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航改燃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加更全部補齊)
“這個麼……讓我想想。”
常浩南沒有馬上回答林青的問題。
在完全掌握航發核心機設計的前提下,改出一款發電用燃氣輪機並不困難。
工業燃機對體積和重量幾乎沒有要求,並且這個年代的天然氣非常便宜,用戶大多數也是油田這種天然氣生產大戶,燃料消耗高點就高點了,所以性能取捨以功率爲主,跟航空發動機的取向非常接近。
因此,儘管燃料從航油換成天然氣看似變化很大,但實際上需要進行的改動不多,也就是燃料液改氣所需要的那些。
但動力燃機則不同。
一方面它的性能取捨以熱效率爲主,畢竟船上能帶的燃料有限,熱效率越高就能維持更長的續航時間,需要先對運行工況進行優化。
另一方面船用燃料主要是輕質柴油,流動性相比航空煤油差得多,反而比用天然氣還要麻煩。
加上常浩南很快就要參與到殲7F的改進和十號工程之中,大部分的具體設計工作估計要由606所那邊單獨完成。
總之很難拿出優化渦噴14時候的那個效率來。
在經過慎重地思考過後,常浩南終於再次開口了:
“雙轉子渦噴發動機航改燃主要有兩個思路,主要區別進氣機構上面。”
“一是去掉排氣噴管,將雙轉子結構當作燃機的燃氣發生器,然後再配裝一個與之相配的動力渦輪;二是去掉整個低壓部件,重新設計新的低壓壓氣機和低壓渦輪,用新的低壓渦輪驅動新的低壓壓氣機並直接帶動負載,這樣可以省去一個動力渦輪。”
“如果你們要趕某個時間節點,非常急需一個設計方案或者是樣機,我想606所可以先用第一種思路搞出一個早期型號給你們進行總體技術驗證。”
“這個時間應該很快,大概半年,最多不超過一年時間就可以完成,只是在燃油經濟性方面肯定會差一些。後續再用第二種思路進行升級改進,反正你們的護衛艦連總體設計都還沒開始,進度肯定能趕得上,如何?”
聽到這個消息的林青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一年……一年真的能完成?”
從他微微顫抖的語氣來看,這個問題顯然並不是在質疑常浩南的能力。
後者微笑着點了點頭:
“渦噴14這個發動機的底子很好,尤其是一開始就使用了更先進的環形燃燒室而不是更簡單的環管燃燒室,燃油霧化是通過氣動霧化燃油噴嘴以及帶文丘裡管和套筒結構的雙級旋流杯,可以藉助文丘裡管預膜和雙旋流產生的強剪切作用,霧化、蒸發和摻混過程都要更強。”
“所以如果能放鬆對於燃油經濟性的要求,那麼整體上的改動量不會很大,加上本身就是一臺中型發動機的底子,設計非常緊湊,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去減小燃機體積,工作量不算很大,一年時間足夠了。”
“那就太好了,那就太好了……”
喜出望外的林青趕緊端起杯子喝了口酒,才勉強讓自己沒有因爲過於興奮而失態:
“只要燃氣輪機動力能有着落,剩下的都是小問題,都是小問題……”
“哦對了,小常同志,伱之前只談到了設計部分,還有生產呢,生產過程需不需要進口外國零部件或者原材料?”
常浩南用幾秒鐘時間回憶了一下自己之前去410廠參觀時候看到的情況。
“非要說的話,在製造和檢測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進口的設備,但零部件包括材料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所以,儘管還不能確定最後的調撥價是多少,但成本肯定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可以節約寶貴的外匯。”
他非常清楚林青剛纔這個問題的意思,因此特地強調了後面兩句話。。
1996年,全國外匯儲備才1100億美元,剛剛結束了貿易逆差階段沒多長時間。
全國產,就意味着低成本。
哪怕調撥價的本幣幣值按照匯率計算比進口還貴,也無所謂。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在這個年代,RMB和美元英鎊這些貨幣,確實完全不在同一個地位上。 果然,聽到這個回答之後,林青直接放下酒杯,雙手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小常同志,你簡直是我們的救星啊!”
就像每個飛機設計所都希望自家產品被空軍用作主力裝備一樣,艦艇研究所也希望自家艦艇成爲海軍的當家型號。
當然,在這個領域,701所一家獨大,幾乎不存在任何外部競爭。
但作爲型號總師,夢想總是要有的。
有誰不想看到自己設計的艦艇遍佈三大艦隊,掛着人民海軍的旗幟馳騁大洋呢?
而要實現這一點,首要的條件就是建造數量不能太少。
像052那樣造了兩艘就草草收場的型號,只能當做明星艦,沒辦法成爲中堅力量。
而建造數量,顯然跟成本密切相關。
在同等條件下,燃氣輪機無論建造還是使用成本,肯定是要比柴油機高一些的。
但皮爾斯蒂克柴油機的很多關鍵零部件還需要從法國進口,如果燃氣輪機能實現完全國產化,情況就不一樣了。
本幣嘛,貴一點就貴一點了。
但軍隊裝備經費裡面的進口配額可是有限的。
在這裡用掉了,那裡就要摳掉一點。
省下進口柴油機零部件的錢,完全可以換成幾架反潛直升機,或者區域防空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之類海軍最急需的東西。
“沒關係。”
常浩南有點承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熱情,默默把手抽了回來:
“雖然我並不是船舶系統的人,但不論空軍海軍,都是咱們的人民軍隊,能幫上兄弟單位的忙,我也很高興。”
林青的面色微微變了變,隨後又鄭重地道了聲謝。
其實長期以來,不同系統的軍工單位之間都存在條塊分割的情況。
尤其70年代中期到90年初這大概15年功夫,因爲各家“自謀生路”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一些摩擦,相互之間的排擠傾相當嚴重。
要是擱在十年前,船舶重工纔不會過來給航空工業協辦的航展幫場子。
到90年代中期這會,雖然情況已經改善了不少,但就像剛吵完架的一家人一樣,相互之間缺乏溝通還是難免的。
否則林青也不會對渦噴14的情況一無所知了。
而701所和606所的這次合作如果能夠達成,或許就能成爲破冰的機會。
“不過,林總師,我希望您能向我,向606所保證一件事情。”
就在二人快要結束對話的時候,常浩南又想起來了一些之前在內部資料中看到過的東西:
“絕對不能再發生一次055型驅逐艦那時候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