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王伯當已經跟之前不一樣了少華山已經走上了一條在王伯當眼裡看來最爲正確的道路,甚至王伯當由此還拒絕李密上瓦崗這就是在維護瓦崗的大局穩定,這跟當初翟讓做老大王伯當親自邀請李密上山是完全的兩種概念啊。
還有就是幾次三番下來王伯當是在面對李密的時候,宇文霸感覺到似乎已經不再是那個一遇見李密就粉絲遇見偶像的那種狀態了。
或許,此番王伯當會打心窩裡跟李密聊聊,但宇文霸也清楚,在這次的聊談過後王伯當許就會由此徹底的放下心裡對李密的情節了。
王伯當見宇文霸允許,心裡也是感激不已,自是清楚宇文霸是顧念自己跟那李密的情誼,要不然剛纔哥哥也不會率先將這信遞給自己看了,畢竟在場的可是還有軍師和羅總教頭存在,哪裡輪得到自己。
隨着王伯當起身出門,屋裡剩下幾人說話時的氣氛也不再似先前那般的隨性,再說話時,也已從鬼回頭水軍轉到了楊玄感之死。
或許在在座的幾人想來,就算楊玄感不堪大任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也不應該這麼快就兵敗吧,甚至還因此直接喪了命,只是這一切宇文霸卻是心裡清楚,真要說起來,李密還真是被楊玄感所連累。
楊玄感起兵後迅速聲勢得到壯大擴展,兵馬也是瞬間達至十萬有衆,接下來更是連續的每戰必勝軍心士氣都大爲鼓舞,手下將士更是人人渴盼着最後決戰朝廷的那一天到來,似乎在這些人眼裡,推翻大隋拉皇帝下馬就跟玩兒一樣的容易。
楊玄感大軍順利的達成最先指定的每一步計劃,可說都順利異常,可最後當大軍包圍洛陽城之後,李密曾擔心過的事情終於是發生了,洛陽城牆高且厚,再加上皇帝駐於此處的兵馬頗多,而守城將領王世充更是勇猛異常每戰必定上到城樓親自指揮。
更是讓城中富戶出人出力還出錢財,把百姓們也都給招攏起來,因爲最先的時候王世充可真爲是一個賢臣良將也才能做到全城軍民一心的境地,總之到了一種近乎全民皆兵的狀態。
或許楊玄感有想過洛陽城兵馬會拼死一戰守洛陽但是對於百姓的身先士卒還真沒預料到。
楊玄感絕對是個類似於項羽的存在,除了此人有項羽般的孔武有力以及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外,還有就是也很有高遠的志向,同樣的蒲山公李密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謀者,但是這二人都同時犯了一個錯,其實也不叫犯錯,而是缺少一種政治上的分駁意識。
如果真還要細說,那就是楊玄感對於李密還不是太瞭解。
楊玄感之所以鍾情於李密,覺得李密能夠爲自己的天下大事有幫助,全因爲其老爹楊素在世時經常在楊玄感身邊提及李密,且李密本也是三公世家子又是狀元,而天下也早已傳揚了李密的各種高尚情操以及智慧等等。
但是楊玄感在起兵之前很大一段時間都是沒有和李密有更多來往的,也就是說對於李密的瞭解楊玄感更多的是存在於老爹的影響以及傳聞中,後來在將要起兵之前纔將李密招致麾下然後跟李密好好的談說也是真的歡喜,還曾感慨未能早些請蒲山公到府。
也正是因爲楊玄感對於李密的不瞭解而選擇了李密三計中的下計,或許在楊玄感看來,凡是能出自李密口中的計策那麼就沒有好壞之分選那一計都是一樣的,卻不知李密身在自己的位置不敢敷衍楊玄感,見楊玄感一計不應二計又不應心裡都有些發慌了,纔有了第三計,可說這第三計李密多半是逼出來的。
可楊玄感則認爲李密說出三計來只是讓自己選其一即可那裡清楚這其中的隱情,所以說若是楊玄感與李密早已熟透的話,或許李密將三計分說清楚一些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了。
其實話說回來,還是楊玄感有些操之過急太想進駐洛陽城了,失敗,也是這些衆多因素的組合吧。
雖然如今天下大亂,很多地方民不聊生,但是東都洛陽確是隋煬帝鍾愛的城池之一,可說洛陽城內的繁榮一度超過了長安城,洛陽城中就算也有過的很辛苦的百姓可總體來說確是比其他地方過的好很多很多了。
兵馬就不說了,光是那些百姓也擔心自己這樣的生活城破後會遭到變化,到時候叛軍燒殺搶奪極有可能,又在王世充的鼓動重賞下,自是人人奮力,配合着城中兵馬將偌大一個洛陽城守得是密不透風,直接將楊玄感不可阻擋的氣勢給斷下,還就這樣將叛軍給吸附在了洛陽城。
而這時候,皇帝已經做出了反應,以宇文述爲剿逆大將軍,又讓東萊的來護兒暫時放棄帶兵攻打高句麗要回撤,同時,越王楊桐民部尚書樊子蓋刑部尚書衛玄等也先後整頓兵馬配合着朝廷大軍往洛陽城外而來,大有要將楊玄感兵馬進行反包圍的趨勢。
本來是計劃攻下洛陽城,再一次爲據點往四面發展,可洛陽城沒攻下眼見還有被反包圍的風險,於是在李子雄和李密的雙雙建議之下,楊玄感只得棄了洛陽城往西進取關中,本來這也是一個妙計,可說是於楊玄感目前最好的一個選擇。
卻沒想,此時冒出來一個小小的太守用計將楊玄感兵馬硬是死死的給阻了三日,要知曉在朝廷重兵圍攏來之際三日時間,那絕對是比什麼都寶貴,可就是被楊玄感把這三日給完完全全浪費掉了。
事情起因其實也是楊玄感抱着僥倖或許說還是對東都洛陽城的不捨,在楊玄感大軍往西進從弘谷縣經過時,突然冒出不少的百姓這些百姓還都是些老頭,一個個的跑過來跟楊玄感說請楊玄感去給他們做主,說當地父母官不管百姓死活這些之類的話。
本來楊玄感也沒興趣,老子都逃命了還管你們作甚,可當又聽那些老頭說弘農縣裡有個弘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