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

其時,同盟會組織發動的萍、瀏、醴起義已經失敗,各位哥老會大佬皇帝夢碎,或死或逃,同盟會總部所派的劉道一、魏宗銓被官府抓捕殺害。∑,消息傳到日本,同盟會諸人都爲之感到無限的悲痛,北辰也曾揮毫賦詩,表示深切的哀悼。

而就在這哀慟悲傷的時候,復興會卻再舉義旗,掀起了革命的。防城、欽州、靈山等縣城皆輕鬆光復,還殲滅清軍上千人,且還在縱橫衝殺,不露頹勢。

真是啊,人比人氣死人。這邊發動了江湖好漢數萬,卻在半月內被清軍鎮壓。那邊據說只有幾千人,卻打得風生水起,勢如破竹。難道那邊的清兵都是紙糊的?

失敗本就很難受,又被複興會搶了風頭,同盟會這邊別提有多鬱悶了。

而萍瀏醴之役失敗後,“哥老會與同盟會的關係被清廷發覺,清吏如張之洞、端方和岑春萱等,都認爲此役系哥老會與同盟會共謀,因此下令緝拿同盟會的首要分子”。日本政府迫於清廷的壓力,支出一筆錢,禮遣北辰出境。同時,清廷嚴加查緝,直接導致《民報》不能輸入內地,銷數減半,不僅印刷費與房租難支,有時連伙食也開不出,再不能象先前一樣籌措自足的經費了(這話是章太炎後來說的)。

就在連遭挫折,喪氣低迷的時刻,一個消息卻突然流傳開來。復興會的革命軍之所以能在廣西縱橫風光,全是同盟會會員——清軍巡防軍統領陸榮廷在襄助的原因。彈藥、物資的供應,甚至陸榮廷還派出人馬助攻,才使革命軍進展順利,而功勞呢,卻全被複興會佔去了。爲了引領革命。爲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復興會故意隱瞞事實,大吃獨食。

太不象話了,太卑鄙無恥了。同盟會中很多人還沒弄清楚這是不是謠傳,便在激奮的情緒支配下大鬧起來。一些人找到復興會支部,強烈要求把防城起義的功勞分給同盟會一半;另一些人則提筆撰文。強烈要求《民報》發表,爲同盟會正名爭功,對同盟會會員陸榮廷的革命精神和行動大加讚頌。

復興會支部派人出來澄清,防城起義就是俺們自己搞的,與你們同盟會沒的關係;陸榮廷,他是清廷武官,巡防軍統領,是不是同盟會會員俺們不知道,可他並沒有襄助起義的行動全文字小說。

胡說。睜着眼睛說瞎話。沒有陸榮廷的放水和幫助,你們憑几千人就能攻下數城?就能打得清軍哇哇叫?打死也不信哪!

什麼,《民報》也不肯發表澄清文章,理由是還沒搞清楚事情的究竟。軟弱,太軟弱了,多半是黃興在壓制,貌似沉穩冷靜,實則是軟弱妥協。你不發。好,我找別家報社去。

東京別家的報紙在復興會的暗中運作下。率先刊登出了這個消息,傳聞迅速擴散,在爭鬧不休中,清廷密探的耳朵都磨出繭子了。消息不斷地傳回國內,國內不明情況的報紙有不少也加以傳播,鬧騰得如此厲害。清廷能不知道嗎?

陸榮廷,出身“三點會”,這可是“反清復明”的地下幫派啊!再查履歷,先是投奔唐景崧的景字軍,參加了中法戰爭;後裁撤爲遊勇。佔山爲王;再被招安,編入建字營,逐步升遷。這是什麼,反覆無常,居心叵測啊!

看哪,這個陸榮廷還真去過日本,在東京逗留過個把月。東京啊,革命黨的大本營,遍地都是。嗯哼,這下不就對上了。陸榮廷果然是潛伏在我軍內部的大奸細,難怪革命軍打得順風順水,原來是這個傢伙在暗中禍害呀!

“急速查辦,勿要養虎貽患。”、“務必於十天內收復全部失地,消滅亂黨。否則,領軍主將處斬;巡撫革職解京論罪!”

