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的話,李忠毅當然是聽到了。
只不過,他忽然感覺到有點恍惚。
以至於一時間忘記了做出反應。
有那麼一瞬間,李忠毅甚至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幾十年前的學生時代。
而面前這份條理清晰的表格,就是老師在期末考試之前給大家畫出來的重點。
雖然知道重點之後也還是要去學,而且也未必就能馬上學會。
但只要把這個作爲大綱去複習,那至少在方向上,是肯定錯不了的。
恍惚過後,李忠毅重新低下頭,目光掃過紙上密密麻麻寫着的80個技術條目。
這一次,是帶着審視和分析的眼光去看。
“這份清單……意義很大。”
他緩緩做了個深呼吸,語氣嚴肅:
“我們會盡快組織研究,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出來,保障第四代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順利開展!”
這次開口的時候,李忠毅甚至感覺到背上多了一些壓力。
他對於航空航天專業瞭解不算多,但理工科之間總歸有那麼些相通性。
像是“耐磨、耐高溫陶瓷塗層”或者“非定常有粘全三維設計”這些技術,即便以他一個石油系統出身的工程師角度來看,也不難找出在其它領域的應用場景。
換句話說,這份清單的價值還不只是給華夏航發產業提供了未來至少二十年的發展方向。
甚至對整個工業發展都有相當的推動作用。
這種場面,李忠毅過去只是從前輩們口中聽說過——
在建國初百廢待興的時候……
但工建委畢竟不是當年字面意義上統管一切的國防科委,如今很多事情已經無法靠簡單的行政命令去推行,只能靠資源和政策傾斜進行鼓勵。
這就很考驗工作的方式方法了。
如果只是簡單砸錢,那很多長期以來的清水衙門乍一獲得海量可以自由支配的資源,反而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靠在窗邊的常浩南看着臉色喜憂參半的李忠毅,也不難猜到對方應該是在思考具體的執行問題。
不過他只是工建委的顧問,這種行政方面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解決爲好……
“那李主任,下面的事情,就交給你來操心了。”
常浩南不準備繼續在這裡乾耗時間,因此回到沙發邊上,拿起外套和公文包準備離開。
“嗯……”
李忠毅還沒完全從思緒中恢復過來,先是下意識點了下頭,但馬上又喊住了已經轉身的常浩南:
“等一下……剛纔被你這個八十項清單給震住,差點忘了。”
說着站起身,在身後的書架上翻翻找找了一段時間。
最後取出一個文件盒:
“雖然你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不過這個是航空工業集團那邊前些天交上來的一份情況彙總,還是應該在開會之前拿給你看看……”
……
國內的第四代戰鬥機雖然一直都沒正式立項,但預研工作已經搞了有十多年,所以哪怕經過提煉,彙總起來的內容也並不算少。
常浩南花了四天時間全部看完,然後帶着一份僅有兩頁篇幅的PPT前去參加了會議。
因爲還遠沒有進入正式的立項審批流程,所以這場會議儘管規格很高,但形式上倒並不是特別莊重嚴肅。
總體上有點像是八年前常浩南召開的那場航發產業大會。
只不過,當年的航發產業只有渦扇10一根獨苗,作爲盤活了渦噴14最大功臣的常浩南幾乎可以說一不二。
而關於第四代戰鬥機,各主機廠都已經準備多年,誰也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主動權。
所以,雖然正式開始之前,場面還算是一片和諧。
可是空氣中瀰漫着的火藥味,卻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感覺出來的。
其實常浩南這天特地起了個大早,提前近一個小時就來到了會場。
但在門口看了一眼前幾排桌子上的名牌才意識到,今天出席的有不少都是自己的熟人。
太早進場的話,難免要被拉着聊上許久。
如果只是熟人之間正常的私下交流,倒也無妨。
但落在別人眼裡,自己和每個廠所代表接觸所花的時間,還有表現出的神態等等細節,都難免成爲表達支持或者反對的信號。
萬一因此而影響到最後的結果,那反而有些不妙。
也就在他猶豫的時候,宋家祥也從身後跟了上來。
寒暄幾句之後便把他拉到一邊,帶着幾分鬼鬼祟祟地說道:
“常院士,現在會場內還在佈置當中,能不能麻煩您先到隔壁休息室休息一會兒……等會議馬上開始的時候再進場?”
