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

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

和這些商人說清楚朝廷的態度後,劉鈺又在龍牙門,邀請了這些商人看了看這裡的駐軍操演。

也是在告訴這些商人,放心大膽地在南洋投資,沒有任何問題,有這些軍隊保護,不會存在大順取代荷蘭這樣的情況,被別人取代。

確保了投資者最起碼的安全保障後,劉鈺就和這些人談了談大順準備開發南洋的模式。

整體來說,就是以種植園做“城”、以種植園周邊爲“野”。

因爲大順與荷蘭有着巨大的不同,南洋之前不屬於荷蘭,而是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但現在,南洋屬於大順朝廷,而不是大順根本不存在的真正意義上的南洋公司。

再加上南洋的土地問題錯綜複雜,這不是被人屠殺乾淨的北美,而是連村社都還沒完全解體的、大量外族人口密佈的地方。

是以,土地問題,要由大順朝廷來解決。

或是買、或是搶、或是騙,總歸這不是這些商人能碰的。

一來是任由這些商人去碰,肯定會激發諸多的矛盾。商人無底線。

二來就是這些商人相碰,也不容易。他們手裡沒軍隊,沒軍隊還想搞地?

是以,朝廷會用各種方法,從南洋搞到土地。

搞到土地之後,會劃分成不同的區塊,租賃給意圖開發南洋的人。

租期可以設定爲一百年。

南洋的人口遷徙,主要有兩個方向。

自發遷徙的,比如閩、粵等地,或是投親靠友的、或是宗族有認識人的,這個不提。

朝廷也根本不管這些人,願意來就來,來了編戶齊民,該繳稅繳稅就是了。

另一個,就是被僱傭來的人。

現在劉鈺推動的,就是這一種。前一種以宗族紐帶來的,他也根本管不到。

這樣一來,巨型的種植園就會密集成百上千的人口。

這些人口平時也得有些消費,那麼就會以種植園爲中心,出現小販。

至少販賣些針頭線腦、吃喝拉撒、小吃、藥物之類。

估摸着,酒館、妓院之類的東西,肯定也不會少。

以種植園爲中心,慢慢周邊會形成村落。而這些村落,或者是在種植園幹滿期限的人會就近選擇耕種、或者是閩粵地區的人自發朝這裡遷徙。

總之就是以各個大種植園爲中心,在南洋逐步形成一種“星辰漫天”的結構,而不是之前那種幾個大城市華人才多的局面,徹底改變當地的族羣比例。

同時儘可能吸納大量的移民,緩解大順內部的人地矛盾。

從成本上來講,黃淮地區是最便宜的。在那種災害頻發、人口卻早就超過土地承受能力的地方,招工十分簡單。

不說極端點的等到災年給個饅頭就行,隨便給點錢,或者許諾一天吃三頓飯,也足以募集到足夠的人口。

除了種植園之外,一些礦區也會承包出去,除了特殊的金銀礦之外。金銀礦則是按照煙臺地區的模式,朝廷監管之下,按百分比抽走一部分。

大順既然想要在南洋站穩腳跟,就必須意識到大順與荷蘭的巨大不同,或者說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巨大不同。

東印度公司可以搞強迫種植制,大順不會搞。

因爲大順不準備在南洋搞內部壟斷,當然外人尤其是歐洲人是不準在南洋買香料的。

大順最熟悉的,還是土地稅制度。

比起純粹追求高利潤的強迫種植制,大順最熟悉的土地稅制度纔是最適合大順的。

也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南洋村社的解體。

用一種加速的方式,使得村社的村長之類,搶佔公地,成爲第一批地主。

同時因爲大順這邊根本不缺人,所以還要考慮怎麼讓南洋容納巨量的人口。

那麼順理成章地,這種種植園制度也就成了最優解。

南洋值錢的、可以獲利的咖啡、可可、橡膠、棕櫚、椰子、棉花、靛草、茜草等等,不要用強迫種植制。

而是任由原來的村社按照之前的傳統,該種大米的種大米,他們願意種啥就種啥,朝廷根本不管。

按時候交畝稅就是。

這些值錢的作物,交由大順資本組織的種植園來種。

當然,已經確定要做基本盤、要進行激烈土改、要徹底把教士貴族階層一掃而空的萬丹地區除外。

西爪哇,將是大順在南洋的軍鎮基本盤,不能單純考慮利潤問題。

同時,因爲大順這邊貿易的發展,使得種植園的這些作物,既可以銷往歐洲,實際上也能夠在沿海經濟發達富裕地區賣一些。

加之艦隊、軍隊的需求。

以及棉花、靛草、茜草之類工業化必須的原材料等,可以保證這些大種植園肯定是有利可圖的。

甚至包括椰子,也可以用來榨油,配合制鹼業發展起來的一整套甘油、皁等產業。而不是用來喝椰汁。

總之,朝廷那羣舊學官僚,對南洋的定義,就是容納日益增多人口的地方。現在取消了人頭稅,多出來的人都是“一文不值”的多與人,在他們看來,巴不得都滾蛋纔好。

而新學系的軍官官員們,對南洋的定義,是原材料產地。他們秉持着內外有別的態度,會嚴查南洋的工業。

可以允許有可可加工、咖啡加工、榨油、榨糖等產業。

但是,一根鐵釘、一把鐵鍬、一支火槍、一團針線,都要從大順這邊運來。

對劉鈺而言,這種大種植園模式,則還有另一個目的。

如果說,英國工業化的第一步,是紡織業。反過來,催生了蒸汽機的使用、發展。

那麼,大順工業化的第一步,不能用紡織業,就得另闢他法。

蒸汽機現在已經可以用的,紡織機、紡紗機之類的東西,還沒有。

但誰說蒸汽機一定要先用在紡織業上,才能發展壯大呢?

