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答辯,只答不辯

就在鄭國剛舌戰羣儒的同時。

地球另一端。

位於浙省大學玉泉校區一號教學樓的會議廳內,正是一幅如同大戰之前那般的忙碌景象。

西裝革履的周書萬端坐在長條形會議桌的首位,略帶感慨地看着眼前十幾名同事和學生圍在一個人的周圍,確認着有關論文和PPT的各種細節。

一如回到兩年前,他自己進行博士學位答辯的現場——

實際上,周書萬在碩士期間就已經和導師一起,連續參與了了HTY8彈射座椅的仿製改進和HTY5彈射座椅的研發工作。

在2000年成功轉博之後,他又非常好運地乘上了華夏航空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

在短短三年時間內,殲11B和殲10A兩種主力戰機完成了總計時長堪比過去十年之和的高強度試飛,並順利定型列裝。

而這個過程,也同時爲彈射座椅和飛行員人機功效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真實數據。

最終,兩個座椅型號都趕在2002年結束之前,提前飛機一步完成定型。

由此,周書萬也得以只用了兩年時間便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華夏航空工業集團610所,也就是航空救生研究所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則大多數時間都常駐鎬飛集團,負責對正在研發過程中的新一代中型轟炸機進行座椅適配工作。

至於他爲什麼會出現在浙省大學……則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巧合。

就在周書萬正式參加工作後不久,爲響應國家“培養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工程師”的號召,浙省大學首先在研究生培訓中試點引入了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

也就是由研究生導師和來自企業的一線工程師共同作爲導師,培養在畢業之後能夠馬上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人才。

當時浙省大學恰好在和鎬飛集團合作,進行數字化測量和軌道移動技術的研發。

總之,周書萬就這麼以工程師的身份進入了李雄江教授的課題組。

而今天,恰好是他對接的第一位學生畢業的日子。 wωw● тTk Λn● co

周書萬也不孚衆望地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人脈,直接把常浩請過來參與答辯。

對於整個課題組來說,這當然是相當值得稱道的一件事情。

李雄江教授提前半個月就把答辯海報貼到了教學樓外最醒目的位置。

但對於只差一哆嗦就要畢業的研究生來說,答辯委員會中出現這麼一位大佬,可就實在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畢竟一般情況下,考慮到導師本人的面子問題,只要學位論文本身已經過審,那後面的答辯過程幾乎就是走個過場。

哪怕真的只答不辯,也不難順利獲得學位。

然而近些年少數幾次折在答辯上沒能畢業的例子,則幾乎都是因爲引發了大佬的質疑……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能夠在答辯過程中表現優異,那麼也完全有可能獲得大佬的青睞,從而把手中的文憑從敲門磚升級爲攻城錘……

因此,會出現這樣緊張焦灼的場面,也就不足爲怪了……

“你們不要全都圍在楊亮旁邊了。”

終於,有些看不下去的周書萬輕輕敲了敲桌面,把其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接着開口道:

“人在緊張情況下本身就會呼吸困難,你們又全都聚在他周圍,只會讓他的腦子更加混亂。”

或許是爲了提高自己的說服力,他在最後又額外補充了一句:

“這還是以前常院士告訴過我的。”

果然,這一句話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同時拉滿。

不光其他人,就連馬上就要答辯的楊亮本人都有些好奇地擡起頭,眼神中閃爍着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

“周老師,聽說你跟常院士……曾經是同學啊?”

旁邊一名年級較低的女生突然問道。

實際上,自從周書萬加入課題組以來,大家就一直很好奇這些事情。

只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而已。

“我……”

面對這個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問題,周書萬面色一僵。

不過,最後還是灑脫地點了點頭:

“確實,我們是本科同學。”

說完之後不待別人繼續開口,就緊接着繼續道:

“其實在我連碩士都沒讀完的時候,他就已經在當教授了……而且我碩士學位答辯的時候他也在場,所以說真的,如果我是你們的話,就完全不會緊張……”

實際上,這就是強行扯開話題了。

周書萬碩士答辯的時候常浩南確實在場。

但問題是,兩個人蔘加的根本不是同一場答辯。

而對面的楊亮儘管不可能知道這些細節,但也沒忍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在心裡吐槽道:

廢話,你和他是同學,當然沒必要緊張,但我和他又不是……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中陷入了有些尷尬的沉默。

