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絕地求生的430廠
毫無疑問,現場演示的加工結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當場切開的滑油管,直接把現場氣氛拉到了極致。
0.367的Ra值,甚至已經突破了這個年代對於鏡面的最低要求。
即便在這種大家都是業內人員的交流會中,用一個震撼人心的節目效果來抓人眼球一樣是十分重要的。
否則那些學術交流會上也不會有各種花費無數心思精心製作的展板和海報了。
實際上,儘管有很多單位都擺出了一副踊躍參與精工計劃的樣子,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只不過是因爲這個項目由科工委直接領導,所以才表現得尤其積極罷了。
說白了就是做出一個支持的姿態。
像是陝柴重工408廠那樣,直接表示願意出錢出人幫忙的更是少之又少。
剛纔在加工進行的過程中,常浩南就在周圍仔細觀察了一圈,發現還是有不少廠所派過來的代表並不太相信這個計劃真能搞出什麼東西來。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也在他的預料之內。
這個年代,或者哪怕一直到二十年之後,一提到精加工這個領域,人們普遍想到的仍然是日本、德國、瑞士這些國家。
思想鋼印如果那麼容易去除,也就算不上什麼鋼印了。
如此大環境之下,鍾世宏敢做主提出來這個精工計劃,已經可以說是極有勇氣的行爲。
這也是常浩南選擇支持對方的最主要原因——
是時候給大家祛祛魅了。
“鍾部長,今天之後,410廠,當然還有你,恐怕要成爲整個科工委系統裡面精加工領域的領頭羊了。”
常浩南來到不遠處的鐘世宏身邊,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誒,這話別人講可以,但從你嘴裡說出來就是捧殺我了。”
鍾世宏看着氣氛火熱的加工現場,根本收不住臉上的笑意。
不過他還不至於被喜悅衝昏了頭腦:
“老弟你可是精工計劃的技術總顧問,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我的項目申請能通過,還能得到這樣的重視,也是借了伱的光啊。”
“老鍾!”
就在這個時候,一道渾厚的聲音從二人身後傳來。
常浩南迴頭,看到一個跟鍾世宏差不多年紀的工程師一路小跑着走了過來。
“老張?”
後者顯然跟此人十分相熟:
“430廠竟然把你給直接派過來了?”
二人見面之後直接握了握手。
“常工,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張振華,鎬京430廠的技術部部長。”
鍾世宏率先向常浩南介紹了來人的身份。
“副的,副的……”
“嗐,你們技術部長的位置都空缺好幾年了,正的副的有啥區別。”
“那也不能亂來……”
張振華與鍾世宏簡短地聊了幾句,然後主動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儘管他並不認識面前的這個年輕人,但既然鍾世宏選擇首先介紹自己的身份,說明對方的地位不低,絕非一個430廠的普通工程師。
“老張,這位就是精工計劃的技術總顧問,常浩南同志,今天我們展示的這臺磨粒流加工設備,總體思路就是常工提出來的。”
“常浩南……”
聽到介紹的張振華瞬間睜大了雙眼。
這個名字如今在航空工業系統裡面也算是小有名氣了,更何況他還頂着個總顧問的名頭。
有些時候,即便是同樣一個人,戴上一個帽子,哪怕只是個並無太多實權的帽子,在別人心中的地位也會完全不同。
“我聽說,606所這次對渦噴14的技術改進,也是常總您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振華可沒忘了自己是過來幹嘛的。
跟鍾世宏敘舊只不過是切入話題的手段而已,核心還是要想辦法把國產化斯貝給盤活過來。
430廠的技術水平相比410廠本就差一些,配套院所的研發能力更是聊勝於無,這個國產斯貝的項目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事關生死存亡的事情。
全廠幾千張嘴都嗷嗷地等着吃飯呢。
如果自救失敗,就只能考慮跟420廠一樣剝離資產清退員工然後賣地皮了……
然而鎬京的經濟可不比蓉城發達,就算要賣身,恐怕都賣不上個好價錢。
所以張振華身上的壓力一點也不小。
在他眼裡,站在面前的常浩南,簡直能救命!
“嗯……算是發揮了一些作用。”
常浩南點了點頭,言語中雖然沒有表露地過於明顯,但也相當於認下了張振華的說法。
後者差點繃不住自己內心的驚喜,狠咬了一下舌尖纔沒讓自己因爲興奮而過於失態。
幾個深呼吸之後,他決定直接開門見山。
410廠和430廠之間的不愉快實際上已經是二十來年前的事情了,對於鍾世宏和張振華這一代人而言,本來也不是什麼說不開的事情。
況且相比之下,還是把項目搞成更重要。
“老鍾,常總顧問,我希望能夠在精工計劃的框架內,獲取一些關於航空發動機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支持,當然,資金方面,我們可以在內部調撥價的基礎上向上浮動一些。”
現在各廠基本都已經改制成了企業,因此哪怕是兄弟單位之間,也還是得把賬算明白。
對面的兩個人對視了一眼。
鍾世宏眼神中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讓常浩南來做決定。
而後者當然能猜到430廠在這個節骨眼上過來求人幫忙是要做些什麼。
無非是渦扇9項目遇到了麻煩。
這本來也是搞精工計劃的目的,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拒絕。
尤其這個項目纔剛剛開始,更是要迅速做出一些成效來。
精工計劃現在是科工委牽頭。
提出項目的鐘世宏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反而是常浩南開始覺得這還不夠。
因爲他想起來,就在半年後,也就是1997年6月,一個會影響後面近二十年的戰略性科研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將會誕生。
後來它通常被稱爲“973計劃”。
如果操作得當,完全可以搭上這個便車。
一旦成功,無論是對精工計劃本身,還是對身爲技術顧問的常浩南本人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現在渦噴14畢竟已經接近定型,該出的風頭都出過了,剛剛纔批下來的精工計劃很難蹭上熱度。
而渦扇10眼下八字還沒一撇,半年內幾乎不可能拿出任何能被稱爲“成果”的東西。
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協助430廠推動斯貝國產化,不僅是在幫對方,也是在幫自己。
所以常浩南直接點了點頭:
“要不,我們在晚飯之後詳談?”
此話一出,旁邊的兩個人分別露出了驚喜和意外的表情。
安排一段單獨的時間交流,而不是在這個展示現場草草聊上幾句,顯然說明常浩南對於430廠那邊的情況非常重視。
而這種重視顯然是連張振華本人都沒想到的。
更別提鍾世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