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最後一次假癸水,蘇雲朵自是按照前世的預產期計算法,算過自己的預產期,知道自己的產期應當在八月底九月初。
中秋節前終於收到陸名揚到達北邊城之後發回的書信,蘇雲朵同時也接到了楊傲羣中斷了將近一個月的書信,終於讓蘇雲朵知曉陸瑾康音信杳無、楊傲羣的書信突然中斷的原因。
原來爲了打破膠着的戰事,經過商議,決定由陸瑾康與陸坤、寧忠平帶着一隊精兵翻過連綿的勃泥山脈跨過被稱爲死湖的勃泥湖直插北辰國後方。
勃泥山脈連綿上百里,乃是兩國邊境共同的屏障,山高林深,極易迷路,所幸蘇雲朵在得知陸瑾康遲早將成爲北邊城的守城將帥,故而早早尋得望遠鏡和指北針,雖說比起前世的望遠鏡和指南針,蘇雲朵千方百計尋覓得到的望遠鏡和指北針實在是再簡陋不過,在這個時代卻是難得的稀罕物事。
望遠鏡和指北針年前才送到蘇雲朵手中,看着如此簡陋的望遠鏡和指北針,蘇雲朵倒是很想進行一番改造,只可惜她雖說懂醫懂藥,機械和光學方面的原理懂得卻並不多,再說就算懂她也不能明晃晃地拿出來說道,只得帶着驚訝帶着些許嫌棄隱晦地提出了一些建議。
陸瑾康對這兩樣東西很是看重,特地讓府裡精通機械的人對這兩樣東西進行了研究,看看能不能加以改進。
因爲時間短,陸瑾康押送醫用白酒出發的時候,這兩樣東西也只是仿製出來幾個,並在小處進行了細微的改進。
經過改進的望遠鏡和指北針,不但更方便隨身攜帶,最讓人驚喜的是,經過改進的指北針,指示方向的功能更加穩定。
陸瑾康前往北邊城的時候,自然將仿製出來的望遠鏡和指北針都帶去了北邊城。
陸瑾康請命隨隊深入敵後,陸達開始的時候是無論如何不骨答應的,畢竟陸瑾康身負鎮國公府未來,可是在陸瑾康的堅持下,又親自體驗瞭望遠鏡和指北針的強大功能,加上陸坤和寧忠平的強勢加入,爲了早日打破僵局,這纔不得不放手讓陸瑾康隨隊深入敵後。
只是陸瑾康等人這一去,卻整整兩個多月音信杳無。
北邊城的爭奪戰卻越演越烈,北辰國再次調集十萬人馬,圍攻北邊城的人馬增加到近三十萬大軍,而東凌國在北邊城的軍隊加上前來的援軍也不過二十萬之數。
因爲北邊城易守難攻,北辰國雖說加大了攻勢,戰事卻依然膠着,只是北邊城的形勢越發嚴峻起來。
在這種時候,爲了城中百姓的安危,也是爲了隨軍家眷的安危,陸達不得不考慮暫時讓城中百姓往北邊城後的第二道防線庸城撤離。
楊傲羣突然中斷與蘇雲朵的通信,正是因爲忙於撤離和安置,她一方面要照顧孩子,一方面還得安撫從來不曾面對過戰爭的小徐氏和貝氏,還要抽出時間來會同其他等品級的將官家屬安慰撤離家園的百姓和其他隨軍家屬,自是忙得腳不沾地。
待陸名揚親自押送戰備物資前來的時候,才驀然發現自己已經有一段時日不曾給蘇雲朵寫信。
當然中斷與蘇雲朵通信的原因自然還有一個,那就是無法回答蘇雲朵在信中的詢問,畢竟陸瑾康不在北邊城的原因,連她也是不知曉的。
就算陸瑾康在離開北邊城之前,交給她七、八封信,讓她隔三差五按順序往京城送信,自小長於北邊城的楊傲羣也知曉這件事她只能照做卻不可多嘴。
只是當她代陸瑾康發完了信件,卻依然不見陸瑾康回來,而蘇雲朵與她的通信中就算沒有直接詢問陸瑾康的情況,卻開始越來越多地詢問起邊城的情況。
楊傲羣雖說性子大大咧咧了些,卻是個聰明人。
雖說沒人告訴過她陸瑾康的去向,卻從陸瑾臻越來越緊的眉頭中看出些端倪,陸瑾康突然從北邊城消失必然非同尋常。
以前楊傲羣總是期待收到蘇雲朵的信件,如今楊傲羣最怕的就是收信,因爲她不知道該如何給蘇雲朵回信。
因爲蘇雲朵太敏銳太聰明,她很怕自己一句不夠嚴謹的話就被蘇雲朵察覺出端倪來,畢竟蘇雲朵如今的身子越來越重了!
