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朝堂之爭

當爭端,被引到晁錯身上時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多日以來的鬱結,在這一瞬之間,都是找到了爆發點。

於是乎,一瞬之間,所有的罪責,都被退到了晁錯的身上,就好像他真的做了什麼十惡不赦之事一般,甚至,其平日裡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擺到了檯面上,叫人點點滴滴的剝開來,在其中找到所謂的,‘罪惡’的地方,作爲攻擊晁錯的利器。

“夠了!”聽着朝堂上的衆人,越說越離譜,越說越過分,高坐的皇帝劉啓,也終於是開口呵斥道。

“一個個都是飽讀詩書,久覽經卷。”

“諸子聖人們在書中,就是這麼教導你們的嗎?”

“體統何在?”劉啓的聲音之間,朝堂上也是在頃刻之間安靜了下來。

“晁卿,可有對策?”劉啓的目光,在朝堂上審視了一番,叫先前喧譁的文武百官們,都是低下頭以後,纔是將目光,落到了晁錯的身上。

而晁錯面對劉啓的問題,數次張了張嘴以後,還是徒然無聲。

若說治國安民,這是他的強項,但論及兵事,這卻是他力所不能及的了。

“調動禁軍之策,晁卿以爲如何?”終歸是多年老臣,帝王心腹,劉啓也不忍見到晁錯此時的窘迫模樣,於是又換了個問題,給了晁錯一個臺階。

“聖人有曰,域名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強自壓下內心的羞惱和憤怒,晁錯思索了片刻之後,便是出聲。

“長安,論及城牆不過三丈,若是強自以兵甲守之,怕也無用。”

“何況,天子腳下,又何必以兵甲強守?”

“陛下聖明,受萬民敬仰,若賊軍入得長安,那長安百萬子民,皆爲陛下屏障。”

“當年高祖定都長安卻不加高牆,歷代先帝,皆叢之,想來亦爲如此。”

“晁卿的意思是,分禁軍以衛黃河?”劉啓端坐不動,頭頂冠冕之上,十二串寶珠垂下,紋絲不動,下面的羣臣,沒有任何一人,能夠看清那垂下的寶珠後面,劉啓的臉色。

“陛下,臣以爲不妥。”很快,武將的行列中,又是一人踏出。

“如今拱衛黃河的,乃是衛所治軍,受太尉府轄制。”

“而長安禁軍,拱衛宮城,則是隻尊陛下之令。”

“二者互不統屬。”

“若是調長安禁軍拱衛黃河,那衛所治軍和長安禁軍之間,誰爲主,誰爲次?”

“主次不分,必然釀成大禍。”

“須知,兵貴精而不貴多,若是不能協調如一,再多的軍隊,在戰場上,也只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已。”這武將面有老態,一邊說着,還一邊攏了攏嘴上的鬍鬚。

“那你的意思是,不調動禁軍?”劉啓的目光緩緩而動。

“倒也不是不調動禁軍。”這武將遲疑了一下,“若是能夠解決主次指揮的話,調些禁軍拱衛黃河,伺機而動,自然也是好的。”

“五萬人,守住黃河,還力有不逮。”

“但若是有十萬人,非但能夠守住黃河,若是有了機會,賊軍不備之下,渡河而擊,也不是不可能。”

“卿所言,甚合朕心。”劉啓冠冕上的珠串搖了搖,很顯然,他也有所意動。

漢帝國,終歸是要保持完整的,雖然如今七國叛軍站了上風,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一直在上風,而且,劉啓既然打算要將這帝國完整的交到自己的子嗣之手,那就必然要籌謀反攻之事,若是無法渡河的話,那如今最好的結果,也只是劃江而治,而是劉啓絕對不能接受的。

是以,帝國大軍和七國叛軍,必然誰要在戰場上,擺開軍勢真刀真槍的殺上一場。

而這前提,便是渡過黃河,要麼,是帝國大軍渡河而去,要麼就是七國叛軍,渡河而來。

是以,無論如何,只圖堅守黃河一線以七國叛軍對峙,絕對是最爲愚蠢的決策。

然而,劉啓雖然有所意動,但卻依舊是無法做出決定來——長安禁軍和衛所治軍之間的統屬權,是一個極難處理的問題。

長安禁軍,自開國以來,就是歸於皇帝統轄,從未有過指揮權轉移的先例,這個口子,是絕對不能開的。

但令長安禁軍統合衛所治軍,同樣不妥,禁軍雖然精銳,但素來都是拱衛長安,勇猛倒是夠勇猛,然而統帥大軍的眼光以及作戰的經驗,卻是比不得太尉府中那些從漢匈戰場當中殺回來的將領們。

“陛下,不若將黃河防線,全權交由禁軍守衛。”

“長安禁軍十萬,足以守衛黃河,卻籌謀反攻。”

“至於說禁軍全數調出,長安空虛,那不妨,令那五萬衛所治軍入長安以爲拱衛。”

“如此,一舉兩得。”

“陛下以爲如何?”沉思之間,晁錯腦海當中,陡然靈光一閃,然後提出了一個建議。

這建議一出,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皆是側目以對。

“實在是荒謬!”

