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彈劾

王競堯和楊亮節早有默契,自然不會發難,楊鎮又和王競堯交好。只剩下一個陳宜中,雖然見有人分了自己的權,心裡老大不樂意,可見衆議已成,自己獨木難支,也就勉強不再爲難。

此事既成,原本以爲今天早朝不會再有什麼大事,誰知道好戲纔剛剛開始。

“陛下,太后。”陳宜中第一個站出來發難道:“韃子已從福建敗退,王元帥功不可沒,染此時福建暫無戰事,其所兼任天下兵馬都元帥一職理應交還朝廷,臣建議由成王趙昰擔任天下兵馬都大元帥,趙昰爲人精細,又是皇家血脈,可堪此任!”

他本來最是看好趙昰,但沒有想到被王競堯等人搶了先機,因此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建議趙昰的威望,一旦日後皇上有事,趙昰繼任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這本來是皇上最擊毀的事,但此時宋淳宗年幼,太后又無甚主見,因此陳宜中也不必再顧忌些什麼。

“臣也贊同!”張世傑也站出來說道。他這麼說雖然也存了喜歡趙昰之心,不過可沒有陳宜中的那麼多想法。

朝中文武諸人齊刷刷把目光投向了當事人王競堯,沒想到王競堯卻象個沒事人一樣站在那兒,好像陳宜中說的事情和自己一點關係也都沒有一樣。

“臣反對!”楊鎮大聲說道:“陳大人說現在福建暫無戰事,真正可笑,不知陳大人是從哪裡做出這樣的判斷?韃子亡我大宋之心未死,百萬大軍猶對我虎視眈眈!成王雖然做事仔細,但纔多大,若是歷練幾年可堪重任,但現在卻是不成!王元帥忠心耿耿,青芝山一役以弱勝強,打得韃子不敢正視我福建。若現在即讓他交出兵權,非但有卸磨殺驢之嫌,只怕韃子知道後當時就會盡點大軍,那時請問有誰來帶兵抵禦?莫非由你陳大人親身上戰場不成?若是要撤換王大人元帥之職,臣情願回到老家,不再過問政事!”

陳宜中怎麼也想不到楊鎮爲了王競堯,竟然不惜以辭官相威脅。不多時,楊亮節也持反對意見,到了後來,就連自己甚爲中意的陸秀夫也極力反對。一時間,陳宜中竟覺得自己有了些孤家寡人的感覺。

“大家都是一般的爲了朝廷考慮,也不用爭論。”楊太后這時候說道:“王大人有大功於朝廷,朝中除了他和張世傑大人外,懂領兵打仗者不多,況且韃子隨時都有繼續進犯的可能,我看這大元帥一職,仍舊由他兼任着吧。”

太后既然發話,誰敢不從?王競堯卻還是半眯着眼睛,完全是事不己的樣子。

“衆位大人還有事嗎?”楊太后從簾子後看了下朝臣,有點疲倦地說道。

“臣王競堯有本!”忽然,王競堯從朝臣中站了出來,不冷不熱地看了眼陳宜中。羣臣都有些驚訝,這位開國縣公,平時朝會除非太后問他,否則絕少開口,今天又是怎麼了?只有個楊亮節笑了出來,他知道今天真正的大戲開始上演了。

本想宣佈退朝的楊太后,見說話之人是王競堯,當即打消了主意,說道:“原來是王大人,王大人有事儘管說。”

王競堯冷冷地說道:“臣彈劾左丞相陳宜中!他身爲朝廷大員,不思盡忠報國,反而屢次誤我朝廷大事!”

衆臣連同太后都是一驚,先是陳宜中請求免去王競堯兵權,但隨即王競堯的反擊立刻就開始了。陳宜中本爲幾朝老臣,門生弟子遍佈天下,他要參誰一本,被參之人哪裡敢想着報復二字?偏偏這朝廷新貴王競堯,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陳宜中留。

彈劾陳宜中的奏章王競堯經過了一夜的充分準備,再由李天正連夜精心潤色而成,只聽王競堯大聲說道:“鹹淳十年,韃子入侵,陳宜中身爲丞相,畏縮猶豫,第令集議而不行,軍事上昏聵無能,以張世傑步兵而用之於水,劉師勇水兵而用之於步,指授失宜,結果導致我軍大敗。平章軍國重事王熵、太學生劉九皋列陳宜中過錯數十條,請求罷免其職,結果陳宜中竟以辭官想威脅,迫使陛下和太皇太后罷免王熵,將劉九皋入獄,陳宜中才勉強答應留任,此要挾朝廷的行爲,如何能夠容忍!”