陸名揚押送的戰備物資到達庸城,自是與小徐氏和楊傲羣見了面,雖說依然不可能從女眷嘴裡得到確切的消息,卻從保護這些女眷的鎮國公府親兵領隊閃爍的言辭和躲閃的目光中看出了端倪,自從失去陸瑾康消息之後的猜測也就帶回確定了。
陸名揚心裡那個怒還真是無可言說,他知道陸瑾康必定帶人想辦法深入敵後去了!
陸名揚在北邊城駐守了幾十年,爲了更好的打擊北辰國,沒少派斥侯和精兵進勃泥山脈探險,甚至曾經數次親自帶人意欲翻越勃泥山脈,卻每次都不曾如願,勃泥山脈深處的險峻,令每次進山都幾乎是九死一生。
爲此在陸達接過他手中的駐守重擔之時,陸名揚就曾經鄭重其事地告誡過陸達,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前,切不可深入勃泥山脈,萬沒想到爲了打破戰事的僵局,陸達居然派陸瑾康帶隊進了勃泥山脈,最讓陸名揚生氣的是,陸達居然一直隱瞞不報,而陸瑾康一去兩月杳無音訊。
陸達也是沒想到陸瑾康一去就是兩月沒有任何音信,而與北辰國的戰事除了北辰國再次增加兵力也沒有什麼大的改觀,反而讓他不得不安排城中百姓和隨軍家眷撤往庸城。
按照出發前商議的計劃,陸達只給了陸瑾康一個月的時間,無論陸瑾康此次深入勃泥山脈順利與否,一個月內必須有回營。
可惜陸瑾康隨隊進了勃泥山脈之後再無音信,隨着時間一日日過去,陸達心情越發沉重,而隨着陸名揚的到來,陸達更是覺得頭上烏雲密佈。
陸名揚的確十分生氣,待到了北邊城見到一臉忐忑的陸達,甚至恨不得直接送他一個大巴掌,心裡到底還有幾分理智,到底記得陸達是北邊城大帥,而非當年那個衝動的小兒。
“說吧,到底怎麼回事?可有派人尋找康哥兒他們?”等在帥帳中分主次坐下,陸名揚盯着陸達直截了當地問道。
老爺子親自前來邊城,陸達哪裡還敢玩什麼花樣,自是一五一十地將當日的決策告知陸名揚。
“康哥兒不讓你派人接應,你就真的不管不顧了?還真是天下好爹!”陸名揚心繫陸瑾康那一行人的安危,聽了幫倒陸達的彙報,被壓下去的怒火再次熊熊燃燒,出口的話除了怒氣少不得帶着譏笑和怨懟。
陸達沉默不語,說真的,陸瑾康那一行人,一去兩月無音信,他心裡自是又急又悔,當初他就應該想另外的法子來打破戰局,而不是答應陸瑾康翻越勃泥山脈深入敵後的計謀,當然更不應該讓陸瑾康親身犯險。
只是當日陸瑾康拿出珍藏的望遠鏡和指北針,實在讓他無法捨棄陸瑾康的計謀。
那兩樣東西一樣可以看清遠處的一物一景,一個可以指明方向,實在是太好用了!