清廷的嚴旨切責接連傳來,廣西巡撫張鳴歧又向前線指揮官龍濟光、陸榮廷下達死命令,以處斬和革職解京論罪來威脅。同時,他給龍濟光和來援的廣東新軍送了秘信,要他們嚴密監視陸榮廷所部,若有異動,當機處置。

這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只有三四天的時間好看的小說。清廷的處置可謂迅速,張鳴歧的處理也堪稱老辣,唯獨苦了陸榮廷。

“要我軍爲先鋒,限七日內收復鎮南關,否則,守關的陳炳焜、黃福廷處斬;本大人亦要被革職解京論罪!”本來就想着保存實力,想着拖延時間的陸榮廷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是這個結果。

被逼無奈的陸榮廷,在小打小鬧難得進展後,不得不親自上陣指揮,以鎮南關逃將陳炳焜、黃福廷率領部隊爲先鋒,組成竹梯隊、馬刀隊、藥包隊向鎮南關炮臺外圍的鳳尾山、大青山、小青山的革命軍陣地作肉搏衝鋒。激戰一天,清兵肉搏衝鋒五次,死傷數百人,革命軍的旗幟仍在山頂驕傲地飄揚。

“大人,情況不妙啊!”林俊廷四下瞅了瞅,湊近低聲說道:“按理說,要攻打鎮南關,應該三路齊出,以三面圍攻的方式與亂黨作戰。可是您看,龍濟光率部在我軍左側,廣東新軍在我軍右側,且是靠後位置,未與我軍齊頭並進。這樣的佈置——標下覺得很有問題啊!”

陸榮廷皺着眉頭,他也看出了問題,但卻很不解,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

正苦思不解,外面來人報告,革命軍派來的信使。陸榮廷猶豫好半天,才決定予以接見。等看過書信,陸榮廷才大吃一驚,瞪着信使久久無語。

“同盟會害我!”半晌後,陸榮廷憤然起身,氣極敗壞地大叫。

這是搞什麼,說好是秘密入會的,可怎麼把自己給兜出來了?這下可好,張鳴歧派了龍濟光和廣東新軍來監視自己,逼着自己與革命軍死磕,借刀殺人啊!

爭功,爭什麼功?人家復興會那是憑實力。人馬強壯,錢糧充足,裝備齊全,那是能靠嘴皮子爭得過的?沒人家那實力,卻眼紅人家的功績,同盟會怎麼出這樣的傢伙?

陸榮廷做夢也不會想到是復興會把消息捅出去的。更不會想到陳文強是幕後黑手。電報是很快,可他只知道有線電報,哪裡知道革命軍已經有了無線電臺,雖然笨重,但已經能與外界進行快速的聯絡全文字小說。革命軍攻取城池,擊敗官兵,這些消息都很快地傳播出去,激盪着人心,振奮着革命者的精神。擴大着復興會的革命影響。

“陳先生說了,陸統領今天打得不錯,明天請繼續。”信使帶着些揶揄的笑意,說道:“爲了讓陸統領擺脫嫌疑,陳先生已經在幾處陣地上增加了機關槍,還會用火炮來增加慘烈的程度。估計再死傷個千八百的,清廷差不多就能相信陸統領了。”

“如果——如果貴軍能在五天內讓出鎮南關,我陸某定有重謝。只要陳先生開口,要錢要槍。陸某定盡力滿足。”陸榮廷心緒大亂,做着可憐又無奈的最後努力。

信使幾乎要笑出聲來,擺着手說道:“陸統領,你想得太簡單了。就算我們讓你能在限期之內拿下鎮南關,你以爲還能得到清廷的信任嗎?讓你去桂林或北京領功受賞,你敢去嗎?陳先生還說你是個明白人。看來他錯了。”

陸榮廷直瞪着眼,好半晌長嘆一聲,頹然坐進了椅中,不停撫着額頭。

信使說得道理他能不懂,只不過是絕望的掙扎一下。他有些後悔。當初不該和革命軍聯繫,落下個虛言欺詐的名聲。而且,那個時候他若是主動投靠,可和現在窮途末路不能同日而語。

而且,現在他似乎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硬撼革命軍,他知道打不過。山頂陣地上噴吐的火舌,扔下的手榴彈,這一天打下來,山坡、山腳屍體枕籍,巡防軍已經膽戰心驚;不打吧,龍軍和廣東新軍夾着他,逼着他往裡填人命。要是用巡防軍的損失能換來重新的信任,那倒也值得拼一拼。

但清廷是個什麼德性,陸榮廷能不清楚。中法戰爭時用人朝前,一妥協講和便是不用靠後,全部裁撤。還有戰功赫赫的劉永福、蘇元春,朝廷還不是猜疑防落,幾番打壓之後,一個賦閒在家,另一個更是被髮配充軍、客死他鄉。

