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第372章 堪比戰術導彈的遠程火箭炮!

第372章 堪比戰術導彈的遠程火箭炮!

“所以你們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常浩南已經有點記不清楚衛士系列火箭炮具體是兵器工業還是航天工業搞出來的產品了,但總之跟航空系統的關係不大。

所以他對於這個型號的後續發展所知有限,只知道似乎是發展出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型號家族。

芮曉亭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拿過鼠標,打開了桌面上的一個文件。

是常浩南十分熟悉的格式。

經典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的工程文件。

它也是常浩南在設計自己那個軟件時所對標的對象之一。

又是大概兩分鐘左右的等待之後,一個已經完成了網格劃分的三維結構模型圖終於被加載了出來。

“現在這個就是當初給衛士1火箭炮做有限元分析時候建立的模型,包括髮射管組、火箭彈、迴轉盤、車體還有整炮的。”

芮曉亭一邊翻頁一邊向常浩南介紹道:

“在這個型號上面,受限於當時仿真水平和計算機算力的限制,最終也只是解決了最基本的發射動力學和飛行動力學問題。”

“最後衛士1實現了把射程擴展到180km的目標,也獲得了一些急需中遠程威懾能力的客戶青睞,但總體上說,這個型號距離一開始的預期還有很大的差距。”

“180km應該已經很遠了吧,我記得好像有關於出口武器射程限制的國際公約?”

常浩南非常確定,至少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衛士系列並沒有裝備我軍自用。

“是的,出口武器的射程不能超過300km。”

芮曉亭點了點頭,接着轉過身開始在隨身的公文包裡翻找起來:

“不過您說的倒也沒錯,對於絕大多數客戶來說,衛士1的射程其實足夠用了,所以這次我們重點準備改進的是其它部分,主要是精度還有齊射時候的效率。。”

“之前爲了避免大型火箭彈發射時產生的振動和尾焰對後續射擊產生影響,我們乾脆參考一部分彈道導彈的設計方式,一刀切地限制了連續發射的時間間隔,不過從結果上看,還是有些低估了初始擾動對於遠程彈藥的影響,比如火箭炮因爲有定向管的緣故,初始階段會有一個閉鎖力,作用在彈體的定向鈕位置,是導彈系統裡面沒有的……”

“好吧,我來看看……”

常浩南從旁邊拿過鼠標,從同一個文件夾裡打開了模擬的日誌文件。

如此複雜的多體動力學問題自然不可能在這樣一臺筆記本電腦上面計算出來,想必當時對方也藉助了超算的幫助,而對於他這樣的專業人士而言,即便對火炮工程學沒有什麼研究,但還是能從其中看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此時芮曉亭剛剛從包裡面掏出一塊在這個年代堪稱黑科技的移動硬盤,準備給常浩南看另外的仿真模擬結果——

由於目前單塊硬盤的儲存容量還很小,因此工程文件和模擬結果甚至無法被儲存在一起。

不過他回過頭之後,卻發現常浩南竟然直接打開了運行日誌,正全神貫注地緊盯着屏幕。

“常主任,我這直接有結果的,看日誌看不出……”

然而話音未落,常浩南那邊就指着屏幕上的一塊內容開了口:

“在這個精度設計裡面,火箭炮的定向管,當然還有火箭彈,都應該處理成剛柔耦合多體系統吧,如果簡單近似成純剛體,模擬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隨着武器射程和威力的不斷提升,彈藥發射時產生的動靜也越來越大,像過去那樣把武器系統的各個部件視作剛體,然後再通過增加重量或者提高強度的方式讓產品更接近剛體的方法已經越來越不可行,因此從六七十年代開始,彈性支撐和柔性體動力學逐漸發展起來。

也就是不再追求武器系統在發射過程中保持絕對的穩定性(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得到),而是通過高精度的振動仿真和預測,讓武器每一次發射時都處在振動波形中儘可能相同的位置,從而使武器系統獲得相對的一致性。換句話說,利用這種思路設計出來的武器裝備,雖然發射時看着好像晃晃悠悠的,但實際精度表現反而會更好,而且重量還輕得多。

其中的典型就是BM21火箭炮和PKM通用機槍。

當然,常浩南能對這個方面產生了解,也是因爲這個思路後來擴展到了航空航天設計領域。

而衛士1在設計的時候,儘管考慮了發射車架從剛性支撐到彈性支撐的演進,但仍然把彈管耦合系統近似成了剛體。

合理了,但又沒完全合理。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衛士1的設計工作始於90年代初,而且正如剛纔芮曉亭所說,炮兵裝備分不到太多資源,能搞成這樣已經非常牛逼了。

“啊……啊?”

