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侯

李靖登上城牆,眺望遠方集結的三國部隊,有些緊張。

畢竟是二十八萬兵馬,不是二十八萬頭豬...就算是二十八萬頭豬也得殺幾天才能殺完吧?

而自己,只有六萬。

同時,李靖還接到一封關於其他戰線的戰報以及其他軍部的信息,大體意思是:魏、韓兩國覆滅在即,望其支撐五日,待韓信、樂毅引兵來援。

這些消息給李靖很大的壓力,畢竟誰也沒有那個把握可以用六萬士卒擋下二十八萬軍隊的。

雖然李靖還有一支八萬人的部隊。

要問這八萬人是哪兒來的?可別忘了晉東的晉軍部隊被呂布招降,可沒有消耗太多兵力。但李靖不敢用着八萬降卒,萬一突然反叛,晉東防線不就凉凉了麼?

所幸,他們還需要休整一日。

所以這五日的期限,第一日多半會有驚無險,順利通過...而第二日就懸了。

敵軍多半會由此,展開猛烈的進攻,不惜一切代價突破李靖的防線。

“將軍,燕軍在前方駐紮...晉東地勢易守難攻...我軍是否選擇繞行?”三國聯軍的中軍大帳中,一名來自晉國的小將對着楊業道。

“不可!”

楊業還沒說話,一旁的暴鳶、陳慶之就坐不住了,當即開口道。

笑話,如今韓國、魏國的局面還不知道怎麼樣呢,當然需要他們火速趕回救援,怎麼能因爲路途耽誤時間呢?

繞行晉東,可足足需要多花費十三天的時間,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更別說魏國、韓國了。

嗯,他們還不知道,現在魏國、韓國已經涼了。

“明日鬥將吧,我魏軍第一猛將裴元慶定能教燕軍做人,狠狠地挫敗燕軍的士氣!”陳慶之開口道,他對裴元慶有着十成的信心,“我魏軍打頭陣,定能擊潰燕軍,讓燕軍嚐嚐魏國的厲害!”

“不可,呂布賊子投了燕國,鬥將多半會敗。”楊業頹廢的搖了搖頭,緩緩開口道。

在晉國人的心中,呂布可是蓋世猛將,無人能敵。

而且,楊業收到了一則來自晉王的密旨:儘量不要與燕國起衝突,晉國願意以和平的手段解決事情。

新晉霸主國晉國不想打,也不敢打。

當了五年的霸主,晉國已經失去了五年前的勇氣。

五年前,就在燕國結束草原上的戰爭,滅亡金國、清國的時候,晉國北擊匈奴、斬殺冉閔,南壓魏韓、西抗暴秦,可謂是當世第一國。有幾分數百年前三家還未分出晉國的氣魄。

這五年裡,晉國享受了霸主國的待遇,他已經逐漸變得安逸了。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崛起了一個燕國。

晉王自知自己時日無多,也沒有放手一搏的勇氣,他打算忍讓。

只要晉燕之間沒有戰爭,他晉國依舊是當世霸主。

就好像二戰的時候,英國、法國兩國真的不知道德國的險惡,真的那麼愚昧一退再退簽訂了慕尼黑條約?

他們都清楚,一旦開戰無論勝負如何,世界霸主的位置都將離他們遠去。因此他們纔會明知德國是個噬人的餓狼,也迫不得已的將其餵飽。

而楊業自己也不想於燕軍交手,燕軍可不是塊好啃的骨頭,聽聞呂布都敗在了一個名爲李存孝的燕將手中,由此可見燕軍實力強橫。

還有一點,楊業參軍是爲了除匈奴、平北戎,可不是爲了在這兒與中原諸侯交戰廝殺的。

爲了北擊匈奴,他的兒子們慘死一片,只剩下五郎楊延德、六郎楊延昭兩人。

想到這裡,楊業的雙眸閃過一縷灰暗,他已經有些累了,實在不想參與中原戰爭了。

“呂布?呵呵...”

