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自覺(三)

第941章 自覺(三)

或許是一萬次說教不如一次現實做事;亦或許千百年來重農抑商爲商必要聯官的傳統導致的。

讓劉鈺有些始料未及的,如“考察市場、根據消費人羣定價、擴大貿易額”這樣的“商業正途”,這些人着實是差了許多,缺乏意識。

但是,“勾結官府”、“國家干涉”、“朝廷支持”之類的“歪門邪道”,竟是一點就通,甚至不點就通。

其實想想倒也是,就像是當年的琉球封貢的“刻舟求劍”事件一樣。

那麼多隨貢使去的商人,之前就沒考察過政策對貿易的影響、也沒考慮過解除海禁導致琉球特殊中轉地位消失,不去思考供需關係,於是帶了一波琉球王根本吃不下去的貨。

但是,在首裡城作亂放火,給封貢大臣賄賂,借天朝威勢去逼琉球王,讓琉球王把貨吃下,那可是順手就來的本能,不需要有人教。

現在這種情況,也幾乎類似。

對歐洲市場的需求考察、定價考察,需要劉鈺教他們,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

但在香料問題的小冊子上,隱晦地點了點國家對貿易的干涉、如今實則各國都是武力爲後盾決定貿易是否興盛的道理,這些人竟不需要劉鈺解讀,一個個全都瞭然。

真的是傳統的官商關係,使得這些道理,不點就通。

等着討論的時間一過,劉鈺剛要藉着荷蘭國香料定價的事,說說如今這時代,國家的實力是貿易“自由”的支柱、國家沒有實力連壟斷漲價都要前怕狼後怕虎時。

不想這些商人一個個自覺地慷慨陳詞。

“國公,這些道理我們如何不懂?”

“就是,誰家做大生意,不要和官府打交道?這在國內,我是本州的,便要靠着本州本府的關係;他是外州的,便要靠着外州外府的關係。”

“算到國際上,這官府便是各國的朝廷,沒啥區別嘛。”

不但能夠理解到這種程度,而且還現身說法。

有說當年對日走私事的,有說當年在琉球首裡城逼着琉球王吃下全部貨物壯舉的,有說去巴達維亞被扣船被迫降價慘劇的。

當真是聽取帝國主義叫聲一片,琉球國弱,遂被人欺負;荷蘭國強,遂能欺負別人;日本國之前尚能自主關稅,遂有貿易信牌之制;大順打下了南洋、合作了瑞荷,故可給丹麥商館加稅。

這些道理,可比昨日去研究什麼市場、供需、定價、利潤之類的道理,簡單多了。

之前誰還不是這麼過來的?之前合作壟斷之前,哪一場內部商戰不是都要找朝廷官員站臺幫忙?

聽着這些商人們自覺的陳詞,劉鈺竟是一時語塞,愣在那半天不知道該說點什麼。

他本以爲難點在於讓這些商人明白,自由貿易此時就是個空想,各國貿易實際上都是國家力量的競爭。

而至於一些商業邏輯、市場考察、定價決策,反倒是實打實的道理,普遍適用的真理,這些人接受起來更簡單。

哪曾想徹底反過來了。

“呃……本官要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這香料定價,若只以在商言商來算,倒好說。我主要是想說……不過,我看這不必說了,你們竟都明白。倒是省了許多口舌。”

“看來,你們是太多衙門的力量了。稍微把衙門變換成國家,倒也完全說得通。”

下面的商人都在那笑,有人道:“國公這話說的,這外國的衙門就不是衙門了?那當年我們在長崎,不也得給長崎奉行送禮嗎?再比如這英國衙門,就國公說的棉布禁令的事,我看就是給的錢不夠。給的錢夠了,這也一樣可以改。”

“衙門的道理,難道竟還有別國商人比我們更明白的嗎?”

說罷,又有人笑道:“是啊,就國公說的這荷蘭香料不敢漲價的事,我們可是見的多了。有些買賣,就真不敢露出太多的利,否則王大人、李大人的親戚就要來奪這產業。這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王大人、李大人換成英國,那得利太多擔驚受怕的換成荷蘭,無甚區別。官府靠的是啥?還不是靠衙役、靠軍隊?”

劉鈺愕然許久,無奈笑道:“好吧,是我少慮了。竟是不知道本朝自有國情在此,這種事你們倒是門清。”

“既如此,我也便說了。如今香料已經在手,漲價還是降價,我們說的算。但我們說的算的前提,就是朝廷在南洋的駐軍足夠強。”

“之前我就說,要花錢造艦。而股息,除了留足明年收貨的錢,還要多出一些做積累。包括駐軍、要塞、軍艦、海軍。當然,也不至於竭澤而漁,只是不可能把總毛利,減去運貨成本、減去進貨成本,就全做股息。”

“這是一個原因。”

“另一個,本朝與荷蘭國、英國也大不相同。”

“這荷蘭國、英國的公司,若是缺錢了,可以借債、可以發債券,給個5%的年息便可。本朝是無法如此的,因爲5%的年息,一文錢都借不到。”

“所以,本朝的公司,要麼擴大融資,增發新股。”

“要麼,就只能從股息中增加積累,否則資本終究不足。”

“二選一,你們選一個吧。”

商人們這一次當真是連思考都沒思考,紛紛嚷道:“自然是選第二個。”

“就是,我們選第二個,不要增發新股。若是缺錢,股息裡多投入一些便是了。再說了,別處的人哪有這麼多錢呢?”