話是這麼說,但常浩南並不難看出,對方擔心的事情其實和自己一樣。
“看來名聲太大,有時候也未必就是好事……”
他在心中默默地感慨了一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後跟宋家祥走向了隔壁。
直到會議開始前三分鐘,他才故意裝作一副匆匆趕到的架勢,拎着公文包出現在了特邀嘉賓席上。
不出所料地,如孫琮、楊韋、孫惠中等一衆和他相熟的老夥計幾乎同時眼前一亮,有幾位更是直接就想要起身。
只是看了看主席臺上坐着的一衆領導,以及眼瞅着就要開始的會議時間才終究作罷。
“……首先,是各位同志一直以來所付出的努力,讓我們有條件在今天召開這場會議,我代表集團領導,向大家表達敬意和感謝……”
主持會議的宋家祥講了個簡單的開場白,引來全場的一陣掌聲。
他擡起一隻手微微下壓,會場內很快恢復了安靜:
“今天出席會議的,都是我們技術口的自己人,所以繁文縟節我就不多講了,接下來由空軍裝備研究院的呂光同志向大家介紹一下,航空兵部隊對於第四代戰鬥機性能要素的分析和需求……”
“……”
實際上,呂光所講的內容,和之前宋家祥總結提煉的那些差不多,就是對第四代戰機所應當具備的典型性能按照重要性給排了個序。
當然,用戶層面肯定會有更具體的需求。
但需要放到後續的討論,乃至立項階段再說。
現在這些,屬於一個兜底的基本原則。
比如,空軍已經明確表示重點需求前向隱身能力和超音速性能。
那你就肯定不能端出一個前掠翼或者半埋帶彈的抽象方案出來。
其實航空工業集團內部的人,大部分提前就已經知道個八九不離十了,如今只是在正式場合再確認一遍而已。
不過常浩南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前世07年的那場選型,雖然也有空軍方面參與,但本質上還是由研製方所主導的。
而現在,用戶明確提出了諸如“在前半球面對敵機載雷達時,被發現和鎖定的距離相比現有型號縮短四分之三以上”這樣的具體指標。
所以被拿到桌面上進行討論的方案,恐怕也會出現一定區別。
最後發展成殲20的那個方案暫且不提,至少601的三翼面路線肯定從一開始就走不通了。
更何況,如今華夏在航空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也遠不是原來的時間線可比。
想到這裡,常浩南略微低頭,看了看自己電腦桌面上的PPT——
那裡面的內容,恐怕會給這次會議的激烈程度,再添上一把火……
根據議程,在呂光的介紹之後,就會輪到常浩南進行發言。
畢竟,飛機本身的設計方案有很多。
但能用的動力就這麼一種。
肯定得作爲已知條件,先讓大家有個數才行。
“各位幾乎都參與過第三代戰鬥機研發,我也就不多賣關子了。”
在常浩南打開PPT的時候,就已經有眼尖的人注意到,左邊的縮略圖其實只有兩頁。
“針對剛纔呂光同志提出的基本技術要求,我對第四代戰鬥機的動力裝置總結爲四‘性’三‘能力’。”
他說着打開第一頁PPT:
“一是技術先進性,也就是單位推力大,推重比在10一級;二是結構簡單性,全機結構零件數目少,易於生產和維修;三是耐久性,從零件到整機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可靠性和長使用壽命,計劃讓首次大修時間突破2500小時大關;四是可維護性,減少必要的維護次數、人員和工時需求……”
“三能力則是指,優化超音速推力曲線,讓飛機獲得超音速巡航能力、強化尾部紅外隱身和正面雷達隱身能力,並與飛控研發單位合作,實現矢量推力能力……”
常浩南擡起頭,緩緩看了一眼面前的一衆與會者們:
“這一次,我可以非常確定地做出保證,從方案選型階段開始,就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爲了飛機的動力水平而做出妥協。”
“所以,請各位發揮出最強的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