“陳先生說了,如果陸統領能夠反正起義,之前的條件一概不變好看的小說。”信使是個察顏觀色的好手,此時又給了陸榮廷最後下決心的理由,“滿清的氣數盡了,滅亡只是時間早晚,且最多不出五年。陸統領此時投身革命,待到革命成功,便能位列元勳。如果陸統領想圖個清靜生活,復興會在海外的勢力龐大,也可安排妥當。”

陸榮廷無聲地嘆了口氣,霍然起身,似乎又恢復了年輕時混跡江湖、與法軍作戰時的勇氣和堅毅,向着信使拱手抱拳,慨然道:“陸某想明白了。陳先生大人大量,不計較陸某之前的糊塗,令陸某無地自容。今番反正投誠,願爲驅馳,再不更改,再無貳心。”

……

當戰場上炮不鳴、槍不響,只有榮字軍吶喊着衝向關城,並且一入便不見迴轉後。負責監視、督戰的龍濟光纔算是醒悟過來,這陸榮廷竟然真的是革命黨。

說起來,他和陸榮廷都是岑春煊在任兩廣總督時提拔起來的,是穩定廣西的兩支武裝力量。雖然也有爭寵,也有爭利,但兩人相互之間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於陸榮廷是革命黨的傳聞,他是不太相信的,爲此,他還向巡撫張鳴歧進言分辯過。

但事實就是事實,陸榮廷投奔了革命軍,不僅打了他一記耳光,還使清軍的實力一下子縮減下來。而廣東新軍也提前打了招呼,這鎮南關是廣西所轄,他們是客軍,地形地勢皆不熟悉,只能打打助攻。

憑祥、柳州等地調遣的巡防軍有一千多人,龍軍本部是六個營,也是近兩千的人馬。再有廣東新軍的助攻,龍濟光覺得在兵力上,是能夠與革命軍一爭長短的。

所以,龍濟光很快便從驚愕中清醒過來,一面派人向巡撫張鳴歧彙報,一面調速佈署,向據守陣地的革命軍發起進攻。

先說陸榮廷,帶領人馬奔入鎮南關,立刻按照約定放下武器,規規矩矩地在街道上列隊,穿城而過。這個時候可不許講條件,人家革命軍接納你,那就是給面子了全文字小說。再看革命軍的佈置,城上城下,槍口林立,防備得極到位,也怕你是詐降奪城呢!

“陸將軍,還有諸位官長,這邊請。”還是那個信使,笑容滿面地伸手相請,把陸榮廷等人引領到了一所大宅院。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陸榮廷苦笑連連,懷着惙惙不安的心情進了廳堂。

“陸將軍,歡迎歡迎啊!”陳文強帶着幾名軍官迎了上來,笑得和藹,“兄弟陳勝,恭候多時了。”

“陳先生。”陸榮廷趕忙拱手,面有慚色地謝罪,“陸某之前不識時務,又與革命軍交鋒戰鬥,實是罪該萬死。萬望陳先生恕罪,恕罪。”

“棄暗投明,可抵前過。咱們重打鼓、另開張,放開眼量看以後。”陳文強笑着把住陸榮廷的胳膊,引着他走到座位,示意他請坐,又熱情地招呼衆人落座。

帶着和熙的笑容環視着廳內衆人,陳文強緩緩開口,“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之前是各爲其主,現在是合爲一家,之前的恩怨就一筆勾銷,誰也不要再提了。以後呢,大家都是革命軍中的一員,都是袍澤,要並肩作戰、精誠團結。陸將軍,你覺得呢?”

“正該如此,正該如此。”陸榮廷趕忙起身表態,“之前是兄弟和手下走錯了路,現在是誠心棄暗投明,還請諸位不念舊過,熱心接納。”

陳文強笑着點了點頭,示意陸榮廷落座,沉吟了一下,沉聲說道:“熱心接納是沒有問題的,工作我都做好了,沒人敢歧視輕看你們。但革命軍有革命軍的章程和規矩,你們既是加入進來,便也要遵守無誤。須知軍法無情,違犯則絕不寬貸。”

……

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27章 酒席,歌女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39章 大勝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164章 越南基地,考察歸國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29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252章 分化拉攏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13章 心有感,剪辮第215章 密信扒底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81章 無題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38章 立威,鴉*片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190章 硬碰硬第223章 血腥震懾,籌謀深遠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34章 猶太人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91章 官屠接見,投其所好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45章 求知少年第237章 定遼東第28章 無題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258章 海陸佈署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258章 蒙亂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88章 提前避禍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6章 安頓託付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02章 一槍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67章 革命黨?第17章 觸痛,招聘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81章 無題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7章 吃講茶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8章 遭罪,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