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

第87章 航空動力的問題

另外一邊,鎬京,閻良。

在完成了發動機喘振故障的分析之後,常浩南總算騰出時間休息了幾個小時。

動力聯合攻關組還有一部分同志在檢查和分析那架01號原型機的受損情況,以確認故障的具體影響,以及排除尚有可能存在的其它事故原因,估計要等到明天早上。

這個活當然不需要常浩南去完成。

不過屬於他的任務也還遠沒有結束。

找出問題,畢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關鍵還是在於解決問題。

渦噴發動機的壓氣機和之前他研究的空調用風扇雖然說起來都可以歸類爲“葉輪機械”,但其中的差距跟同樣屬於“飛機”大類的飛行者一號和安225差不多。

吃過晚飯的常浩南在閻良的廠區周圍一邊散步一邊思考着後面的計劃。

由於胸前夾着八三工程的工作證,他自然可以在整片場區內自由活動,只有少數幾個建築或者房間需要額外的許可,而正常的散步顯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到那種地方去。

所以一路上常浩南的思維完全放在了關於航空發動機的事情上面。

現行的葉輪機械設計體系中一直沿用着“定常附壁流型”的傳統思想。

而壓氣機中氣流擴壓流動導致的流動分離一旦發生,就不再是上述流型所能描述的範圍。

既然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到附壁流以外的情況,那麼在非設計狀態下出現流動紊亂或者失控也就幾乎是必然現象了。

從這個角度考慮,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改變葉片設計,拉高失速裕度,延緩流動分離的發生。

尤其渦噴14是一個已有設計,如果要進行修改的話肯定還是要保留原來的設計思想。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對於彎掠葉片的研究之後,常浩南自信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只要負責發動機製造的410廠效率能跟上,就不至於對八三工程的進度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

但是對於馬上就要進入三代機時代的華夏空軍而言,渦噴14終究只能是一個過渡。

它無法撐起一個大國未來的天空。

常浩南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飛到了更遠的地方。

殲10和殲11,兩種三代機的目標動力都是一樣的。

渦扇10。

但是借用他重生之前網絡上比較流行的一個段子。

1996年的渦扇10到底來沒來?

——如來。

真的是如來。

這個時候距離渦扇10的立項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時間,但要說項目本身的進度麼……

基本上就是沒有進度。

或者說是薛定諤的進度。

1987年立項的渦扇10跟渦噴14幾乎是同步發展的。

在可以說沒有任何發動機設計經驗的情況下,連渦噴14這樣的二代發動機都有很明顯的拼湊借鑑痕跡,渦扇10的情況就更不用想了。

雖然沒有像渦扇6一樣被多次更改設計目標和轉移設計地點,但是總體設計方案的多次推倒重來也是免不了的。

就連借鑑原案都中途更換過。

而這功夫渦扇10應該就正好處在某一次設計方案歸零的過程中。

其實這也很正常。

前面提到過的定常附壁流型終究是有極限的,在這種理論基礎下幾乎不可能設計出高級壓比、高級負荷的壓氣機。

因爲流動分離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兩面性。 常浩南重新想起了自己更熟悉也更有經驗的飛行器設計領域。

在大概二十多年前,飛行器外形氣動分佈的設計思想就從“定常附體流型”跨越到了“定常/脫體渦混合流型”。

也就是從“抑制流動分離”變成了“利用流動分離”——

有意造成飛行器的大迎角脫體流態,利用流動分離產生的集中渦得到附加渦升力,從而不僅大大提高了機翼的升力,也大大擴展了機翼的迎角範圍,使飛機性能出現了一次飛躍。

反映到產品上就是戰鬥機從二代機進化到三代機的那個階段。

“能不能把這種思想引入到壓氣機氣動設計裡面?”

