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初進泉州

泉州歷史悠久,西周秦漢時期屬閩越地,古越族人很早就使用石制工具生產,掌握種植水稻和製作陶器技術。先民就“以舟爲車,以楫爲馬”,掌握海上航行技能。

兩晉時期,中原戰火不休,大批士族晉民避亂入閩,輾轉來此,沿江而居,晉江便因此而得名。他們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促進了本地區的進一步開發和繁榮。東晉至南朝期間,泉州社會相對安定,濱海先民“以網罟爲耕耘”,在發展漁鹽業生產的同時,爲擴大農桑生產,與江海爭地,在晉江下游圍墾沖積灘塗,改造爲農田;山區先民則開劈山丘造梯田。生產有較大發展,此時海上交通也悄然興起。

唐景雲二年改武榮州爲泉州,此時泉州造船技術高超,所造海船抗風力強,航行平穩,適於遠航。

北宋時期,泉州經濟更加繁榮。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大量泉州生產的東西都是出口外銷商品。造船技術更加精良,已能造出遠洋大海舶。

後來,朝廷在泉州設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推動刺桐港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到北宋後期,泉州的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

南宋時期,宋朝偏安,泉州距杭州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設備齊全,乘航平穩,加上舟師水手善於識天象,辨水道,並用指南針導航,所以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爲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當時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使刺桐港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有很多外籍商賈鉅富與皇族紳貴擇居泉州,繁衍生息。

呂家也正是藉着這個機會,在泉州落地生根,並且不斷繁殖勢力,到了宋末,仗着中原戰火不斷,朝廷無暇顧及,已喧賓奪主,完全不把漢人放在眼裡。

眼看着泉州城樓已經在望,王競堯對身邊李天正說道:“看到泉州,我倒想起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和泉州隔海相望的臺灣。”

“臺灣?”李天正迷惑地道:“那是什麼地方?”

王競堯這才知道自己失口,這個時代還沒有“臺灣”這個說法,可又不知道宋朝管臺灣叫什麼,支吾着說道:“在我家鄉管那叫‘臺灣’,不知道你們叫什麼,就是三國時東吳孫權征服的夷洲。”

李天正恍然大悟:“大人說的是流求吧。那裡原本住的都是些未開化的蠻人,隋大業六年漢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到本朝漢人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流求發展,帶去了中原的生產技術。其後朝廷將澎湖劃歸泉州晉江管轄,並派兵戍守。大人怎麼會對那感興趣?”

流求?王競堯有些迷茫,不知道這個“流求”和後來的“硫球”有沒有什麼關係。他遮掩了幾句,心思卻全在臺灣上,這地方可是個戰略要地,只嘆自己現在手中沒有海軍,要不要一定要進軍臺灣,把它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算有了一個可靠的後方。

想到臺灣,王競堯忽然又想到了另一個他所痛恨的地方,日本。那地方現在應該還是個彈丸小國,等自己騰出手來,第一個就要解決了這個國家,爲中國永久性的免除一大害。

心思才動,腰間的鐵血寶刀就象感應到了他的想法一樣,王競堯按在刀柄上的手微熱,竟讓他有了熱血沸騰的感覺,當時就想指揮着千軍萬馬殺奔日本,殺它個乾乾淨淨,寸草不留。

隨即苦笑了下,這個想法未免有些太早了,自己當務之急是先把泉州的事情給處理了,然後還得對付蒙古人的進犯。那些事情真的要辦,也得等自己有命活到那一天再說。

“老爺,泉州到了。”李天正換了稱呼,對王競堯說道。

王競堯把刀交給了坐在轎子之中的姚楚菲,笑道:“泉州繁華之地,今天咱們這些土包子也進去開開眼吧。”

鬨笑聲中,一個守城門的小軍官走過來大聲呵斥道:“城門重地,嚴禁喧譁,你們吵鬧什麼,小心把你們全部抓了起來。都是哪來的,到泉州來做什麼!”

李天正應付這些當兵的很有心得,滿臉帶笑的將一小塊碎銀塞進了小軍官的手裡,賠笑說道:“大人息怒,我家老爺是從湖南爲躲避戰禍來福建的,早就聽說過泉州的繁華,初到貴地,未免有些放肆了,請大人不要見怪!”

