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殲7F

一週之後的一個上午,611所的風洞測試中心內。

盧育英坐在控制室裡,等待着這座新投入使用的風洞完成進氣道試驗所需的全部調試工作。

而在他手邊,就放着那個被加急製造出來的縮比模型。

在結束和常浩南的見面之後,盧育英就帶着前者提供的全部資料幾乎是馬不停蹄地飛回了蓉城,隨後迅速安排手下的工程師以24小時兩班倒的形式開始對設計方案進行最終的完善。

由於常浩南已經幾乎全部完成了進氣道/前機身一體化設計方法所需的理論基礎和模擬工具,因此整個初期方案設計和等比模型的製造過程一改前段時間的屢屢碰壁,進行得非常順利。

除此之外,考慮到這些技術資料幾乎全都是電子版的,盧育英也順理成章地在這個殲7F新方案的完成過程中嘗試了計算機輔助設計。

在剛開始的兩三天時間裡,由於軟件操作不夠熟練,甚至有些老工程師不會使用計算機等種種原因,進度甚至還不如傳統方式。

但是在盧育英頂住壓力,換上了一批年輕人之後,計算機的效率優勢逐漸開始體現出來。

就連很多一開始怨聲載道的同志,在適應之後都紛紛表示不願意再用回鉛筆和繪圖板了。

在這樣多重因素的buff之下,一星期的時間裡,他們甚至拿出了存在微小不同的兩版設計。

而今天正在測試的,正是其中名爲殲7F2的一版。

不久之後,一個穿着淡藍色工裝的工程師手持一份報告走了進來:

“報告盧總,風洞進氣道試驗系統已經校覈完成,流量係數、總壓恢復係數和畸變指數的重複性精度都在設計指標要求的範圍內,完全具備承擔正式型號試驗的能力。”

“好,準備開始吧。”

隨着盧育英在報告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風動工程師們便開始了緊鑼密鼓地準備。

超音速風洞每一次工作時間很短,根據測試的速度不同,長的也不過能達到幾十秒,短的則可能只有幾毫秒。

如果要想對一個氣動設計進行全面測試,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但由於殲7F的改動並不算大,盧育英這次的重點測試對象只有機頭和進氣道部分。

再加上有常浩南提供的模擬工具,對於測試條件的選擇也是有的放矢,所需要的測試次數只有通常情況下的一個零頭。

因此在測試開始後第三天的一大早,睡在辦公室的盧育英就被一個電話叫到了風洞中心。

“盧總,風洞測試結果跟咱們之前的計算結果的偏差極小,這個設計沒有任何問題!”

看到盧育英的身影之後,一直在風洞這邊值班的工程師興沖沖地拿着測試報告走了過來:

“您這次從京城那邊拿回來的設計方法簡直是神了,在70%進氣流量以下,幾乎完全都能對上,而且這性能,跟咱們之前的幾版設計比起來,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盧育英接過報告,直接翻到了最後的結論部分。

“好,好啊!”

雖然只說出了三個字,但從他顫抖的雙手和臉部肌肉上不難看出,這位資深飛機設計師同樣處在巨大的興奮之中,只不過定力更高罷了。

“只可惜現在國內還沒有做TPS模型模擬的條件,咱們的引射式模型在更高進氣流量情況下的模擬結果準確性一般,所以只能做到這裡了。

剛剛拿報告過來的年輕工程師不無可惜地說道。

風洞這東西,也不是說有了個硬件就能馬上發揮全部的能力。

除了風洞本身之外,在裡面接受實驗的那個模型、測試數據的獲取和後處理方式,甚至把模型支撐起來的方式都會影響試驗的準確性。

就以剛剛說到的模型爲例,發達國家從8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應用的TPS模型,除內涵排氣不能模擬高溫燃氣以外,其他條件都和真實發動機非常相似,可以節省大量的試飛小時數。

就算是結構比較簡單的引射式模型,西伯利亞恰普雷金航空科學技術研究院就能通過豐富的設計經驗做到100%的進氣流量模擬。

而同樣的模型,611所這邊就只能模擬到70%-80%。

很無奈,但華夏航空工業的基礎就是如此。

“一步步來嘛,我們國家的基礎相比起來確實是薄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棄追趕的步伐,就總有一天能把這些差距統統彌補起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盧育英幾乎是下意識地想到了在京航大學見到的常浩南。

如果說之前還帶着那麼1%的將信將疑的話,那麼現在看着手中的這份報告,他已經完全確信,對方就是那種能以一己之力推動技術進步的絕世天才了。

“下一步就是製造原型機,然後準備試飛了。”

