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提前避禍

陳範曾任江西鉛山縣令,因爲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通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當時愛國學社剛剛成立,經費不足,遂與《蘇報》相約,由學社教員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等七人輪流每日爲報社寫評論一篇,報社則每月給學社一百銀元爲報酬。

而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鍼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梁啓超曾稱讚說:“屹立於驚濤駭浪、惡毒迷霧之中。難矣,誠可貴矣!”

1903年2月,已經成爲愛國學社師生髮表言論的園地的《蘇報》特闢《學界風潮》一欄,將各地學堂中的腐敗黑暗現象公之於衆,讚揚進步師生的抗爭。這樣,《蘇報》大爲世人矚目,不但稿源不成問題,銷售量也是節節攀升。

如果僅僅報道學界風潮,抨擊權貴,那也最多隻是態度偏激而已,但是,隨着形勢的發展,《蘇報》的革命色彩越來越濃厚,措詞越發尖銳,矛頭指向也更加明確了。

到了1903年五月末,陳範正式聘請愛國學社學生章士釗爲《蘇報》主筆,使《蘇報》迅速向輝煌的頂峰攀升”。

六月初,年少氣盛的章士釗以初生牛犢的猛勁,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對《蘇報》進行了大膽革,宣佈“本報大改良”,將報道“學界風潮”的欄目移到頭版頭條,言論更加激進;隨後,蘇報在《革命軍》發表後,發表了章太炎的評論文章,盛讚其爲“國民教育第一教科書”;六月二十日,又發表章太炎的《駁康有爲論革命書》,在該文中,章太炎直呼光緒皇帝的名字,號召“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六月二十二日,更是刊出《殺人主義》一文,狂歌“殺盡胡兒才罷手”、“借君頸血,購我文明,不斬樓蘭死不休,壯哉殺人”之類驚世駭俗的詞句。

如果說蘇報將革命聲浪發揮到極致的是大力推崇鄒容的《革命軍》一書,那將反革命革命聲浪推進到頂點的便是章太炎批駁康有爲的政論文的發表。而《蘇報》的張揚和無所顧忌,早已引起了清廷統治者的震驚和仇視,最後的案發可以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謂盛極而衰,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蘇報》的發行量迅速飆升,僅發行點就增加了幾十處,令上海灘老牌大報《申報》都黯然失色。而輝煌的頂點,恰恰也是它的終點。

鄒容剛從日本回國後,寄居在愛國學社,與章士釗、章太炎等人意氣相投,是比較熟悉的。而陳文強恰恰是因此而有所擔心。因爲《革命軍》是僞名發表,外人不知作者爲鄒容,但章太炎等人卻是知之甚詳的。

而且,章太炎的瘋是出了名的,癲是出了名的,狂也是出了名的,他的學問淹通博洽,造詣精深,是靈光巋然的國學大師,那些著作,絕非普通瘋子所能結撰。但他更喜歡別人稱他爲革命家,只要前腳邁出書齋,說話行事,他就恣睢放縱,常常會做出些令“高級食肉動物”極端頭痛和難以收場的事情。他有包天巨膽,不怕殺頭,不怕坐牢,想鳴就鳴,想吼就吼,想罵就罵。

正因如此,陳文強便擔心“章神經”大嘴巴一張,把鄒容給說出來。嗯,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畢竟思維模式不同,陳文強斷不會自投羅網或坐以待斃,而很多人卻樂於捨生取義,希望得到生命親證與道德承當的機會。

所以,陳文強不奢望在短短時間內便改變了鄒容由來以久的思想,他要預先安排,使鄒容暫時避開這場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而日本的來信,則使他有了相對合理的藉口。

“鄒小弟,你不必過於擔心。”爲了使鄒容能安心跟隨自己去日本,陳文強開始半真半假地進行勸慰,“《蘇報》報館是在租界,滿清想報復,哪有那麼容易。工部局要維持他們國中之國的權威,不會完全聽命於清廷。如果向滿清政府妥協的話,就會破壞租界在中國享有的治外法權,導致中國本土審判權的復歸,這在西方國家內部也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鄒容露出憤激的神情,咬了咬嘴脣,沉默不語。這確實是個非常矛盾的事情,也讓人產生複雜的情感,既爲列強粗暴踐踏中國司法主權而憤慨,卻也希望租界能成爲革命者的避風港,更希望滿清王朝的絕對威權無用武之地,使其不能再大逞淫威。

“我要去日本走一趟,缺個翻譯。”陳文強用徵詢的目光望着鄒容,“希望你能陪我,這將是一次很有意義的遠行,一種能救千萬人的新藥可能就此便會誕生。”

鄒容猶豫了一下,說道:“如果只是翻譯的話,我可以推薦一兩個。現在這個時候,我還是想留在上海。”

“在上海你幫不上什麼,在日本則不同。”陳文強繼續勸說,除了把蘇報可能遭到打擊的嚴重性大大降低外,還說出了另外的理由,“聽說在東京,以梁啓超爲首的保皇派的氣焰十分囂張,極力誇大革命的危害。以鄒小弟的學識和激情,我覺得更應該去東京,增加反擊的力量。”

明治維新後,日本埋頭苦幹,勵精圖治,在甲午戰爭中戰勝中國,獲得大量賠款,爲國家發展輸入了大量血液,可以說日本是吸中國人民的血發展起來的。到1902年,日本已然以發達國家自居,日本又與老牌強國英國訂立了同盟條約,其主要內容是保護雙方在中國和韓國的現有利益,其矛頭直指俄國。

由於日本的發展神速,日本代替了西方成了中國人學習的榜樣,這也是國人急功近利的思想作怪,顯然真正應該學的還是西方。由此掀開了中國人東渡日本的高峰年,黃興,鄒容,陶成章,廖仲愷,魯迅等人,均於此年先後來到東京。

這一年對於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是關鍵的一年,他們的活動中心都在東京,他們的政治領袖都在東京,他們的爭奪的重點無疑也是東京。

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13章 樂極生悲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15章 隨走有感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38章 爭論妥協第9章 接客,賣唱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67章 志向道不合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8章 壓抑,渲泄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8章 壓抑,渲泄第33章 團體?政黨?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56章 急切,原則第19章 心死,追人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26章 狂風暴雨的清鄉第25章 勒索投資,強買強賣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61章 陷阱,等待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47章 利劍閃電第6章 新藥,說和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46章 茶館較量第78章 拒法拒俄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87章 覲見,新政之弊利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56章 急切,原則第54章 攤牌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27章 南澳海盜,轉守爲攻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23章 退位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191章 無題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74章 讀心,工廠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76章 商團的前景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41章 無題第25章 綁架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43章 安頓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85章 熟人再遇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3章 奪槍、回家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13章 樂極生悲第188章 赴鄂,貪官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70章 雙花洪棍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70章 雙花洪棍