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魏對峙

張祿以右丞相之身前往老秦咸陽輔佐太子政治理,倒是引起來了不小的震動,其中的流言風語自是不少,也是難以確定其根源所在,傳了一陣之後見秦庭並無什麼表示也就是不了了之了。

身爲國相的範離也是知曉張祿的行事用意,卻也是沒有什麼表示,張祿的進取之心十分濃重,原本認爲這國相之位已經是穩在了自己的手中,卻是不想半路殺出來了一個範離!

韓楚乃至吳越之事,張祿雖然是掛了一個名,但是其中籌謀皆是由範離做主的,張祿所負責的不過是秦國本土的糧食調度而已,張祿這般心急,故而也是前往了老秦主張謀趙一事,也算是脫了範離總攬大局的桎梏。

範離知曉張祿這般心思,也不去理會,眼下韓楚新定,有的是範離頭疼的事情,故而也是早早地摒棄了對此事之上的思慮,而挪到正事之上。

秦國併吞韓國,除去靠近老秦東境的上黨和河東二郡之外,秦國另得河內、陳郡、汝陰、汝陽四郡。

又說楚國,楚東之地盡被拿下,由南至北,乃是鄣郡、九江郡、淮陰、淮陽、汜水五郡。

有加之吳越之地的吳郡、越郡(會稽郡),再說南海郡府治下的閩東郡、象郡、桂林郡等等,如今秦國的疆域已經是不可算計,再說那新得之地又大多是偏僻之地,方圓百里荒無人煙乃是常有之事。

故而秦國官府也是對秦民許諾遷移至這些地方則是可得兩至三倍的屋宅田畝賞賜,用着本土秦人充實人口。

初元二十六年夏日六月,南海守史祿突然是送來消息,言明南海歲豐,得舊賦稅近兩百餘萬石,當即範離也是建言秦國在成皋、鄢陵、城父和下邳修建糧倉,以窺望中原列國的動態。

秦王琰自然是允了,於是南海郡府的賦稅自然是由着任囂和趙佗所率的兩系水軍沿着東南海岸線運往大江入海口,在溯游而上,利用大江縱橫複雜的支脈水系運往那些沿着大河的糧倉,以作軍備。

南海郡府並無大規模戰事,又是一年三熟,賦稅雖說是有着頗多照顧優惠,但因地制宜,南海郡府的賦稅自然是比別處多出來了不少,作爲大秦的後備糧倉,靈渠和東南海濱航線的開通,亦是加緊了南海郡和秦國本土的聯繫。

正當是秦國境內這般調動的時候,河北列國齊魏燕趙魯衛也是察覺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機,秦國雖然是短暫罷兵,但任是明眼人看都是知曉這不過是秦國的蓄力罷了。

韓王的昏德君、楚王的安息君,如此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呢!

且是那魏國的相國公孫延、齊國的田耽,以及趙國的馬服君、趙勝、李牧、廉頗絕非是庸才,其中又以魏國最爲緊張、齊國次之、燕趙再次之。

究竟原因,正是魏國正在秦國境域的三面包圍當中,秦國若是想兼併列國,一統天下,則是魏國必定是首當其衝,可由不得公孫鞅和魏王那隻老王八不着急。

於是初元二十六年的秋歲,列國又是在朝歌會盟,不設約長,只約定若是秦國出兵攻打某國,只當是給某國全力的兵力輔助擊退秦軍,其中又以趙國可調動的兵力最多,雖說沒有設約長和盟主,卻也是推趙王爲主事之人。

當此之時、列國諸侯皆是視秦國爲虎狼之國,豈會是秦國派遣使者三言兩語的合縱連橫策論能夠挑撥的,範離知曉此也是無用之策,故而也沒有實行此計。

秦庭應對此番朝歌會盟的破局之策倒也是簡單,則是令新歸附秦國的將軍項巖領居巢軍、再者就是屠睢,共計十二萬兵馬專門佈防在羽山、郯城,作出隨時進攻齊國的準備。

又是令孫長卿、公子嬴誠和軍師孫伯靈,沿着秦魏邊境佈置三十萬兵馬,如此一來朝歌會盟倒是並非讓魏王這隻老王八感受到短暫的心安,倒是愈發的驚慌起來了。

老魏王更是向公孫延請問能否遷都大河以北,無論是朝歌,亦或者向趙國討要回來鄴城,卻是被公孫延否了。

若是真的如同老魏王這般說,在公孫延看來,則是魏人就必沒有誓死拼鬥秦人的決心,彼時魏國的河南之地,包括這一座魏國曾經數十年倚爲爭霸基業的大梁城就是拱手讓給秦國了!