只是沒想到陸瑾康會一去兩月沒音信,陸瑾康這一行兩百人都是軍中精銳,除了陸瑾康和他的親衛,還有寧忠平和陸坤,這兩人比起陸瑾康來,有着更豐富的閱歷,這纔是陸達同意陸瑾康親自帶隊的原因。
陸瑾康是鎮國公府的世子,雖說深得聖上器重,卻總歸也要有自己的軍功才行。
至於爲何不派人進山接應,一是陸瑾康帶隊進山之前的確有言在先,爲了此行安全,陸瑾康出發之時雖說只帶了兩隻望遠鏡,卻帶走了他此次帶來北邊城的所有指北針。
沒有指北針,就算派人進山接應也是無濟於事。
再說隨着北辰國調兵遣將,陸達也實在抽不出人手來進山,只能按照陸瑾康進山前留下的話,一心應對戰事。
陸名揚何嘗不知道陸達心裡的算盤和麪臨的困局,只是實在生氣陸達明如此低估勃泥山脈的險峻、山脈深處的危機,忘記了他曾經再三的叮囑,自然也生氣陸達對他的隱瞞。
“原本與康哥兒定好,不管康哥兒此行能否成功,最多一個月返回軍營,而康哥兒進山之前也是做了妥善的安排……”陸達被陸名揚盯得全身發毛,這話自然也是越說越沒底氣。
“妥善的安排?就是讓臻哥兒媳婦給他往京城發信?!你們怎麼不直接備上一年的書信!”陸名揚冷哼一聲斥道。
陸達無言以對。
他自是很想將實情告訴陸名揚,可他有太多的顧慮,再說陸瑾康在進山之前再三告誡他,此事萬不可露出風聲。
雖說陸瑾康帶走了兩百精銳,知道陸瑾康此行目的的也只幾位主要的將領,從北邊城到京城千里之遙,就算他與陸名揚的通信用的是專門的渠道,卻也不能保證書信絕對安全,這才順應陸瑾康的意思,沒往京城送信。
當然也擔心身子越來越重的蘇雲朵接受不了,到時傷了腹中胎兒,陸達硬是挺着沒有將消息傳回京城。
待帳中只剩下陸名揚、陸達、陸瑾臻祖孫三代,陸名揚對着陸達猛喝一聲“跪下”,陸達二話不說撲通跪在了陸名揚的面前。
陸達跪下了,陸瑾臻作爲兒子自然不能站着,隨即也在陸名揚面前跪了下去。
陸名揚指着陸達又是一番訓斥,陸瑾康一行音信杳無,實在令陸名揚太過震怒。
陸名揚比陸達更明白勃泥山脈之所以成爲天塹的原因,山脈深處實在太過險峻,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屍骨無歸,更何況就算有命翻過山脈,山脈另一邊還有個死亡之湖等着呢!
雖說陸名揚沒能實現翻越勃泥山脈的宏願,卻也曾經便衣深入北辰國,見識過死亡湖的風采,那是個無論什麼投入湖中,都會一沉到底的怪湖!
陸達聽了震驚不已,心裡自然也越發擔憂陸瑾康那一隊人的安危。
事已至此,陸名揚深知再是生氣也是無濟於事,如今只有儘快打破戰事的僵局,並且打敗北辰國,才能抽出人手進山搜救陸瑾康一行。
陸瑾康等人雖說進山前都背上了乾糧,可是爲了減輕負擔,所帶並不多,如今已經整整過了兩個月,身上的乾糧必定早已吃光,就算這具季節山中不缺野果野物飽肚,能早一日找到他們自然也就多一分生機。
陸名揚一路前來早已疲憊不堪,此刻卻也顧不得休息,在陸達等人的陪同下登上城牆,親自察看敵情和戰況。
陸達將陸瑾康留給他的望遠鏡交給陸名揚。
這支望遠鏡雖說只是鎮國公府的能人工匠仿製的,清晰度卻相當不錯,能清楚看到城外三十里敵營中兵士的動靜。
北辰國的大帳在城外三十里處連綿數裡,數以萬計的帳蓬的確很有氣勢。
當然這個氣勢也只能唬一唬普通人,對於見慣戰事的陸名揚而言也不過耳耳,當然要想打破僵局,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一行人從城牆下來剛在帥帳坐下,就聽得外面先是一陣嘈雜,隨後帥帳外傳來一聲匆促的“報”,顯然報信之人已經來到帥帳前。
“傳!”陸達一聲令下,外面來報信之人匆匆進來,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極爲意外的消息。
“北辰國撤兵?怎麼可能?!”聽到消息,幾乎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覷起來。
於是剛在帥帳坐下的一行人,再次匆匆登上城牆,從望遠鏡中看到三十里外的敵營正亂作一團,再拉遠些看,數千騎兵正簇擁着一騎打馬快速往北辰國都方向而去。
同樣用望遠鏡觀察的陸達自然也看到了那絕塵而去的騎兵,那中間一騎正是北辰國的元帥!
這次攻打東凌國的元帥卻正是北辰國的大皇子,能讓大皇子直接丟下軍營只率領數千騎兵往回趕,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北辰國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