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

“父王,父王!”

桓平六年四月十九日正午,燕王宮如春宛內,一個身着華服的孩童在那裡四處顛簸跑着,追趕前方的那道沉穩身影。

庭院內,王后趙妍淺笑連連,身旁坐着上官婉兒、李清照、褒姒三位嬪妃。

不同的是,上官婉兒與褒姒懷中皆抱着嬰兒。

如今正是桓平六年,距離燕滅清已經過去了五年,上官婉兒兩年前懷孕,爲姬衍添了一名兒子,取名爲康。

去年冰美人褒姒又懷了身孕,生下了姬衍的第一個女兒,取名爲櫻。

五年的時間,姬衍的長公子姬華已經到達了七歲,再過一個月就是姬衍爲他挑選太傅的時候了。

而這五年的時間,天下格局風起雲涌,好生精彩。

先是桓平二年九月份的時候,齊國撕毀盟約進攻魯國,吞併了魯國,一統山東大地,招降魯將曹劌。魯國另一位大將於謙被齊將王彥章所斬殺。

桓平三年初,西域那邊來了一支號稱亞歷山大東征軍的部隊,結果迎面撞上了正在因爲缺少戰爭而發愁的秦國......

桓平四年,各國開始紛紛霸戰,進行和平安穩的發展。

桓平五年三月,楚唐之戰,令人意外的是,楚國擊敗唐國,斬首一萬餘人。

桓平五年七月,楚吳之戰,吳起擊敗伍子胥,斬首吳國三萬人,吳國老將黃蓋戰死。

桓平五年九月,宋國攻吳,宋國以趙光義爲主將,蕭、方等人輔佐,大敗吳國都督周瑜。

吳國與齊國結盟,這才堪堪穩住了局面。

桓平六年一月,也就是三個月前,魏韓聯軍再次攻秦...嗯,再次失敗。

這五年內,燕國倒是挺清閒的,中原一些國家差點把腦子打出來的時候,燕國卻只有一支無需供給的水軍在日本島征戰。

施琅在初期的時候有着燕國的支持,收編了鄭芝龍、徐海等盤聚在東南沿海的海盜團伙,讓他們爲燕國海軍,爲燕國做事。

鄭芝龍倒是頗爲上心,他早就想洗白自己,做一個爲國效力的朝廷命官。

值得一提的是,鄭芝龍的兒子叫鄭成功...嗯,就是那位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

徐海卻有些興致缺缺,施琅索性把徐海在去年給弄死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這樣,燕國海軍也已經擴充到了兩萬餘人,施琅就率領這兩萬人,在四國島爭奪了一大塊土地,他們在那裡自主發展,其樂融融。

姬衍得此消息後,加封施琅爲日本總領軍政大臣,官居正二品。

加封鄭芝龍爲東南海防靖邊大臣,官居正三品。

對於這些虛職武將,姬衍倒不是很在意:別看他們現在都是兩品、三品,看起來牛逼哄哄的,比四平將軍品級還要高,其實這都是虛職。

屬於姬衍想撤就撤的類型,姬衍也不擔心施琅敢在日本反了。

原因很簡單,燕國工部最近在研製巨大化寶船戰艦,上面將會配置牀弩、投石器等一系列殺傷性極爲強大的兵器。

草原方面,宋江不愧爲僞君子的代表,他在草原上收攏人心,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倒是把草原治理的條條有序。

宋江這個人,只想着詔安爲國效力,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這也是姬衍放心宋江的一點。

水滸傳裡宋江的權勢不比今天強?可是他二話不說就選擇詔安,搖身一變成爲朝廷命官,爲國效力,還主動去剷除田虎、方臘以及北上平遼等一衆打算。

這五年來,薊城當然發生了幾件大事兒。

五年前,禮部尚書柳如龍被彈劾下臺,外放至涿郡擔任郡守。

三年前,右相郭隗、內閣大學士伊尹二人同時上書,請求致仕。姬衍再三挽留也沒有留住二人,索性便批了此二人的奏摺,讓他們在薊城安家。

右相走了之後,左相蘇秦自然而然的向前替補,成了新的右相。而左相的位置姬衍思考了許久,最終給了一直默默奉獻的蕭何。

一年前,姬衍便讓御史大夫魏徵同時兼任禮部尚書,這已經是個明顯的信號:寡人要讓魏徵入內閣。

對於魏徵入內閣,姬衍想了很多。

六部尚書其他幾人,吳用、張衡、張湯三人都是沒有什麼治國良策的人物,燕國現在疆域僅次於楚國,他們三人現在就有些尸位素餐了。

諸葛亮資歷不夠,現在可不比先前,姬衍想幹啥就幹啥,這五年來姬衍成熟了很多,至少他現在幹不出寸功未立便身居高位的事情。

“父王。”

玩鬧了一會兒,在姬衍的故意放水之下,公子華終於抓到了姬衍,臉上洋溢着笑容。

姬衍又逗了逗長公子華,便笑着對趙妍、褒姒、李清照、上官婉兒四人告辭,帶着魏忠賢去往宣政殿。

殿內如今只剩下了蘇秦、蕭何、龐統三人,姬衍嘆了口氣,政務的擔子越來越重,無奈啊。

這也讓姬衍加深了讓魏徵入內閣的決心。

正當姬衍胡思亂想的時候,蕭何突然開口道:“王上,關於黃金臺新科士子...”

嗯,姬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黃金臺內悄悄制定了科舉制度的雛形,爲將來做一點緩衝。

姬衍粗略掃了一眼人員,驚訝的發現了一個略有耳聞的人物。

張騫,沒錯,出使西域的那位外交人才。

姬衍依稀記得,七年之前自己曾經招募了四位人才,其中就有一位叫張謙的讓姬衍好生激動了一會兒。

“張騫、範安、李茗...”

姬衍隨意說了幾個名字後,蕭何立刻下去擬召,令他們一個月後入宮覲見王上。

張騫的名字讓姬衍想起了從前,姬衍頓時就有些懷念起舊人來了。

“漁陽郡守鄒丹...把他調回來吧。”姬衍突然張了張嘴,緩緩開口道:“前些年不是有很多士子麼,找那個叫沈軻的去擔任漁陽郡守吧。”

沈軻是一個沒有在歷史上有名氣的人才,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內政值竟然有87之多。這是本土人才當中內政第二高的,僅次於齊王呂源。

五年的時間,足夠讓一切都變得詭異莫測起來。

感謝北海總督的月票。

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九十四章 恆山之戰(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絕命回馬槍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第八十八章 立後(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二百七十五章 必以羋八子爲質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八十四章 羅藝父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八十八章 立後(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八十三章 中山國現狀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年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一百一十章 朝鮮半島盡歸燕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五十六章 攻佔無終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趙國之盾(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王允巧施美人計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絕命回馬槍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六章 漁陽君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招降第一章 系統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二百零五章 遼東戰役(四)第九十二章 恆山之戰(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有功則賞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戰(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烏合之衆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之戰(一)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破冒頓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九章 策反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七十五章 必以羋八子爲質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進攻邯鄲(二)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六十五章 收服奕郡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一百二十三章 春蒐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將王翦第四百五十三章 細柳營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三百五十八章 出師伐齊第五十一章 齊國鉅變第八十七章 婚宴(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伐金(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二百三十章 完顏希尹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三百一十七章 突圍第四百五十三章 細柳營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九章 策反第八章 公羊舞劍第一百五十七章 趙國之盾(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正不阿(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二百五十一章 遼東驚變(二)第一百六十章 破縈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四章 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