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宛城劇變

正是江夏在林玧琰手中不斷前進着的時候,遠在南陽的宛城則是顯得複雜的多。

已經是越來越多的風聲傳過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大秦北境邊軍以雷霆手段,沒有等得及老氏族反應過來,徹底完成了新舊更換。

韓悝並沒有出上林苑,甚至是很少離開國相府,便是完成了對北境邊軍的改編,原因正是在於韓悝發出來一紙“死卒令”,其上發出來檄文,言及韓鄭正在國戰,大秦爲求自保,自然是需要衛戍國境邊界,蒙秦公之令,軍中挑選死卒進行日後前往韓國境內進行自殺式的反擊。

毫無疑問,死卒乃是九死一生,非是心懷報國之志的士卒不能主動參選,爲了應對南樑之戰,韓悝也是在北境邊軍之中挑選了兩千死卒作爲底牌,如今北境卻是沒有卡住人數。

此舉紛紛讓老氏族認爲韓悝這是假借韓國之手消滅老氏族的軍中實力,畢竟若是加入了這死卒營,便是意味着韓悝一紙令下,這些人將會頭也不回的前往韓國境內進行所謂的衛國行動。

老氏族便是暗中知會軍中的族內子弟勿要加入這死卒營,正是因爲如此,當死卒營到達了五千之數,一夜之間,韓悝便是以“南陽新軍”的旗號重新整編這支死卒營。

老氏族得知此消息,才後知後覺被韓悝擺了一道,但是爲時已晚,死卒營被授予“南陽新軍”當之無愧,因爲這些人就是憑藉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勇氣被當選入南陽新軍,這份勇氣纔是老秦人的風骨,朝堂之上,無論是老氏族握有多麼大輿論導勢,但是面臨韓悝此舉之中的大義名分,也是無可挑剔。

不過老氏族終究是不可能白白放過這件事的,尤其是認爲韓悝得寸進尺,終黎氏的甘太公因爲想要厚葬,卻是被韓悝的一紙“禁殉葬令”給否了,如今在終黎氏祖陵墓處,美名其曰說是秦公派遣使者爲甘太公守靈,實際那點心思老氏族哪裡還看不出來。

分明是韓悝挑唆秦公刻意針對老氏族!

於是老氏族紛紛建言秦公,言明此事乃是韓悝危害大秦的根基。

往昔的時候,這些老氏族還是在背後跳竄着各方勢力針對韓悝進行打擊,但是此次已經是大秦的老氏族,尤其是那幾個往日深藏不露的老氏族,紛紛派出來了族內的重要人物,如同族領族老等人物皆是面見秦公,言明韓悝這一件事。

這也實在是老氏族被逼得無路了,大秦邊軍如今已經是被“南陽新軍”替代了,這些人幾乎皆是出自平民,也只有平民纔是那般爲了一些虛無縹緲的承諾,放棄寶貴的生命,至於老氏族的親信子弟,如今皆是被以“賦閒”之名卸去了兵權

毫無疑問,如今的大秦的邊軍早已經是改換了旗幟,老氏族並非是不想發力,實在是有些顧慮,畢竟,即便是在軍方根深蒂固的莒氏一族,皆是放棄了邊軍的控制與影響,至於大秦朝堂……

瞧着韓悝這劍拔弩張的趨勢,老氏族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相信韓悝會繼續放任大秦朝堂保持如今這副樣子。

秦公已經是知曉了韓悝的用意,對此也是百般推諉,實在是熬不過老氏族,便是下了一封責斥令前往上林苑責問韓悝。

這也是韓悝將國相府設置在上林苑的尚書府的原因,即便是老氏族讓秦公不得不向韓悝發出一份召回的詔令,卻是被韓悝以“上林苑事務繁忙,須爲可能的秦韓戰事做準備”作爲理由拒絕返回上林苑。

這讓老氏族着實是非常惱怒,不得不承認韓悝的思緒真的是方方面面的考慮到了,兵權在秦公手中,韓悝只要維護住秦公的信任便是可以了,無論老氏族怎麼跳竄,嘗試到真真切切手握兵權的感覺,秦公對韓悝的信任也是非常。

至於刺殺,老氏族也是徹底沒有什麼心思,畢竟韓悝招募的三晉遊俠比之老氏族圈養的遊俠,高明的不只一點點,尤其是那褚莊,手段之凌厲已經是震懾住了大秦本地的老氏族!

