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

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

“怪不得當年喬治·安森來這邊,守常你對英人如此厭惡。之前只覺得那不過是因爲貿易利潤之爭,原來根子竟是在這?”

“前朝崇禎十年……呵,這一百多年過去了,英國人此番在歐羅巴和西班牙人開戰,且都鬧了個大笑話。水兵還沒等上船,先病了三分之一。去個美洲且只能維繫2000人的遠征,百年前卻想破門,倒是可笑。”

“我在歐羅巴時,法王時常給我講英人自大且令人討厭,不可信任。我只當那是英法世仇若如吳越……這麼一想,倒似非是虛言。”

劉鈺正色道:“岳父大人,此事雖可哂,但不可不防。”

“上一次岳父大人往歐洲,走馬觀花,未必看得到太多。”

“此番岳父大人一駐數年,期間又參加亞琛和會,就沒感覺咱們和歐羅巴諸國,尤其是新教國家諸人,實難溝通嗎?”

“很多時候,說話如雞同鴨講。相反倒是和那些舊教國家,竟多少還能講明白一些道理。”

“我說的這雞同鴨講,不是說語言不通、典故不明。”

“而是……怎麼說呢?”

他不知該怎麼說纔好,齊國公卻是一拍手道:“我正要說這個,確實如此!雞同鴨講,雞同鴨講,此言大善。”

“絕對不是語言不通典故不明,而是很多事明明道理是這樣的,他們卻以爲是那樣的。”

“就像這一次,這不是因爲禁教的事嗎?我這邊的人就說,天朝數千年來,不曾信什麼陡斯之神,卻亦是禮儀之邦、君子之風。”

“我本以爲,本朝禁的是舊教,這新教國家該拍手叫好纔是。結果呢?”

“他們卻言:【人未受基督恩典,未蒙聖靈感化,所成就的善功,既不是因信耶穌基督成就的,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反而它們既不是照着神的旨意和命令成就的,未免仍是屬於罪惡的】。”

“我手底下的人便拿你說,便說你搞出接種牛痘之法,挽救萬人性命,而你又不信義,所以你的所作所爲也要下地獄?”

“不信義之前,做好事,反而是更壞的?”

“他們竟說是……你得下地獄,而且比別人罪惡還大,因爲你不信神,你做的事,你種痘救人,不是照着神的旨意和命令完成的。不但是罪惡的,而且還是魔鬼的引誘……”

齊國公的話到這裡戛然而止,因爲當時爭辯的時候,齊國公見勢不對,趕緊把自己這邊的人帶走了。

因爲這邊的人說上頭了,說完劉鈺覺得可能分量不夠,準備把嘗百草的神農、燧木取火的天皇、以至於現在的天子都加上。

齊國公當時一聽這話就知道,就算加上天子,再有功德,那也是“下地獄”的命。

這話是要搞出外交爭端的,大順又沒有能在歐洲報復的艦隊。

齊國公覺得到時候被人詛咒天子一頓,“君辱臣死”,自己非要在這邊跟他們拼了不可,否則回來可就沒法交代了。他倒是不怕死,估計也不敢把他怎麼樣,但好容易搞出來的貿易局面,這時候最好還是別出岔子。

是以趕緊把話剎住。

他和舊教的人打過頗多交道,大順禁教之前,一大堆耶穌會的傳教士在宮廷工作,還有幾個三品官。

這些舊教的雖然也不是什麼好鳥,但可沒新教這麼極端。而且一直在往本土化上靠。

齊國公哪見過新教極端化的因信稱義這一套啊,當死徹底懵了。

心說這他媽不是扯淡嗎?完全就是雞同鴨講的感覺不說,如今被劉鈺這麼一提,又提到“閉關”、“禁海”之事,竟是一下子想通了不少。

心下隱隱明白劉鈺說的那種“雞同鴨講”到底是什麼意思。

自己以爲普天之下有道理,大家都是人,是人就得講道理。到這邊,直接分成是人、不是人、信義是人、不信義不是人了。

那還講個屁的道理?

劉鈺聽齊國公講完這個事,笑道:“此事,其實說來也簡單。國公可知道本朝龍興時候,歐洲正因爲新教、舊教打仗?”

