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

第二天上午,查理宋帶着女兒去拜會北辰。,既是拜會,也是老朋友之間的歡聚。

北辰非常熱情,和查理宋擁抱後,將他介紹給身邊的同志,其中有廖k、張靜江、宮崎滔天等人,宋耀如也將宋藹齡介紹了一下。

北辰深懷感觸:“時光如流孩子們這麼快就長大了,我都不認識了。”

宋藹齡有些羞澀地望着孫中山,突然用一種清朗悅耳的聲音說:“先生,可是

我認識您。”

孫中山有些迷惑,說道:“哦”

宋藹齡解釋道:“爸爸曾給我們看過您的照片,他當時說,中國是睡着的,這個人卻是醒着的”

“當時啊,那麼現在呢”北辰笑着問道。

“現在革命大潮已經喚醒了千千萬萬的人,先生的宣傳鼓動自然是功不可沒。”查理宋笑着答道。

“是啊,革命已經深入人心,查理兄說得很對。”北辰拉着查理宋坐下,笑道:“不要先生先生地叫,還是按以前的稱呼叫我逸仙弟好了。”

查理宋沉默了,然後無聲地嘆了口氣,從兜裡掏出一封信遞給北辰,說道:“這是陳文強代表復興會託我送來的邀請函,請孫先生能南下廣州,參加革命臨時政府,爲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屋子裡的氣氛凝滯了一下,北辰面容一頓,但還是笑着點頭,接過了邀請函,說道:“臨時政府成立,早鞏國基,確實是當務之急。然以我之見,臨時政府所在似應選南都爲宜。”

“廣州爲革命首義之地。成立臨時政府倒也無可厚非。”查理宋有些無奈地說道:“至於南京,復興會怕是覺得根基尚淺吧”

“聽說鄂省戰事陷入膠着,北洋軍戰力很強”胡漢民說話的語氣怎麼聽都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如果復興會不支,我們也可組織民軍前去增援。”

查理宋苦笑了一下,說道:“復興會打得什麼主意。我並不十分知曉。但有陳文強在,資金人脈皆無可慮。加上清廷海軍已全部歸附革命軍,北洋軍雖強,卻也難以跨過長江。再者,依我來看,清廷財政枯竭,即便取得一、兩場小勝,也是垂死掙扎,無關大局。”

提到財政枯竭。胡漢民不由得皺了皺眉,錢,都是錢鬧得,如果財政無虞,同盟會也能借勢有一番作爲,怎麼也有討價還價的資本吧

“提到財政經商,這可是查理兄的擅長。”北辰伸手一指張靜江,說道:“自同盟會成立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

張靜江是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結識北辰後便開始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北辰稱他爲“革命聖人”。

查理宋肅然起敬。拱手示意,態度誠懇,說道:“毀家紓難,令人欽佩。”

“不敢,宋先生過譽了。”張靜江謙虛道:“兄弟倒是非常佩服陳文強的經營。光是合資銀行,就做的好大一番事業。”

“是啊,陳文強的經營手段確實令人瞠目。”查理宋點了點頭,實話說道:“而他隱藏之深也令人驚訝,能在滿清體制下幹成諸多事業,更令人不佩服都不行啊”

“宋先生和陳文強的私人關係不錯吧”胡漢民開口問道:“起初他也是通過宋先生轉達的對我們同盟會在上海另立旗幟的不滿,然後便是毫不客氣的打壓。現在又假惺惺地發來邀請函,背後有什麼陰謀吧”

“我只負責轉達,至於和陳文強的私人關係,也沒什麼可避諱的,確實是朋友。”查理宋有些不悅地沉下臉,說道:“復興會的打壓是怎麼引起的,根源還在於你們處事不當,什麼人都往裡拉,平白給復興會抓住了把柄。革命是什麼,是打家劫舍,還是劫富濟貧陳文強消洗了那些幫派會黨,可曾激起民憤,我看上海民衆中倒是拍手稱快的多。”

