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革命起航

雖然有庇護之嫌,但俞、李所言,其實很有道理。自洋務運動以來,滿清朝廷大員、封疆大吏中思想開明者日不稀見,尤其在援引人才方面頗爲積極。當時海外學成之優秀青年,雖常被保守派斥爲革命分子,卻仍被各省爭相延攬,委以重任,如良弼之用吳祿貞、李經羲之用蔡鍔、趙爾豐之用尹昌衡等等,已成現象,不勝枚舉。

最爲出名的是蔡鍔剛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時,李經羲即與趙爾巽、端方展開一場人才爭奪戰,最終李經羲勝出。而慈禧太后在中日間島談判後,對寫出《間島問題》一文的留日學生宋教仁讚不絕口,當即就要徵他入朝爲官,被宋斷然拒絕。

對此,陳文強認爲深以爲然。他想起了一個拙劣狙擊手的笑話,覺得頗有貼切。若因盲目刺殺而使革命事業因小失大,確實令人痛惜。

再有會旗的辯論,也是極激烈,在排滿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五族共和有些不合時宜。但蔡元培、楊篤生等支持陳文強的意見,理由也很有力。因爲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以提倡“漢滿人民平等,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爲宗旨。難道革命者就那麼狹隘,亦要學當初滿人的民族分離和歧視,連現在的滿清都不如?非要給列強分裂國家的藉口和可乘之機?

爭論不下,別人縱然反對,也沒有候選方案,只好保留意見,會旗定爲暫時,留待以後解決。

而中華革命復興會自成立到現在,總的來說是令陳文強感到滿意的。因爲他雖然不是總理,但他負責的執行部是權力最重的機關,負責組織革命活動,甚至在總理他適時,可代行總理職權。

其實這也不算意外。無論是從財力,還是勢力,甚或是陳文強所展示的在暗殺方面的實力,在目前的復興會中還沒有人能夠取代他。會議上宣佈的拔款決議,便令衆人都瞪大了眼睛,這便能證明錢財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了。

“拔款五千,建立上海本部,化名興盛商貿公司,一個月內至少要建三處落腳點,分別在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

“拔款三千,建立並擴大東京支部。”

“拔款五千,三個月內組建起南洋支部,建立起機關刊物。”

“計劃一年內拔款兩萬,用於建立國內省支部,首批支部暫定爲北京、湖南、湖北、浙江、廣東,江蘇支部由上海總部分出,不另外設立。”

“計劃一年內拔款五萬,用於會員捐官運動,官職以縣令爲準,地區以瓊州爲主,沿海次之。”

…………

錢啊,真是既害人,又能救人。陳文強慢慢站起身,衝着李亞溥苦笑着攤了攤手。

李亞溥輕輕吐出一口長氣,似慷嘆,又似欣慰,“滿清啊,氣數要盡了。當年要不是曾、左、李這些漢奸,還有洋人助陣,滿清早就完了。”

陳文強知道李亞溥是太平軍的後裔,也不想與他辯論太平軍的錯誤,只是淡淡一笑,說道:“以後這錢花起來就象流水,除了辦實業賺的,我還要去南洋籌款集資,爭取成立一家銀行。另外,等扶持徐安寶上位後,對那些賊心不死的土商再來一次打擊,讓他們把賺的黑心錢吐出來。”

“除了大土商,那些燕子巢也可以清理,也能得些不義之財。”李亞溥建議道:“如果逼急眼了,還可以綁架洋鬼子撈錢。”

“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陳文強輕輕搖了搖頭,說道:“等到工廠的運行達到設計標準,收益也很可觀。要是銀行能成立起來,資金就更充裕了。”

李亞溥點了點頭,然後盯着陳文強看了半天,就在陳文強覺得奇怪,想要開口的時候,李亞溥沉聲說道:“坐堂大哥日後定要當皇帝,兄弟們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扶您上位。”

“皇帝?”陳文強愣了一下,失笑道:“你看我象嗎?再說了,以後推翻滿清,也不會再有皇帝了。”

“沒有皇帝?那——那誰來治理天下?”李亞溥的口氣中帶着疑惑。

陳文強斟酌了下字眼,緩緩說道:“推翻滿清這個朝廷,也推翻了千年帝制,雖然不會再有皇帝,但國家領導人還是要有的,只不過權力會受到約束,更多地依靠集體領導。這樣的話,就不會象帝王專制那樣,傻子、瘋子也能當皇帝,決定國家的興衰了。”

李亞溥眨着眼睛,並沒有全聽懂,在他的理解當中,國家領導人就是皇帝,不過是換了個稱呼。所以,他接着說道:“那就幫坐堂大哥當上國家領導人,與皇帝也差不多吧?”

“呵呵,這個日後再說,我會努力的。”陳文強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和義堂那邊的情況探聽得如何了?”

李亞溥停頓了一下,開始講述通過各種渠道打探得來的情報。陳文強用心聽着,偶爾插話詢問詳細。

“這個新來和義堂的傢伙看來很可疑。”陳文強聽完情報後,沉思着說道:“既未入堂,卻又受到禮敬,倒象是客卿,或者是請來的幫手。”

“派幾個兄弟去試試他?”李亞溥試探着說道。

陳文強想了想,搖頭道:“不用浪費時間了,我親自去會會他。不解決和義堂,不把徐安寶順利托上位,我去南洋也不安心。”

“那就多帶些人。”李亞溥關心地提醒道:“那個茶館畢竟不是咱們的地盤。”

陳文強感謝地點點頭,他自然不會輕易冒險,即便他對自己的身手很有信心。

……

復興會的第一次會議結束了,雖然基本上通過了各項決議,但工作的展開卻不是能立竿見影的。不過,目標已經明確,領導機構已經形成,各自的任務已經確定,復興會終於象一架機器似的運轉起來。儘管還需要磨合,還需要持續的動力,但這個革命團體的能量已經不是一盤散沙可比擬的。

脫離了狹隘的暗殺,分工協作,各盡所能,應該是此次會議的最大成果。而俞大純和李茂楨的身份、背景,無疑使“以術傾滿清”的理論更有了實現的可能。

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33章 遠方客商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98章 抵制的成本,針對辦法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86章 黑吃黑第12章 夜市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61章 任務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61章 任務第27章 身跨青紅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48章 狂殺亂砍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9章 外謙內毒第75章 雨夜閃電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35章 意見,三點會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6章 新藥,說和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58章 蒙亂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51章 無題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71章 互動,造勢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244章 大勢所在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60章 奇襲勝利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82章 海上,領獎,抵德第239章 大勝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42章 家事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陰謀論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42章 家事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47章 利劍閃電第35章 酒宴第207章 憲政會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02章 無題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