒有剋扣,朝廷也出不起這個錢?”

林允文想了一下,問道:“國公的意思,我們也明白了。”

“我們是商人,眼界非能想到朝廷所想,便以己度人,以爲朝廷也要算計每一分錢。”

“實則不然。”

“對朝廷來說,減輕了漕運負擔、救濟了黃淮百姓、使得大量百姓下南洋減輕了人地矛盾。”

“我們認爲的賺,是銀子。”

“朝廷認爲的賺,是黃淮安穩。”

“是這樣的吧?”

“這就像是一個人想要折磨屎殼郎,便強迫屎殼郎吃屎,他覺得這是折磨,卻不想屎殼郎還覺得是獎賞?我們的想法,和朝廷的想法,就如同屎殼郎的想法,與人的想法?”

這個刻意貶損自己這羣商人的比喻,讓劉鈺有些想笑又不便笑,只好道:“話糙理不糙,你要這麼說,倒也不是不行。你們商量商量吧,先說說這事你們願不願意幹,然後咱們再說細節問題。”

“正好,既然這西洋貿易公司的事成了,過一陣,你們這些人,還有大大小小的股東,三千兩以上的,都去一趟南洋看看。我自準備船隻,組織你們去。”

這種場合商量事情,也沒法避開劉鈺。但既然說在商言商,這些人只談利益,也確實沒什麼需要避開劉鈺的。

南洋土地肥沃、尤其是爪哇土地肥沃的消息,又不是宣傳了一天兩天了。

而且這些年臺灣也逐漸開發,不少人去那邊募民墾荒,新開墾的土地加上氣候,使得產量確確實實就是高。

這些商人也不傻,也向來知道朝廷的抑兼併態度。可出了海,到了南洋,朝廷似乎並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要說讓他們出錢墾荒西域,他們肯定是不會出一文錢的。他們沒有“收藏土地”的愛好,土地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盈利的工具。

之前開發蝦夷,他們也是入了錢的,收益率也不錯。

靠着日本市場,這幾年着實肥了一些人,股份收益也還行,不低。

俵物魚蝦、糧食大豆、配合日本原有的那些專門跑東北航線的海商,很是賺了一些。

但終究蝦夷開發是股份制的。

這南洋漕米,卻有些類似於這些人最不願意觸碰的“皇商”——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類似的事,比如在劉鈺去日本之前、比如在雲南的銅礦開發之前,朝廷是缺銅的。缺銅,就沒法鑄錢,於是也用這種買辦的方式,出錢讓人去日本買銅——但結局都不怎麼好。

一方面,是新井白石收緊了政策。

另一方面,新井白石稍微使了些手段,便讓寧波幫、漳州幫、福州幫的人,先內捲了起來,把定價權扔給日本商人了。

可以說,這種局勢一直到劉鈺“雪中送炭”,在江戶拿到了大部分的貿易許可證之後,這才扭轉過來,重新奪回了定價權。

在此之前,一開始,朝廷給的買辦費,肯定是賺的。不賺錢,誰接活啊?

但後來,越來越不賺。

這時候咋辦?

這事兒,本就不是正常的生意,是和朝廷掛上鉤的買辦,你說不幹就不幹?

