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033,陳元版隆中對
陳元和劉備走後,大殿之上這些人一些有些寂靜。
剛纔陳元所言,且不說文采飛揚,借古說今,單單是其中展露的那種投筆從戎的氣魄就讓這些人羞愧不已。
羞愧之後,便是惱怒了。
區區一個去族之人,安敢如此狂妄。
不久之後,宗貝嘿然笑道:“好一個慕定遠之長風,這是要做下一個定遠侯啊,年輕人真是好大的氣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定遠侯的意志和才能。”
“黃口小兒,居然敢自己定遠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大殿之上這些名士也都紛紛表示不屑。
這些人恐怕已經忘了,要不是劉備及時救援,他們已經落入了黃巾之手,哪還有這等閒情逸致在這裡高談闊論。
孔融到時沒有參與這些人的談論,一邊飲酒一邊心中思量。
這劉備和陳元不簡單啊。
可以結個善緣啊。
劉備和陳元轉身出了太守府,劉備此時臉色還是很難看。
等走得遠了,劉備這才恨恨的說道:“腐儒豎子,安敢如此欺我。”
陳元看到劉備這麼生氣,不由心中暗笑。
看來未來的昭烈帝如今的修爲還不到家啊,遠不是後來那種帝王心胸呢。
陳元對劉備說道:“大哥,何必如此生氣,這等腐儒清談之客遲早都會被我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去,等到日後大哥掌握中樞,還怕沒有辦法對付他們嗎?”
劉備聽了陳元的勸說,長舒了一口氣。
“子初說得對,等到日後我們兄弟掌握中樞,肯定要把此等腐儒清談客全都驅除朝堂,免得荼毒百姓。”
陳元點點頭。
旋即又說道:“不過,大哥,今日我們得罪了這些人,這北海是不能再待下去了,不然的話這些人遲早要給我們找麻煩的,這些人現在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所以我們還是走吧。”
劉備聞言,點了點頭:“子初所言甚是,等到雲長和翼德回來,我們便返回幽州去。”
陳元搖搖頭:“大哥,我們不去幽州。”
劉備滿臉詫然:“不去幽州,那去哪裡?”
陳元淡然的到:“我們去冀州自子幹公處。”
“老師那裡?”
“正是,我聽聞子幹公那裡似乎有些不順,於公於私我們都要去助子幹公一臂之力。”
這裡說的子幹公正是盧植,劉備的老師。
去相助自己的老師,劉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陳元讓劉備去相助盧植自然是有目的的。
盧植乃是海內大儒,在名士之中聲望隆重,跟他打好關係沒錯的。
到時候一高興了,介紹幾個徒弟來幫助劉備,那也是賺的。
就算是不派徒弟來,對劉備的名聲也是很有好處的。
而且,陳元還有後招,那就是等盧植被朝廷治罪的時候,護送盧植進京。
陳元已經不打算讓劉備再去刷黃巾的功績了。
因爲劉備這個時候的功績已經足夠了,擊敗了幽州黃巾,擊潰了北海黃巾,這等功績足夠換來一個太守之位了。
只不過,想要成爲太守,並不是光有功績就行的。
因爲此時朝中宦官勢力很大,想要成爲一郡太守,少不得要跟這些個沒卵子的玩意打交道了。
除此之外,朝中大臣也得交好。
總之,武的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就是去走門路了。
朝中大臣這一塊,有盧植打底就能打開門路。
宦官嗎?
陳元盯上了那個小黃門左豐。
就是那個宣佈奪去盧植官職,押送盧植進京的小黃門。
此人貪財的很,只需要一些財物就能收買他。
收買他的目的是見到十常侍這些大宦官。
陳元的目的並不是要給劉備買官,劉備的功績也不需要買官。
只要這些太監不從中作梗,只需要公平封賞,以劉備如今騎都尉的官職成爲一郡太守簡直不要太輕鬆。
當然,在陳元的計劃當中,如果能夠去荊州當太守是最好的。
這個時候荊州牧還不是劉表,劉備很有機會啊。
荊州之地乃是一個最好的種田的地方,可以在董卓之亂的時候收攏關中和中原的流民,大力開發整個荊州,完美。
至於說荊州那些豪帥,殺就完了。
劉備又不是劉表,啥也沒有。
說得好聽是單騎入荊州,實際上劉表是無可奈何。
因爲他既沒有錢也沒有兵,只有一個朝廷的名頭而已。
劉備可不一樣,大兵在手,不服者殺。
這就是陳元給劉備謀劃的戰略。
種地荊州,下窺揚州,上攻益州,一有機會便入主關中,分分鐘成強秦之勢,虎視天下。
到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掃蕩不臣,完美。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陳元的初步謀劃,等到拿到了荊州一郡太守或者南陽太守之職再說。
陳元又想到一件事情,問劉備:“大哥,如今可有把握招攬子義了?”
劉備眉頭微皺:“我觀子義已然意動,但心中似乎還有所顧忌,故此還未做決定。”
陳元一頓。
怎麼回事?
這跟自己預料的不一樣啊。
按理來說,太史慈跟劉備相性挺符合的啊,再加上劉備這些時日真心誠意的表現,爲何還沒有讓太史慈歸附,這裡面肯定有什麼蹊蹺啊。
陳元摩挲着下巴,到底是哪裡沒對呢?
在自己的記憶中,好像劉備在救援了北海之後,太史慈似乎也沒有跟劉備走。
什麼原因呢?
難道說是孔融從中作祟。
也不是對啊,如果是孔融從中作祟,他是想留住太史慈的話,那麼後來他就不至於被人趕出北海了。
孔融被趕出北海的頭年,太史慈就已經去投奔劉繇了。
這裡邊肯定有事,只不過陳元並不是什麼歷史專家,對於太史慈的這一段歷史並不是很清楚。
不過,也沒事,等太史慈回來,自己親自去問問就好了。
有困難解決苦難嗎,沒什麼大不了的。
陳元對劉備說道:“大哥,走,我們去拜見太史老夫人,這位老人家是一個有見識的人,就算招攬不了子義,常聽這位老老人的教誨,那也是受益匪淺。”
劉備點頭表示贊同,太史老夫人真乃是一位明智長者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