這事本是朝廷上下皆知,陳宜中多有過錯,當時朝官們雖然竊竊私語,但誰都不敢上前爲陳宜中開脫。張世傑更是感激地看着王競堯一眼,當年他的部隊兵敗,的確有陳宜中胡亂指揮的因素在裡面,但最後罪責都由自己一個人扛了。此時見自己剛纔還附和陳宜中解除王競堯兵權,轉眼間王競堯不念舊惡,居然爲自己洗刷冤屈,心中感激不能用言語表達。

“臣再彈劾陳宜中於德佑元年,韃子向臨安大舉用兵之前,陳宜中不思抵抗,竟欲遷都,太皇太后受其威脅,被迫答應。但至遷都之日,從早到晚,竟看不到陳宜中身影,致使遷都之事作罷,太皇太后甚至以髮簪摔於地上,大罵陳宜中誤國!”王競堯此時口氣已經越來越嚴厲:“陳宜中第三罪,乃是於德佑二年,元軍進駐臬亭山,臨安城裡軍民上下一心,準備與韃子血戰到底之機,不思如何抵抗,竟帶着門生弟子悄悄不辭而別,跑到福建,結果終於造成臨安城破!”

“陳宜中!”王競堯將頭轉向陳宜中厲聲喝道:“這三條大罪,換成任何一個稍微有些良知之人,早就無顏活在這世上!你三朝老臣,怎麼還有臉坐在丞相的位置上發號施令!”

陳宜中臉上一陣青、一陣紅,竟被王競堯嗆得說不出話來。這些本都是自己的醜事,大家礙着他的面子誰都不願意說出來,但哪想到出了個王競堯,把他的老底連鍋端了出來。

第三百七十五章 宗晉林的秘密第四百三十四章 徵日大元帥第二百零四章 審訊第九十四章 瓜分權利第二百八十章 光復金華第三十九章 大宋子民第一百六十五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二百八十五章 泄密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第一百三十二章 阿留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屠殺第二百十六章 福壽膏第四百十七章 武邑決戰第七十七章 對拳第一百七十四章 教派第二百六十六章 軍規第四百七十八章 殉國第四百二十章 狼牙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捷第二百零二章 計中計第三百三十二章 可憐的國王第四百七十章 第聶伯河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殺,必死!第三百一十章 囚禁使者第一百四十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八十六章 婚宴風雲 (上)第四百零六章 殘局第二百四十一章 燒糧第二百十八章 出兵決議第三百八十六章 江山萬里第二百四十六章 “忠臣”第四百五十八章 血洗倭島 (五)第三十六章 爲大丈夫者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航第四十二章 遇伏第六十二章 離譜的商人第三十三章 突圍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天倫之樂第四百零七章 皇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血洗第二百十四章 撫州血戰新書開始上傳第三百二十二章 巴姆巴挲第四章 都頭大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殺,必死!第四百三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火炮威力第十章 名節第七十章 獨家經商權第四百八十三章 威尼斯協定第二百三十章 城下用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營第四百五十五章 血洗倭島 (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擡棺入城第二百零五章 殺身成仁第二百九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殺妻殺子第一百三十章 胡人大官第一百六十八章 設伏第一百零二章 狂風大浪第一百三十二章 阿留第一百五十六章 奪權第五十七章 陳墅血戰 (六)第三百十五章 太子第六十九章 發財大計第一百七十一章 蠻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怒火迸發第三百二十三章 冒死第二百零九章 火炮的威力第二百五十二章 將軍們的計劃第四百五十四章 血洗倭島 (一)第九十八章 壽寧大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光榮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城下用計第四百六十一章 殲滅殘元第十一章 刀的風采第四百十六章 決戰爆發第三百八十二章 漠北變局 (上)第十四章 丹陽人司徒平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密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舉第四百十二章 兵圍平妖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奪權第一百六十二章 規矩第四百二十九章 擡棺入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冒死第四百七十四章 喜事連連第二百零二章 計中計第四百十七章 武邑決戰第三十五章 常州八勇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重回泉州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可 波羅遊記第三百八十八章 玉樹大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懲辦俘虜第一百六十三章 流求美女第三百七十六章 必殺,必死!第三百五十章 泉州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