好在經過這麼一打岔之後,剛纔已經緊繃到快斷了弦的氣氛,總算是放鬆下來不少。

尤其是楊亮的精神狀態,看上去已經好轉了很多……

……

很快,隨着包括李雄江在內的其它評審老師陸續到位,終於到了答辯開始的時候。

一臺筆記本電腦被放在辦公桌上,用於實時共享這間會議室中的情況——

常浩南此時正在鎬京跟進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研發任務,因此只能以視頻形式出席。

好在2004年末這會,個人用戶的網速基本進入了以Mbps爲單位的時代。

而商業用戶的帶寬上限也在VDSL等技術的加持下進入了兩位數。

已經可以支持部分對畫質要求不高的視頻會議。

幾秒鐘之後,常浩南的面孔出現在了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上。

看起來,似乎也是在某個會議室裡面。

“常院士,我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您看是不是馬上開始?”

李雄江教授客氣地詢問道。

常浩南最開始同意出席,確實有很大程度是看在周書萬的面子上。

但在詳細看過楊亮的畢業論文之後,倒也是真的有些興趣。

因此點了點頭,朝着屏幕外的方向伸手示意:

“請楊亮同學開始答辯吧!”

被常浩南直接點到名字,早已經站在小講臺後面的楊亮縱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設,但整個人的姿態還是猛地一僵。

隨後用力做了個深呼吸,才把話筒輕輕掰回到自己面前: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我是答辯人楊亮,博士論文的題目是《數字化測量和空間調姿定位技術在飛機自動裝配過程中的應用》,是在李雄江教授,以及周書萬工程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的……”

“首先是論文的選題背景,飛機制造業作爲推動國民經巧快速增長的戰略性產業,直接影響着國家國際競爭力和軍事威懾力,而飛機裝配作爲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涉及到大量的大量的複雜部件和輔助工藝裝備,各個環節的協調複雜……”

雖說面對這種架勢,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畢竟也是貨真價實地做了四年研究,因此真正開始介紹答辯內容之後,楊亮反而逐漸進入了狀態:

“我校已經與航空工業集團鎬京飛機公司合作,計劃研發國內第一條自動化空間定位和裝配生產線,而在飛機裝配過程中,常因爲物體遮掩無法進行測量……”

“而我的研究內容正是基於多臺激光跟蹤儀之間的協同作用,利用公共觀測點對激光跟蹤儀進行轉站,使得飛機裝配能夠在統一的裝配座標系下進行……”

“……”

說實話,就連常浩南都沒有想到,在自己和姚夢娜給予了一個初速度之後,隔壁航空工業集團能把自動化裝配技術推進得如此之快。

在世紀之交,總公司拆分前夕,鎬飛集團生產殲轟7A的方法仍然是傳統的人工裝配,只是在零部件生產,以及工時和工位分配等管理過程中用數學優化方法取代了過去的純經驗方法。

而短短四年時間過去,竟然已經開始考慮在大部件級別的空間定位和裝配過程中引入自動化技術。

如果能夠結合他此前在獵鷹8Z預警機上測試過的大部件預連接工藝,那麼一架飛機在總裝過程中所佔用的工時將有可能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裝配精度反而還能有所提升。

當然,眼前的研究還只能算是個開始……

博士論文的篇幅本就普遍較長,而楊亮更是同時接受理論和工程的兩方面指導,涉及到的內容量更是相當誇張。

足足40分鐘過去之後,PPT才總算被翻到了最後一頁。

“我的答辯結束,謝謝大家……”

看着眼前電腦屏幕上“敬請批評指正”的字樣,楊亮總算是鬆了口氣,伸出一隻手撐住講臺,以抵抗輕微的頭暈目眩。

不過,心中卻也不敢過於掉以輕心。

講完PPT,只是完成了答辯的第一個步驟。

真正的疾風驟雨,還在後面等着……

……

進入提問環節之後,現場的四名答辯評審幾乎同時看向屏幕中的常浩南。

雖然後者並非評審委員會主席,但從各種角度上講,肯定都應該由他來率先開口。

面對這一幕的楊亮也重新屏住了呼吸……

不過,常浩南卻只是淡然擺了擺手:

“還是你們先來吧,我過一會再提問……”

甚至連頭都沒擡,而是在眼前的論文邊緣上寫寫畫畫着什麼——

一來,以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只要開口,那基本上就是給整個答辯定了調子,後面的人大概率不會再有什麼不同傾向的意見。

二來,剛纔楊亮的報告內容,也確實給了他不少啓發……

而見到常浩南不準備表態,另一名教授很快坐直了身子:

“在你的論文中提到,多臺激光跟蹤儀之間要進行協同測量,就需要頻繁對跟蹤儀的座標進行轉換,並且還給出了一個轉站誤差的數學模型,但這個模型是基於公共觀測點來計算的,你準備如何解決觀測點本身的分配和誤差問題?”