這個念頭幾乎毫無徵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腦海中。

當然,這很困難。

因爲需要充分認識葉柵內部流動,特別是分離流動的規律。

科學研究所走的一條普遍道路就是從複雜到簡單,再從簡單到複雜。

首先將具體的自然現象抽象爲一個較簡單的模型,進行研究之後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然後逐步取消所作的假設,在基本認識的基礎上修改和擴充,直至最後得出對複雜的具體現象的全面瞭解。

典型例子是從牛頓經典力學和麥克斯韋經典電磁學,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而如今在附面層流動這個方面,恰好是剛剛完成“從複雜到簡單”的階段。

數值模擬的話,大概只能做到二維定常計算,距離準三維甚至還有些距離。

想到這些浩如煙海的知識,常浩南的大腦隱隱有些發脹。

他重生前並不是什麼逆天大牛,很多東西也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上面說的這些,還僅僅是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設計這一個領域的問題而已。

此外還有燃燒室、渦輪、風扇、軸承、尾噴口……

而設計完成之後還要落實到製造。

……

系統的能力毫無疑問是強大的,但也存在兩個限制,一是積分需求,二是需要自己首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完成基本的思路框架構建之後才能形成項目。

雖然在重生之初,常浩南就已經意識到單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

但他終究還是低估了壓力到來的速度。

“呼——”

常浩南長長呼出一口濁氣。

“還是得有團隊,而且必須得是以我爲主的團隊。”

除了要把自己研究出的新模型新理論推廣出去這個“輸出”過程之外,他還需要一個“輸入”過程。

也就是讓別人負責構建基本的思路框架,或者至少向他提供充足的理論知識。

打開系統面板,看着那只有1級的工程經驗,常浩南自嘲般地搖了搖頭。

重生之前只帶過算上自己不超過4個人的小項目。

重生之後到目前爲止也只帶過林示寬他們那幾個人。

有進步,但是還不夠。

想到這裡,他停住腳步,準備往回走。

眼前這個改進渦噴14的工作,似乎就是個不錯的機會。

(本章完)

第952章 航空文化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116章 大大黑魚?第1121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1056章 達索的小心思第611章 殲10A與殲10E第646章 驚人的飛行包線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974章 要一起過年麼?第766章 觀禮臺上第199章 高級軟臥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642章 渦扇10,裝機!264.第264章 間歇採樣逐次循環轉發干擾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277.第277章 海空對抗演習第939章 我把宙斯盾的性能搞到手了?393.第393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元年!第636章 一個相對複雜的算法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111章 進氣畸變試驗378.第378章 通往高性能航發之路!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20章 中華兒女多奇志第431章 國際軍火市場的攪局者第1128章 空客,瞄準未來(xdm求一波月票)第831章 千禧年數學難題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619章 一臉懵逼的安南人,空中行舟?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第1235章 最強之矛249.第249章 美國人總是喜歡折中的第640章 空警2000,大衛國的小動作第16章 關於我看中的學生突然變成我師弟的這回事第823章 航空裝備試驗基地第644章 起飛吧,太行!第1131章 搖人幫忙!第1270章 導彈飛向雲外第95章 姚夢娜的發現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558章 對國產裝備的信心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174章 資金支持第645章 性能太好有時候也是一種苦惱第799章 影響整個數學史的郵件第136章 殲8C,空中表演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790章 殲11B第480章 國產化渦扇9!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977章 你倆挺會玩啊第860章 改天換地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575章 給小日子挖個坑270.第270章 被動雷達探測第554章 模鍛壓機,動工!第1074章 航發的結構預變形設計?第1094章 不間斷艙內直播!403.第403章 殲10,起飛!(求一波月票)253.第253章 預警機的高低搭配第1207章 變循環發動機一步到位?第1063章 七天時間就能到位第124章 最好的蘇27在華夏(爲月票金主flan第492章 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第209章 安排一班專機!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與失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第1257章 半年之期!第1200章 必須要有自己的四代機!第650章 之前換裝殲8C的部隊都後悔了第691章 鋌而走險第19章 我選擇留下334.第334章 南海上空的鷹第84章 不穩定工作線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356.第356章 小常同志的管理才能第573章 爲華夏機械行業正名的機會!第801章 早幹什麼去了?第1038章 國際數學家大會365.第365章 從夢想公司手裡搶資源!第515章 新一代直升機的合作伙伴第863章 先搞專利!第56章 前往盛京!337.第337章 突破攔截,飛越航母上方!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1127章 遄達900,首飛!第1189章 提前部署F22(新的一月,求波月票)第1087章 鈦合金空心風扇葉片第91章 我們全部歸你指揮!(爲舵主fhtvbn加第192章 無人機也可以搞一搞(爲上月月票金第1190章 燃燒不穩定?第964章 懷疑人生的印度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