“看看,看看。”胡漢民霍然起身,環顧左右,冷笑連聲,指着查理宋說道:“別忘了你也是同盟會會員,看着復興會仗着自己財雄勢大,便排擠打擊其它黨派,要把這南方都變成他們復興會一家的天下,你不拒理力爭,反倒偏向於他們,這是要另攀高枝嘍”

“展堂,胡說什麼。”北辰站起來斥責道:“革命尚未成功,大家雖屬不同團體,但都是革命黨,豈能自相內訌,讓北方之胡虜看笑話。”

查理宋嘆了口氣,起身告辭。北辰再三挽留,並代胡漢民剛纔的言辭向他致歉。

“逸仙弟。”查理宋思慮再三,終於停下腳步,握住北辰的手,真情流露地說道:“我希望你能南下廣州,參與到臨時政府中去。記得當初,你曾同我一起憧憬過二十萬裡鐵路的夢想嗎”

“記得,記得。”北辰頻頻點頭,說道:“我們曾在你家的客廳地板上畫出全國地圖,還製作過小鐵軌和小機車,那應該是一四年的春天吧但是,我們得先革命成功,掃除封建餘孽,然後方可談論建設。”

查理宋輕輕搖了搖頭,示意北辰走過兩步,低聲說道:“革命成功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復興會追求的恐怕是一個圓滿的段落,而不是競全功於一役。談判和妥協似乎不可避免,逸仙弟對此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北辰愣了一下,旋即陷入了沉思。查理宋其實也不是很瞭解現在各方的接觸斡旋,只是通過陳文強的隻言片語作出的判斷。

德國的宿敵是英國,英國在甲午戰爭前一直是中國的“準同盟國”,關係密切,但甲午戰爭中,英國選擇了日本,中英關係迅速疏遠。而英德兩國在歐洲劍拔弩張。在遠東也不消停,隨着英日關係迅速升溫,英日兩國在一九零二年締結了同盟條約,這導致日本可以在遠東與沙俄放手一搏。

日俄戰爭後,英日同盟幾乎在遠東佔盡上風,並且積極拉攏法國和俄國。幾乎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這顯然並不符合後起的德國與美國的利益。因此,德國在一九零六年正式提出了中美德三國同盟的構想,威廉二世親自召見大清駐德公使孫寶琦,兜售這一對世界和平與中國自立有着非凡意義的方案。

雖然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也是“論”的大力提倡者,但這並不矛盾,無論是“論”,還是與中國結盟,其核心都是德國的國家利益。而且。威廉二世的“論”矛頭並不是針對中國,而是日本。西方的夢魘是:崛起的日本如果與中國結成黃種人的大同盟

盟,那西方將面臨又一次成吉思汗式的威脅。

在英國的斡旋下,通過一系列複雜的雙邊條約,英、法、日、俄四國結成了事實上的鬆散戰略同盟,德國在遠東遭到“封殺”,同樣受到冷遇的還有美國及其主張保持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隨着大白艦隊的震懾,日本的外交政策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其中之一便是以重大讓步換取美國的支持。簽訂了羅脫高平協議。美國以承認日本在東北亞的特權,來換取日本對維護該地區工商業機會均等的承諾。

日美條約的締結。則標誌着中美德三國同盟已經難以在形式上建立。但是,着眼於遠東角逐的中美德三國友好關係,並沒有受到實質的影響。所以,當清廷垮臺之勢越來越明顯時,德美兩國對臨時政府伸出的橄欖枝都非常感興趣,紛紛放棄了支持清廷的作法。

何況。陳文強與德國的關係匪淺,在代表臨時政府開出的條件上,也表示出了足夠的誠意,所提建議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在南京,一間極爲隱秘的廳房內。陳文強等人與德國駐南京領事漢森開始了第二輪秘密會談。

漢森,具有典型的德國人的性格特點,嚴肅認真,稍顯呆板而沉重,但態度還是誠懇坦率的。

“對於臨時政府所表示出的誠意,我國政府也做出了相對的舉動。清軍中的軍事教官和參謀人員正在被召回,被召回的軍官很快將被派往廣州和漢口,一些軍官已經開始了訓練新兵的工作。當然,他們是屬於退役軍人。”漢森先開口說道。