齊國公點點頭,劉鈺又道:“國公是否知道,如今不管是本朝,還是日本,儒生欲變革,必要言稱先秦,語必孔孟?”

齊國公又點點頭,隨後明白過來。

“你是說,物極必反?所謂新者,必要比舊者更舊?凡變革,必要言稱古訓、言借古訓?”

“新者實則舊之舊,必要比舊者更舊、更信、更極端?”

“按你所言,這不管是基督,回回,改來該去,只能越改越極端?若不言古,便不可撼動現今,只有言必稱古,方可撼動現今爲異端邪說?”

劉鈺嗯了一聲道:“我正是這個意思。若不提古訓、聖人,爲何能說現在的說法是錯的?既說現在的說法是錯的,就必要比現在的做法更古、更原。”

“其實也不知是基督、回回,便是本朝所興明教,若行變革,也必先古。想要變革的君子,必要比現在的君子更像古時的君子,才能變革爲新。”

“這新教,着實比舊教更原、更極端。”

“只是,自明末起,與明教高士所爭者,皆爲舊教徒;而至本朝,朝中爲官者也爲舊教徒。是以本朝少與新教國家打交道,不知其極端之處。”

“他說我救人越多,下地獄越慘,正是此等道理。而若舊教,倒是還會加幾句,我的行爲倒像是個聖徒,奈何蒙了心並不入教。”

他這麼說倒也是倒因爲果,因爲耶穌會的人要走上層路線,要在中國混,總不能搞因信稱義那一套,對着皇帝、高官說你們不信非要下地獄不可。

耶穌會那羣人還是很明白大順的皇權是什麼意思的,敢那麼說別說試圖傳教了,肯定直接凌遲了。甚至在往歐洲的信裡,也說皇帝其實已經算是半個基督徒了,做了很多好事云云。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舊教的確也不是好鳥,但從利瑪竇到之前在大順官場混的那些傳教士,只要不談上帝,士大夫還能和他們交流。

齊國公這次和新教打了打交道,頓覺之前他覺得厭惡到極點的舊教,竟他媽可愛了幾分。

本身大順一邊禁教,一邊盟法國,很多人就感覺有些不理解。但經這麼一對比,一下子似乎就理解了。

法國固然不是好鳥,但其餘的那幾個更壞。

劉鈺藉着剛纔說的前朝崇禎十年的事,又道:“其實英國人這等想法,着實正常。”

“我給岳父大人捋一捋哈。”

“英國、荷蘭這些新教的,自己搞貿易保護,自己搞禁海政策、自己搞航海條例、壟斷授權。完後大明崇禎十年就指責天朝閉關。那我去泰晤士河賣貨行不行啊?很明顯不行嘛。”

“我上次去荷蘭,我說你們荷蘭國能在天朝開商館,爲啥天朝不能在荷蘭開商館?他說的那些道理,和你剛纔說的【人未受基督恩典,未蒙聖靈感化,所成就的善功,既不是因信耶穌基督成就的,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反而它們既不是照着神的旨意和命令成就的,未免仍是屬於罪惡的】的道理,是一樣的。”

“好比說,按咱們的道理,你餓了來我家吃飯,吃了幾天,我說我沒錢了,要去你家吃飯。這不很正常嗎?”

“但他們的道理呢?那就不是人與人的道理,而是人與畜生的道理。”

“這就好比人和耕牛,耕牛幹活可以。但耕牛想吃糧食,就不行。咱們這些不信義的,根本就不是人。”

“不讓牛吃糧食,這不是理所當然嗎?”

“和不是人的,怎麼能講人的道理呢?”