甚至還有人喊道:“國公不妨到朝廷裡說說,朝廷每給丹麥公司加一年關稅,這一年借荷蘭人的淮河水利債的利息,便我們出!若是朝廷能封閉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收回澳門、封閉各國商館,或給他們加重稅,這朝廷的關稅損失,我們出兩倍!”

“一年滿打滿算7%的利,一年也就還40萬兩的利息。單單是關閉丹麥商館,不說別的,但說這鋅塊黃銅貿易的利,一年就不止這些。還有茶葉瓷器呢?你們說是不是?”

這樣“離譜”的、彷彿是和朝廷政策做權錢交易的想法,也是讓周邊叫好聲一片。

劉鈺趕忙說了幾句場面話,說朝廷給丹麥商館加稅,實是因爲丹麥有不敬之言語,莫要亂說。之前查封英國商館,也着實是因爲英國商館走私鴉片,天朝是講道理的,公事公辦,非是你們想的這樣是爲了公司的利益。

場面話說了一堆,懂得都懂,心想這事兒誰不明白是咋回事呢?

但場面話之後,確確實實這麼幹了,朝廷也算是第一次爲對外的貿易競爭出力了,這讓這些海商和金融資本的聯合體,還是可以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重視的。

按說這個時候,劉鈺該趁熱打鐵,談談什麼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之類。

最起碼,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道理,用在大順的貿易重心改變上也是個說得過去的道理。

嶺南傳統商路改變,導致的大約15失業、近百萬勞動力家庭人口受影響,按說也該是松江府這些獲利的人出這筆錢。

畢竟大順現在的稅收模式就是這麼無能,國稅收不了幾個錢,地方政府要自己搞錢,廣東那邊肯定對這件事相當不滿。

歷史上買辦橫行的時代也是如此,原本是廣東獨家壟斷買辦產業,結果後來鴉片戰爭五口通商,上海開埠、福州運茶,使得廣東的買辦經濟體系直接崩潰。

大概這也是後來所謂的廣東人革命、蘇浙人出錢這個歷史現象的原因之一。

現在大順這邊的國稅改革,還只是在蘇南幾府推進,廣東現在因爲貿易中心改變導致的失業潮,朝廷也不給錢,或者說也沒錢。盈餘的那點錢都投入到兩淮了,按道理說,這十幾萬的失業安置,是得松江府這些得利階層出錢纔是。

但劉鈺假裝不知道這件事的根本原因,也根本不提。

這些商人或許聽說過,但劉鈺不說,他們又怎麼可能主動拿錢?

這和他們選擇支持對外擴張可不是一回事。

對外擴張可以使他們得到利益。

而救助嶺南的窮苦百姓,他們一分錢賺不到。

再說劉鈺即希望藉助他們的資本搞移民,現在移的也是兩淮的百姓,如今自是隻能先苦一苦大庾嶺商路的百姓了。

終究,嶺南百姓還有自發下南洋的機會,兩淮是完全沒有這種自發機會的。

往陰暗點想,甚至可能朝廷也明白,只是假裝不知道。

皇帝八成算過,嶺南失業百姓起事的話,殺光鎮壓屠戮,比起花錢把他們安置,要便宜的多,尤其是軍改之後更是如此。

皇帝不提,朝廷不提,劉鈺自然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主動把這個屎盆子攬在自己頭上。

既不說嶺南百姓的苦難是他們的責任,而這些商人又因爲特殊的環境使得他們非常自覺地理解了“朝廷對外擴張和他們的利益高度一致”,今天這場本來劉鈺就算給他們上一堂帝國主義教育課的香料問題討論會議,也就在一片融洽祥和興高采烈的氣氛中順利着。

(本章完)

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279章 特色第1393章 泡沫第346章 埋雷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1117章 傳承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73章 法理問題第685章 試試看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3章 出事了第21章 紙上談兵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052章 定性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452章 “帝”(四)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5章 居高臨下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229章 開戰(八)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52章 入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736章 機遇(上)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935章 綁定(上)第794章 憧憬(下)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351章 舊相識第420章 奇襲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00章 槍和槍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042章 國運(下)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993章 直鉤第929章 覺醒(一)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939章 自覺(一)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452章 “帝”(四)第974章 照舊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