盧育英志得意滿地說道。

“可是盧總,咱們這個項目的經費……已經快要用完了。”

旁邊的工程師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因爲這個殲7新改型並沒有找到啓動用戶,所以到目前爲止的研發經費都是611所自己擠出來的, 搞搞紙面設計和風洞試驗還勉強夠用,但要想真的造一架飛機出來就是杯水車薪了。

“沒關係,今天下午有一場咱們所和附近兄弟廠所各項目負責人的研討會,錢的問題,我來解決。”

盧育英說着把手中的報告裝進公文包裡,然後急匆匆地離開了風洞測試中心。

……

當天下午,盧育英直接把殲7F的兩版設計圖、風洞模型和風洞測試結果一股腦地帶到了會場。

“目前對於殲7F改進型的先期設計一切順利,風洞測試結果表明,其飛行性能相比目前的殲7E型提高明顯……”

“在去年,也就是1995年,以色列就爲羅馬尼亞升級了一批名爲米格21槍騎兵的深度改進型,這證明仍然有很多國家需要一種成本低廉的二代改進型戰鬥機……”

“考慮到市場前景,我們又專門設計了兩種子型號,也就是雷達直徑520mm,可以直接由米格21F或殲7M戰鬥機升級而來的殲7F1,和雷達直徑600mm,但必須全新制造的殲7F2……”

“在殲7F的研製過程中,我們與京航大學進行合作,第一次嘗試採用了全數字化設計方式,大大加快了設計流程,同時也可以爲今後其它型號的數字化設計積累經驗……”

“綜上所述,我們認爲儘管殲7F型號沒有啓動客戶,但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技術價值,可以考慮以自籌資金的形式進行研發。”

盧育英的介紹結束之後,場下直接陷入了幾秒鐘的寂靜。

第1003章 小鷹號的行蹤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351.第351章 調研江城!(4K)第1095章 華夏人的計劃有古怪第596章 渦扇10和殲10的發變匹配350.第350章 陷入困頓的老國企第695章 精確制導導歪了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第707章 破局巴爾幹!301.第301章 那就說點什麼吧(二合一)398.第398章 火炬集團成立!第589章 航校的老熟人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第975章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出現第105章 高空臺模擬第967章 海洋一號項目,升級!第5章 殲7的改造方案第413章 給父母買個房317.第317章 巧合第1214章 風洞總溫不夠?第990章 成年人的選擇是全都要第1161章 他改變了測量學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第669章 除夕夜的“大”煙火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320.第320章 地面測試驗收,以及總裝備部的誕生第675章 空警200,和圓環工程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767章 世紀大閱兵第1054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632章 AL31F的上位替代第476章 渦扇10,第375代航發!第1080章 還是隻能回去找華夏人第1276章 責無旁貸第73章 特別優待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519章 新世紀的陸軍主力(日萬,祝兄弟們第459章 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1245章 你有反衛星,我也有反衛星第1196章 中華神盾第851章 京城電鏡中心第946章 常氏湍流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第692章 雙向奔赴第835章 揭曉七大難題第697章 雷達抓鬼,高炮驅邪第1114章 離子推進的上星難題第980章 做一家有夢想的公司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335.第335章 海鷂起飛第1037章 我對錢沒有興趣第212章 你們做不了,我們可以做!第1024章 耐高溫鈦鋁合金第579章 F14還是拿到手了第693章 美國人的報復第984章 初賽,我們優勢很大321.第321章 巴黎航展第1126章 預連接工藝第137章 技驚四座第759章 進入理論數學界?第617章 反巡航導彈寶具第887章 重返藍天的陣風第638章 電子偵察第1192章 嘉手納上空的猛禽第85章 喘振位置,可以算出來!第488章 準備搞無人機388.第388章 GPS干擾,我們也能做!第668章 萬家燈火第443章 好軸用好鋼第1113章 實踐七號,自主定軌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1070章 工業建設與發展委員會第643章 殲11渦扇驗證機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678章 知識產權還是要保護好第755章 分頭行動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621章 不讓敵人開出第二槍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854章 正常的垂髮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1165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404.第404章 首飛,成功!(加更,繼續求月第426章 金陵法拉利研發中心第925章 重啓二毛去核化第912章 也不是所有訂單都能接第102章 生產籌備358.第358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98章 緊急起飛第881章 信號傳輸層面的麻煩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1225章 英國人的疑惑第133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爲flankerr的第622章 今日天晴碧波高,領艦桅上D旗飄第770章 繼往開來352.第352章 江城重型機械廠的貓膩(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