“所以我蒙主的恩典,來你家做生意,你就得開門。你若不開門,你便是罪惡的,要下地獄的。”

“但你來我家做生意,不行,因爲我蒙主的旨意不給你開門,你來開我的門,就是罪惡的,是要下地獄的。”

“所以我說,完全是雞同鴨講,講不明白道理,根本原因就是你覺得是人與人的交流,在他們看來是人與畜生的交流。”

這幾句話,讓齊國公着實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回味着那句“不讓牛吃糧食,不是理所當然嗎”,連聲道:“對對對!理所當然!理所當然!就是這種感覺。明明沒道理的事,他卻說的理所當然。”

“這幾年我在歐洲,和那些新教國的人打交道,就是這種感覺。完全講不了道理。就像你說的商館問題,我自然也是慣常地說了你說的那些,他們給的回答,就是這種感覺。”

“你若不說,我還真不知該怎麼形容!”

齊國公的這一次歐洲之行,確實產生了許多想法。

他第一次去歐洲,那是走馬觀花式的觀察。

那一次去歐洲,只是一種類似於漢朝聽聞西邊有個羅馬,自己未必是唯一文明的那種感覺。

既不是那種天朝上國看啥都覺得是蠻夷。

也不是那種被歐洲人擊敗之後,由極度自負轉爲極度自卑的那種“道心破碎”的感覺。

而是一種純粹的平等視之的感覺。

等着這一次去了歐洲,齊國公並不是如上次一般走馬觀花地去看,而且加之受了劉鈺許多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一次在歐洲數年,所見所聞,都讓齊國公有種說不出的怪異的感覺。

這種感覺,基本上就是劉鈺剛纔講的前朝崇禎十年的那種事的模板。

齊國公很難說清楚這種感覺到底是什麼。

或者說,他現在並不知道有個詞,叫做【雙標】。

但大部分事情,都和劉鈺講的那個崇禎十年的英人故事差不多。

崇禎十年的這件事,對此時大順的人來說,可笑的地方倒不是“夜郎自大、可笑不自量”。

不自量這種事,雖然可笑,但不是那麼可笑。

而是,一個有航海條例的國家,一個禁止東方商船直接停靠其國港口賣貨的國家,一個有行政授予壟斷地位的東印度公司的國家,爲什麼會覺得別國選擇不和你做生意就是錯的?

齊國公覺得,這一點他就很難理解。

這件事只是個其中之一,實際上齊國公這一次訪歐之行,很多時候都有這樣類似的感覺。

就是覺得“說不通道理”。

他自小接受的教育,或者說華夏文化培養出的那種基本道德和是非觀,在歐洲那幾個新教國家是完全說不通的。

華夏文化是一種奇特的普世帝國的文化。

有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甭管這套道德標準是不是全是對的,亦或者是不是符合時代。

只說用這種道德標準去評價人的時候,是一個單一標準。

外面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也是用這一套標準。

甚至自己也是篤信這種單一標準的。

比如司馬家,得天下的過程有點那啥……

所以只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後人聽說祖先奪天下的過程,也是趴在那羞愧的哭,說如此國祚豈能長久?

亦或者說是西洋傳教士,只要做的符合這邊的標準,依舊可以得一個“利子”的評價。

但齊國公在歐洲這一圈轉下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但他又實在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種感覺。如今被劉鈺這麼一說,當真是說到了心坎裡。

尤其是這幾年大順一直在喊讓歐洲各國允許大順開商館,而且覺得自己早就讓他們建商館了,按說自己去那邊建商館很合理纔是。

可對方回絕的理由,就是這種理直氣壯的理所當然不應該。

氣勢上,理直氣壯地拒絕倒沒啥問題,本來就是沒屁清清嗓子鬧點動靜,大順也沒指望扯淡就能扯到在歐洲開商館。既要拒絕,氣勢上不能輸,也正常。

但,那種“理所當然”的內涵,那就有些讓齊國公感覺非常彆扭。

應該說,一邊是因信稱義、一邊是因義稱信,導致的雞同鴨講,根本無法正常交流。

(本章完)

第934章 覺醒(六)第781章 談定第46章 哈士奇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565章 制禮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783章 作死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163章 備戰(二)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339章 取義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940章 自覺(二)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030章 氛圍第1207章 守成第54章 全員賭棍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946章 旗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325章 迎天使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82章 賣第1055章 小麻煩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572章 藍狗子第861章 哄一鬨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38章 良家子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437章 分歧(三)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10章 找茬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56章 新思維第938章 笑話第394章 軍費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