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

桓平六年七月三日,維持了一年半的戰役以燕國的勝利告終,燕國連滅韓、晉兩國,迫降魏國,大破楚國,如今也就只剩下了齊國一國仍在抵禦。

桓平六年七月四日,諸葛亮率軍近魯郡,這個原本是魯國的郡縣,與齊將李忠遙遙相望。

“侍郎大人。”

士卒入內稟報諸葛亮,由於諸葛亮還沒有一個正式的軍職在身,因此士卒統稱其爲侍郎大人。

戶部尚書空缺,諸葛亮爲戶部左侍郎,乃是戶部的實質掌權者,因此他也對姬衍下令名其率軍抵禦李忠有些驚訝。

“怎麼回事兒,李忠又動了?”

諸葛亮皺了皺眉頭,有些無奈。他也不知道李忠在這兒幹嘛,他進一步,李忠就退一步。

諸葛亮受命是來抵禦李忠進攻的,結果魯郡除了歷城之外,其他的城池都被諸葛亮佔領了,諸葛亮也不知道李忠究竟在搞什麼。

“稟侍郎大人,狄青將軍率軍,與敵在即墨相遇,雙方僵持,恐無力來援。”士卒一本正經地稟報着,讓諸葛亮頓時明白了李忠的意圖。

“呵,原來李忠想的是這樣的好算盤。”諸葛亮輕笑一聲,接着開口道,“那麼...與狄青將軍交戰的,是齊國的那支部隊?”

“稟侍郎大人,是孫臏的飛熊軍。”傳令士卒開口道,這讓諸葛亮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沒想到啊,李忠這是自討苦吃了。”諸葛亮當即笑道,他已經清楚李忠的思路了。

李忠是想用魯郡爲誘餌,將諸葛亮誘至魯郡,然後聯合孫臏,一舉殲滅諸葛亮部下六萬人,震懾燕國。

只可惜燕國也增派了援兵,而燕國的援兵狄青準備奇襲即墨,結果迎面撞上了孫臏的部隊。

這就十分尷尬了。

“全軍出擊,圍住歷城,莫要讓李忠逃了!”諸葛亮淡淡開口,他知道自己如今的目的,封鎖歷城,等候援軍。

西線戰場取得了驚國之勝,燕國也多了四十萬兵力沒有去處,根據諸葛亮猜測,不久之後李靖軍將會開拔,一路直奔齊國而來。

齊國,是目前唯一一個有能力的敵國,敵國目前是兩死一殘一降,剩下的就只有齊國了。

想到這裡,諸葛亮不由感嘆一聲,喃喃自語道:“我大燕...果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啊...”

......

而另一邊的李忠現在可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本想着配合孫臏一同把諸葛亮滅了,然後光榮地收復魯郡,甚至還有可能進逼昌黎。

唉...孫臏被狄青擋在了即墨,一切都完了。啥都沒有了,自己只有六萬人,而諸葛亮也有六萬人。

他可沒那個本事收復魯郡,事到如今也就只有堅守城池,在魯郡埋下一顆釘子了。

“將軍,將軍!”

一道頗爲慌張的聲音傳出,引起李忠的頗爲不滿,遂開口道:“什麼事兒?毛毛躁躁,成何體統?!”

“稟將軍,燕軍距離歷城只有三十里了!”那士卒喘着粗氣,上氣不接下氣地順着,但內容卻是讓李忠一驚。

“諸葛亮來了?!”

李忠也顧不得其他,當即登上了城牆,從城牆瞭望西方。果然如同傳令兵所說,迎風招展的“燕”字纛旗隱天蔽日,人數也有數萬。

眼見着燕軍正在安營紮寨,李忠也不敢有什麼動靜...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守城是穩贏的,萬一出城野戰導致滿盤皆輸,李忠負不起這個責任。

一連三日,燕軍僅僅前進了十里,而李忠也就這麼看了三天。

他實在是沒有搞懂,燕軍在幹嘛?圍而不攻,談圖個啥?

雖然孫臏被纏住了,但秦瓊大將軍也正集合兵力,趕往前線。秦瓊的部下,可都是清一色的騎兵。

城外,一切準備就緒的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口道:“先射招降書吧,李忠也是個人才。”

兵不血刃,是每個將領最渴望的想法。

燕國的招降書射入城中後,諸葛亮遲遲沒有收到回信,自然知道李忠沒打算投降。畢竟也是,韋睿投降是因爲晉國重文輕武,而齊國文武均衡,且諸葛亮許出的條件太低了。

“攻城!”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雙手緊緊地握佩劍,一改平日羽扇綸巾的風雅形象,塑造成了一個能征善戰的儒將形象。

“放箭!”

李忠早就開始準備諸葛亮進攻,於是當即命令城牆上的弓弩手狠狠地朝着燕軍射擊。

城牆上弩箭紛飛,密如飛蝗

“吾乃大燕偏將厲天閏,敵將速來受死!”

李忠只聽見城下傳來一道暴喝,登時一愣,輕笑一聲道:“沒想到諸葛亮軍中竟然還有猛將。”

厲天閏是諸葛亮自己發掘的猛將,就在魯郡,厲天閏走投無路,與龐萬春一同投了燕軍。

諸葛亮收貨了兩員大將,當即喜不勝收,用了自己的最大權限冊封二人爲偏將。

厲天閏知道冒着箭雨石雹帶頭衝鋒,代表着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戰死沙場。

將軍難免陣前亡,這句話流傳千古,對每一位戰將都十分適用。

不說其他,就連李存孝、項羽、李元霸等武藝高強之輩若是帶頭隨時都有被流矢射中命喪沙場的可能。

個人武力再怎麼強橫,終究也是敵不過一支流矢。畢竟沒有人是銅皮鐵骨,都是血肉之軀,兵刃一樣會殺死他們。

“雲梯,雲梯!”

“放箭!”

“殺啊!”

一道道廝殺聲傳來,整個戰場混亂異常,箭矢亂飛,弓箭齊放。

忙活了半天,諸葛亮終究還是沒有打下歷城縣,但諸葛亮好不氣餒,因爲這本身就是計劃中的一環。

......

薊城中,姬衍站在薊城城門,望着不遠處大隊涌來的楚人,心情無比舒暢。

那就是楚王熊槐的隊伍了,燕軍將其押送至薊城,囚禁在薊城,用以不明。

只有姬衍自己清楚,用熊槐來吸引楚國的仇恨,這才能讓燕國有繼續攻打楚國的藉口。

同時,也可以昭告天下,燕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劍指四方皆俯首,燕國霸業已成,姬衍如今開始考慮...科舉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八百里加急第五章 首鸚第十四章 大婚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三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四百一十九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吉思汗第一百七十二章 北線焦點(一)第四百零二章 覓封王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五十八章 伐金(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何人不降燕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鍋俠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四百一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技擊之士第九十章 立後(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交鋒(二)第二百零四章 遼東戰役(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戰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六十四章 發兵討夷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一百一十二章 武周女相第五十二章 蕎縣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二百七十七章 邯鄲之戰(一)第二百零一章 衛青一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線決戰(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攻自破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鎮國鐵騎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伐宋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肅慎勇士七萬騎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三百零八章 進擊的項燕(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一百七十一章 盡數誅殺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四十二章 尊王攘夷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四十七章 鮮卑與山戎第三百八十章 我和岳飛五五開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二百五十八章 伐金(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晉陽城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趙佗與蒙恬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龍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後記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九十四章 恆山之戰(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背鍋俠第二百二十一章 遼東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三百七十三章 衛青戰王賁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金與大清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四章 忠臣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使臣李密第三百六十六章 臨淄之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佔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