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御駕親征

“諸位卿家可知,朕的意願如何?”姬衍在大殿之上,突然開口詢問,登時讓殿內大臣沉默不語。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是正確的。

正所謂君王的心思你別猜,畢竟怎麼猜也猜不着,猜着了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殿內羣臣無論是多麼賢明,都沒有動靜。就連那個刺頭兒海瑞也沒有說話,登時讓姬衍體驗了一股人生寂寞如雪的感覺。

見殿內的大臣遲遲沒有回話,姬衍也沒有主動把自己的意願公佈出來,反而對着衆臣道:“諸卿還是商議一下如何對付南方那些抵抗我大燕的聯盟吧。”

殿內羣臣頓時精神一震,開始從自己最拿手的方面開始說了。

有的主張從楚地分散進軍,擊潰唐、楚聯軍;有的主張以蜀地爲突破口,主進攻蜀國;也有的提議跨過長江招降吳國,以吳攻楚。

甚至還有上書姬衍,請求暫停進軍,在做圖謀...

對於這種言論,姬衍表示呵呵呵。

說真的,姬衍在內心其實早就有一個方案了。之所以讓他們商議,純粹是爲了讓這幫大臣認爲自己受到了重視。

歷史上不經過大臣之意而果斷獨行的皇帝是誰?哦,那個隋煬帝。

隋煬帝的能力其實很不錯的,只不過做人有點天真,以爲手下臣子的忠誠度都是MAX...於是他就涼了。

如今的局勢其實很不樂觀,目前明面上收到的戰報看起來都是連戰連勝,一路橫行無阻。

但經過錦衣衛的密報,姬衍已經大體瞭解了現在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

樑侯蕭嘉穗那裡的楚軍殘部圍剿的很不順利,因爲項羽麾下大將英布已經加入戰場,還斬了方傑這名大將。三萬原樑軍將士目前只剩下一萬餘人,情況不容樂觀。

攻打蜀國的樂毅倒是一直都沒打進去,蜀地實在是太特麼難走了,想要進去簡直是不存在的。

蜀地還是需要慢慢磨啊,除非燕軍能攻破蜀國的門戶漢中城。

而李靖率軍也與唐國小規模打了幾場戰爭,倒是勝多敗少。

而情況最好的韓信軍,目前也陷入了尷尬的局面。韓信如同一柄鋒利的刀刃,直接插入南方的胸膛,將南方東西分開。

同樣,韓信也將面臨來自唐國李世民與西楚霸王項羽的聯手進攻,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除非韓信主動放棄攻佔的楚地,否則接下來將一直這樣陷入被動的局面。

看似大好一片的情況,實際上卻是危機四伏啊。

姬衍嘆了口氣,看着爭吵不休的殿內羣臣,一股煩躁之情不自覺的涌出心頭。

“夠了。”

就在殿內諸臣爭論地最激烈時,姬衍只不過用尋常的聲音念出了兩個字,卻立刻就制止了殿內的喧雜之聲,使殿內恢復鴉雀無聲的寂靜。

這便是姬衍的權威,一個真真正正實權君主的權威!

無論是足智多謀還是老謀深算,都擋不住姬衍的一封詔書。

姬衍從邊陲小國發展至今,無需任何人指手畫腳,自然是比其他君主要強上許多。

蜀帝家族血脈多、唐王制衡嚴重、吳國世家實力龐大、霸王項羽上面更是有一個亞父范增。

而燕國的朝廷說實話,如果姬衍想,隨時隨刻都能把燕國變成一言堂。

“天天吵,天天煩...你們就不能統一一下意見,給朕一個答覆麼?”姬衍打了個哈欠,似乎是有些輕鬆的開口:“朕早就有準備了,你們就好好聽着吧。”

殿內羣臣登時嚴肅起來,準備聽一下姬衍的國策無雙。

“傳詔,令邯鄲侯放棄此戰佔據的一切楚地,退守郢都。”姬衍懶洋洋的開口,“他們想要楚地,那就給他們吧。”

“這...”

殿內羣臣啞口無聲,不知該如何是好。

“令邯鄲侯集結部隊,令樑侯、琅琊侯會合,一同屯兵紀南、郢都一代。”姬衍接着開口,但是沒有什麼停歇,“朕決定了,朕要御駕親征,開闢南疆!”