“唉……”

不乏有老氏族,在得知已經是無力迴天的時候,紛紛嘆息,已經是察覺到了老秦人的老氏族,已經是走到了末路……

果然,在“南陽新軍”陸陸續續接管穎陰一帶的重要防線的時候,皇甫高節制的方城軍已經是返回了宛城待命。

秦公的命令只有一個,便是要求皇甫高直接聽命於韓悝節制的國相府。

皇甫高意料之外,倒是坦然的接受了,畢竟,他曾是秦公的宗衛,對於韓悝,北境一戰,讓其對這位已經是聲名赫赫的大秦名將已經是徹底服氣了。

只是隔着一日的功夫,也就是皇甫高到達上林苑面見韓悝的不久後,便是一封加蓋韓悝相印的詔書上移給了宛城秦王宮。

其後,以秦公的名義便是發佈了詔令,乃是重新啓用前國相汯祍佄的“城令制”,不過前後相比,倒是不乏有着許多不同之處,比如秦公以“上林苑之製爲表率”,吩咐衆多縣城除了縣令(城令)之外,還分設了主簿、律正之位,分管其事。

當然,最大的改變,還是增設了“縣尉”一司,顧名思義,縣尉乃是掌管一縣之地的武事,縣尉也是聽令於縣令。

縣尉乃是三百人至五百人的規模,這份實力,也是韓悝所想讓城令三司收攏地方大權的底氣所在。

正是因爲如此,用了整整數月的時間,韓悝親自考察了各地的城令才學德行背景。

隨後秦王宮發出的詔令之上,便是升一批、降一批,再追究一批前任城令的失責,如此雙管齊下,也是讓老氏族徹底離心離德。

“這韓悝,好狠的手段啊!”一位老氏族宗老說道。

其旁邊也是有着一位年輕子弟說道:“太公,難道要拒絕韓悝對我們的示好?”

“莫要當出頭鳥,韓悝如今已經是大秦國相,其一言一行自有深度……他這麼【厚待】我們,其他的老氏族已經是懷疑我們是否和韓悝勾結了,畢竟上次獻糧已經是讓其它老氏族十分不滿了……”

隨後這位太公也是緩緩繼續說道:“韓悝此番,怕也是因爲這件事,總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第五百七十六章 憤然離開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諸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三百四十章 到達武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斥責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吳軍動向第七百四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九十七章 又聞變故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賓之禮第七百七十六章 吳越又亂第六百五十章 郿縣事變第七百零六章 攻守方略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九十六章 拉攏北王第三十三章 秦王宮朝宴第五百九十三章 右軍間隙第五百二十二章 範離心思作者想說的話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五百二十章 吳國君臣第四百三十六章 範宣勸諫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八百二十二章 破薊並燕第一百三十三章 屠刀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服莒勱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四百二十章 郢都失陷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八百零六章 列國出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三百零四章 柘城之“富”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秦反擊第三百五十三章 柘王屈衍第一百零六章 壽王返陣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換糧第六百五十九章 嬴肆下落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二十一章 大秦之裂變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六百五十六章 東宮二署第六百九十六章 入秋第四百六十六章 儒法之爭第二百九十二章 隴東之戰(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韓滅鄭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韓國真意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一百九十八章 壽王退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鹽司一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秦國事第三百七十章 再回宛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秦宮第三百七十九章 郢都應對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秦宣後第三百九十六章 羋負降楚?第八百一十七章 長平慘勝第三百三十一章 兄弟相見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張宜連橫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二十九章 北陵族遷第五十一章 古唐道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百章 吳楚動作第六百八十二章 各出手段第七百三十六章 又是戰起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六百三十五章 險惡謀劃第六百五十八章 四兄用意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回返宛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驚現刺殺第一百八十八章 壽王求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隴西密事(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初面(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圍荊軍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二百五十九章 黃列請求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玧淵(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回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貴客”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秦動態第一百六十九章 韓悝入府第三百四十五章 納商入官第八百一十八章 長平後事第八百零五章 洛陽出兵第一百零三章 正面交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見公君第五百五十七章 巴墨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