小軍官掂了掂銀子,臉上露出了笑容:“你倒也算識趣,本官也不好意思爲難你了。給你們個忠告。”小軍官說着向四周看了看,低聲說道:“進了泉州城內,看到那些番人可得躲着走,不然隨時都會把小命送掉。泉州可不是咱們的泉州,而是那些番人的泉州,殺咱們一個漢人,都沒人去理會。”

“是,是,多謝大人提醒。”李天正連連點頭道。

後面王競堯幾人聽得咬緊牙關,恨不得當時就拿出兵刃,殺進泉州,把那些個在中原土地上橫行霸道的異族人的腦袋一個個割下來。

正想進城,忽然一頂轎子蠻橫地插在了他們前面,轎子裡傳出一聲中年男人的聲音:“官爺們整天風吹雨淋,辛苦了,每人給二兩銀子請他們吃酒。”

小軍官大喜,撇下王競堯等人,樂滋滋的拿着銀子恭送轎子離開。

王競堯只覺得這聲音好熟,肯定在哪聽過一般,但努力想來,卻始終想不起來,試探着問道:“官爺,剛纔進去的那人是誰,真正好大的手筆啊。”

“泉州福建大城,每天進出的人那麼多,我哪知道是誰。”小軍官心思全在銀子上,心想今天真是好運氣,一下弄到兩筆飛來橫財,哪有空理會王競堯,很不耐煩地說道。

第二百七十四章 風暴來臨第五十三章 陳墅血戰 (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宗晉林的秘密第一百五十九章 滅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浪起東南亞第四百二十三章 合圍巍野軍第四十三章 私拆公文第四百四十七章 兵進京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升龍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奔襲第三百十六章 尹睫淑第二百九十五章 老子姓漢第二百十一章 開國公的婚禮第一百零九章 青芝山殲滅戰 (三)第四百零三章 大將典霸天第二百四十九章 皇上和王爺第一百五十九章 滅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下大亂第二百九十四章 巴勒班王第一百七十八章 彎石村第一百零三章 設伏青芝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占城第一百六十章 劉謹坤的寶藏第二百六十章 殲滅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四路出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解決後患第四百六十一章 殲滅殘元第九十三章 一怒殺人第四百十四章 皇帝的用人之道第一百十七章 回家的感覺第二百三十五章 蛀蟲!第三百零一章 一字通天四 領袖的利劍第四百章 兵臨泉州第四百零四章 馳援泉州第八十八章 海戰首勝六.萬歲,領袖!第二十七章 激勵士氣第三百八十章 二次北伐第二百五十九章 海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降第四百八十三章 威尼斯協定第一百零五章 蠻人士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龍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才子第四十九章 富饒的平江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帝國時代第九十五章 大戰提前 (上)第三十九章 大宋子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五十三章 黃家村的刺殺第四百九十三章 飛行精靈和黑色惡魔第二十一章 殺人妙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使命第九十四章 瓜分權利第三百六十四章 王宮裡的刺殺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 (下)第四百十六章 決戰爆發第一百零七章 青芝山殲滅戰 (一)第九十四章 瓜分權利第一百十二章 忽必烈的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 玉樹大戰第十五章 箭手間的較量第一百六十八章 設伏第四百三十三章 真正的恥辱第二百十八章 出兵決議第二百九十四章 巴勒班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驚天下的大事 (上)第六十七章 斬!第二百十八章 出兵決議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金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遠途號第二百六十六章 軍規第三百一十章 囚禁使者第四百八十一章 熱那亞第四百五十章 多路用兵第三百十九章 殖民地的誕生 (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黑幕中的殺機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設計第二百三十八章 恐怖分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是誰要見朕第二百五十一章 刺殺 (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分兵第二百五十章 刺殺(上)第一百三十章 胡人大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太后第六十四章 戰雲密佈第四百二十二章 奪取大果義第二十七章 激勵士氣第四百五十八章 血洗倭島 (五)第二百零七章 滅族第一百五十九章 滅亡第三百八十六章 江山萬里第二百零九章 火炮的威力第六十九章 發財大計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九十八章 壽寧大戰第五十二章 陳墅血戰 (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記得朕說的話第四百九十四章 投降或者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