待姬衍話音落下後,殿內諸大臣紛紛一臉驚駭地擡起頭來,其中更是有數名御史臺的官吏在同一時間站出,齊齊勸解姬衍:“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乃天地共主,怎可以萬金之軀親赴陷境......”

勸誡之聲一時之間倒是絡繹不絕,姬衍也沒什麼表示,同樣靜靜看着這羣大臣。

帝王御駕親征的危險性太大,萬一帝王不慎死於戰場,這會使得士氣打擊的極大,必勝的戰役都會降低至少六成的勝算,瞬間由優勢變劣勢。

同時,若是帝王死於戰場之上,還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穩定,使國家陷入動盪,讓國家一蹶不振。

就算是沒死,但戰爭打輸了...呵呵,前秦王苻堅瞭解一下,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瞭解一下。

但御駕親征的好處也是頗多,至少可以大幅度提高士卒的士氣,提高戰鬥力。

嗯...也能讓自己成爲敵方士卒的火力點。射殺敵軍君王的榮譽,這可是足以讓所有士卒爲之瘋狂的一件事兒。

同時,姬衍也有萬全的把握。

錦衣衛消息,李世民似乎要發動傳說中的“宣武門之變”了.....

這是個機會,一個天大的機會。

“朕意已決,諸君無需再言。”對於此番結論,姬衍表示不可阻擋。

統一之戰,是每個君王、主公所必須參加的戰役。這可是毋庸置疑的。

劉邦討伐項羽、劉秀一統天下、曹操赤壁之戰、苻堅淝水之戰...

無論勝負如何,這些君主、主公可都是參與過的。所以,自己是不可能放棄這個機會。

“朕御駕親征後,由內閣學士協助長公子華監國,凡是過皇后之目。”姬衍一掃常態,主動要求後宮攝政,“同時,朕會命令錦衣衛隨時隨刻將洛陽事宜稟報給朕,你們...最好可不要給朕搞小心思。”

“要是讓朕知道了有誰做了什麼手腳...那麼便自裁謝罪吧。”姬衍雙眼一凌,語氣頗爲陰冷。

他可不希望在自己統一之時有一個拖後腿的後方大本營。

雖然依照蕭何、蘇秦、龐統、魏徵等人的能力,拖後腿倒是不至於,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做些防備吧。

姬衍自然也是惜命的,他知道如果自己死在了前線的戰場之上,偌大的燕國很有可能會因此四分五裂,年僅十歲的長公子華肯定會成爲一個傀儡皇帝。

而屆時的河西曹操、齊魯諸葛亮、宋地蕭嘉穗等等有一大部分都會開始分裂燕國,燕國強勢不在,甚至還有滅國之憂。

所以,屆時錦衣衛除了刺探的部分,其他人絕大多數都會去護衛姬衍。

同時姬衍還有典韋等一衆猛將,到了前線後還有李存孝、賈復、姜鬆、趙雲、羅成等武藝高強的將領,他還怕個卵子。

就目前這個陣容,無論是項羽還是李元霸闖進來,都得飲恨當場,讓大燕少一個敵人。

“陛下,墨翟求見,正在殿外侯着,您看要不要...”

正當姬衍下定決心之後,魏忠賢小步走了上來,對着姬衍小聲說着。

墨翟便是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講究兼愛非攻。

“墨翟?等下朝之後,朕就和他見一見吧。”姬衍也有些詫異,不知道墨翟爲什麼會來見自己。

朝廷之上的臣子被姬衍的氣勢所震,沒有反對之語,於是便宣佈退朝。

在一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恭送聲中,姬衍來到偏殿,見上一見那墨翟。

來到偏殿後,姬衍發現魯班也在這兒,登時一愣。

“查詢此人屬性。”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墨翟——武力值71,統御值89,謀略值81,內政值80,魅力值91,忠誠度等級爲0。”

“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一見面,墨翟便拜道:“拜見燕帝。”

姬衍覺得有點不對,一股火藥味很濃郁啊。

隨後,偏殿之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次日,洛陽城的探子都得到了這樣的一條情報。

公輸盤爲燕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南。子墨子聞之,起於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洛,見公輸盤與帝。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