裴元慶呵呵一笑,頗有不屑地開口道:“有我裴元慶在這兒,管他什麼紅布綠布的,都是一錘的事兒!”

暴鳶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觀,他已經大體猜出了一切:韓國多半已經淪陷了。

望着爭吵不止的楊業與陳慶之,暴鳶自己卻嘆了口氣。

對於楊業來說,韓國、魏國亡了就亡了,也跟他沒什麼關係。哼,我大晉自有國情在此。

而對於陳慶之而言,也不着急。魏國可不僅僅只有大梁一方,還有河西。

魏王斯就算死了,也有公子嗣在河西登基,大梁部分只能選擇擇日奪回。

而他韓國不一樣,公子可都是在韓國境內。可以說,只要韓國完了,王侯貴胄之後將會被燕軍一網打盡。

暴鳶深受王恩浩蕩,自然會誓死效忠。如今晉、魏未戰先有內爭,這讓暴鳶有些煩躁與擔憂:這樣的軍隊可以戰勝燕軍嗎?

雖然他們有二十八萬部隊,但暴鳶隱隱約約地覺得,此戰不會那麼簡單。

燕國能橫掃中原,不是沒有底氣的。

“哼,明日對陣,我裴元慶...”

“軍國大計豈能兒戲,老夫看來我軍應原地修整三日,第四日進攻!”

“楊老令公,你想幹什麼?三日,三日之後,燕國的援軍怕是也抵達晉東了吧?”

“老夫做事,那裡由得你這個後進晚輩囂張!”

“楊老令公,慶之尊你是前輩所以纔有老令公之稱,三日?三日足矣讓燕軍集結三十萬士卒,前線之急不得不防!別忘了,晉東曾經是你晉國的領土!”

“你這小輩,胡攪蠻纏......”

聽着嘈嘈切切地爭吵聲,暴鳶聽的頭都大了,對着這個同盟產生了深深地擔憂,只能嘆了口氣,獨自退下。

......

薊城中,姬衍望着軍報,嘴角微微上翹。

“冊封韓信爲邯鄲侯,李靖爲中將、任鎮東將軍、封晉東侯!”姬衍微微皺眉,開口道,“樂毅...賞金千兩,賜寡人寶劍吧。”

對於樂毅的表現,姬衍不是很滿意。

平心而論,晉陽、邯鄲、新鄭這三座城池:最難的是晉陽,其次是邯鄲,最後纔是新鄭。

李靖招降呂布,收攏晉軍八萬;韓信斬龐涓,破邯鄲,水淹大梁。

而僅僅只有樂毅,靠着錦衣衛的新奇戰法先發制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屠殺韓國高層,這才攻佔了韓國。

而且,錦衣衛的這個招式恐怕也就能用這一次了。

畢竟這次過後,各國都會對錦衣衛有所警惕。

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三百三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三百二十四章 冒頓誓破筱商縣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四百二十八章 霸王別姬第二百三十九章 草原雙狼(一)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飛五五開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後記第三百零一章 傾國傾城楊玉環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抵抗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圍堵函谷關(上)第四十八章 樂毅伐戎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絕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不過李第三十九章 六部尚書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六十章 大破孤竹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線決戰(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二百五十九章 伐金(二)第三十七章 代王澈第三百一十二章 攻防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四百五十章 大唐無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侯第二百五十二章 遼東驚變(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百騎劫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原攻略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下第四百零九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三百九十六章 共赴國難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六十七章 犒賞三軍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十五章 二鸚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濟南見聞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七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十七章 花刀將魏文通第三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一百零三章 靈壽攻防戰(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二百七十九章 邯鄲之戰(三)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二百零九章 王允之計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一百三十八章 薩爾滸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九十三章 恆山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圍剿梁山(四)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不過李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趙國老將第四百三十六章 唐楚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閃電伏擊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內閣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