楊亮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稍微思考了幾秒鐘。

好在這是個角度刁鑽,但難度並不算大的問題。

“公共觀測點分爲三類,也就是光學工具球點(OTP)、基準工具球點(TBP)和增強系統參考點(ERS),其中OTP和TBP分別佈置在工裝與穩固的地面上,可以作爲靶球校準的參考基準……”

不過,提問卻並沒有就此結束……

“飛機裝配現場溫度變化時,工裝、型架由於材料、形狀結構的不同,在主要尺寸上的熱膨脹特性是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零組件,在空間不同方向上的膨脹特性也有可能不同,而你的轉站方法中之涉及到一個膨脹自由度,是否有些不夠合理?”

楊亮:“這是受到目前的誤差建模理論所限,過高的自由度會導致計算結果發散或是假收斂,並且根據模擬測試,目前的精度已經可以滿足現有型號的要求,當然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會重點攻克您所提出的這一問題……”

“你剛剛提到ERS點,但在你論文第97頁的公式6-41中,只引入了相對中心的縮放,也就是隻對平移參數進行了修正,雖然現代飛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左右對稱的,ERS點的佈置在理論上也是左右對稱的,但實際操作中顯然不可能絕對精確,那麼你準備如何應對旋轉參數發生變化的情況?”

楊亮:“……”

“楊亮同學,你的方法利用測量的數據優化計算,那麼就不可避免地會引入噪聲數據,請問你準備如何去除這部分干擾?”

楊亮:“……”

“還有……”

汗,流了下來。

甚至不光是楊亮。

就連周書萬也稍稍轉過頭,用略帶求助的眼神,看向了不遠處屏幕中的那道人影……

390.第390章 三個月兩次專訪?239.第239章 全燃動力新護衛艦(爲上月月票第1056章 達索的小心思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319.第319章 進氣道異物,隱患解決!(爲盟主【死跑龍套的】加更45)第1172章 五種構型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757章 給殲11擴大產能第927章 幕後臺前第1032章 羅羅妙計安天下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1111章 新晉院士座談會(算昨天的)第877章 關鍵技術:超短激光加工第63章 比他們更強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088章 自適應數控加工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1212章 彈艙改進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1220章 華夏人的神奇小妙招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第22章 院士請去做畢設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223.第223章 堂堂空客竟然要買華夏飛機?第1001章 以軟件優勢推動硬件發展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608章 透支,與償還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155章 三倍音速257.第257章 你來給我當副總師!305.第305章 靈感來了!第1075章 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第607章 華夏產品,走進歐洲!255.第255章 “9910”工程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316.第316章 殲10的第一次地面測試(爲盟主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557章 來自水下的神秘目標第170章 客機背後的利益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516章 成爲國際供應商!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441章 揚眉吐氣的一天!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744章 航母夢的起點299.第299章 獲獎了第1009章 真海空聯動了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49章 殲7F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1088章 自適應數控加工第712章 戰後結算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53章 直道超車第1155章 建設塞北糧倉第843章 我和我的大佬導師第837章 豪華的審稿陣容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第1204章 下一代戰鬥機的藍圖第618章 軟殺傷自衛反制系統(SKSPCS)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635章 機彈彈彈組網協同無源定位第687章 歐元,崩了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182章 爆轟破膜試驗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708章 空軍,走出國門的機會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1283章 院士課題組的研究廣度第64章 我真上天了第1133章 就是針對大衛國!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第983章 馬赫數0985第162章 中距空空彈第1168章 渦扇20的發動機短艙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955章 那麼代價是什麼?第911章 針“風”相對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5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第154章 普適性積冰生長模型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1049章 新戰法試點部隊第625章 375代航發的測試準備第491章 你們不會自己改嘛?第83章 趕赴閻良第809章 還有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