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秦州試

“今年的南陽州試……應試人數未免是有些多了啊……”

南陽學宮,公孫俶和谷粱丘相視一眼,最終是將目光落到了前太史夏無怯身上。

秦國新政將夏無怯剝奪了監察之權,但其早已經是被欣欣向榮的秦國和愈加糜爛的老氏族頂衝的失去了繼續參與朝政的興致。

如今在這南陽學宮內編纂《秦史》,教導教導後輩子弟,夏無怯還是覺得十分輕鬆的。

但是,進來突如其來的一樁大事也是讓夏無怯頭疼不已,正是這州試!

秦庭推行了新制,大量的職權確定了下來,這也是意味着秦國原來壓在一個人身上的權力至少被分化成了三四個人,相互制約,各司其職。

如此一來,無論是秦庭還是地方,都是處於有官位卻是無人的尷尬局面!

故而,自初元元年六月開始,秦庭便是先後下發了【招賢詔】一類的公告,恰值前魏相翟璜入仕秦庭吏部亞卿,中原的士子聽聞此消息紛紛入秦。

如今宛城的四方樓已經是容納不了中原士子的規模了,一時之間宛城紙貴!

“單單一個南陽郡,便是有着近兩萬士子的應試!”夏無怯皺起眉頭,憂心忡忡道:“若是再帶上江夏、南郡、潁川、三川、隴東,還有那長沙,何時某大秦冒出來瞭如此之多的讀書人?!”

“除了中原士子入秦以外,還有那些卸甲歸鄉的老卒!”穀梁丘提醒道:“去歲大規模裁軍,且是地方上將近是有一半的官吏乃是面對軍中老卒開放,與以往軍功不同,現如今哪怕一個小小的地方亭長,都是需要精通秦律之中的《捕盜》以及相關律法,需要通過州試來取得一介【州秀】的身份!”

去歲繼招賢詔令之後,秦庭的吏部和吏部也是在新君的授意下,開始了【以賢才取士】的新興做官制度,但凡是四百石以下,即縣令以下的官位,都是需要以【州秀】爲資格。

而取得這【州秀】的身份,唯一的通道就是通過這州試!

南陽郡乃是大秦的核心,尤其是南陽學宮在此,中原士子入秦除卻三川郡和穎川軍佔據了地利之便外,便是這南陽郡最爲引人。

州試本不用夏無怯、公孫俶和穀梁丘這些南陽學宮的大家勞煩心神的,如今之所以這般煩惱,乃是因爲這州試之後尚還有【國試】。

【州試】面對着的乃是四百石縣令之下的官吏,想要做上這四百石俸祿以上的官位,就是需要【國試】了!

州試之後雖然是大多數奔着地方做官吏去的,但州秀已經是取得了在南陽學宮內修習一年的資格,那些寄望於國試的士子必定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進入南陽學宮學習。

只是,如今的南陽學宮有三千人對自身的財力來說,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公孫俶想了想,終還是說道:“這恐怕是秦庭在倒逼着南陽學宮臣服於禮部的管制之下啊!”

“多半是如此了。”穀梁丘點了點頭,似乎是頗爲理解那位新君,當即道:“秦國國力日見昌盛,中原列國的士子卻是紛紛入秦,各種學說紛雜,更有着詆譭秦庭新政的宵小之輩,現如今南陽學宮也是魚龍混雜啊。”

見到這一幕,夏無怯也是嘆息了一口氣,見這公孫俶和穀梁丘這般意思,南陽學宮多半是要歸屬禮部管轄了。

事實上比夏無怯想象的進展的還要快,禮部對南陽學宮的覬覦之心遠比其現如今的表現則是要深重的多,畢竟現如今秦國的外交大全被內朝的典客掌握着。

若非是與吏部聯手策劃了【州試】【國試】這等大事,恐怕禮部的作用也僅僅是記錄姬周王朝以及秦國的禮節罷了。

州試倒逼南陽學宮不得不向秦庭妥協,而禮部對南陽學宮也是下手極快,早在安公的時期,秦國就是已經奠定了州試的基礎,挑選出來的州秀除了入仕秦庭之外,更多的是聚集在南陽學宮。

毫不誇張地說,南陽學宮聚集着大秦最廣大的優秀士子!