你不幹了,那朝廷負責這個事的官員怎麼向朝廷交代?你不幹了,牽扯的人可多。

這也不是股份制公司,覺得行情不好,提前就把股票都賣了兌換現金。

到時候,要麼使錢行賄,請求朝廷放了他們吧,找別人吧;要麼就是把自己之前賺的那點家底都賠進去。

在場的這些商人,一般情況下,都不願意碰這種事。

而且,但凡是朝廷特許的買辦,一旦朝廷用錢,是有捐助義務的。

這一點,裡面有一個大家默認的道理:就像是鹽商,朝廷給你壟斷的機會,讓你賺錢。但朝廷缺錢的時候,也得從你們身上摳。

故而松江府的這些商人,真不是很喜歡碰這種事。這些年松江府的商業氛圍,也讓他們更喜歡股份制的合作模式。

如今漕米這事,雖說和當年買銅還不一樣,可終究讓他們有些不安。

一旦沾上,日後就容易有麻煩。

畢竟這玩意和銅還有一點一樣。

銅,最多少鑄點錢,湊合着用,實在不行發寶鈔。

漕米,關係到京城,關係到朝廷穩定,真要是漕米出了岔子,可就不是跟買辦銅料似的賠點錢的事了。

然而這裡面的利潤,也着實讓他們眼饞。

均價一兩二一石的大米,怎麼看都能賺上一筆。

而且,還能在南洋圈一些土地,日後白賺了幾萬畝的土地。

米價貴不貴的,他們心裡是有數的。

南洋米大概是什麼價格、以及米價有時候爲什麼會貴,他們心裡也清楚。

從南洋把大米運到天津港口,對這些已經開始參與西洋貿易的人而言,和去趟日本區別不大,而且還是長崎直達航線開通後的日本。

劉鈺說的也很透徹了,朝廷不希望把這筆錢給小農,也不想搞小農模式,因爲管起來麻煩。

就說給個農民二十四兩白銀,讓他去開墾土地,刨除去買牛買農具的錢,還剩下啥?今年能見到大米嗎?

就算農民會躍遷,不用考慮怎麼去南洋。就說直接躍遷到了南洋,種出來了大米,徵收成本又是多少呢?需要多少人去管徵收?又會鬧出多少問題、貪腐?

現在朝廷直接當甩手掌櫃,點錢,只要到時候在天津港見到大米就行。見不到,一共百十號人,管起來也容易。

商人們也明白,朝廷是拿他們做個緩衝,其實也就是默許他們對移民的控制。

比如,籤長工契約,在契約到期之前逃走的,朝廷多半也會幫着給抓回來。按合同辦嘛。

朝廷搞青苗法,自己放貸,收不回錢的時候逼着百姓賣兒賣女,那是一回事。

民間放貸,借貸還不起,判處房子牛馬歸債權人,這又是另一回事。

當然,真要是壓榨的太狠,要鬧出大事的時候,朝廷也會出面安撫。

畢竟這關係到漕米。

總體上,商人們覺得對他們還是有利的。最主要還一點,只要海軍軍艦在,再不濟,也能買到米,即便賺的少點,也不至於買不到。

而若是軍艦不在了,朝廷也不會傻到不復運河,而繼續把漕米安全寄託在南洋。

衆人七嘴八舌地討論了一陣後,得出了一個基本一致的意見。

幹,大有利可圖。白賺幾萬畝土地。

但是,怎麼幹,還可以和劉鈺討價還價一下。

“國公,上次開發蝦夷,國公提及了弗吉尼亞公司的模式。我們這些年也看了不少,學了不少。既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師夷狄之長技……那,這南洋,爲什麼不搞成弗吉尼亞公司模式?或者……是不是可以搞成有限責任制?”

正在喝茶的劉鈺,噗的一聲把茶水噴了出來。

“有限責任制?”

“漕米你要搞有限責任制?不是,你們爭論歸爭論,但能不能想出點陽間的意見?”

“這事兒,已經是極大的讓步了。你們不要覺得,松江府這二十年的商業環境,就是理所當然自來如此的。”

“別的都好說,我還能爭取。唯獨這漕米,你覺得朝廷能允許這一套嗎?”

“開發蝦夷,和南洋漕米能一樣嗎?蝦夷那邊,純粹就是錢的事,朝廷也就收點壟斷錢。漕米只是錢的事嗎?”

“事關漕米,朝廷最多隻能接受這種保守的官商買辦制。別的都好說,唯獨這個,絕不可能。甚至我可以這麼說,朝廷能接受漕米搞官商買辦制,已經是極大的讓步了,一部讓到了天邊的那種讓。”

“爲了漕米安全,朝廷都能默許運河兩岸大小官員貪腐,只要漕米送到,別的一切好說。你們不要搞得做了幾年海外貿易,便似不是大順人了一般。”

(本章完)

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682章 打印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0章 找茬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030章 氛圍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245章 垂釣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343章 絕戶計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256章 優劣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946章 旗手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052章 定性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846章 雙贏(上)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783章 作死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171章 備戰(十)第30章 立信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002章 獻禮第183章 變陣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29章 雪盲第325章 迎天使第973章 名與實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93章 破題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36章 機遇(上)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735章 咱們(下)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331章 雷罰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76章 恍然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34章 懂倭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