芮曉亭拿着硬盤的手直接僵持在了半空中。

結論本身倒是沒什麼令人驚奇的。

這方面的問題,哪怕旁邊跟着過來的研究生也能講出來個一二三。

實際上這也正是他拿出這塊移動硬盤之後本來想要說明的內容。

但常浩南可是在幾乎沒看到任何數值計算過程的前提下,翻了幾分鐘日誌就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

這是啥人啊?

剛纔說好的“不如我們這些領域內專家”呢?

哪不如了?

芮曉亭的反應反倒是把常浩南整的有點不自信了:

“呃……我說的不對麼?”

“對,非常對。”

前者默默地把手裡的移動硬盤重新塞回包裡。

明明效率比來之前的預期提高了很多,但總有一種很複雜的心情是怎麼回事?

“既然您已經看出來了,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

“爲了解決您剛剛說的這個問題,我專門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數值計算方法,暫時稱爲多體系統離散時間傳遞矩陣法,簡稱MS-DT-TMM。”

“具體思路是對各個元件的動力學方程在時域上進行線性化處理,這樣可以在分析時兼顧空間傳遞和時間迭代兩方面,非常適合被擴展到剛柔耦合平面運動問題中。相比於只能處理簡諧振動的經典傳遞矩陣法,MS……呃,我的新方法可以分析線性或非線性的時變或時不變系統。”

“但是僅用這一種方法的侷限性還是很大,尤其是複雜邊界和複雜形狀彈性動力學分析仍然要依賴其它的數值分析方法,所以我這次來,就是想向您諮詢一下,是否有可能,把多種不同的計算力學方法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聯合應用?”

“當然有可能。”

聽到這個問題,常浩南直接就笑了:

“不僅有可能,我甚至還有工具。”

“拿上資料,跟我來。”

 

377.第377章 集中力量,航發大會戰第984章 初賽,我們優勢很大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34章 關鍵抉擇第1256章 鷹子,行不行啊?第458章 要不,送常總一輛車?391.第391章 殲教9,和多場模擬器TORCH Mul第960章 院士提名也得搶着來?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第834章 千年數學會議第1179章 戰略威懾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892章 搶佔預警機市場第775章 是你懂渦扇10還是我懂渦扇10?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481章 無所適從的英國人225.第225章 華夏的研究水平全面領先!第552章 殺人,還要誅心第1265章 替NASA宣佈計劃失敗第1175章 正向爆轟驅動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86章 遠程偵察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949章 東歸的“白天鵝”第1269章 國際空間站發出求救信號?第642章 渦扇10,裝機!325.第325章 圖334客機和霹靂12空空導彈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940章 不是吧,被背刺了?第955章 那麼代價是什麼?第1186章 改變遊戲規則的武器第1263章 不小心和SpaceX對上了第90章 改進渦噴14!第473章 半場開香檳的麻省理工第998章 好像有哪裡不對勁第29章 國產客機的遺憾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第1237章 用反艦彈道導彈做誘餌?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696章 擊落B2276.第276章 馴服氣流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968章 讓他們浪費一些資源也好第566章 聲吶無銅,撈之無用?第1154章 市場爆炸第727章 真就買不如租了?第507章 來自英國的許可申請第419章 困頓之中的二毛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235.第235章 一不小心成了行業帶頭人第826章 丈量華夏第1219章 奇怪的壓氣機和奇怪的數據218.第218章 已經有思路了第159章 自然結冰試驗第1255章 美國人不管,我們管!第664章 組織已經決定了,準備主動出擊!第1010章 空警2000平臺的三維重建第849章 被動技能的超神發揮第951章 遠程點穴第127章 我怎麼突然多了篇論文出來?(二合第626章 打不過?打不過就加入!第161章 讓我們的飛機再不懼霜雪(二合一)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868章 全球核平衡第919章 被瞄準的“臥草黨”第1157章 科學的應有之義第145章 二十年前的055型驅逐艦281.第281章 老對手,來湊熱鬧的F4EJ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876章 拿一篇Nature做誘餌(4k)第818章 佩雷爾曼的到訪第86章 遠程偵察第620章 與安南海軍的又一次交鋒330.第330章 我身爲973計劃專家組成員,提一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610章 完全屬於華夏的三代機第747章 做一個合格的老闆第797章 提前佈局第623章 超自然現象?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602章 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第1240章 X51A,大幹快上!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1040章 難道還能一次拿三個獎?第722章 俯衝轟炸第64章 我真上天了344.第344章 去請專家來幫忙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187章 全新的對抗模式第615章 真正的六邊形戰士第587章 渦扇10渦輪葉片生產,開始!(求一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711章 特殊的紀念品第598章 咱們也有力大磚飛的一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