夏無怯、穀梁丘和公孫俶皆是在大秦本土士林中跺一跺腳震三震的大家人物,但是就是吏部正卿沮子安的下手速度絲毫是沒有顧及這些大拿的面子。

禮部已經是得到了新君和國相府的授意,將會在大秦各地建立到縣一級的學室,內設祭酒,講師等職位,學會了基本的識字之後,將會主修大秦的律法和算數,而這些也是州試的主要考校科目。

只是,秦庭現如今絕對是拿不出來這麼多的人手,只能夠是將主意打到了南陽學宮之上。

事實上,南陽學宮每年外派地方教習的士子也是不在少數,然而卻是終究不成氣候,似大江沿岸的荊地,更是無人問津。

這件事已經是拖到了如今還未解決,眼下雖然是有着州試這等大事,但州試還是以着吏部爲主的,禮部的官員索性就是在取得了戶部和內府的支持下,藉着州試的契機,着手建立郡縣學室的體系。

而隨着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州試也是隨期到來,吏部亦是藉着兵部,請求到了羽林軍的協助,南陽郡的州試在上林苑內的羽林軍駐軍大營中舉行,餘者各郡,大抵如此。

除了裁軍而空置下來的軍營,如此之多的士子應試之地恐怕還是難以尋覓到其他合適的位置。

初元二年三月的秦國州試總共是進行了三日的時間,粗粗統算各郡報考州試的人數,居然是逼近極爲恐怖的十萬人!

這些人能夠參與州試,最不濟也是識字的,但中原列國前來的士子見到了這一幕,突然就是有了一種“天下士子盡入秦國”的錯覺感,豈會是繼續堅持對先前秦國乃是蠻鄙之國的偏頗看法!

若非是秦國風行【筆墨紙硯】這類極易書寫的材料,這將近十萬人若是選用竹簡,恐怕堆砌的竹簡可以比及山嶽之高,舉手投足之間便是能夠堵截大河流水!

但即便是筆墨紙硯這等簡便的書寫材料,規模也是相當可觀!

當吏部和禮部四百石以上的官員,將近三百餘名,分散到了各個郡縣之後,面對小山丘一樣的州試考卷,也是深感杯水車薪、螳臂當車的無力感。

力不從心之下,也是生怕耽誤了上頭規定的期限,只得請援被禮部招安的南陽學宮優秀學子協從幫忙。

如是,也是拖到了四月初,林玧琰結束了對長沙、南郡和江夏三地的南巡之後,這各個郡縣州試的最終結果方纔是呈送到了林玧琰的桌案前。

第三百一十章 趙氏趙庸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公報私仇?第一百零八章 協議達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隴東之戰(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竟陵着落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楚盟秦第七百五十三章 臨終第五百五十八章 巴女子清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四百九十一章 汜水關破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六百四十七章 老秦宮前第一百零八章 協議達成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達大梁第一百九十章 荊奴貿易第三百六十四章 狡猾的範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初面(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五十六章 火燒烏林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宮草案第七百五十九章 魏齊請談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宮朝謝第八十八章 首攻若縣第六百零二章 善後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宛城反應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一百三十七章 籌集糧草第四百三十三章 江築回鄉第七百九十四章 彈指十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招攬陳之慶第六百七十一章 巴人攻秦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嚴肅軍紀(上)第四百八十章 秦卒之憂第三百三十五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趕赴北境(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千里馳援第七百八十章 吳越落幕第五百九十七章 陷入死局?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荊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出征壯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勸降與機密第一百一十章 公子羋雲第六百一十九章 進軍安邑第三百九十二章 範離獻計第五十五章 古華容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陣第六百四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零七章 再起戰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一百二十一章 決意爭儲第三百五十一章 驅狼吞虎第八百一十五章 趙庭君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二百五十章 武關倉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三十三章 魏風伐檀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五章 度量衡第一百九十一章 糧食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吳國範離第一百六十章 變法圖強第三百二十四章 宛市第三百八十五章 盧縣首戰第七百八十五章 巴地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說服莒勱(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嬴誠怒言第一百零一章 壽王軍使者第六百六十六章 姜氏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子血詔第四章 走馬上任第三百四十三章 隸人之弊第三百四十四章 新戶制第四百七十一章 嬴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越國鄭旦第五章 度量衡第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落幕第四十四章 八月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敗韓燕聯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郢都落幕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公君顧慮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生分歧第七百三十四章 變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淵(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陽新聞【二合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煉出成鹽第四百四十章 休養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鞠信領命第一百五十七章 北境落幕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諶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四十六章 上報田稅(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