沒有紡織機,蒸汽機依舊是個動力源。

用來做鼓風機的動力,可以;用來做鋸木頭的動力,可以;用來榨糖、加工可可、榨油、搓棉花籽、提水,這些都可以。

而且比如榨糖之類,原本就有簡單機器,只不過是用牛馬來推動。換上蒸汽機,直接就能上,而不是像紡織業一樣,搞出蒸汽機還得搞出紡織機。

同時,劉鈺不得不考慮機器使用對小農經濟的影響,所以他遲遲不敢在紡織業上發力。

但是,南洋的種植園裡產的東西,大部分和大順的小農沒有任何衝突。

щшш¤ ttκΛ n¤ ¢ ○

大順的氣候,只有很少的地方能種植這些東西,而且基本還沒有種的。

蒸汽機先大規模應用在南洋種植園,可以完美避開對大順內部小農經濟的衝擊影響。

在印度拿下之前,在大順搞紡織業引領的工業革命,就是死。

那將是肉眼可見的、比鴉片戰爭之後的衝擊更爲嚴重的衝擊。

畢竟那時候還得跨越大洋運過來、歐洲的人力成本還高呢,還加上運費和百分之五的關稅。

現在這可是家門口生產,那衝擊將會數倍有餘。他可不敢動。

國外的工業品,會造成衝擊。難道國內的、松江府蘇州府等地的工業品,就有特殊魔法,不會造成衝擊?

大順自有國情在此。

既然已經在前朝就完成了白銀的貨幣化改革,同時徵稅又是徵收的白銀,老百姓就指望着那點棉布換件衣裳、繳點稅呢。

這是個破衣裳都能拿當鋪當錢的年月,老百姓手搓的那點棉布,有時候真就是救命錢。

能不動就先不動,動了就要在實力不足的時候準備應對天平天國級別的農民起義。

大順的國情就擺在這,資產階級要戰勝封建地主頭子李家王朝,不在於資產階級能否推翻封建地主,而是看封建地主和新興階級,誰能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這一點,也是和歐洲截然不同的。

大順李家肯定不能解決。

但可以抑兼併、重農抑商、反動銷燬工業,這最起碼是個辦法。

甭管是不是將來必死,至少現在不死。

皇帝的思路非常簡單:朕解決不了新時代下的農民問題,那朕往回退不就得了?

是以,劉鈺的思路就是在對大順小農衝擊最小的地方,先推廣開蒸汽機的應用,養出一個造蒸汽機的工廠。

或者說,機械加工的工廠。

有足夠熟練的工人,等着拿下印度之後,可以瞬間產出足夠的蒸汽機,以及各種奇葩的機器。

不要慢刀子割肉,要趁着天災導致孟加拉小農經濟崩潰的瞬間,直接把印度的棉布手工業和絲綢行業徹底打垮。

反正天災也是天災了,再加點工業衝擊,也就那麼回事了。捱了三刀再挨一刀,怎麼也比三刀刀傷好了再來一刀強。

在此期間,大量的種植園、南洋礦業需求的蒸汽機,也將極大地催動冶鐵、採礦、採煤等行業的發展。

而想要有人用蒸汽機,就得搞種植園。

傻呵呵地學荷蘭,搞強迫種植、地租納貢,這是直接往中世紀實物稅上退了。

而且,分散的小農,村社,可能用得起蒸汽機?

同時搞強迫種植制,還會影響種植園的收益,也會激發嚴重的反抗,實無必要。

那點蠅頭小利,荷蘭這樣的純粹商業思維的國家搞搞還行。

但凡有一點腦子、有一點工業思維的,都不可能搞。

看似一開始賺了,實則賠大了。

大順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南洋公司。

南洋問題,不需要向股東負責,只需要向朝廷負責。

朝廷不是股東,所以不會天天盯着財務報表,非得眼前這點利益不可。

只要不賠錢……而且顯然也賠不了錢,朝廷就不會搞強迫種植制,反而按照大順的慣性,必然更喜歡收土地稅。

當然,朝廷這邊,也會扶植這些產業。

包括正好朝廷把學實學的一堆認識字、有學問、但又不能科舉當官的人,扔到這邊。

在此之前,對他們進行種植業的特殊培訓。因爲之前識字,所以肯定比不識字的培養起來容易。

一羣識字、卻又被社會邊緣化、又完全沒有科舉做官機會的人,整天在大城市晃盪……在皇帝看來可不是啥好事。這要是誰造起反來,可是不用擔心壟斷識字的儒家士大夫忠君愛國不參與了,有預備役識字的造反羣體了……

順帶一些退伍的軍官,也可以扔到這邊。能管一個連隊的,來種植園管幾百個人問題也不大。

對朝廷來說,遷徙了一些“多餘”人口;扔走一批識字卻又沒法科舉做官的有知識的人;順帶給一些退伍軍官謀點福利。亦算是一舉三得了。

(本章完)

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1279章 特色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38章 敲定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99章 洗頭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441章 瘋了第883章 無用功第995章 嫺熟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57章 老婆本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228章 開戰(七)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233章 壟斷權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32章 佈置第157章 老婆本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935章 綁定(上)第421章 混亂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78章 以商控蒙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325章 迎天使第86章 外交訛詐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255章 兩制第180章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