“貴國陸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我國陸軍將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相信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會很愉快而長久。”陳文強笑着說道。

漢森愣了一下,雖然對陳文強所說的建立世界上人數最多的陸軍很是不以爲然,但還是以外交口吻對陳文強的自信表示了讚賞。

接着雙方開始就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進行全面合作展開了進一步的蹉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訂購五艘潛水艇,並且請求德國繼續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前來幫助製造等協議的最後敲定。其中包括付款方式、交艇時間、人員訓練、維修方式、附屬武器製造、附屬配件生產更換等細節。潛艇買了,這售後也得搞好吧,不趁機多撈些實惠纔是傻子呢

“空、潛、快”是既定的中國海軍發展策略,先買後造也是正常的發展流程。而且這個時候,各國的“大艦巨炮”思想壓倒了一切,海上巨無霸戰列艦受盡嬌寵,潛艇和其它艦種一樣只能作爲戰列艦的陪襯。即便是德國,現在也並不重視潛艇作戰,但德國和美國在潛艇的製造方面確實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買潛艇就要買德國的,但現在卻作爲一種表示誠意和友好的手段,又是如此大的手筆,當然會得到了德方的讚許和認可,可謂是一箭雙鵰。

“我國的潛水艇製造技術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漢森眼見着陳文強在協議上簽字,喜出望外,不由自主地誇耀道:“而且大型艦隻的製造水平也非常先進,如果貴國需要,我國也極爲願意提供。”

太貴了,陳文強何嘗不想有幾艘威風凜凜的戰列艦,至少可以和日本小矮子在海軍方面叫叫板。可戰列艦不僅昂貴,而且建造時間長,形成戰鬥力的時間更長,現在對於中國來說太不合時宜。

“如果要選擇,當然還是貴國的好。”陳文強微笑道:“貴國人員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給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相信在以後的時間裡,我們合作的機會會更多,由此結下的友誼會更深厚。”

“雖然貴國現在局勢尚不平穩,但我國依然決定不顧風險,支持貴政府,這樣的友誼是很值得永久紀念的。”漢森因爲談判的順利而變得開朗起來,他先是誇張地描述了一下德國皇帝和政府對陳文強,以及中華共和國同志加兄弟般的深厚感情,然後又展望着兩國政府全面合作的光輝前景。

陳文強含笑點頭,一副深以爲然的樣子,等漢森講完,他開口問道:“對於四國銀行團的提議以及英國公使朱爾典所提出的護路計劃,貴國政府準備如何處置”

漢森沉吟了一下,他不知道陳文強突然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然後斟酌着說道:“四國銀行團對於能負責任的中國政府,是樂於提供幫助的。涉及到具體的借貸條款,還需要四國進行統一商討研究。至於護路計劃,我國在天津並無駐軍,所以,並未積極響應。”

“貴國應該積極參與護路計劃,而且最好是北京至山海關這一段,這是我的一個建議。”陳文強似笑非笑地說道:“我想考驗一下貴官對於登陸作戰是否熟悉,不知貴使對此有沒有信心”

漢森嚇了一跳,瞪大了眼睛望着陳文強,隨後苦笑道:“我官的能力是勿庸置疑的,可我不認爲這是一個好的建議。”

“當然,我理解貴使的心情。”陳文強很寬容地說道:“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那就是希望貴國不要加入什麼四國銀行團,轉而鼓勵私人在中國的自由貸款和投資,我國政府將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就象以前貴國與我的合作模式。”

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71章 互動,造勢第27章 身跨青紅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65章 海上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36章 禮物,不知所措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72章 南洋,軍火第86章 黑吃黑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02章 無題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69章 東京秘行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69章 工會設想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4章 過苛,面具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273章 訪德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54章 一切順遂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92章 天涯海角第56章 無情殺戮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8章 遭罪,青樓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240章 革命的兩條戰線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90章 廣州第121章 切身經驗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114章 無題第44章 復興會會議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