“自立國一來,未有禁軍全數調離長安之舊例!”幾乎是在同時,文武百官們,都是齊齊的反對道。

至於說他們反對的原因,自然是調衛所治軍入長安一事。

拱衛長安的軍隊,首要的條件,便是忠誠。

長安禁軍,世世代代忠於帝室,其忠誠,自然是毋庸置疑,但從黃河以北的各州府匯攏而來的衛所治軍,他們對帝室的忠誠,有幾分,這沒有人能夠保證。

而那五萬大軍當中,會不會有七國落下的棋子,更是沒有人能夠確認。

叫這樣的五萬大軍拱衛長安,別說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不放心,便是劉啓自己,以及太尉府的衆人,也不放心。

只是,因爲忌諱,這個原因,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雖然都心知肚明,卻是誰都不曾將這一點說出來——這種無端的猜疑,說了出去,哪怕那五萬大軍,真的是忠誠,但也會變得不忠誠了。

“晁卿就這個建議嗎?”劉啓的言語之間,也是多了幾分無奈。

“當然不止。”

“禁軍素來只聽陛下之令。”

“且禁軍的職責,便是守衛陛下。”

“既然十萬禁軍,盡皆離了長安,不若陛下親率禁軍出征,已定人心,以正國統。”晁錯一字一句的道,言語之間,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一般,晁錯的聲音,也是越發的慷慨激昂。

“臣請陛下,御駕親征。”

“破七國,擒叛王。”

“鼎定天下!”

第二百九十六章 黽池事畢第二百二十五章 九首第兩百零二章 蹤跡第二十七章 月夜虎嘯第三百一十五章 翻盤局面的一劍第二百零八章 傳訊天師府第三百五十九章 山神發怒 二第十章 謀算第一百二十三章 言語如刀,字字誅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快刀亂麻第四百一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標第三百一十六章 宣室殿爭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心第三百零六章 生死一線間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人敵,破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血脈第五十六章 守株待兔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心第二十四章 時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目標第四十一章 饗宴第一百零六章 印記第一百九十八章 各呈心機 上第三百七十章 入局,太攀說黃河第二百七十八章 塵埃散盡第二百九十八章 悲觀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訊第九十五章 開端第四十一章 饗宴第五章 藥根第三百九十四章 劍影留痕第五十一章 成就第兩百零一章 各呈心機 下第一百五十章 朱雀第三百五十五章 寒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之淚,秘庫暗語第四百二十六章 甘泉宮外的蹄聲第二百八十九章 荒蠻之初祖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安城下 上第三百零二章 天雷地火第四百零五章 招攬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所不爲蕭鳳鳴第一百五十五章 勝負,朝堂 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船塢 (改)第二百四十三章 分析第一百四十六章 行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星銅第二百五十四章 瀲光劍,凡人第六十九章 將終第二百四十九章 兵刃的區別第八十五章 毒殺第二章 太攀第八十二章 黃芽丹第二十八章 龍爭虎鬥第五十一章 成就第三百零一章 寒露第一百一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二十三章 戰爭 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陽神第三百四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四十一章 思慮和謀劃第二百二十七章 定星盤,尋覓荒蠻第三十六章 通幽第二百七十六章 有所不爲蕭鳳鳴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火第三百章 疾風驟雨第四百零八章 前嫌難釋第三百六十九章 定論第二百八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謀第四百零一章 合作,藏拙第二百六十四章 神祇之論第兩百零一章 各呈心機 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暗影第七十七章 輸贏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奏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動第二百零八章 傳訊天師府第二百九十九章 天師府,萬靈山第一百六十六章 玄絕先生化神貼第一百一十五章 餘波暗流第三百六十三章 餘波第三百零九章 雷火柱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荒蠻之初祖第三百五十一章 選定第二百零五章 神祇天籍第四百零一章 合作,藏拙第三百五十三章 溯雲河第三百一十八章 血脈第一百四十七章 快刀亂麻第兩百零一章 各呈心機 下第十一章 狹路(成功簽約,求推薦,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萬靈山,人妖混居之地 上第二十七章 月夜虎嘯第一百五十三章 玄武朱雀第四百零九章 白雲第四百一十四章 蹤跡,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