子墨子曰:“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南。南何罪之有?燕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南方諸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帝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帝?”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帝,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

帝曰:“你想說啥,”

子墨子曰:“燕之地方九千里,南之地方五千裡,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燕有隴西,野獸雜味滿之,臨淄之行商市場爲天下富,南方所謂無雉兔精鹽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燕有良木上千,而南卻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南也,爲與此同類。”

帝曰:“說得好,但跟朕有關係嘛?”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南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南城上而待燕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帝曰:“說得好,給朕滾!”

子墨子逐宮而出,囚於洛陽。

.......

南方戰線前線,韓信收到姬衍的密詔,激動之心許久都未曾消散。

“此戰過後,卿當爲南越王!”

短短的一句話,卻差點兒讓韓信心臟驟停,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南越王,顧名思義,封地定是在南方一代,很有可能是故越地。

而現在佔據越地的是誰?那個自稱西楚霸王的項羽。

想到這裡,韓信的雙眼之間不禁凝聚出了一股磅礴的殺意。

“項羽不死,我難以封王。”

韓信對着自己身旁的蒯徹說着,順勢道:“蒯先生認爲,信該怎麼做?”

雖然南越這個封號韓信不是很滿意,對比越王,韓信更喜歡吳王、楚王這種封號。

吳地乃是其家鄉所處的國度,封吳王會讓韓信有一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而楚王毫無疑問,這可是南方只爲尊貴的封號,若是得了楚王這個封號,韓信自然是南方第一人了。

“將軍,如今您擁兵二十萬,爲什麼不自立門戶,稱帝稱皇呢?”蒯徹帶着誘導性的話語對着韓信開口,蠱惑着韓信。

蒯徹,是南方人。南方反燕聯盟安插的臥底。

蒯徹迷惑韓信,自然是有目的的。

若是韓信真的被他策反了,那麼不僅完成了南方反燕聯盟交給他的人物,他也會搖身一變成爲韓信的丞相!

這可是...莫大的榮耀啊。

但這句話說出後,韓信瞬間眼神一冷,二話不說拔劍殺之。

在歷史上面對劉邦的時候,韓信都沒有反叛自立,更不用說現在了。

要知道,韓信軍中可不都是他韓信的親信的!

“哼,間者倒是無孔不入,連蒯徹都給他們做事...”韓信冷哼一聲,隨後意識更加堅定。

“誰都別想阻礙我封王!阻礙我封王的,都得死!”

PS:本章四千字,所以只有一更。順便說一下閱文集團的購買情況,1書幣200字,所以4000字是20書幣。如果字數是4199,還是收20書幣!所以我這一段話不算錢。

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草原雙狼(三)第四百二十章 簡單粗暴的李元霸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桓平六年春(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百零五章 西楚霸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七章 郭隗第三百一十一章 龍且戰姜鬆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鋒第四百三十九章 唐軍敗,世民逃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鋒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猶豫第二十三章 槍神童淵第二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章 靈壽攻防戰(二)第九十四章 恆山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正不阿(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孤家寡人第一百章 靈壽攻防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四百五十八章 交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御酒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四百五十八章 交戰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精打細算吳三桂第四章 忠臣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一百五十七章 趙國之盾(三)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踏龍城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許負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二章 奸相第一百二十七章 糾結的李績第一百五十五章 趙國之盾(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三百八十五章 伐宋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二百二十六章 韓信的顧慮第三百一十章 進擊的項燕(四)第一章 系統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一百二十章 交鋒(一)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三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一百七十章 攻破涿縣第三十二章 代燕漁陽之戰(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二百零九章 王允之計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騎無雙第三十章 代燕漁陽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二百三十八章 肅慎勇士七萬騎第四百零四章 項燕之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邯鄲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四十九章 中原大戰(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邯鄲內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力以赴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最終章 諸侯畢,四海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原攻略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二章 奸相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七十七章 趙廷文臣第三百四十六章 初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趙國之盾(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代燕漁陽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主動出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第三百六十三章 攻佔歷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諸侯心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憋屈的趙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國反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