這讓出走老秦只爲魏國強盛的公孫延又是如何能夠看到這一幕,故而方纔是極力勸阻老魏王休要如此做。

老魏王見到公孫延這般強硬的姿態,魏國王室的公族子弟也是不捨大梁城的繁華,故而此事也就是在老魏王心中被不了了之了。

如是一來,老魏王只能夠交給了公孫延招募訓練魏國兵馬的權柄,只是如今的魏國國力也是大不如前,即便是公孫延在老魏王的信賴之下,在魏國也是一人之人萬人之上,但未免是有一些感到捉襟見肘。

好不容湊起來了十萬新軍,良莠不齊的兵員素質,也是讓公孫鞅心急如焚,秦國沿着大河佈置的幾處重兵皆是讓魏國感到了如鯁在喉,迫在眉睫,只僅僅是操練了兩三個月,就是不得不開往滎陽、刑丘、中陽等處防備。

倒是秦國每日隔着湖泊山河與魏軍對峙着,擂鼓進擊之聲不絕於耳,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見得有半點進攻的實況。

公孫延親自領軍隔着滎陽城頭四下望着,聽着這轟隆隆的鼓聲就是沒有停的意思,卻是未見到秦軍的一兵一卒打來。

公孫延出將入相,本就是兵法大家,深知【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用兵之道,斷然是不敢有絲毫的鬆懈,且不管秦軍打不打來,只管讓魏軍士卒嚴防死守着。

如是居然是行將了半年時光,秦軍仍舊是沒有攻打滎陽的意思,只不過魏國那些前去秦軍營寨打聽消息的大魏斥候,皆是死在了暗處難防的神臂弩飛矢之下。

公孫延隱隱是猜到了秦軍這是擺明了和大魏拼鬥國力物力好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此乃陽謀,即便是公孫延知曉這般,卻也是不敢絲毫的放鬆。

大梁籌措的糧草逐漸是睏乏了,這段時間送往滎陽的糧草乃是五日一斷,半月一竭。

公孫延兵糧寸斷無計可施之際,卻是聽來了一則消息,這纔是大大地減緩了如同泰山壓頂的壓力,精神也方纔是稍稍一振!

原本是韓國的降臣馮亭因爲頗有賢名,縱然是韓庭降臣,秦庭也是委以重用,或許也是爲了拉攏韓國遺貴,故而定了馮亭爲上黨守。

馮亭治理上黨半年,這上黨本就是韓國王室的根源地,韓國遺族自是不少,馮亭內心深受煎熬,於是於初元二十七年的夏日六月,馮亭獻上黨郡軍民悉數於趙國。

馮亭欲要以上黨作爲獻禮希望趙國出兵伐秦,以光復韓王室。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兵臨安邑第七百二十二章 條件第一百五十章 秦軍大勝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國熊紀第五百三十八章 吳國危局第七百六十五章 隴東騎卒第七百一十三章 反擊序幕第六章 事實說服第五百二十九章 察覺詭異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秦宮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魯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悝請儲第四十章 獻土歸秦第四百二十九章 交戰之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利器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五十二章 隨國失守第二百七十八章 斥候營(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陽事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關防線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七百六十二章 列國之軍第七百八十九章 初元八年第四百七十章 借道成皋感言第五十章 詭兵道第四百八十八章 陷入僵持第七百六十七章 閱兵落幕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會談第五百六十六章 公孫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武關變化第七百八十七章 南拓之策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二百五十四章 隴西密事(上)第十四章 百石臺第七百一十九章 重裝出陣第三十五章 宛城書肆第五百六十三章 封令祝融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連得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誠意”第四百一十八章 楚軍攻郢第三百一十六章 擴充宛城第八十三章 秦軍出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子敘來訪第一百二十八章 譁變將起?第一百八十一章 商議大策(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申不亥到來第一百七十六章 迎回魯陽(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趙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物件第十一章 謀取田地第三百六十二章 楚國的許諾第五百零一章 臨陣裁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接襄城第七百一十四章 離間聯軍第五百一十八章 請求援楚第二十章 籌辦上林苑第七百七十一章 翟璜入秦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楚朝堂第七百零二章 楚軍發力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梁驚恐第八十五章 惱怒的壽王第四百三十五章 秦卒遭圍第七百三十九章 破魏之策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夫概請戰第八百零八章 弩炮利器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打南樑第二百六十九章 丹水一戰(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是友非敵第七十五章 決戰(中)第二百零三章 宣政殿對問(下)第八十九章 南郡大戰將起!第一百三十章 馮辭到來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議第七百四十五章 韓國豪族第五百零二章 水攻真意第三百四十一章 門客內爭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六百二十九章 桐鄉慘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嬴肆抵宛第一百零五章 嵇狩應戰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七百五十四章 抵達洛邑第七百二十七章 屠城第四百三十章 秦軍發難第四百四十六章 齊聚東宮第三百九十七章 羋負心意第三百八十四章 轉守爲攻第三百四十七章 嚴肅軍紀(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申包胥入秦庭第三十章 鍛鐵造弩第一百七十九章 到達隨都第七百七十四章 老秦有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明子夫至南郡第八百一十章 韓楚序幕第三百二十六章 查詢第七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